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作文素材:不朽的《红楼》 高一语文教材同步作文 素材拓展+范文展示(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七单元作文素材:不朽的《红楼》 高一语文教材同步作文 素材拓展+范文展示(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七单元作文素材:不朽的《红楼》 高一语文教材同步作文 素材拓展+范文展示(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教材同步作文素材一单元主题不朽的红楼《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愉悦,丰富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如此,与这部被誉为“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的经典对话,还可以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二素材广角【经典坊】《红楼梦》里的名句1.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第五回》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第一回》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5.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6.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第一回》7.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第五回》8.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红楼梦·第二回》9.正不容邪,邪复妒正。 ——《红楼梦·第二回》10.文死谏武死战。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11.得饶人处且饶人。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12.闲处光阴易过。 ——《红楼梦·第一回》【人物志】世间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曹雪芹周汝昌先生公认是红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考证之下,《红楼梦》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得到许多研究者的承认,他的许多研究成果成为今日红学研究的“标准答案”。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在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红楼梦》的一片痴心。怒怼“潇湘馆”据说,老先生50年代在四川教书时,走在街上,看到一家饭馆题名“潇湘馆”,当即找店家理论,“潇湘馆是林妹妹的居所,你怎么能开饭店呢?”说起红楼梦,滔滔不绝周汝昌先生并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但是只要一说起《红楼梦》就会滔滔不绝。友人曾说,在周先生面前,你可千万不能提红、楼、梦、曹、雪、芹这六个字。否则,周先生就会像突然按下发动器的人一样,滔滔不绝。与曹雪芹为友曾有幸拜读过周先生的文章,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周汝昌先生在行文中称呼曹雪芹为“雪芹”,称呼宝玉为“玉兄”。周先生对《红楼梦》的深情与痴迷,他将《红楼梦》同生活结合,他似乎在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痴到人生最后一刻《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曾说: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这句话用在周汝昌先生身上也十分合适。从进入《红楼梦》中的那一刻起,他与《红楼梦》再也没有分开。周汝昌先生50岁左右就失明了,右眼需要靠两个放大镜叠加才能看得见字,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稿。当右眼仅存的视力也没有时,他口述,女儿执笔,坚持创作,并陆续出版了十余本专著,令人叹服。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先生逝世,终年95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依然笔耕不辍。女儿周伦玲说:“父亲一直在工作,5月23日那天他还在口述一部新书的大纲,名叫《梦悟红楼》。”三时评摘录【高屋建瓴】国家领导人读《红楼梦》1.习近平“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满载着两国商品和旅客的船队往来其间,互通有无,传递情谊。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对来自爪哇的奇珍异宝有着形象描述,而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则陈列了大量中国古代瓷器,这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例证,是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实诠释。”——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摘自《光明日报》)2.毛泽东“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 (摘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之《红楼梦》(节选)梦的实质是什么?一种梦代表了我们向往的东西,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还有一种梦代表了一种觉悟。鲁迅说:“梦醒了无路可走。”这是鲁迅对中国当时黑暗现实有了深刻洞察以后的一种觉悟,就是梦醒了。醒了怎么办?往哪儿走?这是一个思想家探索的过程。所以梦看上去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是它却包含了很多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我们思考《红楼梦》就要同时思考这两个部分:一是针对现实的梦。它指向了一种觉悟。我刚才是在梦中,现在醒来了,就知道我要回归到那个更真实的部分。这往往代表了一种回归,一种把迷梦拨乱的回归。二是代表未来的梦。就是一个憧憬、一个想象、一个目标、一个梦想,这种梦往往代表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未来的追求。《红楼梦》兼有以上两种梦。第一,它是对世俗追求的一种觉悟,觉悟到这些追求不是生命中真实的东西,也不是历史文化中真实的东西,我们要从中醒来,回归到人本真的生命。第二,《红楼梦》中有它自身的追求,不是一味地批判,而是在里面构筑了一个理想的、青春的、有梦有情的世界。这就是前面汤显祖所说的“有情之天下”。《红楼梦》的这两种色彩使其成为一个“大梦”,一个有觉悟、有想象、有理想的梦。四群文集萃《红楼梦》书题为什么是“红楼梦”《红楼梦》的题目不止一个,在第一回中,作者就曾一一指出诸如《石头记》《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风月宝鉴》等。为什么《红楼梦》这个题目流传最广,成为最后定题,而其他几个却成了陪衬呢?这应该不是偶然的。相对于“红楼梦”,其他几个题目都过于片面单一,缺乏一份丰富和容纳。“红楼梦”中的“红楼”,表面看来是指贾府中小姐们所住的香闺秀阁,也指贾府这一侯门公府的豪华宅第,以及以贾府为代表的豪门贵族。其实,更深的含义,当指人世的繁华。而“梦”,从小说的情节上来看,是指贾府中不同的人物所做的梦,有甄士隐的梦,有王熙凤的梦,有贾宝玉的梦、尤二姐的梦,等等,不一而足。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指人生一梦。无论是作者曹雪芹,还是小说中的人物贾宝玉,他们都曾经贵为皇亲国戚,生活锦衣玉食,真正达到了红尘生活的极致,但这种气派豪华,却脆弱异常,政治上稍有风云变幻,转眼就把这份富贵颠覆,恰如黄粱一梦。梦醒之后,曾经的风流繁华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记忆的碎片,残留在时光的褶皱中。锦绣生活尚且如此,贫寒人生当然也不会例外。红楼朱户的梦也罢,柴门荆扉的梦也罢,天下人,皆是梦中人。无常到来时,曾经的过往都会如梦一般随风而逝,就像从来不曾拥有。总的来说,“红楼梦”的含义,看似是说贾府中不同人物所做的梦,实际上是指,世事无常,人生皆一大梦。“石头记”这一题目,是指女娲炼石补天后因多余而被弃置的那块顽石的经历。女娲炼石补天,因没有将所炼之石用完,便将多出的一块弃置在大荒山下。因经了女娲神力的锻炼,顽石便具有了灵性,可大可小,可以像普通石头一样拙朴,也可以幻化成美玉光洁莹润。后来,这块通灵石在为自己的无能号哭呐喊时,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发现,在其上面镌刻上吉祥的字语,携入红尘中,随同宝玉这一豪门公子,经历一番梦幻般的人生,将其经历记下,也就是石头记了。这一书题,当然也可以无所不记,因为它就是以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府生活为背景的封建社会生活的全记录,以此为名,作者可以随心纵横,任笔而写。笔触所到,皆在题目涵盖之下。相比“红楼梦”,“石头记”还多了一份神秘,——石头,若不是有什么神奇特异,断无可记之处嘛。只是,相对“红楼梦”而言,少了一份大气,石头和红楼,带给人的联想,当然是不一样的。题目“风月宝鉴”,则是小说主旨的一个角度。《红楼梦》一书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解读。可以从社会主题层面,解读为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以及它走向崩溃与覆灭的必然性。从爱情的角度来探讨它的主旨,也是一个普遍的观点,“风月宝鉴”一名,正是这一角度的揭示。小说经纬交织的故事中,宝黛钗的爱情,始终贯串其中,这一经纬的统领下,其他男女角色的感情纠葛,穿插其间。他们本来就来自孽海情天,背负风流孽债。红尘一世,上演的当然是痴男怨女,春恨秋悲,可是,沉溺其中,到头来也只是风花雪月,春梦一场。所以,有鉴于此,作者才不辞辛苦,诉诸文字,以便给后来者以警示,告诫他们,不要再步其后尘,无端寻愁觅恨,自寻烦恼。小说中,风月宝鉴的出现,是因为贾瑞见到王熙凤,心生非分之念,被王熙凤设计耍弄一番,犹不思悔改,相思病反而更加厉害,命悬一线之时,得癞头和尚送予风月宝鉴,本来想让他明白,美人终究会化成白骨,红颜的结果也不过成为骷髅,明白的人应该看透这一假象,不再沉迷欲海。可惜贾瑞不是那个明白人,不但没有看破红尘,反而在欲海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直至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无论是从贾瑞这一个案,还是从整部小说所呈现的生命形态,小说都不失为一面风月宝镜。另一题目“金陵十二钗”,从叙事方面来说,和“石头记”有相似之处,以贾府中众多女子的生命活动为线索,展开其宏大又细密的叙事。从主题方面来说,则又和“风月宝鉴”有一比。从文中众多女子的命运层面解读《红楼梦》主旨,也深得读者的认同。《红楼梦》开篇就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然闺阁中自历历有人,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可见小说创作的主旨之一,就是要赞美这些女性。中国几千年,一直是男权社会,女子从来都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似乎天然就比男性低一等。但在曹雪芹的笔下,却借宝玉之口,第一次以别样的言辞赞美女子,贬低男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宣言。接下来,作者便通过桩桩大事,件件小事,将贾府中女子的卓异,以及那些男人的低俗,进行了形象的对比。这些女子,一个个秀外慧中,气质如兰,明艳不可方物,但她们生活在那个男女不平等的专制社会,本身的生命与人格很少被尊重,命运的悲惨也就可想而知。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的女子,命运尚且如此的悲惨,其他阶层的女子,也就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