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与视觉课件_第1页
色彩与视觉课件_第2页
色彩与视觉课件_第3页
色彩与视觉课件_第4页
色彩与视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色彩与视觉本章主要内容:▲色彩与色觉(★★)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色彩的三属性(★★★)

▲视觉功能(★★)

▲颜色视觉理论▲色彩心理(★)

第一章色彩与视觉§1色彩与色觉(★★)一、色与光的关系——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色与光的关系二、光的本质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二、光的本质

——能够在人眼的视觉系统上引起明亮的颜色感觉的电磁辐射。1、可见光——刺激人眼引起视觉的光辐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光的本质可见光在电磁辐射波中的位置: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光的本质三棱镜试验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光的本质2、可见光谱单色光——只含有一种波长而不能再分解的光。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光的本质3、单色光和复色光三、色彩与色觉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色彩与色觉人的颜色感觉形成需要四大要素:光源、颜色物体、眼睛、大脑。

三、色彩与色觉

颜色的物理属性

颜色的生理属性

颜色的心理属性

颜色视觉的形成所涉及的三个科学领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1

色彩与色觉——色彩与色觉§2颜色视觉形成机理【颜色视觉的生理学系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一、眼睛的构造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眼球眼球壁内层:中层外层巩膜角膜脉络膜虹膜视网膜眼球内容物玻璃体房水晶状体第一章色彩与色觉一、眼睛的构造§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眼睛的构造眼球壁的外层是纤维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约占外层膜前部1/6,无色透明,折射率为1.336,厚约0.8-1.1mm,具有屈光功能,光线经角膜发生折射并进入眼内。▲巩膜——约占外层膜后部5/6,厚度约0.4-1.1mm,是一层坚固的白色不透明膜,起保护眼球的作用。第一章色彩与色觉一、眼睛的构造§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眼睛的构造眼球壁的内层是视网膜。贴在脉络膜的内表面,位于眼球的最里层,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厚度约0.1-0.5mm。视网膜上有:▲视觉感光细胞,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眼球后极中央部分,视网膜上有一细胞特别密集的黄色区域,称黄斑,直径约2-3mm。▲黄斑中央有一小凹坑,叫中央窝,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第一章色彩与色觉一、眼睛的构造§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眼睛的构造眼球的屈光装置除了角膜外,还有房水、晶体和玻璃体。房水——透明液体,折射率1.336。充满于眼前房和眼后房。功能是使角膜和晶状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眼内压。晶状体——透明的、双凸形的弹性固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大于后面的曲率半径,折射率约为1.386-1.437。作用是对角膜聚焦后的光线进行精细调节。玻璃体——一种透明的半流体,呈胶状,折射率约为1.336,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眼睛的构造

视网膜三层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是视细胞,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是构成视觉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中间层为双极细胞层,两极突起,一极与视细胞相连接,另一极与神经细胞相连。是视觉通路的第二神经元。最内层为神经节细胞,是视觉通路的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组成视神经,穿过眼球后壁进入脑内视觉中枢。第一章色彩与色觉一、眼睛的构造§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眼睛的构造视细胞一般呈单层,以镶嵌形式排列在视网膜上。视锥细胞直径约2µm,平均长度为35µm左右。视锥细胞内含有对光敏感的色素物质,一般分为三种,即感红,感绿和感蓝色素。视锥细胞在光亮的条件下能够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视杆细胞一般长约60-80µm,直径约1.8-2µm。视杆细胞内一般只有一种感光色素,它只有在暗处才能起作用,能够感知物体的明暗。

由于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具有对光的感受能力,因此把它们称为感光元或光感受器。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眼睛的构造二、形象的形成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物体上每一点的光线进入眼球以后会聚到视网膜不同点上,这些点在视网膜上形成左右换位、上下倒置的影像。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物体是倒立的。“心理的回到”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形象的形成正常的眼睛看眼前25cm处的物体是很清楚的,并且不费力,称这段距离叫做人眼的明视距离。明视距离: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形象的形成三、明视觉与暗视觉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明视觉与暗视觉视锥细胞与视神经一对一连接,对光的敏感性能小,必须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才能充分辨别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当光线暗淡时,失去工作能力,人们便无法感受到物体的细节和色彩,而只有明暗的感觉。1、明视觉:

在明亮条件下,由视锥细胞产生的视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2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明视觉与暗视觉视杆细胞形状细长,往往几个连在一起向视神经输送信息,对光的敏感性能很高,在光线很弱和情况下,它都能有所感受。但它只能反映光的亮度差异,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在明亮情况下,视杆细胞不起作用,失去工作能力。2、暗视觉:在较暗条件下,由视杆细胞产生的视觉。§3色彩的三属性(★★★)

【颜色视觉的生理学系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色彩的心理属性:大红、金黄、天蓝、浓淡、亮不亮、鲜艳不鲜艳…

色相、色光、色彩…▲

明度、亮度、深浅、明暗、层次…▲

饱和度、鲜度、彩度、色正不正…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色彩的色度学属性:用具体的数值来唯一表示颜色,确定如下三个物理量:▲色相▲纯度▲饱和度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一、色相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一、色相(hue,简写为H)是一种颜色所固有的基本特征,即颜色的相貌。▲对于单色光而言,一种色相,对应着它的波长;▲

复色光的色相决定于其中各单色光的比例,其中比例最大的色光的单色光的波长叫做这个复合颜

色的主波长,对复色光来说,它的色相对应着它的主波长。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一般的,正常的人眼可分辨的光谱色有100多种,谱外色30多种,共计130多种。而色彩的总数有10000种左右,印刷可表现2000多种;▲

中性灰色没有色相。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一、色相(hue,简写为H)400500600700光谱反射率%

100%主波长与色相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一、色相(hue,简写为H)色相环上相距90°以内的称为类似色;位于90°~180°之间的为对比色;相距180°的为互补色。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一、色相(hue,简写为H)“辨认阈限”:

人的视觉在辨认波长的微小变化方面的能力。▲对光波变化最敏感的部位在490nm的青绿色光及590nm的橙黄色光附近,波长有1~2nm的改变,人的视觉便会有不同的颜色感受。▲对于540nm的绿色光谱段需要有2~3nm的波长变化人眼才可以对颜色有所区别。▲最不敏感的部位在可见光谱的两端,人眼对波长变化的反应能力近乎迟钝,特别是在波长大于655nm及小于430nm的区域,人眼几乎无法分辨颜色上的差别。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辨认阈限值(nm)

6420420460500540580620660人眼对不同波长颜色的辨认阈限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二、明度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二、明度(value,简写为V)明度是人眼所能感受到的色彩的明暗程度,它是与人的心理、生理有关的一个属性。

在各种颜料中,白颜料是反射率极高的物质,黑颜料是反射率极低的物质,如果在其它颜料中加入白色,可以提高混合色的明度;加入黑色,可以降低混合色的明度。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明度明度是从感觉上来说明颜色的性质。▲

对于单色光来说,光线越强,其色彩越明亮;▲

就物体而言,它反射或透射的光通量越多,物体看起来越明亮,其颜色的明度值也越大;▲

同一色相的物体,它的颜色越接近于白色,其明度值越大,越接近于黑色,其明度值越小;▲

对于不同色相的物体,即便其反射率或透射率相同,给人的明度感觉也各不相同;▲人眼分辨明度差别的精确性还决定于景物总的亮度水平.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明度不同明度的绿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明度图中的各个颜色块的亮度值相同,但其明度感觉却有差别。相同亮度颜色的明度感觉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明度不同光谱的反射率对颜色明度的影响400500600700λ(nm)

光谱反射率%

100%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明度三、饱和度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三、饱和度(Saturation,简写为S)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单色光的饱和度最高;▲复色光的波长范围越窄,光色越饱和;▲色料中含灰分的比例低,则其饱和度高;▲物体色的饱和度取决于物体表面反射光谱色的选择性。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饱和度颜色的亮度增加饱和度会降低

颜色中加入黑色饱和度降低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饱和度400500600700λ(nm)

光谱反射率%

100%品红油墨的光谱变化曲线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饱和度不同光谱色能分辨出的饱和度的级数不等,红色的级数最多,有25级;黄色级数最少,有4级。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饱和度三、饱和度(Saturation,简写为S)400500600700λ(nm)

2101826人眼能分辨的光谱色的饱和度级数。

四、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四、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

色相决定于色刺激的光谱组成及光谱功率分布峰值的位置;▲

明度决定于色刺激的光强;▲

饱和度决定于最强波长的功率对其它波长占优势的程度。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曲线的峰值反射率对应的波长为色彩的主波长,主波长表示色彩的色相。400500600700λ(nm)

光谱反射率%

100%AB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四、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400500600700λ(nm)

光谱反射率%

100%A

B

曲线的峰值反射率可认为是不同的明度,峰值反射率越高,明度越大。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四、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曲线的反射峰值的宽窄可以判断色彩饱和度的高低。400500600700λ(nm)

光谱反射率%

100%AB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四、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

▲颜色的三属性是相互独立的,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第一章色彩与色觉§3

色彩的三属性——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四、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只有在适当亮度情况下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注意: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颜色视觉的生理学系统】§4视觉功能人眼的明亮感觉:▲同种光波,辐射能量不同,光通量越大,感觉越明亮▲不同种光波,辐射能量相同,有的亮,有的暗。——光谱光视效率:不同波长的光的能量对人眼产生感觉的效率。第一章色彩与色觉一、光谱光效率函数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

视觉功能光谱光效率测量实验:选一些视觉正常的人作为观察者,将可见光谱上不同波长的光与一个标准光源在亮度上进行匹配,然后测出各个波长所需要的能量。哪个所需的能量较小,就说明该色光对人眼的刺激更强烈。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光谱光效率函数一、光谱光效率函数:一、光谱光效率函数:该实验分别在明光条件及弱光条件下进行测试,并将结果中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光能量产生光感觉的效率与波长之间作图,可得如图所示两条曲线。380510550780

λ(nm)

1.00.50.0明视觉与暗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函数

暗视觉V′(λ)

明视觉V(λ)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光谱光效率函数▲明视觉曲线V(λ)的最大值在波长为555nm处的黄绿光;▲暗视觉曲线V’(λ)的最大值在波长为510nm处的蓝绿光;▲整个V’(λ)曲线相对于V(λ)曲线向短波方向移动,且长波端的可见光范围缩短,短波端的可见光范围略有扩大;▲在明视觉与暗视觉之间的亮度,称为中间视觉。读图: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光谱光效率函数二、视觉功能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

视觉功能评价视觉功能的参数视角视觉敏锐度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功能二、视觉功能人的视觉器官完成一定视觉任务的能力。1、视角——人眼观察物体时,物体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ADα同一物体,距离人眼越近,视角越大;不同物体,与人眼的距离相同时,物体越大,视角越大。视角可用如下公式计算。tg(α/2)=A/(2D)A:物体的大小D:人眼与物体之间的距离,α:视角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功能2、视觉敏锐度——人眼辨别外界物体的敏锐程度,又称“视力”。通常用眼睛的分辨力来表示视觉的敏锐度,眼睛能够分辨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称为眼睛的分辨力。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功能2、视觉敏锐度视觉敏锐度用V来表示,是视觉所能分辨的以角度为单位的视角的倒数,即:V=1/α我国规定正常视力标准是:当人的视觉能够分辨1′视角所对应的物体的细节时,它的视觉敏锐度便为1。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功能三、亮度对比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

视觉功能三、亮度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亮度对比将一块灰色的纸片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发暗,而同样是这张纸片,放在黑色背景上则看起来发亮。这种现象就称为亮度对比。四、视觉生理现象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

视觉功能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四、视觉生理现象暗适应色弱与色盲明适应颜色适应闪光盲颜色恒定颜色错觉同时对比视错其它视错连续对比视错膨缩性视错边界对比视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一、同时对比视错指两种颜色同时呈像在视网膜上时所产生的对比现象。二、连续对比视错(残像性视错)指先看一种颜色,之后再看第二种颜色时,两种颜色感觉就会相叠加,颜色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视觉残像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的,是眼睛连续注视所致,所以又称"连续对比"视错觉。正残像负残像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正残像(正后像)指在停止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保持原有物色印象的状态,

由神经兴奋尚未完成引起。如节日的烟花、瞬间熄灭的灯光、电视机显示器的频率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负残像(负后像)指在停止物体色或光色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短暂残留与原有物体色或光色成相互补充色映像的视觉情况,因神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三、膨缩性视错指人眼在关注两块面积相等的色彩对象时,对其大小感觉截然不同而形成的色彩视觉错误现象。

包括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和重量错觉等。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膨缩性视错——颜色的扩张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膨缩性视错——颜色的扩张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膨缩性视错——颜色的扩张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膨缩性视错——颜色的扩张感颜色错觉的形成

白光红色光蓝紫色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四、边界对比视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五、其它视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五、其它视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五、其它视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五、其它视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五、其它视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五、其它视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五、其它视错其它视觉错觉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4视觉功能——视觉生理现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颜色视觉的生理学系统】一、三色学说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

颜色视觉理论§5颜色视觉理论——三色学说一、三色学说(Three-ComponentTheory)英国托马斯•扬: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三种视觉神经纤维,分别是感红神经纤维、感绿神经纤维、感蓝神经纤维三种基本视觉纤维。德国赫尔曼•赫姆霍尔兹:视网膜上存在三类不同的细胞,它们在光的刺激下产生兴奋,并分别将这种兴奋值转换成各自视神经所固有的特殊能量传送到大脑,在大脑中分别形成红感觉、绿感觉、和蓝感觉后,最终融合成综合的完整的色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视网膜

大脑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感红神经感绿神经感蓝神经红感觉绿感觉蓝感觉综合色觉一、三色学说(Three-ComponentTheory)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三色学说红

绿

感红神经纤维

感绿神经纤维

感蓝神经纤维

一、三色学说(Three-ComponentTheory)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三色学说三色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颜色混合现象▲负后像▲颜色对比效应三色学说不能解释的现象:▲色盲和色弱现象▲补色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三色学说二、对立学说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

颜色视觉理论二、对立学说(OpponentColorsTheory

)赫林:假设在视觉机构中的感光细胞存在有三种对立视素,即红—绿视素、黄—蓝视素、黑—白视素,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白光刺激时,黑—白视素被破坏,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的感觉,而无光刺激时,黑—白视素便重新建设起来,所以引起的神经冲动产生黑色的感觉。对于红—绿视素,红光起破坏作用,绿光起建设作用。对于黄—蓝视素,黄光起破坏作用,蓝光起建设作用。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对立学说二、对立学说(OpponentColorsTheory

)感光化学视素视网膜过程感觉白-黑破坏白建设黑红-绿破坏红建设绿黄-蓝破坏黄建设蓝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对立学说红

绿

对立学说的视素代谢作用

二、对立学说(OpponentColorsTheory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对立学说对立学说可以解释的现象:▲颜色混合现象▲色盲现象▲负后像▲补色对立学说不能解释的现象: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对立学说三、阶段学说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

颜色视觉理论三、阶段学说第一阶段当光线进入人眼视网膜时,三种独立的锥体细胞中的感色物质会选择性在吸收不同波长光谱的辐射,同时每一种锥体细胞根据光刺激量又可独自产生明度(黑或白)与色彩(红、绿、蓝)的反应。第二阶段在神经兴奋由锥体细胞向视神经细胞传递的过程中,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三对对立性的神经反应,即红-绿、黄-蓝、黑-白反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阶段学说信息接收

信息加工

颜色感觉

红-绿

白-黑

黄-蓝红绿蓝三、阶段学说第一章色彩与色觉§5颜色视觉理论——阶段学说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颜色视觉的心理学系统】一、色彩的心理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

色彩心理一、色彩的心理1、冷暖感2、轻重感3、空间感4、味嗅感5、动力感6、透明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冷暖感色彩的冷暖感是因物理色与人的视觉经验以及心理暗示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感觉,并不是色彩本身的温度有冷暖的差别,而是一种心理作用。暖色:红色、橙色、橙黄色…

冷色:青、蓝、蓝绿色…

中性色:绿色、紫色、黑色、白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冷暖感——暖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冷暖感——暖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冷暖感——冷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冷暖感——冷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冷暖感——中间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冷暖感——中间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轻重感色彩的明度、饱和度、色相都能影响色彩的轻重感,而明度的影响最大。▲白色等浅色有轻盈、飘逸和自由的感觉,而暗色则有沉重、下降的感觉。▲相同明度的颜色之间,纯度低的颜色感到重,纯度高的颜色则感到轻。▲

色相方面,红、橙、黄等暖色常给人以重的感觉,青、蓝、蓝绿等冷色则给人以轻的感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轻重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轻重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轻重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空间感高纯度、高明度的暖色具有向前迫近与扩大的感觉,称为前进色。低纯度、低明度的冷色有后退与收缩的感觉,称为后退色。当前进色与后退色并存时,则会形成平面上的前后空间层次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空间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空间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味嗅感有色彩变化搭配的实物容易增进食欲;单调或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倒人胃口。

▲香味:红色、黄色、橙色▲臭味:偏冷的浊色系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味嗅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味嗅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动力感活动性强烈的高纯度色彩组织在一起,色彩间会发生相互排斥而形成抗争的力量,这使得画面具有很强的动力效应。会产生一种内在的、蓬勃的生命气息,充满活力、跃动与攻击性,有着向外扩张的力度。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动力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动力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透明感色彩的透明感会表现出轻快、舒畅、富于韵味的视觉效果。▲

青色、绿色等冷色,本身具有一种润湿与透明的感觉。▲

利用明度、色相的层次渐变,通过一定的次序排列,只要渐变的层次关系控制得准确,就能自然地显现出层层透明的色彩效果。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透明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感情效果——透明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二、色彩的情感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

色彩心理二、色彩的情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1、红色2、橙色3、黄色4、绿色5、蓝色6、紫色7、黑色8、灰色9、白色色彩的心理感应:又称色彩的功能、色彩的表情。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剌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在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它同时受到思维者的年龄、性格、经历、民族、地区、环境、文化修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红色:活泼、生动,强烈、饱含着一种力量、热情,象征着希望、生命,高度的庄严肃穆,长时间观察红色会有不安、紧张、冲动的反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色的底上,红色就像炽烈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上,红色变成一促冒失的、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不寻常。在橙色上,红色似乎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红的色彩意象:▲

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人们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大红桃红砖红玫瑰红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橙色:是十分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具有富丽、辉煌、炙热的感情意味,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因此是一种富足的、快乐而幸福的色彩。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橙色稍混入黑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黑色,就会成为一种烧焦的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橙色稍混入白色,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若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橙色与蓝色搭配,构成了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橙的色彩意象:▲橙色明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给人负面低俗的意象,尤其是在服饰上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鲜橙桔橙朱橙香吉士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黄色:是色彩中最亮的颜色,在高明度下能保持很强的纯度。具有快乐、活泼、希望、光明的感受。能带来尖锐感和扩张感,但缺乏深度。所以在警示色中多用黄色。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黑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很好地与黄色搭配。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其色性也变得成熟、随和。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黄的色彩意象黄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常用作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号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大黄柠檬黄柳丁黄米黄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绿色:人们的视觉最能适应绿光的刺激,由于我们生活在绿色环抱的大自然中,所以对绿光的反应最平静,绿色代表永远、和平、年轻、新鲜的意味。由于它安宁、静止的特性,绿色能舒缓人们疲劳的脑神经和视神经。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很宽容、大度。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是一种柔顺、恬静、优美的色。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鲜艳的绿色中无论掺入蓝色或黄色,仍旧十分美丽。黄绿色单纯,年轻;蓝绿色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也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趋于庄重、老练、成熟。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趋于洁净、清爽、鲜嫩。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绿的色彩意象▲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大绿翠绿橄榄绿墨绿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蓝色:蓝色是最冷的色,表现出冷静、理智、透明、广博等特性,与积极火热的红橙色相比,是一种内敛的、收缩、学习的色彩,蓝色具有很强的稳定感,适合瑜珈等静态运动。是永恒的象征。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

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

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

蓝色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等色,均不会对蓝色的性格构成较明显的影响力。蓝+红蓝+黄蓝+黑蓝+橙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蓝色的色彩意象▲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器材等;▲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大蓝天蓝水蓝深蓝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紫色:紫色是非知觉的色,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有时给人以压迫感,并且因对比的不同,时而富有威胁性,时而又富有鼓舞性。明亮的紫色具有积极、威严、尊贵的含义。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紫色深化暗化时,是蒙昧迷信的象征。一旦被淡化,优美可爱的紫色就会使人心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紫色中红的成份较多时,其知觉具有压抑感、威胁感。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觉就趋于沉闷、伤感、恐怖。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闷的性格消失,变得优雅、娇气,并充满女性的魅力。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紫色的色彩意象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大紫贵族紫葡萄酒紫深紫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黑、白、灰色:又称无彩色。黑白所具有的抽象表现力以及神秘感,能超越任何色彩的深度。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但有时又令人感到它们之间有难以言状的共性。白色和黑色都可以表达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都具有不可超越的虚幻与无限的精神,黑白又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黑色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是一种消极性的色彩,使人们想到黑暗、寂寞、神秘,黑色还具有严肃、含蓄、庄重的意味。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黑色的色彩意象▲在商业设计中,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灰色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一旦靠近鲜艳的暖色,就会显出冷静的品格;若靠近冷色,则变为温和的暖灰色。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灰色的色彩意象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于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于素,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大灰老鼠灰蓝灰深灰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实、纯洁、快乐。白色具有圣洁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会影响其纯洁性,使其性格变的含蓄。

白+红白+黄白+蓝白+绿白+紫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白色的色彩意象▲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情感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第四章色彩的心理理论§2

色彩的心理感应三、色彩的对比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

色彩心理1、色相对比2、明度对比3、饱和度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三、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由于色相差别而引起的色彩对比现象。

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互补色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第六章色彩的设计理论§1

色彩的对比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色相对比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1、色相对比——同类色对比同类色是指在色相环上所处位置接近的颜色之间的对比所呈现出的色彩效果。它们是属于同一色相而在明度与饱和度上稍有差别的色彩之间的比较。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同类色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邻近色对比邻近色指在色相环上相差45˚左右的颜色所形成的差别对比所呈现的色彩效果。相邻色在色相环上位置接近,但是比同类色差别要大,颜色之间有一定差别但也有相似之处。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邻近色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对比色对比对比色指某一颜色和与之相差90˚-120˚之间的色彩对比效果。这种颜色位置相差较远,颜色的差别也较大,所以对比较为强烈。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对比色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互补色对比互补色是指在色相环上分布位置相差180˚的两个颜色,处于色相环上直径两端的位置上。互补色是颜色差别最大的颜色,补色对比是颜色对比的极限,对比的效果最为强烈。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1、色相对比——互补色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2、明度对比明度值从0到10,0代表黑色,10代表白色。明度值为0-3属低明度;明度值为4-6属中明度;明度值为7-10属高明度。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弱、中、强明度对比搭配表

明度弱对比明度中对比明度强对比高明度高短调高中调高长调中明度中短调中中调中长调低明度低短调低中调低长调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2、明度对比2、明度对比——明度的同时对比▲

两种高明度的颜色放置在一起,两个颜色都会显得比较浅淡;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2、明度对比——明度的同时对比▲两种低明度的颜色放置在一起,两个颜色都会显得十分暗弱;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2、明度对比——明度的同时对比▲一种高明度和一种低明度颜色放置在一起,两种颜色都显得特别鲜明。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2、明度对比——明度的连续对比先后观看两个明度有差别的颜色时,会出现负后像的现象。相互明度对比产生的影响,使各自的明度发生改变。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明度的连续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明度的连续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明度的连续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明度的连续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2、明度对比——明度的冷暖对比混入白色明度提高,明度越高感觉越冷;混入黑色明度变低,明度越低感觉越暖。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明度的冷暖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明度的冷暖对比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3、饱和度对比饱和度对比是指鲜艳、饱和的颜色与含非彩色成分较多的暗淡的颜色之间的对比。0-3级为低纯度4-6级为中等纯度7-9级为高纯度将各色相的纯度分为10个级别,其中消色的纯度为0,光谱色的纯度为9: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3、饱和度对比▲高纯度的色彩给人以重、实、艳的感觉,色相感强,惹人注目;▲低纯度的色彩,有轻、虚、浊的感觉,色彩不鲜艳,不清楚,显得生硬杂乱;▲中纯度的色彩显得和谐和、稳定,同时也有消极、忧郁的含义。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3、饱和度对比高纯度中等纯度低纯度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3、饱和度对比▲纯度高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具有积极、华丽、快乐的情绪,能显出勃勃生机,但应用不好会给人以过分强烈刺激、不安分不稳定的感觉;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3、饱和度对比▲高纯度与低纯度的色彩配合在一起,会显和色彩均衡,有层次感,强与弱形成一种和谐,达到色彩上的统一,能出现较好的画面效果。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3、饱和度对比▲中纯度与低纯度搭配在一起,虽色彩易于统一,但是会显得过于不饱和,造成画面发灰,苍白,没有生气。

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对比四、色彩的调和第一章色彩与色觉§6色彩心理——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和又叫色彩的配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