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作文训练:“批判与观察”高一语文作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六单元作文训练:“批判与观察”高一语文作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六单元作文训练:“批判与观察”高一语文作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主题拓展作文训练“批判者”和“建设者”作文导写【练练手】以“我们需要质疑”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我们需要质疑“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美国国父华盛顿曾经这样说。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的争论,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对于表演家的观点,我还是表示赞同:我们这个社会,面对我们的教育形式,我认为我们需要质疑,我们应该鼓励质疑。因为当今青年太缺乏质疑之声。回溯五千年中华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从不缺乏敢于质疑者。三千年前,当奴隶制依然大行其道时,先哲孟子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就表达了质疑君权神授的思想;明代李贽在芝佛寺大力宣讲启蒙思想,勇敢地质疑传统儒学;清时康梁变革派人士,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家,他们敢于质疑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开启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革命的序幕;建国后,我们社会也不乏勇敢质疑的人,建筑学家梁思成面对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的质疑,喊出了保护文物的聩耳之声——他们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的良心”,面对这些响当当的质疑者,我们不该学习吗?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就逐渐缺失我们先辈的质疑精神了呢?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生需要被鼓励才能发出质疑呢?那是因为质疑者常常被当作另类,质疑者常常被否定。首先,是因为太多的压制质疑的力量充满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敢于质疑,迎来的往往是世人的批判。马寅初曾经提出人口计划生育的建议,在他遭到批判时曾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然而,时间飞逝,转瞬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人妄图以权力压服质疑者。他们害怕质疑的声音,因此想方设法消弭这种质疑的声音。其次,即使有人不惧强权,敢于质疑,他也会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的质疑不会产生任何作用。鲁迅曾说,战士不怕迎战千军万马,而是惧怕进入无物之阵。当你质疑时,你得到的不是对方有理有据的反驳,而是无人问津的搁置;你提出的批判不是被严厉的压制,就是遭到几个无聊甚至庸俗的说笑者的讥笑。每当这时候,作为质疑者的你又该如何面对呢?艾略特说:“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是啊,如果你的每一次质疑总是遭遇这样的对待,又有谁还将继续坚持质疑,然后让自己不是成为一个英雄,就是变为一个遭人讥笑的小丑呢?质疑?质疑!这本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我们民族本来就不缺乏有勇气敢质疑者,我们民族缺乏的是有勇气敢于聆听者!西哲有句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可以接受质疑的环境,必将推动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那么,就请那些惧怕质疑的掌权者们,摆正自己的心态,张开自己的耳朵,收起手中的棍棒,用真诚面对质疑,我想:质疑之声不需呼吁,它一定会伴着民族的自信一起到来!【走进考场】【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析】作文主题为“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考查考生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首先,考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其次,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最后,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使考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写作指导】题目要求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考生作为高三学生写信给高一新生,书信方式是一个限制,书信体也因书信主体和书信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呈现出相应的表达要求,要写出情境感、对话感。写作的内容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要思考“如何”和“画好”,要切中“为自己”。考生需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要调动个人感受与社会生活体验,书写丰富的精神世界,彰显个体的灵动气质;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思考个人愿望、自我定位、个体与社会的联系。既有感性的“看”,也有理性的“思”;既有具象的画像,也有抽象的精神塑造。在“镜子”与“自画像”、主体与客体、自我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对接中深入思考青年成长大课题。在写作中可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高中三年生活怎样度过,如何在高中三年中过好学习生活等,把自己的成长经验、教训、感悟、思考传递给高一学生。参考立意:(1)找合适的“镜子”,画最好的自己;(2)在大时代中锻造大我;(3)胸有成“像”,何惧风流;(4)投身梦想,我将无我;(5)纵浪大化,一“笔”不苟;(6)创新涌动,无愧前浪;……【参考例文】画出最好的自己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你们问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我想,其实一个人是怎样的,过去我认为别人的回答足够客观,我们应当相信;后来我明白,一个人是什么样的,终究还是自己说了算。学弟学妹们,有句诗说得好,“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确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里,你们的自画像,该由你们自己画。你们会绘出更好的理想中的自己。我们的价值如何实现?我们可以绘出那个理想的自我吗?当然,这个时代赐予我们无数资源,我们亦可循着找到自己的光芒。写作、绘画、舞蹈,我们可尽情去学习。无数人的价值正被看到与发掘,袁隆平扎根田间为苍生福祉,钟南山逆行武汉护国人,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为云南山区的女孩带去希望……你们会以此为镜,绘出那个你理想中的自己。如果没有实现,那也多问自己:“我还需要做些什么?现在的我是我想要的样子吗?”答案其实就在你心底。你们会绘出更好的现实中的自己。你们会在即将到来的高一遇见友谊、师生情。我希望你以他们为镜,找出自己的不足。你或许更喜欢看网上关于某省高考状元从来不上课外补习班的报道,你或许看着班级黑板上的倒计时,还在默默安慰自己“没事,高考还早”……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高考状元或许比你少了那两三个小时的课外补习,但他们比你多的,是高效的学习策略、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自己默默的用功努力?你有没有担心过或许就是那句安慰性的“没事,高考还早”,让你略过你不想做的那道函数方程,而你放弃的这道题,可能就是6月你哭都哭不回来的14分……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人总是在他人身上才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我希望在即将到来的高一,你能找到自己的镜子,比照他们,画出更好的自己。你们会在祖国的大背景中画出最好的自己。祖国的明天,将由你们来绘制。在2020年,我们遭遇到了疫情,但是我们亦不畏惧,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漫长的冬天也会过去,而祖国的明天,就在你我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愿我们接续奋斗,共绘美丽中国,也在为祖国的奋斗中,画出最好的自己。学弟学妹们,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掌握,是老话,也是至理。以后,当你们遇见挫折,当你迷茫时,一定要回头望,问自己,“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多找出适合自己的“镜子”,不断参照,不断反思。唯有如此,才能画好自己的像。《大秦帝国》里有句话:“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希望我的话,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在这个奔腾的时代里,愿你们,能绘出自己最好的自画像。谢谢大家的聆听。高三学姐××年×月×日【情境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戴教授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某博客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 ——《人民日报》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参考立意:(1)敢于批判,才有创造(2)敢于批判,更要勇于创建(3)批判与创造并存/批判与重建齐飞(4)在批判中重建(5)破坏即建设(6)批判意味着创建(7)以批判之柱,架建设之桥(8)让构建之花绽放于批判枝头(9)执批判之手,与创造同行(10)在批判与构建中前行/让批判与建设同行【参考例文1】批判和建设携手同行哥白尼批判“地心说”,构建“日心说”,费尔巴哈批判“唯心论”,贡献“唯物论”,他们是优秀的批判者,更是成功的建设者。批判是建设的基础,建设是批判的目的,两者不是彼此背离,而是相伴同行。当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辈的肩上,批判和建设如同这副担子的两端,分量都很重,不可偏废一方,以致失衡。《人民日报》曾就此发文,倡议每个人“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有此,个人能够更快成长,时代之轮得以滚滚向前。鲁迅先生无疑是最伟大的批判者,但你可知他炽热的建设心态?为了救治像父亲一样为庸医所误的病人,青年鲁迅选择了东渡学医;为了疗治麻木的国民的灵魂,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是什么让鲁迅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面旗帜”?是在一次次的批判否定自我和批判社会中,执着地找寻新的出路;是在一次次的振作自我与努力构建中,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是批判与建设同行,让鲁迅由一个笃志学医的普通青年,最终成长为一位以笔代戈的战士。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批判与建设同行的历史。在屈辱的近现代,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一唱雄鸡天下白”,毛泽东宣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原本是新中国发展的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大胆批判过去出现的问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2020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凶险而漫长,一场疫情,考验着你我他。我们也曾犯错,也曾自省,而现在的我们又在庆幸:“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试想,如果没有批判中的反省,我们如何能勇敢地封城,果断地撤换官员?如果没有建设者的襟怀,两座“神山”如何能拔地而起,方舱医院如何能快速创建?如果批判与建设没有并肩前行,如何能有后来的复工复学,复苏经济?我们都是时代的普通一员,或许我们的所做,不是在揭开星球的奥秘,也没上升到“主义”的高度,但都记得:斩断了荆棘,也种下绿草,痛斥了黑夜,也点起蜡烛,推倒了高墙,也搭起长桥,拥有了“批判精神”,也秉持着“建设心态”。【参考例文2】破而后立,晓喻新生人类历史上,批判为推动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因为“善于破坏旧世界”,才有“建设新世界”的机会,正所谓:破而后立,晓喻新生。(一)批判是“破”的前提,是打开万物裂痕的源泉。正如前人所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正是有了批判这把锋利的板斧,才有了破开无知的勇气与开拓未知的力量。绘画大师黄永玉曾给曹禺寄去一封批判信,指出他因“势位所累”而没有了建国前的灵性。“因为你是我所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若是没有黄永玉直截了当的批评,又怎会有一代剧作家的光辉?若是没有哥白尼、费尔巴哈对错误的判断,又怎会扫清我们认识的障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遮住我们前行灯火的是无知,而批判正是拂去落叶的清风,让我们无畏。唯有敢于批判,才有建设新世界的曙光。(二)建设是“立”的基础,是晓喻新生的黎明晨光。正因为有建设性批判精神,才有南仁东廿二春秋栉风沐雨,令窝凼洼谷醒天眼;正因为有建设性思想,才有黄大发卅六寒暑筚路蓝缕,教岩峭壁通涓流;正因为有建设新世界的期待,才有林俊德五十星霜藏功名,教瀚海黄沙腾核云……“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若我们没有对腐朽没落清王朝的批判,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