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伤病防治第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1页
运动伤病防治第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2页
运动伤病防治第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3页
运动伤病防治第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4页
运动伤病防治第三章运动损伤的急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急救概述一、急救的目的第一页,共五十七页。

抢救生命!避免再度损伤!第二页,共五十七页。止血、包扎,防止伤口污染

减轻疼痛第三页,共五十七页。

预防并发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第四页,共五十七页。第二节出血的急救人体血量因性别、时间、机能状况发生变化。但是基本上维持衡定。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有75毫升血,一个人的总血量一般达到4000~5000毫升。如果失血达五分之一,就会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等急性贫血症状。如果失血达三分之一,就会有生命危险。第五页,共五十七页。一、出血的分类(一)按出血的部位分:1、内出血:由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内脏出血。包括皮下组织、肌肉、关节腔、胸腔、腹腔和颅脑。2、外出血:开放性的血液外流,是运动员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两种出血比较,内出血的性质较为严重,因为内出血的早期不宜被察觉,容易被忽视。第六页,共五十七页。第七页,共五十七页。二、止血方法:(一)冷敷法目的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有止痛、止血、防肿胀的作用,冷敷的越及时越好。(二)抬高伤肢法: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出血部位血压降低,减少出血。第八页,共五十七页。(三)加压包扎法:用以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主要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四)加垫屈肢止血法(五)直接压迫止血法第九页,共五十七页。(六)间接指压止血法:颞动脉压迫止血法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肱动脉压迫止血法第十页,共五十七页。颞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头顶及颞部动脉出血。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迫。第十一页,共五十七页。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颜面部的出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外,将动脉血管压于下颌骨上。第十二页,共五十七页。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出血。方法是用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跳动处,其余四指放在病人颈后,以拇指向下内方压向第一肋骨。第十三页,共五十七页。肱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方法是在病人上臂的前面或后面,用拇指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动脉血管。

第十四页,共五十七页。第十五页,共五十七页。第十六页,共五十七页。(七)止血带止血法

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通常用止血带止血。充气止血带橡皮带止血带橡皮管止血带宽布带或撕下一条衣服以应急需第十七页,共五十七页。上臂的上1/3部大腿中、下1/3交界处上臂中、上1/2处扎止血带易损伤桡神经,为禁区。第十八页,共五十七页。压力要适中时间: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1小时应放松2-5分钟放松时应以手指在出血处近端压迫主要出血的血管,以免每放松一次丢失大量血液。要求:第十九页,共五十七页。第三节急救的包扎方法绷带包扎法是急救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绷带有卷带和三角巾,现场还可用毛巾、头巾、衣物等代替。一、绷带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可固定敷料和夹板,也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第二十页,共五十七页。二、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包扎动作应熟练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2、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其包扎的松紧度。3、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结处应避开伤口。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七页。三、绷带包扎的方法

1、卷带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粗细均匀的部位,如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以及其他包扎的开始与结束。包扎时张开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用拇指压住,包扎一圈后,将带头斜放的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以后一圈覆盖前一圈,最后将带头固定。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七页。(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但范围较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开始,然后将卷带斜行向上缠绕,后一圈盖住前一圈1/2-1/3。即可。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七页。(3)转折形包扎法:又叫反折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括粗细差别较大的部位,如小腿、前臂等。包扎仍以环形包扎开始,然后用一根拇指压住卷带将其上缘反折约45°,并压往前一圈的1/2-1/3。转折线应避开伤处并互相平行。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七页。(4)“8”字形包扎法,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通常有两种方法。1)从关节中心开始:先以环形包扎在关节中央开始,后一圈在关节上方,另一圈关节下方作“8”字形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逐渐远离关节,每圈仍然压住前一圈的1/2-1/3。2)从关节下方开始:以环形包扎在关节远端开始,然后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来回作“8”字形缠绕,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七页。2、三角中包扎法:三角巾的大小可根据需要选定。一般有大小两种,用1米见方的白布对角剪开为大三角巾,小三角巾是大三角巾的一半。常用的包扎法如下:(1)头部包扎法:

(2)肩部包扎法:

(3)肘部包扎法:

(4)腕、手掌、手背部包扎法: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七页。(5)前臂悬挂法

①大悬臂带:用于除锁骨与肱骨骨折外的各种上肢损伤。肘关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顶角向外,一底角在健侧肩上,一底角在肘下,然后将下底角上折,包住伤肢前臂,在颈后与上底角打结。最后将肘后顶角向前折,用别针或粘膏固定。②小悬臂带:用于锁骨与肱骨骨折。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肢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后打结。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七页。第四节骨折的急救概念: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的损伤称为骨折。原因:⑴、直接暴力⑵、间接暴力⑶、强烈的肌肉收缩⑷、应力性骨折⑸、病理性骨折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七页。骨折分类1、根据骨折后局部皮肤是否完整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不完全骨折: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完全骨折: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骨骺分离第三十页,共五十七页。骨折征象⑴、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休克。⑵、肿胀和皮下淤血。⑶、功能丧失。⑷、畸形,成角、旋转、变短等畸形。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七页。骨折征象⑸、压痛和震痛(纵向叩击痛和胸廓挤压痛)。⑹、假关节活动和骨擦音。⑺、X线检查,可确诊骨折情况⑻、如骨折合并神经、血管、内脏损伤,可发现相应的征象。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七页。骨折的临时固定——原则和方法1、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为暴露伤处可剪开衣物,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2、有出血或休克者,先止血和抗休克。3、夹板与肢体间应放垫衬物,空隙应填紧,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上下关节。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七页。骨折的临时固定——原则和方法4、露出伤口的骨片不要放回伤口,也不可随意去除。5、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部上下,再固定上下关节。6、固定时松紧合适,应露出肢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过紧应重新固定。7、固定后伤肢要保暖。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七页。脊柱骨折的搬运1、

胸腰椎骨折的搬运:(1)3~4人抬肩、臀、伤处、下肢四点。(2)将伤者平托起来放在担架上。(3)将伤者置于俯卧位。(4)绝对避免两头抬,以免加重脊髓损伤。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七页。2、

颈椎骨折的搬运:(1)三人:一人负责头部的牵拉固定,保持头与身体呈一直线,避免摇晃。(2)伤者仰卧于硬板上。(3)颈下垫薄枕,颈两侧垫衣服,以免头摇晃。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七页。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七页。第五节关节脱位的急救一、概念:关节脱位: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叫关节脱位。二、原因:1、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部位所致;2、间接暴力:由外力传导所致。运动性脱位多是有间接力所致。三、合并症:在脱位的同时,可引起神经、血管、肌肉、关节囊等损伤。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七页。4、根据脱位的程度分完全性和半脱位;四、分类1、从脱位的位置分为正、侧、前、后脱位;2、从脱位的时间分新鲜性脱位和陈旧性脱位和少见的习惯性脱位;3、根据脱位的原因分外伤性和病理性脱位;5、根据关节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分开放性和闭合性脱位。第四十页,共五十七页。5、“X”线检查。五、症状1、痛疼肿胀,瘀斑、压痛明显;2、运动能力丧失;3、畸形;4、关节腔空虚;注:脱位的初期,由于感觉神经阻滞、麻木,痛疼较轻。易于忽视伤情。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七页。六、急救1、止痛、止血抗休克。2、夹板、绷带固定。例如肩关节脱位的固定;3、立即送医院。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第六节心肺复苏当人体受到意外的严重损伤,如外伤性休克,溺水等,均可能导致呼吸和心跳骤然停止,此时如不及时抢救,伤员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场急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七页。人工呼吸:方法伤员仰卧位,松开其领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头部尽量后仰,将口打开,尽快清除其口腔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如有义齿应取出,有舌后坠,则将其拉出。急救者一手虎口托起病人下颌,另一手将病人鼻孔捏闭,以免漏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入,使其胸部上抬。吹毕立即松开鼻孔,让胸廊及肺部自行回缩而将气排出,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儿童20-24次)。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七页。2、注意事项:施行的要领是开始每次吸气时必须尽量多吸入,吹出时必须用力,10-20次后可逐渐减小。此法因操作者易疲劳,入宜以两人或多人轮流施行较好。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配合,应每按压心脏4-5次后吹气一口,吹气应在放松按压的间歇中进行。抢救一经开始就要连续进行,不能间断,一直作到伤员恢复呼吸或确定死亡为止。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七页。3、有效指示:(1)吹气时胸廓扩张上抬;(2)在吹气过程中听到肺泡呼吸音。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七页。胸外心脏按压一般只要伤员意识丧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或心前区心音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此时,首选方法应是胸外心脏按压。此法可通过按压胸骨下端而间接压迫心脏,使血液流入大动脉,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七页。1、方法:置病人于仰卧位,背部必须有坚实物体(木板、地板、水泥地等)的支持。操作者立(或跪)于病人一侧,又或骑跪于病人髋部,两手掌伸开并彼此交叉重叠,以掌根部按在伤员胸骨中下1/3处(非剑空部),肘关节伸直借体重将胸骨下段压向脊柱,使胸骨下段及其相连的肋软骨下陷3-4厘米,间接压迫心脏,压后迅即将手放松,使胸骨自行弹回原位,如此反复操作。以每分钟挤压60-80次为宜,儿童可稍快,可增至每分钟100次左右。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七页。2、注意事项:压迫部位必须在胸骨中下1/3处(不可压剑突)过高过低,偏左偏右都不行。用力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不可偏斜。按压力量以能扪及大动脉博动力度,不宜过轻或过猛,以免造成无效按压或发生肋骨骨折、气胸,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影响复苏效果。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七页。3、有效指标:(1)按压时在颈,股动脉处应摸到博动,听到收缩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2)面色、口唇、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只要有前1-2项有效指标出现。心脏按压就应坚持下去。无论是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或呼吸与心跳均骤停,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都应迅速派人请医生来处理。第五十页,共五十七页。美国心脏学会公布的心肺复苏七步骤是实用有效的措施:第一步:首先检查病人是否还存在着知觉。如病人已失去知觉,又是呈俯卧位,则应小心地将其翻转过来。第二步:必须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使病人头向后仰,以防止因舌根后坠堵塞喉部影响呼吸。第三步:若病人确已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即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对着病人之口,将气吹人。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七页。第四步:救护者一手放在病人额头上,使其维持头部后仰的位置;另一手的指尖要轻摸位于气管或喉两侧的颈动脉血管,细心感觉有无脉搏跳动,如有则说明心跳恢复,抢救成功。第五步:如果没有摸到颈动脉的跳动,说明心跳尚未恢复,需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术:病人仰卧,救护者右手掌置于病人胸前的胸骨上,左手压在右手上,两肘伸直,有节律地垂直用力下压病人的胸骨。由于胸受力而下陷2~4厘米,正好压在心脏上,而且一压一松使心脏被动收缩和舒张,可以促进心跳恢复,一般要求每分钟按压心脏80次。第五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第六步:救护者跪于病人胸部左侧施压,这点很重要,因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吹气需要交替进行。最好有两个人同时参加急救,其中一个人作口对口吹气,另一个人按压心脏。比例为5:1。第七步:如果抢救现场只有一个人时,也不应放弃心肺复苏术。在抢救过程中,每按压心脏15次,给予口对口吹气2次;(比例为15:2)。每隔一分钟就要检查一次颈动脉有无跳动。第五十三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