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八一聚源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八一聚源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八一聚源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八一聚源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八一聚源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八一聚源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近处观察这类绘画作品时,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而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符合材料所述的作品是A.B.C.D.参考答案:B【详解】从“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可知这一类绘画属于印象派,B项正确。A项是浪漫主义画派,C项是现实主义作品,D项是立体画派。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2.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A.彻底否定儒学B.对孔孟个人和理学的否定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三大思想家并非是彻底的反对儒学,实际上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反对的是宋明理学中的消极方面;否定理学,但是不反对孔孟儒学;他们还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根本上来讲,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因此ABD均错。实质是反对宋明理学,摆脱僵化的思想体系。故选C考点: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潮点评: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提出了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等主张,被称为进步思潮。但是这股进步思潮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也不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这一点学生应该把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等也需要掌握。3.1881年,日本内务省《劝农局处务条例》第33条规定:“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之为临时事业。”这表明日本政府大力兴办官办企业的目的在于()A.改善民众物质生活B.加强同外国竞争C.诱导私人创办企业D.增加政府的收入参考答案:C考察明治维新。结合材料“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可知,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4.1922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戒他们“不要上英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知,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A.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C.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D.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参考答案:A由材料可知,陈独秀反对学习美国的制度,反对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和影响,说明其投身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政治斗争中,A符合题意;BCD说法均不正确。5.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张革命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6.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被网民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近几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参考答案:D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的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考查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掌握现代科技有利于提高参政的水平,而不是提高参政的积极性,故A错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了解民意的途径有很多种,网上交流只是其中的一种,故C项错误;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力与科技无关,故C错误;材料中的“有人”没有看到人们参政的积极性是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而只认为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故选D7.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A.“求同存异”方针B.不结盟运动C.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考答案:A【详解】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会议进入僵局,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错误;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建立,不是万隆会议上建立,B错误;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C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D错误。8.孙中山与时俱进,在20世纪20年代把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下列各项中,符合新三民主义精神的是A、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C、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核定低价,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参考答案:B9.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则徐。”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B.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C.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D.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参考答案:D【详解】鸦片战争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清朝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统治,材料中的“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的认识是错误的,说明当时人们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平等外交,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的认识不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正确认识,排除C项。10.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参考答案:B11.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参考答案:A12.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A.清朝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李鸿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他维护的是清朝的封建统治,在洋务运动中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维护统治,所以正确的是A项,其他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思想13.高二(一)班将举行有关剩余价值学说的专题报告会,请小明做主持人,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最适合供其参考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C.《法兰西内战》

D.《德意志意识形态》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4.下列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评述,不准确的是A.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因而孔子的“仁”可以消除阶级矛盾B.孔子的“仁”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C.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了基本的做人准则D.孔子的“仁”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实现人际间和谐发展仍具有现实意义参考答案:A15.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文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C.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参考答案:考点:孔子思想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孔子思想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孔子主张和贡献:

1、核心:是“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解答:虽然孔子的思想及著作在欧洲得到推崇,但不能说明欧洲认同了东方的价值观,人类社会文化是多元化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16.在《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规定是

A.割占香港岛

B.必须协商中国关税C.赔款2100元

D.开放五口通商参考答案:B17.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有时还相互推崇。“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A.朝廷对文官的防范B.朝廷对朋党的防范C.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D.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背景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相推崇。”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家法”指的是朝廷对朋党的防范。所以选B。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参考答案:C19.罗马法既是罗马的,又是世界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罗马法树立起了一座世界文明史中的丰碑?这座丰碑的内涵包括:()①自然法精神②古代世界完备的法律体系③私法精神④理性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考点:4D:罗马法.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解答:罗马法的内涵包括自然法精神、古代世界完备的法律体系、私法精神、理性精神,故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20.1917年,《新青年》2卷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此首诗使用的是白话文,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21.“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礼属于积极的规范,刑则属于消极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共成一体的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刑”:多指刑法和刑罚,对一切违法背礼行为进行处罚“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这种礼刑互为表里,礼在则法在,礼失则刑补的状况,正是古人眼里的法律,所谓礼法是也。维护礼制属于儒家思想,强调刑法属于法家思想,材料强调礼法的关系互为表里,没有可以突出哪一家,所以A、C、D,说法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特点(外儒内法)22.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参考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参考答案:B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若视其国”、“若视其家”、“若视其身”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的含大意是:对待别的国、家、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人一样,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无等级差别的爱,这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24.萨拉米斯岛丢失后,在几次收复无果后,雅典统治者下令不准人们收回萨拉米斯岛,否则格杀勿论。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

)A.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B.梭伦是雅典改革的最佳人选C.雅典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极点

D.雅典的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参考答案:A25.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D.个人意志即主权参考答案:B启蒙运动。依据材料中“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可以得出该思想家主张人民直接行使主权,主权在民;故选B。A、D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C项材料无从体现。26.“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参考答案:B宗教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文出自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因此与宗教改革有关。A不对,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而不是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C不对,题干无从体现;D不对,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的是欧洲启蒙运动。“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可知B是正确答案,所以本题选B。27.东晋时,“都(建康)西有石头津,东有方山津,各置津主一人,贼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荻炭鱼薪之类过沸津者,并十分税一以入官。淮水北有大市百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据此可知,当时A.南方地区商业较北方发达B.政府政策不利于商业发展C.战乱导致了大量商人逃亡D.统治者强力推行重农措施参考答案:B由材料“检察禁物”“十分税一”“税敛既重”“时甚苦之”可知,政府政策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因此选B。A、C项材料未反映;材料体现的是对商业的抑制措施,没有体现农业政策,D项错误。28.1789-1793年,华盛顿为美国第一届总统,下列措施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网罗人才,组成内阁②颁布1787年宪法③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④制定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参考答案:C29.二战后期,美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1年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反映了美国企图

A.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B.以合法的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C.全面控制西欧与日本

D.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参考答案:A30.19世纪四十年代的清朝出现了“新思想的萌发”,这“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世纪四十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鸦片战争时期,“新”的主要含义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D正确。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不符合鸦片战争的背景,故A排除。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属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表现,故B排除。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也是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师夷长技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顾学杰《王权还是共和?保守还是激进?——试论克伦威尔的政治观》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三: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对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你又如何理解克伦威尔“对未来则是保守的”?(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拿破仑的敌人说他“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而恩格斯又称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5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彼此相容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答案:(1)作用:打败王军,处死国王,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2分)

理解:因为他后来解散议会,担任护国公,建立军事独裁统治。(2分)(2)“暴君”:对内建立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对外侵略,称霸。(2分)

“革命”: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法国大革命思想;打击当地的封建势力。(3分)(3)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强大;受封建王权思想影响;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答足其中3点给3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明法者强,慢法者弱。——《韩非子》材料二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人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吴光《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理论结构及其现代意义》(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荀子和韩非子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思想主张。参考答案:(1)主张:荀子——礼法并施(隆礼重法)。韩非子——强调法治。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兼并战争;变法运动开展;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发展;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繁荣)。(2)主张:抨击封建法律;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废私法。评价: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民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但未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能促进当时社会变革。(1)由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知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由材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可知韩非子强调法治。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如政治上处于大变革时代,礼乐崩坏,各国纷纷开展变法;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主张:由材料“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人之法’”可知黄宗羲抨击封建法律;由材料“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可知黄宗羲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废私法。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儒家思想换发新的活力;其次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具有近代民主思想;其思想也未成系统,未能提出新的改革社会的方案。33.冷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斯扩张主义情节,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式霸权。——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二冷战结束之后,有人不断发表有关一场新“冷战”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言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冷战结束后,导致冷战的基本前提条件即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人类已经超越冷战了。因为冷战的影响不是短时间所能消除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等冷战思维,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三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对世界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1)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两国互相猜疑。(2)主要表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军事安全、“非友即敌”的观念。影响:造成国际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3)欧盟和北约。理由:两极对峙局面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4)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勢。(1)材料一中美苏双方“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并且共同战斗也无法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相互猜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