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综合检测_第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综合检测_第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综合检测_第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综合检测_第4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综合检测TOC\o"1-3"\h\u30838专题综合检测一 118418专题综合检测二 632152专题综合检测三 1212556专题综合检测四 175994专题综合检测五 2410316专题综合检测六 315921专题综合检测七 3724037专题综合检测八 4310437专题综合检测九 508146专题综合检测十 5621521专题综合检测十一 6218892专题综合检测十二 6921797专题综合检测十三 75首页专题综合检测一首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 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意,本题强调的是在商周的文字资料中,黍和稷出现的 次数最多,所以得出的结论应该是C。答案:C2.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三)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 生)的意义胜过“蒸汽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解析:因为没有农牧业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就不会有文明社会的发展。答案:C3. 牛是与农耕关系密切的家畜。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牛不仅是人们从事农耕的 必需,同时也成为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春牛图则成为年画、剪纸、刺绣等领域常 见的题材。中国最早的牛耕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唐代早期 D.与农业生产一起出现解析:本题以新背景材料,实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 区已经开始采用牛耕。据此可知答案为A项。答案:A4.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 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带来 深远影响。”从材料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解析:题干隐含的有效信息是铁制工具开始大量出现和使用的时间,因此应选择战国 和秦汉。答案:B5.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寒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芍陂解析:由此水利工程有防洪、灌溉双重功能,地点在四川,可判断是A。答案:A6.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面积只有 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改进生产工具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A.①②③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从宋代到鸦片战争前,中国农耕工具基本没有变化,清朝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因此改进生产工具和扩大海外贸易不可能是清朝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答案:B7.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 说明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解析:材料的主要信息是“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意思是庶人依靠出卖劳动力生活, 工商依靠服务官府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手工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答案:A8. 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作坊里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 这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小企业解析:从管理方式——大作坊和产品特征——武器可以推断是官营手工业。答案:A9. 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 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成熟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解析: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成熟,进入繁荣时期。答案:B10.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20世纪80年代,在广 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 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解析:青花瓷产生于元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曲辕犁产生于唐代,所 以只能选C。答案:C11.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解析:本题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这一主题切入,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 力。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选B项。答案:B12.(宁德联考)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 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 申报的有力证词是广州 ()A.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C.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D.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解析:A应是西汉时期;B应是唐朝时期;C中“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是错误的,因 为明清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13.(24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 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 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 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 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 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 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 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 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材料四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 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 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 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 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 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8分)(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5分)(3)《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思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4分)(4)结合材料四,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哪些变化。(4分)(5)就材料二、四反映的现象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3分)解析:本题考查“三农”问题。试题运用大量史料,构建了一个新的知识平台,回答 时注意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回答,注意不要盲 目照搬教材。答案:(1)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黄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 有力的中央政府。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 物质基础。(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 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3)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4)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 发展;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5)《我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历史变迁》《影响小农经济变化的因素》等等。14.(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材料二(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材料三(西汉初年,豪强势力)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 余人。材料四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材料五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 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什么情况?(8分)(2)材料四、五反映的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第(1)问,材料一中“天子之六工”说明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中“官 府工匠”的事、功、巧、知反映了官营手工业人才众多,技术先进;由“豪强势力” 这一信息可知材料三所述的手工业属于私营手工业,“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说明了 其规模较大;第(2)问,首先根据“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和“匠有常主,计 日受值”判断其区别,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变化原因即可。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官营手工业具有技术 人才的优势,工匠们在一起相互切磋从而提高技艺;材料三反映西汉初年一度出现私 营手工业发展的局面。材料四反映的手工业是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出现的;材料五反映的手工业中出现了 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说明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 大提高。首页专题综合检测二首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解析:在殷商时期,用于占卜的是龟甲,祭祀用牛、羊、猪等牲畜,甚至出现“人牲” 即使用奴隶,C项最具有迷惑性和干扰性,但可以从图片中对甲骨文的翻译看出四字 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2.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 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这种现象最早得到解决是 ()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B.元代货币制度的变化C.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D.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作货币解析:这种现象得到解决是在纸币产生后。答案:C3. 下图是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图,你认为下列对该集市图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集市内商贩密集,店铺众多B.集市必须定时开闭C.集市有专门管员管理D.有些店铺亦居亦商解析:在宋以前,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答案:D4. (南京模拟)历史课上,张老师让学生讨论:“以城市建筑师的身份,结合右图谈谈唐朝 长安城的布局有何缺点”。下列四个讨论结果哪个是最准确的 ()唐都长安A.平面布局规划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展现了皇权的威严B.“坊”主要在东、西两市,这种设计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坊市制呆板无比,各坊白天开门晚上关门,城市缺乏活力D.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禁止自由贸易,是明清时期坊市制瓦解的前奏解析:本题应注意要求选出对唐朝长安城布局的缺点认识正确的,而不要选成对该城 布局认识正确的项。特别是A,有一定迷惑性,要从封建专制主义发展的历程上考虑, “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不能看成是当时该城布局之局限;B“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坊市 制”是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为直接动力;D前半句表述正确,说“是明清时期坊市制 瓦解的前奏”是不正确的,应为“宋代”。答案:C5.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 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东京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城市商业功能增强。A、B、 C三项材料未涉及。答案:D6. 下列图示的排列说明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考古成果的发现C.手工艺术品的发展 D.工艺材料的进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货币演变所反映问题的理解能力。货币的演变反映出商品经济`` 的发展水平。货币只是考古发现的一小部分,B的描述偏离了材料的主题;另外货币 不是手工艺术品,因此排除B、C、D。答案:A7.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挣钱之后,纷纷用来购买土地,这一做法进 一步强化了小农经济,而不是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答案:D8.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A.司母戊鼎B.“废井田,开阡陌”C.曲辕犁D.交子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9.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先注意题干中的“没有”一词,然后弄清各选项的 含义。A项认为“农、工、商、虞”同等重要,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0.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 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休养生息,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限 制商贾势力的过分膨胀。答案:B11.十六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时,携带一幅世界地图,因中国的位置在图中 偏西,遭到了明朝士大夫的严正斥责。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文化专制主义 B.天朝上国心态C.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D.君主专制影响解析:注意题干是要求回答这种心态的社会根源。因此要从经济基础和闭关锁国等方 面去考虑。答案:C12.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 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 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解析:B项是客观地理原因,C项和D项是外因,只有A是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的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 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同市师,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 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 绝)之。——《隋书·令狐熙传》材料三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 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材料四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 禁止。——《宋令要辑加稿》材料五(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 贩 往来……曾无虚日。——《梦梁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6分)(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4分)(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的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4 分)(4)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6分)解析:本题考查隋唐和两宋时期城市发展情况;前两则材料,反映了隋唐时期政府对 商业严格管理、监视的情况,后两则材料反映了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突破了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本题解答的关键一是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二是注意古代商业活 动的阶段性特征。答案:(1)禁止沿街开设店铺,有专门的交易场所;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 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2)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3)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打破商业活动的地区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4)自汉到宋,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宋朝的商品经济相比以前各朝有重大发展;我 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 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 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 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 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 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 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 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 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 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 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 素。”——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4分)(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 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 原因。(10分)解析:本题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在认真审题的基 础上,力争把有效信息提取全面,表达准确。第(3)问则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 能力。“依据”一问必须理解准确,“原因”则需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答案:(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 推崇。(2)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声誉)。(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孙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 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 的深远影响。首页专题综合检测三首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 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被分隔在几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彼此之 间很少联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答案:C2. 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画,下列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甲反映了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根源B.图乙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C.图丙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D.图丁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进行开辟新航 路,最早进行殖民掠夺,但他们的财富没有用于发展生产,并没有转化为资本。故B 项表述错误,选B项。答案:B3. 西欧某国的小学课本在“地理大发现”这一章选用了下面的插图,图中的航海路线反映 了 ()A.葡萄牙船队首次发现好望角的航行B.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C.航海家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之行D.航海家麦哲伦及其同伴的环球航行解析:注意分析题目中的图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幅图已包含了世界的主要大洲, 由此可见这反映的应该是麦哲伦及其同伴的环球航行。故答案为D项。答案:D4. (山东泰安)小明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15世纪的欧洲。在街上,小明与一个自称是 达·伽马的人交谈起来,但小明很快发现这人并不是真正的达·伽马。小明的理由不包括 ()A.达·伽马航行的目的是寻找更多的黄金和香料B.达·伽马是葡萄牙人,他远航并非为了证实地球是圆的C.达·伽马航行的目的地是美洲D.达·伽马航行过程中传播的是基督教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达·伽马是葡萄牙人,他航行的目的地是印度,目的是获得黄 金和香料,航行过程中传播的是基督教。故C符合题意。答案:C5. 195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我要感谢上 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欧洲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回了玉米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了玉米解析:玉米是美洲土生土长的作物,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传遍了世界各地。答案:D6.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将要 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②传播天主教③掠夺金银财富④推动商品输出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解析:注意对题中材料信息的分析,“统治世界”及“天主教圣徒”可帮助确定答案。答案:A7.“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 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C.美洲的发现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开展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之间不同文化的融合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两层意思,一是封建势力的衰落;二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 起和发展,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答案:B8.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 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 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 B.荷兰C.法国 D.英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7世纪上半叶荷兰是海上贸易的头号强国,号 称“海上马车夫”,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它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手段。答案:B9. 1750年,沃波尔写道:“英国上院——这个自由的庙宇、新基督教的堡垒……一直在 挖空心思寻找办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可怕的黑奴贸易。”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黑奴贸易的残酷性B.英国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虚伪性C.英国资产阶级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D.英国政府同意进行黑奴贸易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语气看,这段话充满了对英国上 院的讽刺,B项符合题干的意思。答案:B1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的地名,如:新尼德兰、新 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C.工业革命的进行D.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解析:这些“新”地名出现的时间是“16~18世纪”,其根源在于新航路开辟后,西 欧国家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在美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答案:D11.“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 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 金提高到100镑……英国议会曾宣布:用警犬捕杀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 手段’。”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 ()①殖民主义在被征服地区野蛮屠杀的罪恶②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其对殖民地的掠夺密 切相关③资产阶级标榜的“天赋人权”的虚伪性④对印第安人的杀戮得到资本主 义国家的支持和激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题干中的材料主要反映了殖民主义种族灭绝政策的残暴和罪恶,没有体现出其与 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②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D12.佛教教义中有一句话叫作“因果报应”,这其中当然有唯心主义的不合理成分,但也有 一定的道理。下面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③西欧社会对黄 金的需求增加④新航路的开辟⑤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A.④③①②⑤B.③④①⑤②C.④②①⑤③D.⑤③④②①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西欧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黄金作 为货币,推动西欧人去开辟新航路,而新航路开辟使殖民扩张活动开始,而这又是欧洲 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因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据此推理,应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13.(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 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 西。——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材料二15世纪的船只和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渴求得到黄金的原因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4分)(3)简要概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过程。请谈谈我们应该从航海家的身上学习什么。(10分)(4)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答案:(1)15世纪前后,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作为货币 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2)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3)过程: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 达·伽马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我们应该学习航海家的毅力、勇气和冒险精神。(其他只要符合航海家的精神,言之有 理亦可)(4)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 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 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4.(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它 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 在斯堪的那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 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材料二1596年到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 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 的海面困住了。……在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 想像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 命的衣物和药品。材料三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 立。……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 张的资本。……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 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材料四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 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 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 进流出。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至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帝国的主要 原因。(概括提炼,不要简单列举史实)(8分)(2)17世纪后半期,荷兰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个国家?荷兰败于该国并丧失大国地位的 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解析:本题是对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 键信息。在回答荷兰的主要竞争对手时,应注意时期限制;分析原因时可从荷兰的外部 原因及荷兰的内部原因着手分析。答案:(1)重视技术创新,重视商业信誉,政府支持并保护贸易自由,制定并遵守商业 活动法规,国家获得独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殖民扩张等。(2)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国。外部原因:三次英荷战争,沉重打击了荷兰,荷兰逐渐失去 了海上霸权地位。内部原因:缺乏坚实的工业基础。仅靠发展商贸是无法战胜工业发达 的竞争对手的。首页专题综合检测四首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 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X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世纪”,这是英国即将开展工业革命前夕。答案:C2.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 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 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B.乙C.丙D.丁解析: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 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所以甲同学所说不正确。由于工业革命使用 了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所以丙同学所说是最合理的。D同学没有区分原始材 料和第二手材料。答案:C3.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 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 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霸权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解析:17世纪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确立 了政治前提。18、19世纪英国率先开始和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从而 傲视全球。答案:C4.“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 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新 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工具的发明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C.生产力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解析:工业化开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火车并不是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出现的, 故B项错误,而C、D两项是工业化对交通工具的影响。答案:A5.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0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 专利数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史实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世界市场形成C.殖民扩张加剧 D.工业革命的发展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科技发明出现,专利申请的数量越来 越多。答案:D6. 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人类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质的变革②人类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变化③有利于各地经 济文化的交流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从图片中的蒸汽机车和汽船可以作出判断,当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在第 一次工业革命时产生了新的交通工具,蒸汽机(火车)和以蒸汽作动力的轮船,新的交通 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且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但由于大量煤 和机器的使用,客观上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①②③④应该全选。答案:D7. (江苏徐州检测)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 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世界市场最初的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8. 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主要使用石油 作为动力资源,导致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答案:B9. 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 段话最能表明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解析:提取信息,“极为能干”,反映了电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作用。答案:A10.下列对下图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欧美四国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和分析理解的能力。B项不能从图中反映出来,A、C、D三项的 表述都是正确的。答案:B11. 右图是泰坦尼克号的图片。当它撞到冰山后,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 说法最确切的是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无线电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产物,故选C。答案:C12.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 务司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李圭参观1876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 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竟无一物于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解析:中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13.(16分)(温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图一瓦特及其改进的蒸汽机图二爱迪生及其发明的电灯请回答:(1)上面两幅图都是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们体现了哪两个生产力发展的时 代?(4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工厂制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 术基础,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这标志着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如何认识工业时代的这两 种生产组织形式?(12分)解析:第(1)问应根据两幅图片明确指出分别体现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第(2)问要结 合图片和材料围绕“工厂制度”、垄断组织这两种生产组织形式的经营特点、影响去 思考、去分析。答案:(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①工厂制度是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 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这适应了大机器生产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 发展;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 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②大企业时代的到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 势,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大企 业时代到来了,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 命脉和国家机器。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 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14.(24分)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力开始作为机器的动力,其能量之大远远超过了蒸汽机,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 因而很快以电力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 力工业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中华网材料二(1)发电机是由谁研制成功的?随后,人们发明了哪些“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这些产 品的涌现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6分)(2)上面图片中的两种交通工具都以什么为动力?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发明促进了 哪种能源的大量开发?(4分)(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这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飞跃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在它的 作用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和组织形式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8分)(4)这次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影响。第(1)(2)问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总结; 第(3)问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之一就是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第(4)问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1)西门子。发电机、电灯、电车、电报、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气时代。(2)内燃机、石油。(3)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形成了垄断 组织。(4)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首页专题综合检测五首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 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 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 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 期受到限制。”解析: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过程是“纺与织”“耕与织”分开的过程,根据这个“原 理”,查看材料,即可得出。答案:C2. 下表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生丝出口量的统计表,表中反映的现象在客观上的进 步作用是 ()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8010132201851991923040A.使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B.使中国的关税收入大增C.使中国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使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扭转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制“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从题干图表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中 国茶叶、生丝的出口量增加。其原因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一些产品日 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农民和市场的联 系日益密切。答案:C3. 李鸿章号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 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这表明 ()①李鸿章对晚清的颓败无能为力②洋务派以西方军事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③专 制统治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李鸿章认为他所办的洋务只是“虚有其表”,他这个“裱糊匠”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①②③都是对这段话的正确解读。答案:A4. 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选项 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解析:本题考查对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的掌握。B、C项属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D项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A5. “(德国西门子公司)1872年向中国提供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1879年交付并安装中国 有史以来的第一台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照明发电;1899年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 路(北京马家堡到哈德门)及配套的发电厂,这是中国第一座发电厂;1913年在云南建立 起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和水电站与昆明之间中国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路……1936~ 1937年,西门子中国公司的营业额占西门子公司欧洲以外各海外公司总营业额的21%, 是欧洲以外最大的海外分公司。”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是最早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国家B.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C.西门子公司帮助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中国是西门子公司在欧洲以外的最大市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西门子公司对中国的近 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B项正确;A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能 反映材料的核心思想。答案:B6. 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投资者所占比例(%)官僚、地主30.86一般商人18.52手工作坊主7.41华侨商人7.41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C.投资者主要来自国内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解析:该表主要体现了民族工业投资者的来源情况,从中可以得出部分官僚、地主转 化为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投资者主要来自国内等信息,无法得出民族 工业发展迅速的信息,故本题选D项。答案:D7.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 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因为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 建主义的压迫,故投资主要集中于轻工业。答案:B8.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 点出现的原因是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 投资设厂的限制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⑤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 “一战”,无暇东顾A.①②③B.④⑤C.①④⑤D.①③解析:根据图示判断A点反映的是1895年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这一时期自 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②中两类企业主要在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时期产生作用;④中所谓的思想主流,在近代中国没有出现;⑤是民国初年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这一时间与本题时间限定不符。答案:D9. 右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解析:与美商争利既反映了重庆商会的爱国思想,也反映了其渴望大办实业的美好愿 望。答案:C10.“百年张裕,历久弥香”。作为山东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张裕葡萄酒公司之所以维持 和发展下来的主要原因不可能包括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其发展提供了 契机B.中华民国的成立及奖励实业的措施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C.国民政府鼓励兴办轻工业的政策和日本殖民者的扶植利用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D.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公私合营的经营方式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富民政策为其发展注入 新的活力解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的排挤以 及日本的掠夺阻碍了其发展。答案:C11.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 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 而1932~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 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一方面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受重创; 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从1931年起 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并步步深入。答案:B12.下图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图,促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不包括 ()A.工业革命的扩展B.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C.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D.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解析:从开放的城市到形成的开发格局不难看出是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它不是工业革 命扩展的结果。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13.(20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根据上述图片,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6分)(2)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了,外患就自然解决了。 他们为了实践自己的观点作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其实践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14分)解析:第(1)问,一方面要注意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每张图片所反 映出的历史信息。回答第(2)问,要紧密结合洋务派为“自强”“求富”所作出的努力 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在近代中国,形成外患的根源在于政府的腐败,所以洋务运动的 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答案:(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对中国的教育进行 改革;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洋务派注重向西方学习。(2)努力: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 打着“求富”的旗号,创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等。结果:洋务运动没有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在近代 中国,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的。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年份民国元年民国二年民国三年民国四年民国五年民国六年民国七年民国八年数量1737375033342923——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材料二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纱锭数量示意图材料三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产量项目年产100万吨以上年产10~99万吨年产1~9万吨年产1万吨以下外商企业10088.541.10华商企业011.559.5100——以上摘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四1919年全国各省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单位:家)省区江苏直隶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数量1554542333120省区奉天湖北陕西黑龙江广西甘肃其他省数量191933113注:江苏含上海;直隶含北京、天津。——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民族工业的特点。(8分)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表材料,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 的解读:对比数据,找出变化,再结合时间分析。答案:(1)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逐渐衰 落。原因: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识之士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 投资于近代工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一战期 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又加 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民族企业规模小,同外资企业相比较相差悬殊;重工业基础薄弱,轻、重工业比例 不平衡;工业布局不合理,绝大部分企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首页专题综合检测六首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 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 生给女的看。这体现出到1869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 方的冲击影响,但还是比较保守。答案:A2.右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球的情景。能全面描 述画面的选项是()①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②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③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髺宽袖显身份④巾帼解 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材料的准确解读能力。可采用排除法。“民主科学”的宣传 是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后,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B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 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 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 息:新礼服、爱国帽、阳历等,再联系选项中各事件的影响即可解决。辛亥革命的影响 要全面理解,不仅反映在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实业救国”,也反映在人们思想观 念的变化及衣食住行等微观方面。答案:C4.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解析: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等活动,象征清王朝守旧势力的发辫被剪。答案:C5.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 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 的“进步”应包括()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 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中的时间截止到1937年,而“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就,故排除含④的选项。答案:A6.长江航道是沟通中国东、西部的黄金水道。下列有关近代长江航运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1842年外国军舰开进了南京江面B.1872年中国轮船公司开始经营长江航运C.1895年外国商船可以开进重庆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轮船航运公司在轮船数量和运载量上超过外国轮船公司, 成为长江航运的主力解析:A项出现于鸦片战争期间;B项出现在轮船招商局成立后;C项出现在《马关条 约》签订后;D项的说法显然不符合史实。答案:D7.右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①当时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②当时新式学堂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③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④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③符合题意。而1887年当时电话在日常生活 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也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国文教科书中有关电话等近代科 学知识说明已在讲授。答案:B8.“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 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 B.航运C.航空 D.电报电信解析:读懂诗意是解题的关键,从“鱼雁”“音书万里”等有效信息可以推断此诗赞扬 的是电报电信的便捷。答案:D9.(福建质检)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对此表述不恰当的是()A.读报和看电影成为人们生活的内容B.电影广告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C.妇女地位空前提高D.女子穿旗袍成为一种时尚解析:从图1中《申报》刊登的电影广告可以判断A、B两项是正确的,图2中的电影 明星阮玲玉身上身穿旗袍,可以判断D项也是正确的。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本题 选C项。答案:C10.2011年1月2日,智利中部发生里氏7.1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消息已传到了 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①报刊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要求的是迅速获取信息,故不能选报刊杂志和电 影。答案:B11.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可用排除法。②说法不对,互联网比电话费用低。答案:B12.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 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 术手段是()A.有线电视 B.无线广播C.卫星电视 D.互联网解析:题干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能享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的最佳现代技术手 段”,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0分)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 放。……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 “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求时髦”。材料二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 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 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 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3)上述材料中有关社会心态的阐述是否准确?为什么?(6分)解析:本题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和第(3)问则应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中,第(2)问应注意综合考虑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答案:(1)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文明的传入。(3)不完全准确。因为:①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并不显著。②不能单单依外在习 俗判断新旧派人物。(回答言之有理,皆可)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年份类别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①报纸总印数(印份)246.8211.3266.3318.4329.3②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746233216429316823381446③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④互联网用户(户)721330145189021717材料二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 界上的所有知识。——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材料三下图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关于 网民上网首要目的(%)的数据图表(1)材料一四种传媒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哪一种(3分)()A.①B.②C.③D.④(2)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肖恩·马洛尼把互联网称 为“魔幻的第七大洲”的缘由。(8分)(3)结合材料三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9分)解析:第(1)问由所学知识可知。第(2)问由材料一数字变化的幅度和材料二得出结论, 并从互联网的特点得出缘由。第(3)问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作答。答案:(1)D(2)国际互联网发展迅速。缘由:①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其他媒介能办到的 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价格低廉。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 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 度地获取信息。(3)①互联网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②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 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③互联网为教育提供了新 的发展空间,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首页专题综合检测七首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 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理解 不正确的有()A.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B.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VD.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解析:提取信息:题中所给信息并没有涉及人们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1920~1929年 不是经济危机时期。答案:C2.一般情况下,失业率的高低能从另一角度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中某班同学 观察右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作出下列判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②1925~1929年,美国失业率起 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③1929~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④1933年后的十年间, 美国失业率逐年下降,表明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 使美国彻底摆脱了这次经济危机A.②③B.①③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失业率变化情况。美国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