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⑵=2\*GB2⑵例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的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三、练习:1、课本练习第3题2、计算四、小结:1、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2、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五、作业:课本习题6.3第4、5、6、7题;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问题探知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二.概念确定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pair),记作(a,b)。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与3大道例1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如果用(3,5)(4,5)→(5,5)→(5,4)→(5,3)表示由A到B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由A到B的其他几条路径吗?6大道5大道A4大道3大道B2大道1大道1街2街3街4街5街6街分析:图中确定点用前一个数表示大街,后一个数表示大道。解:其他的路径可以是:(3,5)→(4,5)→(4,4)→(5,4)→(5,3);(3,5)→(4,5)→(4,4)→(4,3)→(5,3);(3,5)→(3,4)→(4,4)→(5,4)→(5,3);(3,5)→(3,4)→(4,4)→(4,3)→(5,3);(3,5)→(3,4)→(3,3)→(4,3)→(5,3);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2.教材40页练习三.方法归类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处。例2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四、课堂小结1.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2.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五、作业布置教科书:1题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渗透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感.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的坐标.难点:正确画坐标和找对应点.教学反思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入1.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2.根据下图,你能正确说出各个象棋子的位置吗?二.明确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的坐标:我们用一对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坐标。表示方法为(a,b).a是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b是点在纵轴上对应的数值。例1写出图中A、B、C、D点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你能说出例1中各点在第几象限吗?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3,4);B(-1,2);C(-3,-2);D(2,-2)问题1:各象限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练习:教材43页:练习1,2。三.深入探索识别坐标和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由坐标判断两点的关系以及两点所确定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四、巩固练习:教材44页习题6.1——第1题;教材45页——第2,4,5,6。五、课堂小结1.平面直角坐标系;2.点的坐标及其表示;3.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4.坐标的简单应用六、作业布置:课本第3题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4.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教材图.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首先我们来探究以下问题.二、师生互动,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活动1:根据以下条件画一幅示意图,指出学校和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小刚家:出校门向东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小强家:出校门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再向东走50米.小敏家:出校门向南走100米,再向东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问题: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小刚家、小强家、小敏家的位置均是以学校为参照物来描述的,故选学校位置为原点.根据描述,可以以正东方向为x轴,以正北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取比例尺1:10000(即图中1cm相当于实际中10000cm,即100米).由学生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学校的位置,即(0,0).引导学生一同完成示意图.问题: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三位同学家的位置.活动2: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经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后得出结论:(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应注意的问题: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这里所说的适当,通常要么是比较有名的地点,要么是所要绘制的区域内较居中的位置;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这样可以使东西南北的方向与地理位置的方向一致;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有时,由于地点比较集中,坐标平面又较小,各地点的名称在图上可以用代号标出,在图外另附名称.活动3:进一步理解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展示问题:(教材第56页活动1,公园平面图)让学生分别画出直角坐标系,标出其他景点的位置.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归纳说出如何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四、课后作业:第5题、第8题.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3.用坐标表示平移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坐标方法的另一个应用.二、新课展示问题:教材图.(1)如图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它的坐标,把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呢?(2)把点A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观察他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3)再找几个点,对他们进行平移,观察他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教师说明: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例如图(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3),B(3,1),C(1,2).(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解:如图(2),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类似地,三角形A2B2课本思考题:由学生动手画图并解答.归纳:三、练习:教材练习;习题第1、2、4题.四、作业布置第3题.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8.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重点难点]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是重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与表示是难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题目中有等量关系吗?没有。那是什么关系呢?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2/3小时,即汽车驶过A地的时间小于2/3小时。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2/3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汽车2/3小时走的路程大于50千米。这些是不等关系。二、不等式的概念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上面的关系吗?50/x<2/3①或2/3x>5②像①②这样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我们还见过像a+2≠a这样用“≠”号表示的式子,也是不等式。“>”、“<”、“≠”叫做不等号,不等号也可以写成“≤”、“≥”的形式。总之,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思考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投影2](1)a+b=b+a(2)-3>-5(3)x≠l(4)x十3>6(5)2m<n(6)2x-3我们看到有些不等式不含未知数,有些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注意:像①中分母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点与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三、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思考2:判断下列数中哪些能使不等式2/3x>50成立:76,73,79,80,74.9,75.1,90,6076,79,80,75.1,90能使不等式2/3x>50成立。我们把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我们看到不等式的解不是一个,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吗?它的解到底有多少个?如77、81、101等等,所有大于75的数都是这个不等式的解,它的解有无数个。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如所有大于75的数组成不等式2/3x>50的解集,写作x>75,这个解集可以用数轴来表示。oo75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四、例题例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1;(2)x≥-1;(3)x<-1;(4)x≤-1解:((1)(2)(4)(3)注意:1.实心点表示包括这个点,空心点表示不包括这个点;2、步骤: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五、课堂练习课本1、2、3题。六、课堂小结1、什么是不等式?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3、怎样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作业:课本1、2、3、8。8.1.2不等式的性质(1)[教学目标]1、经历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重点难点]不等式的性质是重点;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判断是难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对于比较简单的不等式,我们可以直接想出它们的解集,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不等式,要直接想出解集来就困难了。因些,有必要讨论怎样解不等式。和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先讨论等式的性质一样,我们先来探索不等式有什么性质。二、不等式的性质做一做:用“>”、“<”填空:[投影1]请(1)5>3,5+23+2,5-23-2;(2)-1<3,-1+23+2,-1-33-3;(3)6>2,6×52×5,6×(-5)2×(-5);(4)-2<3,(-2)×63×6,(-2)×(-6)3×(-6)。观察(1)(2),类比等式的性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观察(3),类比等式的性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观察(4),类比等式的性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思考:①比较上面的性质2与性质3,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性质2的两边乘或除的是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没有变;而性质3的两边乘或除的是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②比较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的性质,它们有什么异同?等式的性质与不等式的性质1、2,除了一个说“等式仍然成立”,一个说“不等号方向不变”的说法不同外,其余都一样;而不等式的性质3说“不等号方向改变”,这与等式的性质说法不同。三、例题例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1)若a>b,则2a2b;(2)若-2y<10,则y-5;(3)若a<b,c>0,则ac-1bc-1;(4)若a>b,c<0,则ac+1bc+1。分析:不等式的两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或“<”的依据是什么?解:(1)>,(2)<,(3)>,(4)<。课堂练习1、判断正误:[投影3](1)∵a<b∴a-b<b-b(2)∵a<b∴a/3<b/3(3)∵a<b∴-2a<-2b(4)∵-2a>0∴a<02、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与b的不等关系,并说明依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投影4](1)a-3>b-3(2)a/3<b/3(3)-4a>-4b(4)1-1/2a<1-1/2b3、填空(1)∵2a>3a∴a是数(2)∵a/3<a/2∴a是数(3)∵ax<a且x>1∴a是数作业:课本4、5、7。8.1.2不等式的性质(二)[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重点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重点;不等式性质3在解不等式中的运用是难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投影1]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和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解方程一样,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解不等式。二、不等式的解法例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x-7>26(2)3x<2x+1(3)2/3x≥50(4)-4x≤3分析:解不等式最终要变成什么形式呢?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解:(1)x-7>26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x-7+7>26+7∴x>333333O(2)3x<2x+1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3x-2x<2x+1-2x∴x<111O(3)2/3x≥50根据等式的性质2,得x≥50×3/2∴x≥75OO75(4)-4x≤3根据等式的性质3,得x≤-3/4。OO-3/4注意:运用不等式的性质1,实际上是方程中的“移项”。例2解不等式:1/2x-1≤2/3(2x+1)[投影1]分析:我们知道,解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而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类似,因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基本相同。解:去分母,得3x-6≤4(2x+1)去括号,得3x-6≤8x+4移项,得3x-8x≤4+6合并,得-5x≤10系数化为1,得x≥-2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糸数化为1。四、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题;134面练习1题。作业:课本1题。8.1.2不等式的性质(三)[教学目标]运用不等式解决有关的问题,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不等式的运用是重点;寻找不等关系是难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的解法,请问:解不等式的依据是什么?解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有很多问题与不等式相联系,需要运用不等式来解决。二、不等式的初步应用例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分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aabc解:设a、b、c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则a+b>c,b+c>a,c+a>b.移项,得a>c-b,b>a-c,c>b-a.上面的式子说明了什么?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2[已知x=3-2a是不等式1/5(x-3)<x-3/5的解,求a的取值范围。分析:由不等式解的意义,你能知道什么?解:依题意,得1/5[(3-2a)-3]<(3-2a)-3/51/5·(-2a)<12/5-2a-2a<12-10a8a<12∴a<3/2例3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cm,宽3cm,高10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cm,现准备继续向它注水.用V(单位:cm3)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分析:新注入水的体积应满足什么条件?新注入水的体积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超过容器的体积。解:依题意,得V+3×5×3≤3×5×10∴V≤105。思考:这是问题的答案吗?为什么?不是,因为新注入水的体积不能是负数,所以V≥0。∴0≤V≤105在数轴上表示为:OO105注意:解答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三、课堂练习1、课本练习2;2、补充题:小华准备用21元钱买笔和笔记本,已知每支笔3元,每本笔记本2.2元,她买了2本笔记本,请问她最多还能买几支笔?作业:课本面2、3;第八章不等式复习一一、双基回顾1、不等式: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1〕用不等式表示:①x与1的差是负数:;②a的1/2与b的3倍大于2;③x、y的平方和是非负数。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注意: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解集;解是一个数,解集是一个范围。〔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4是不等式x+3>6的解;②不等式x+2>1的解是x>-1;③3是不等式x+2>5的一个解;④不等式x+1<4的解集是x<2.3、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3〕下列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①3x+5=1;②2y-1≤5;③2/x+1>3;④5+2<8;⑤3+x2≥x.4、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注意:①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点;②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依据。〔4〕已知a>b,填空:①a+3b+3,②2a2b,③-a/3-b/3,④a-b0.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x≥5x+6,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二例题导引例1判断正误:①若a>b,则ac2>bc2;②若ac2>bc2,则a>b;③若2a+1>2b+1,则a>b;④若a>b,则1-2a>1-2b.例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3(1-x)<2(x+9);(2).例3a取什么自然数时,关于x的方程2-3x=a解是非负数?例4小明和小丽决定把省下来的零用钱存起来,这个月小明顾虑了168元,小丽顾虑了85元,从下个月开始小明每月顾虑16元,而小丽每月存25元,问几个月后小丽的存款数能超过小明?三、练习提高夯实基础1、已知x的1/2与5的差不小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2、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则图中表示正确的是()ABC D3、设A、B、C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A”、“B”、“C”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应为()(A)ABC(B)CAB(C)BAC(D)BCA4、如果x>y,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A、1/2+x>1/2+yB、-1/2+x>-1/2+yC、1/2x>1/2yD、-1/2x>-1/2y5、当x时,2-3x为非正数.6、已知点M(-5+m,-3)在第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7、当x时,式子3x5的值大于5x+3的值。8、阳阳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2400米,他早晨8点离开家,要在8点30分到8点40分之间到学校,如果用x表示他的速度(单位:米/分),则x的取值范围为。9、已知x=3-2a是不等式1/5(x-3)<x-3/5的解,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10、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4x-1<-2x+3;(2)3(x+1)>2(3)1/2x≥-2/3x-2(4)1/2x-7<1/6(9x-1)11、已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非正数,求的取值范围.能力提高12、已知a是一个数,且x>y,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ax>ayB、ax≤ayC、a2x≥a2yD、a2x≤a2y13、不等式3(x-2)<x-1的自然数解是14、不等式ax>a的解集为x<1,则的取值范围是()

A、a>0B、a≥0C、a<0D、a≤015、如果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不大于9,那么这样自然数共有组___________。16、解下列不等式,并分别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3-2(x-1)>5x;(2)3/4-8x≤3-11/2x(3)4/5-(2x-3)/2<0(4)16、k取什么值时,式子1/2(1-5k-1/3k2)+2/3(k2/4-k)的值,(1)小于0?(2)不小于0?17、某学校把学生的笔试、实践能力两项成绩分别按60%,4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成绩,小明实践能力这一项成绩是81分,若想学期总成绩不低于90分,则笔试的成绩至少是多少分?探索创新18、已知方程组,为何值时,>?8.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教学目标]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是重点;找不等关系是难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等量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解决这些问题,用不等式比较方便。二、例题例1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明得分要超过90分,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分析:“超过90分”是什么意思?本题的不等关系是什么?“超过90分”就是大于90分;不等关系是:答对的得分-答错或不答的扣分>90。解:设小明答对x道题,则他答错或不答的题数为20-x。根据他的得分要超过90,得10x-5(20-x)>9010x-100+5x>9015x>90∴x>38/3思考:这是本题的答案吗?为什么?这不是本题的答案。因为x是正整数且不能大于20,所以小明至少要答对13题。例22002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二级以上)的天数与全年天数之比达到55%,如果到2008年这样的比值要超过70%,那么2008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要比2002年至少增加多少?分析:2002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多少?用x表示2008年增加的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则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多少?本题的不等关系是什么?2002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365×55%;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是x+365×55%;不等关系是: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366>70%.解:设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比2002年增加x天,依题意,得(x+365×55%)/366>70%去分母,得x+200.5>256.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55.45思考:这是本题的答案吗?为什么?本题的答案是什么?不是。因为x为正整数。∴x≥56答: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至少比2002年增加56天。注意:用不等式解应用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例1与例2中的未知数都应是正整数。三、课堂练习练习2、3。四、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样,要将实际问题通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课本3(1)、(3);12;5、7题。8.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教学目标]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进一步学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是重点;找不等关系是难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二、例题例甲、乙两个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同时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措施.甲商场的优惠措施是: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乙商场则是: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选择哪个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多的优惠?分析:由于甲商场优惠措施的起点为购物100元,乙商场优惠措施的起点为购物50元,起点数额不同,因此必须分别考虑.你认为应分哪几种情况考虑?分三种情况考虑:①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②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③累计购物超过100元。(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为什么?没有区别。因为两家商店都没有优惠。(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在乙商店购物花费小。因为乙商店有优惠,而甲商店没有优惠。(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因为两家商店都有优惠,所以要分三种情况考虑:设累计购物x元(x>100),则在甲商店购物花费多少元?在乙商店购物花费多少元?在甲商店购物花费:100+0.9(x-100)元;在乙商店购物花费:50+0.95(x-50)。若在甲商场购物花费小,则50+0.95(x-50)>100+0.9(x-100)解之,得x>150若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则50+0.95(x-50)<100+0.9(x-100)解之,得x<150③若在两家商场购物花费相同。50+0.95(x-50)=100+0.9(x-100)解之,得x=150答: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一样多。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但不超过100元,则在乙商店购物花费小。若累计购物多于150元,在甲商场购物花费小;若累计购物等于150元,在两商场购物花费一样多;若累计购物多于100元少于150元,在乙商场购物花费小。注意:问题比较复杂时,要考虑分类解答。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三、课堂练习某校两名教师拟带若干名学生去旅游,联系了两家标价相同的旅游公司.经洽谈,甲公司的优惠条件是一名教师全额收费,其余师生按7.5折收费;乙公司的优惠条件是全体师生都按8折收费.若设标价为a元,那么哪个公司更优惠?四、课堂小结1、列不等式解应用题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不等关系,列出的是不等式,后者相等关系,列出的是方程。2、列不等式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不等关系.找不等关系要抓住像“大于”、“不小于”、“超过”、“不足”、“至少”等等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作业:课本3(2)(4);6、8、9题。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重点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是难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看下面的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知:c>10-3且c<10+3这就是说,第三边c要满足两个不等关系。那么c的长度究竟在什么范围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集把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类比方程组的解,我们把几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我们可以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1)24x24x>4(2)242242<x<4(3)24无24无解(4)24x<424x<4上面的表示可以用口诀来概括: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不用找。前面不等式组的解集是7<x<13。注意:如果不等号中带有等号,空心圆就要变成实心圆。三、解不等式组例解下列不等式组:[投影2](1)(2)分析:你认为解不等式组应该分哪些步骤?①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找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即解集.解:(1)由(1)得x>2由(2)得x>3∴x>3(2)由(1)得x>8由(2)得2x+5-3<6-3xx<4/5∴原不等式无解。四、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五、课堂小结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集。2、不等式解集的表示。3、解不等式组。作业:课本1、2。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教学目标〕进一步熟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是重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是难点。[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了一些满足一个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事实上,有很多问题满足两个不等关系,这就要用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下面我们就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二、例题例13个小组计划在10天内生产500件产品(每天产量相同),按原先的生产速度,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小组每天比原先多生产1件产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分析:“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是什么?“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是什么?解:设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件x产品。依题意,得由(1)得x<.由(2)得x>.不等式的解集为思考:到此你能知道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吗?为什么?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16件产品,因为产品的数量是整数,所以x=16.答: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16件产品.例2将若干只鸡放入若干个笼,若每4个放一笼,则有1只鸡无笼可放;若每5个放一笼,则有1笼无鸡可放,那么至少有多少只鸡,多少个笼?分析:鸡的数量怎么求?4×笼的数量+1.你怎样理解“有一笼无鸡可放”?除去无鸡可放的一笼,剩下的最后一笼可能不足5只鸡,也可能恰好有5只鸡.由此可以得到不等关系:5×(笼的数量-2)<4×笼的数量+1≤5×(笼的数量-1).解:设有y个笼,根据题意,得5(y-2)<4y+1≤5(y-1)即解之,得6≤y<11.思考:笼的个数y应满足什么条件?y是整数,且取范围内的最小值。∴y=64y+1=4×6+=25.答:至少有25只鸡,6个笼。三、课堂练习课本2题。四、课堂小结1、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的思想和步骤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前者列出的是两个不等式,而后者列出的是一个不等式。2、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不等关系.有时题目中含有“大于”、“不小于”、“超过”、“不足”、“至少”等等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有时却没有这样的词语。这时,我们就要抓住具有不等意义的句子加以分析,上面的两例就是这样,要细心地体会。作业:课本8;4、5.第八章小结一、知识结构实际问题不等式实际问题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实际的答案二、回顾与思考1、什么是不等式?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什么异同?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3、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与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异同?三、例题导引例1若不等式组无解,求a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方程组的解是正数,求m的取值范围。例3某校准备组织290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行李共有100件,学校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8辆,经了解甲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40人和10件行李,乙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30人和20件行李。(1)设租用甲种汽车x辆,请你帮助学校设计所有可能的租车方案;(2)如果甲、乙两种汽车每辆的租车费用分别为2000元,1800元,请你选择最省钱的一种方案。四、练习提高课本复习题9:1-5、7、8、10题。第八章复习二一、双基回顾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1〕若a>b,请你指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①②③④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分别求每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2〕解不等式组: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3〕若点M(2m+1,3-m)在第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二、例题导引例1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3,求ax+b≤0解。例2小颖家每月水费都不少于15元,自来水公司的收费标准如下:若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5立方米,则每立方米收费1.8元;若每户每月用水超过5立方米,则超出部分每立方米收费2元,小颖家每月用水量至少是多少立方米?例3某商场为了促销,开展对顾客赠送礼品活动,准备了若干件礼品送给顾客,在一次活动中,如果每人送5件,则还余8件,如果每人送7件,则最后一人还不足3件.求该次活动中获赠顾客人数及所准备的礼品数.三、练习升华夯实基础1、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其中正确的是()2、不等式的解集是.3、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

A、-1,0B、-1,1C、0,1D、无解4、班级组织有奖知识竞赛,小明用100元班费购买笔记本和钢笔共30件,已知笔记本每本2元,钢笔每支5元,那么小明最多能买钢笔支。5、解下列不等式:(1)(2)6、某校在一次参观活动中,把学生编为8个组,若每组比预定人数多1人,则参观人数超过200人,若每组比预定人数少2人,则参观人数不大于184人,试求预定每组学生的人数.能力提高7、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5,腰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8、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 A、0B、1C、2D、-19、解下列不等式:(1)(2)10、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1,求(a+1)(b-1)的值。1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60㎝,长不小于宽,那么它的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12、某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该商店有两种优惠办法:(1)买一只茶壶送一只茶杯;(2)按总价的92%付款.现有一顾客需购买4只茶壶,茶杯若干只(不少于4只).请问:顾客买同样多的茶杯时,用哪一种优惠办法购买省钱?13、乘某城市的一种出租汽车起价是10元(即行驶路程在5km以内都需付10元车费),达成或超过5km后,每增加1km,加价1.2元(不足1km部分按1km计).现在某人乘这种出租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14、若方程组的解满足x<1且y>1,求k的整数解第九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教学重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教学难点: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思考: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x+y=222x+y=40表示.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x+y=22 2x+y=40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xy上表中哪对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例1(1)方程(a+2)x+(b-1)y=3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b的取值范围.(2)方程x∣a∣–1+(a-2)y=2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的值.例2若方程x2m–1+5y3n–2=7是二元一次方程.求m、n的值例3已知下列三对值:x=-6x=10x=10y=-9y=-6y=-1哪几对数值使方程x-y=6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x-yx-y=62x+31y=-11例4求二元一次方程3x+2y=19的正整数解.课堂练习:教科书练习作业布置:教科书3、4、5题消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在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三、讲授新课1、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2、提出问题:从上面的学习中体会到代入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些呢?归纳:基本思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现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3、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1)2x-y=3(2)3x+y-1=0(3)5x-3y=x+y(4)-4x+y=-24、例题分析:例1例25、课堂练习:教科书P98第2题四、课堂小结问题1、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问题2、解方程组的方法是什么?五、作业布置:教科书第1、2题消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消元思想”,“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教学重点: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甲、乙、丙三位同学是好朋友,平时互相帮助。甲借给乙10元钱,乙借给丙8元钱,丙又给甲12元钱,如果允许转帐,最后甲、乙、丙三同学最终谁欠谁的钱,欠多少?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一)提高问题,引发讨论①②我们知道,对于方程组,可以用代入消元法求解。①②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你能发现新的消元方法吗?(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问题的解决上面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相同,②-①可消去未知数y,得(2x+y)-(x+y)=40-22即x=18,把x=18代入①得y=4。另外,由①-②也能消去未知数y,得(x+y)-(2x+y)=22-40即-x=-18,x=18,把x=18代入①得y=4.①②2.想一想:联系上面的解法,想一想应怎样解方程组①②分析:这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因此由①+②可消去未知数y,从而求出未知数x的值。解:由①+②得19x=11.6x=把x=代入①得y=-∴这个方程组的解为3.加减消元法的概念从上面两个方程组的解法可以发现,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两边分别进行相加减,就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4.例题讲解①②用加减法解方程组①②分析:这两个方程中没有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同,直接加减两个方程不能消元,试一试,能否对方程变形,使得两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同。议一议:本题如果用加减法消去x应如何解?解得结果与上面一样吗?5.做一做①②解方程组①②分析:本题不能直接运用加减法求解,要进行化简整理后再求解。6.想一想(1)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师生共析:(1)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仍然是“消元”.(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在所解的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如果某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可以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如果未知数的系数相等,可以直接把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减,消去这个未知数.第二步:如果方程组中不存在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那么应选出一组系数(选最小公倍数较小的一组系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系数是另一个系数的整数倍,该系数即为最小公倍数),然后将原方程组变形,使新方程组的这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都等于原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加减消元.第三步:对于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先化简(去分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通常要把每个方程整理成含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左边,常数项在方程的右边的形式,再作如上加减消元的考虑.(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另一解法──加减法.通过把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进行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为“一元”.作业:练习消元(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七年级(3)班在上体育课时,进行投篮比赛,体育老师做好记录,并统计了在规定时间内投进n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体育委员在看统计表时,不慎将墨水沾到表格上(如下表).进球数n012345投进球的人数127●●2同时,已知进球3个和3个以上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和4个以下的人平均每人投进2.5个球,你能把表格中投进3个球和投进4个球对应的人数补上吗?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一)指出问题,引发讨论你能不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帮助体育委员把表格中的两个数字补上呢?(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例题讲解(见P101)分析:如果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x公顷和y公顷,那么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______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_______公顷.解:设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x公顷和y公顷.根据两种工作方式中的相等关系,得方程组①②去括号,得①②②-①,得11x=4.4解这个方程,得x=0.4把x=0.4代入①,得y=0.2这个方程组的解是答: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0.4公顷和0.2公顷.2.上面解方程组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框图表示:3.练一练:练习第2、3题.(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这节课我们经历和体验了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方程组的技能.布置作业6、7、9题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答新课:看一看课本探究1问题: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675kg(2)(30+12只母牛和(15+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940练一练: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看一看:课本探究2问题:1“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是1:1.5”是什么意思?2、“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为3:4”是什么意思?3、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提示:若甲种作物单位产量是a,那么乙种作物单位产量是多少?思考:这块地还可以怎样分?练一练一、某农场300名职工耕种51公顷土地,计划种植水稻、棉花、和蔬菜,已知种植植物每公顷所需的劳动力人数及投入的设备奖金如下表:农作物品种每公顷需劳动力每公顷需投入奖金水稻4人1万元棉花8人1万元蔬菜5人2万元已知该农场计划在设备投入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的资金正好够用?问题:题中有几个已知量?题中求什么?分别安排多少公顷种水稻、棉花、和蔬菜?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三)教材106页:探究3: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例:甲运输公司决定分别运给A市苹果10吨、B市苹果8吨,但现在仅有12吨苹果,还需从乙运输公司调运6吨,经协商,从甲运输公司运1吨苹果到A、B两市的运费分别为50元和30元,从乙运输公司运1吨苹果到A、B两市的运费分别为80元和40元,要求总运费为840元,问如何进行调运?练习:某山区有23名中、小学生因贫困失学要捐助。资助一名中学生的学习费用需要a元,一名小学生的学习费用需要b元。某校学生积极捐款,初中各年级学生捐款数额与用其捐助贫困中学生和小学生的部分情况如下表:捐款数额(元)捐助贫困中学生人数(名)捐助贫困小学生人数(名)初一年级400024初二年级420033初三年级7400求a、b的值。初三学生的捐款解决了其余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习费用,请将初三年级学生可捐助的贫困中、小学生人数直接填入上表中(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某公园的门票价格如下表所示:购票人数1人~50人51~100人100人以上票价10元/人8元/人5元/人某校八年级甲、乙两个班共100多人去该公园举行游园联欢活动,其中甲班有50多人,乙班不足50人。如果以班为单位分别买票,两个班一共应付920元;如果两个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一共只要付515元。问:甲、乙两个班分别有多少人?作业:教材5、7。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教学目标: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2.会解某个方程只有两元的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中化三元为二元的思路.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2)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体会“消元”的基本思想.教学难点:针对方程组的特点,灵活使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些实际问题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实际上,有不少问题中会含有更多的未知数,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将如何来解决呢?【引例】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为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纸币各多少张.提出问题:1.题目中有几个条件?2.问题中有几个未知量?3.根据等量关系你能列出方程组吗?【列表分析】(师生共同完成)(三个量关系)每张面值×张数=钱数1元xx2元y2y5元z5z合计1222注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即x=4y解:(学生叙述个人想法,教师板书)设1元,2元,5元的张数为x张,y张,z张.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得出定义】(师生共同总结概括)这个方程组有三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二、探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法探究】怎样解这个方程组呢?能不能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设法消去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呢?(展开思路,畅所欲言)例1.解方程组分析1:发现三个方程中x的系数都是1,因此确定用减法“消x”.分析2:方程③是关于x的表达式,确定“消x”的目标.【方法归纳】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由学生归纳出此类方程组为:类型一:有表达式,用代入法.针对上面的例题进而分析,例1中方程③中缺z,因此利用①、②消z,可达到消元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目的.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由学生归纳出此类方程组类型二:缺某元,消某元.教师提示: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消掉未知项y来达到将“三元”转化为“二元”目的,同学可以课下自行尝试一下.三、课堂小结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即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2.解题要有策略,今天我们学到的策略是:有表达式,用代入法;缺某元,消某元.四、布置作业解方程组你能有多少种方法求解它?本题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广开思路进行解法探究。教材练习1(1),2;习题9.4—1.10.1统计调查(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教学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二、数据的收集问题1: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年月在下面四类电视节目中,你最喜爱的是〔〕(单选)A、新闻B、体育C、动画D、娱乐填完后,请将问卷交数学课代表。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应加“男□女□(打勾)”这一项.问卷设计好后,请每位同学填写,然后收集起来。例如,调查的结果是:DCADBCADCD CDABDDBCDBDBDCDBDCDB ABBDDDCDBD注意: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三、数据的整理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不容易。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划“正”字。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节目类型划记人数百分比A新闻410%B体育正正1025%C动画正820%D娱乐正正正1845%合计4040100%上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四、数据的描述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投影7]15155人数1020新闻动画0节目类别体育娱乐410818绘制扇形统计图我们知道,扇形图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的大小决定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圆心角的度数就可以画出代表某一部分的扇形。因为组成扇形图的各扇形圆心角的和是3600,所以只需根据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算出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新闻:3600×10%≈360,体育:3600×25%=900,动画:3600×20%=720,娱乐:3600×45%=1620.在一个圆中,根据算得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1010%25%20%45%新闻体育动画娱乐你能根据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直接说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吗?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通过分析表和图,了解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例如,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人口普查,就是一次全面调查。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全面调查的例子.五、课堂练习:课本第1题。六、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经历了全面调查的一般过程,知道了利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利用表格来整理数据,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2、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和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作业:课本第2、5题,第7题。10.1统计调查(二)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过程,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2、初步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学重点: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学难点:样本的抽取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要了解一罐八宝粥里各种成分的比例,你会怎么做?把一罐八宝粥铺开在一个盆子里查看。这样可行吗?这样方便吗?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便合理的调查方法才行。二、抽样调查及有关概念问题2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可以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全校学生逐个进行调查,然后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出全校学生对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这样做,当然好,可以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但是,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这样做又会有许多弊病,你能说说吗?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你能找到一种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调查方法吗?可以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这种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的方法就是抽样调查。这里要考查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上面问题中全校学生是总体,每一名学生是个体,我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学生是一个样本,抽取的学生数就是样本容量。例如抽取100名学生,样本容量就是100。注意:抽样调查还适用一些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如关于灯泡寿命、火柴质量等。三、样本的抽取抽样调查的关键是样本的抽取,如果抽取的样本得当,就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否则,抽样调查的结果会偏离总体情况。上面的问题,抽取样本的要求是什么呢?一、抽取的学生数目要适当。如果抽取的学生数太少,那么样本就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太多,那么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我们可以取100名学生作为一个样本。二、要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抽取到的机会相等。例如,可以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用电脑随机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你还能想出使每个学生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到的方法吗?从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用电脑抽取能被5整除的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学生;放学或上学时在校门口随机访问100名学生,等等。这种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到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现在你能回答“要了解一罐八宝粥里各种成分的比例,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了吗?搅拌均匀后,舀一勺查看,用所得的结果估计这罐八宝粥成分的比例。四、样本的处理和全面调查一样,对收集的数据要进行整理。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容量为100的调查数据统计表。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节目类型划记人数百分比A新闻正88%B体育正正正正2424%C动画正正正正正正3030%D娱乐正正正正正正正3838%合计100100100%从上表可以看出,样本中喜爱娱乐节目的学生最多,是38%,据此可以估计出,这个学校的学生中,喜欢娱乐节目的人最多,约为38%。类似地,由上表可以估计这个学校喜爱其他节目的学生人数的百分比。表格中的数据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表示描述。303010人数2040新闻动画0节目类别体育娱乐82430388%24%30%38%新闻体育动画娱乐五、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2、3。六、课堂小结1、个体、总体、样本、样本容量及抽样调查的概念;2、抽取样本的要求:(1)抽取的样本容量要适当;(2)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相等——简单随机抽样。3、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是什么?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没有全面调查准确,受样本选取的影响比较大。作业:课本第3、4题。10.1统计调查(三)教学目标1、经历较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2、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 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周围,抽样调查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有些问题总体量不大,个体差异程度小,只需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就可以了,有些问题总体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必须有更好的抽样方法才行。二、分层抽样问题3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节目的喜爱情况。(1)能不能用问题2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不能。一是样本容量太小;二是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往往有明显不同.所以要了解整个地区观众的情况,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