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泸州部分县市九年级上学期十二月一诊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届四川泸州部分县市九年级上学期十二月一诊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届四川泸州部分县市九年级上学期十二月一诊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届四川泸州部分县市九年级上学期十二月一诊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届四川泸州部分县市九年级上学期十二月一诊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四川泸州部分县市九年级上学期十二月一诊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题(63分)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10分)

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

张峪铭

①土地是要休息的,它如人一样。

②当季节将一床雪被覆盖在大地上的时候,累了几个季节,长了几季庄稼,也该歇歇的土地在冰封的河流下,在厚厚的雪被里,慢慢进入了梦乡。它在梦中渐渐恢复“地力”,一觉醒来,又以蓄足了的精力,去催生万物。

③人也需要休息,还需要宁静。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宁静让人拥有强大的内心。

④宁静能开阔人的胸襟。苏东坡踌躇满志,才华横溢,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廷,写就的文章也不过是应景之作。无车马之喧,也无恭维之言。宁静,宁静得没有半声问候,只闻自己的心跳;沉淀,沉淀得没有一丝亮光,只有泥土的颜色。思维在漫长的宁静中,发酵成“地力”旺盛的土壤,胸襟也随之逐渐开阔起来,于是就有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达观豪放,也就有了《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不朽华章。

⑤宁静能拓展人的思维。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说,创作需要激情,更需要静心思考。是宁静拓展了他的思维,激活了他奇特的想象,积蓄了他生命的能量。他用宏大瑰丽的想象,令读者对头顶的星空产生无限的敬畏。

⑥可现代许多人,在物质富足的时候,却越来越难以让自己宁静下来。生活的快节奏,让心疲于奔命;物质的强烈欲望,让心痛苦不堪。于是,人们将心灵寄托在热闹之中。在觥筹交错中,喝着热闹的酒;在霓虹闪烁里,唱着嬉闹的歌。没有宏大的布置不算排场,没有雷动的掌声不会说话……最后,心灵反遭紧缩包围。到头来,生存的土壤日益变浅,“地力”渐渐消失,上面只能长些浅根杂草了。

⑦宁静能让人摆脱欲望的烦恼,求取内心的安宁。愿望太多就增加烦恼,烦恼多了心就无法宁静。在名和利上,不要过分追求“拥有”,腾出物欲空间,让宁静驻在心中,你就能修炼得内心强大,修炼得百毒不侵。

⑧宁静使人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大智者莫不是气定神闲,如得道之高僧,在慌乱的小沙弥面前,依然镇静自若。心有宁静,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宁静筑就了心里强大的基石,承载着大德、大智与大勇。所谓急中生智,也只不过将脑中一切无关的事,快速调为“静音”状态,顿时生出化解危难的智慧。

⑨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强大的内心在宁静中修炼而成。因为宁静的心,是有“地力”的土壤。

(文章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甲】文章开篇用土地休眠是为了蓄积精力,催生万物做类比,引出人也需要劳逸结合的话题。

【乙】举苏东坡和刘慈欣的事例,从正面论证宁静能让人在挫折和苦难中开阔胸襟,还能拓展思维,激活想象。

【丙】举现代许多人因快节奏的生活和强烈的物欲而难以宁静的事例,从反面论证因为内心无法宁静反使心灵遭到紧缩包围,变得心胸狭隘,思维僵化。

3、简要分析第⑧段的论证过程。(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16分)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⑩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⑪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⑫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⑮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有删减)

4、细读全文,选出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加点字“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永,富有表现力。

5、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6、文章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7、结合文意分析题目“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5分)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7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常病①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漠晻②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④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⑤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匾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选自《江陵府曲江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②晻(àn):日光昏暗。③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记》。④翛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⑤汲汲然:急切的样子。

8、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B.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C.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D.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若春和景明

正是江南好风景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其半居暇日,登临赋咏

安陵君其许募人

D.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1)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11、分析甲乙两文写景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3分)

(二)阅读诗歌,回答12-13题。(8分)

好事近梦中作①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②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释: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②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12、请分析上片第二句中“动”字的妙处。(4分)

13、试分析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状态。(4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①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②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③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描写了青山吐月、月映清江的优美诗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他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将林冲打死。正在这时,林中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

15、这两处文段中的“他”是____,“胖大和尚”是______。(3分)

16、结合作品中另外一个人物的相关情节和人生经历,分析整部书的主题。(3分)

第二部分积累表达题(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10分)

你是谁?

宗璞

①他回到家里,走进卧房,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陌生女人坐在窗前的扶手椅上喝茶,很觉奇怪,大声问道:“你是谁?”

②那女人看着他,满眼都是泪,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我是董芊,张过你不认得我吗?”

③张过冷笑道:“你说你是董芊?你以为我不认得她吗?”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才是董芊,我和董芊。”那是一张结婚照。那时的张过头发蓬松,面目英俊,身边的董芊披着婚纱,天使一般。这句话,是他当年说过的,“看见了吗?敢来冒充?”

④张过很饿,到厨房找了些饼干,又找到了牛奶,自己吃着。董芊不理他,打开衣柜去取衣服。张过跟过来,大声叫道:“你敢偷董芊的衣服!”拿起手机打电话报警,董芊知道他会动手,便关了柜门,回到扶手椅坐下。

⑤一会儿,两个警察来了,互相说这场面也不是第一次了,问张过什么事,他说:“这个女人要偷董芊的衣服。“

⑥警察劝他道:“这就是董芊,她还给你做饭吃呢。”

⑦张过指着墙上另外一张董芊的半身照片,那真是绮年玉貌,说:“她才是董芊。”

⑧一个警察说:“她老了呀,董芊老了呀。”另一个警察说:“像你一样,你也老了。你看你头发都秃了。”他的头发只剩下周围一圈,中间光秃秃地发亮。

⑨他一拍桌子,说:“别啰嗦!你们把董芊赶到哪儿去了?我要去找她!”说着,推开两个警察夺门而出。

⑩他站在草坪上大声喊:“董芊!董芊!你在哪里?”

⑪董芊连忙出来跟着他跑,也大声叫:“张过!张过!我在这里!”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⑫张过停止脚步转过头来。他看着眼前满是皱纹的脸,怀疑地,又同情地问:“你把董芊藏到哪去了?你是谁?”他想了一想,又大声问:“你是谁?”

⑬“我是董芊。”董芊委屈地说,“你是张过,你不知道吗?我们回家吧。”她的声音很低。⑭张过喝道:“你骗人!这世界到处都是骗子!我要去找董芊。”他说着,又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⑮那里不远有一个养老院,月光下有几个老人在乘凉,他们看见张过,问道:“你来做什么?”张过道:“我来找我的妻子,她叫董芊。”董芊也赶到了,说:“我就是董芊,对不起,他失去记忆了。”一个老人道:“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另一位有点绅士模样的老人说:“苏格拉底曾经说……哎呀,说什么我忘了。”又一位老人笑道:“可别忘了吃饭。”沙哑的笑声中夹杂着一两声轻轻的叹息。

⑯张过对董芊说:“你不要老跟着我,你是谁?”养老院的管理员走过来,劝说道:“你们回家吧。”张过看看周围的人,又看看董芊,好像有点明白,迟疑地拉住董芊的手,向他们的家走去。微凉的月光倾注在那片草坪上,照出两个老人的身影。

⑰走着走着,张过忽然站住了,猛力推开董芊又向前跑,一面大声喊。这次喊的不是董芊,而是一个追问:“你是谁?你是谁?”

⑱张过的声音飘过来,把董芊缠绕住了。董芊很累,但是这个声音拉着她跑。她也要问:“你是谁?你是张过吗?”

⑲许多年前她和张过也这样跑过。那时是她在前面跑,张过在后面追。那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月光照着无边际的草原,他们好像在大海上,海浪簇拥着他们。他们跑得很轻快,月光和草原连同那轻快的感觉都过去了,只留下变了形的记忆,还有那永远的追问。

⑳“你是谁?你——是谁?”

17、小说中的董芊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分析。(3分)

18、文中画线处,作者两次写到月光下的情景,有何作用?简要分析。(3分)

19、小说安排养老院几个老人的情节有何深意?简要分析。(4分)

20、综合性学习。(7分)

学校拟开展以“我感恩,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班长统计的一份调查表,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能出现数字)(3分)项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祝福母亲生日的54%66%91%祝福同学生日的56%86%92%差值2%20%1%(2)下面是这次活动的征文启事,请完成文后问题。(4分)

征文启事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感恩水平。学校团委决定举办以“我感恩,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活动要求:①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②用300字稿纸抄写,不超过1000字;③稿件请交到学校办公楼团委;④12月8日截止。

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此致

敬礼

2022年12月2日

学校团委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2分)②启事中有两处格式错误,请指出并修改___________(2分)

二、作文(40分)

21、任选一道题目作文。

题目一:回顾历史,仁人志士携手前行,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改革开放,有识之士携手前行,才有了各个领域的创新突破。30年后,在前行的路上,你是否也能和他人携手并肩,共同进步,开创未来?

请你发挥想象,以“携手前行”为题目,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题目抄写在相应位置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二:请以“遇见,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遇见某个人,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遇见某本书,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遇见某个美景,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总有一次遇见,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宁静让人拥有强大的内心。(或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强大的内心在宁静中修炼而成。)

2、【甲】

3、首先,提出“宁静使人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分论点;然后,举高僧在小沙弥慌乱之时的镇定自若的事例;接着分析这一事例,指出宁静能够铸就强大的内心(或:接着分析这一事例,指出宁静承载着大德、大智与大勇;宁静能够使人急中生智)。

4B

5、示例一,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青苔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写出青苔生长在物体上的情态和形状,表现了青苔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富有表现力。

示例二,“趴”“粘”“爬”“附”“布满”“撑”等一系列动词富有动态感,生动传神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态式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6、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7、①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青苔(意象)。②指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意境)。③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情感)。

8C

9B

10、①(他们)满眼都是悲凄的景象,真是感伤到了极点啊。②(他)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11、①甲文写景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下文写“古仁人之心”做铺垫(形成对比),抒发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②乙文写景是为张敬夫的感叹抒情做铺垫,答“触景生情”亦可。抒发了贤人志士抱负难以实现惆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