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 中考备考复习专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 中考备考复习专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 中考备考复习专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 中考备考复习专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 中考备考复习专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05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史

专题五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下接元明与清朝【中考复习】单元概述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政治上: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文化上: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民族关系上:唐朝的统治者基本都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581年589年618年627年641年649年713年741年754年755年763年907年世界“贞观之治”646年8世纪中期统一全国“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到达日本隋朝唐朝大化改新开始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隋朝建立隋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繁荣盛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进入封建社会鼎盛时期:(1)政治: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2)经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会盟碑等阶段特征:时空学史考点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重点详解隋朝建立统一时间意义灭亡时间原因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618年,隋炀帝(杨广)时。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表现为徭役繁重(开凿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奢侈浪费(多次巡游);兵役繁重(三征辽东)等。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史称“开皇之治”。比较秦朝隋朝分裂后又统一制度创新灭亡原因大工程为后世提供教训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实现统一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实现统一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暴政、农民起义长城大运河西汉吸取秦朝灭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唐朝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知识拓展1.皇帝3.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2.时间4.路线: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三点四段五河5.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考点梳理考点1.2:

大运河的开通(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2)“天下转漕,仰此一渠”。(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4)“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胡曾《汴水》(5)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评价原则:客观公正,一分为二。考点梳理纵向史实提示影响至今的古代水利工程集合:①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础。②秦朝统一以后,开凿灵渠,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③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不利于人才的选拔。2.诞生(1)隋文帝: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注重文教,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考点梳理考点1.3:科举制度宋朝科举考试图4.改革和发展(宋朝)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5.僵化(明朝)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八股取士6.废除(清朝)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科举制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重文轻武考点梳理4.科举制的作用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5.评价孙中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提示:现今的考试选拔制度不能等同于科举制度。考点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科举选士制度的演变过程科举制度的演变范围:以世家贵族为主——平民标准:门第家世——才能学识方式:推举——公开考试趋向:制度化、公平、公正演变特点核心素养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史料实证1.(2021·湖北中考真题)“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诗人皮日休对大运河的经济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大运河开凿于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A链接中考2、(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唐朝中期的官员,大约有将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而北宋初期布农出身的官员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 B.科举制的发展C.统治阶层范围的扩大 D.寒门庶族的兴起B2.有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迎考演练C1.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下表空白处应正确填写的内容是()3.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B迎考演练C皇帝措施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进土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A.汉武帝 B.唐玄宗

C.隋炀帝 D.明太祖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6.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英国的考试制度却源于我国的科举制度,而我国的科举制度形成于()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迎考演练B5.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A.分封制

B.察举制度C.刺史制

D.科举制度D7.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D迎考演练D8.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1.唐朝的建立:2.贞观之治: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古代史的盛世:汉文帝、汉景帝在位称“文景之治”。唐太宗在位称“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时称“开元盛世”。考点2.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重点详解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3.唐太宗的治国措施(1)用人上: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魏征与唐太宗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考点梳理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3)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4)文教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唐太宗

(5)外交上:①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安西都护府);②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被尊奉为“天可汗”③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等)考点梳理4.武则天的统治: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措施,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5.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6.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治国措施(1)用人上: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2)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3)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4)文教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考点梳理【知识延伸】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内,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重视发展生产,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西汉东汉隋朝唐朝明朝清朝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汉武盛世-汉武帝洪武之治-明太祖永乐盛世-明成祖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开皇之治-隋文帝光武中兴-光武帝盛世局面启示原因表现统治者勤于政事,善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交往和交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善用人才,重视吏治稳定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核心素养链接中考1.(2021·河南开封)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该现点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恰当地处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官僚政治走向完善,B正确;秦朝三公九卿制是官僚政治的开始阶段,不够完善,三公均对皇帝负责,未能实现与君权的相互节制,并不是“最能反映”钱穆观点的制度,排除A;内阁制没有实现“君权、相权互为节制”,排除C;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且宰相制度在明朝时期已经废除,无法实现“君权、相权,互为节制”,排除D。故选B。链接中考2.(2021·山东济宁)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的出现原因时,发现共同点有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文景时期,统治者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将其赋税和徭役。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减轻百姓负担。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生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成为“开元盛世”。由此可知,①③符合题意,C正确;科举制是隋朝时期诞生的,文景时期,还没有科举制,②错误,AB排除;文景帝时期,推行垦荒政策,④错误,D排除;故选C。繁荣的社会经济农业

手工业商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耕作)和筒车(灌溉);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曲辕犁耕地工具筒车长安城(1)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2)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3)其他行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1)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2)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考点3.1:唐朝经济的繁荣重点详解开放的社会气(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考点3.2: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重点详解链接中考1.(2021·山东菏泽)下面是历史兴趣小组探究“盛唐气象”学习主题时收集到的材料,其中反映了唐朝文化辉煌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B.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到固(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C.唐三彩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效仿,出现了余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D.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可知,反映了唐朝文化辉煌,故D正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反映了唐朝经济繁荣,故A错误;“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到固(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可知,这反映了唐朝政治安定,故B错误;“唐三彩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效仿,出现了余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等”可知,这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故C错误。综上故选D。民族政策民族交流方式册封军事和亲唐中宗唐穆宗机构设置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吐蕃[今西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太宗: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北庭都护府开明(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人物影响

赞普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唐蕃会盟碑考点4:唐朝的民族交往重点详解链接中考1.(2021·山东菏泽)如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画中左边靠下面的人物是吐蕃使者禄东赞,下边宫女环绕的人物是唐太宗)。这幅画反映出的最主要的历史信息是(

)A.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 B.阎立本绘制人物画艺术高超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唐朝与吐蕃融洽的民族关系【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和和所学知识,《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唐太宗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体现了唐朝与吐蕃融洽的民族关系,D正确;A是表面现象,排除;B显然不是这幅画本身反映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排除;材料没有直接反映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C排除。故选D。对外政策开放交往国家时期目的到达贡献目的影响鉴真东渡日本(6次)时期目的影响贞观初年(唐太宗)求取佛经精义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54年(唐玄宗时)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唐与天竺唐与日本唐与新罗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①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②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③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和同开珎“走出去”“请进来”考点5:唐朝的对外交往重点详解史料实证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新罗天竺:玄奘西行双向交流;兼收并蓄交往国家多水陆并举,全面繁荣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日本唐提招寺鉴真东渡(1)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往来。(2)水陆交通发达,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3)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中外交往特点读图学史链接中考1.(2020·广东汕头)2020年2月,一批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印有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迅速刷爆整个网络,这是公元8世纪,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的谒语,在当时此谒促成了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遣隋使来华【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8世纪,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决心东渡弘法。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B正确;玄奘西行到天竺,排除B;郑和七下西洋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排除C;遣唐使来华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与题干所表述的内容不符,排除D。故选B。表现文学艺术诗歌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诗坛名家辈出人物风格(特点)代表作(称号)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飘逸洒脱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歌淳朴厚重,反映现实诗史、诗圣白居易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诗魔、诗王考点6:唐朝的文学艺术重点详解表现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玄秘塔碑》欧阳询严谨工整、平正峭劲《九成宫醴泉碑铭》阎立本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步辇图》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天王送子图》;画圣医学①唐朝时,政府编写《唐本草》;②“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考点6:唐朝的文学艺术重点详解考点7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1)原因:(2)经过:(3)影响: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边将安禄山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直到763年被平定。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由盛转衰的启示:管理者要清正廉洁、以民为本、励精图治、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黄巢率领起义军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形成(2)特征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分裂中始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2.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A.社会风气开放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D.经济发展1.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迎考演练DC3.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迎考演练C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文成公主人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B6.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5.下列关于图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迎考演练BC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B.左图人物为右图人物带去玉米种子C.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D.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7.以下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8.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写道:少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赧na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激情飞扬

B.该诗描绘了冶金矿场欢快劳动的生动场景C.该诗饱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D.李白诗歌成就辉煌,被称为“诗史”迎考演练DBA.政治制度完备

B.农业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10.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