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未来纺织行业及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_第1页
第1讲-未来纺织行业及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_第2页
第1讲-未来纺织行业及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_第3页
第1讲-未来纺织行业及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_第4页
第1讲-未来纺织行业及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未来纺织行业及工程技术发展的思考

2纺织强国的梦想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十三五”纺织行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十三五”我校纺织学科的建设规划3一、纺织强国之梦未来人类会穿什么?纤维制品能干什么?衣食住行,纺织和制衣真得有必要么?什么是衣?4透视装:皇帝的新衣5加拿大研究量子隐形伪装面料隐形服装:纺织折光6可穿戴装备+互联网+服装=智能服装72020年前,可穿戴设备中最受欢迎的将是头戴式蓝牙耳机。智能服装、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手环以及其他运动监测设备,年出货量于1亿件左右。83D打印服女装3D打印耐克鞋VaporLaserTalonBoot3D打印,循环再生910人体彩绘装:手绘衣11喷涂装—油漆喷绘衣(视频)12太空棉保暖服3D可折叠布再造的折皱面料13可拨电话的牛仔服装健康监测服装印刷有新型传感器面料14未来的纤维和纤维制品用途在哪里?高分子材料替代金属材料的时代来临!15我的纺织强国之梦纺织材料:无污染、无资源消耗、可降解、可回用纺织加工:无捻纺纱、无纺织布、无噪车间、无人工厂立体织造印染整理:无水印染、无废排放、热能回收服装工程:无人制衣、无衣浪费、

3D制衣、智能穿戴、全球知名品牌产业用纺织品:无处不用,无钢建筑、无钢车船等纺织装备:中国加工—中国制造—中国智造16《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建设纺织强国1科技强国2人才强国3品牌强国4可持续发展强国17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主要指标

需求预测:城乡居民衣着支出年均增长14.77%;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5%,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

出口:纺织服装出口价值量年均增长7%左右,纤维制品出口总额达4000亿美元;

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5%以上;

品牌:10%的领军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30%以上,利润总额占50%以上,自主品牌出口比重成倍提高;

可持续:“十三五”期间各项排放指标进一步下降,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1200万吨;

人才:企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6%。摘自中纺联2012年5月发布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18二、纺织行业发展现状

(一)纺织业具有从纺织大国迈进强国的优势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的重要载体。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的比重57%,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约为36%,是世界上纺织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19中国纺织产业的四大比较优势:1、具备较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2、产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民营资本+海外资本,大大提高了产业的活力;3、纺织产业梯度转移,成本比较优势;4、拥有庞大、快速发展的内需市场优势。20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规模以上企业数据。1980—2012主要指标下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占比(%)MainIndexforPositionofTextileIndustryinChina’sNationalEconomy(1980-2012)(%)Source:StatisticalCenterofCNTAC,

Datainabovechartcomefromindustrialenterprisesabovedesignatedsize.NumberofenterpriseGrossoutputvaluePre-taxProfitTotalexportvolumeFixedassetsinvestmentUrbanpercapitaconsumptionexpenditureRuralpercapitaconsumptionexpenditureAveragenumberofemployees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利税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均支出农村人均支出平均从业人数

21目前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态势随着近年来外部形势的变化,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式也在发生转变,行业总量规模有所扩大,但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相比较,增长的势头显著的减弱,中国纺织行业出现总量规模增速,总体呈现逐步放缓的走势。22“数据变化表明中国纺织业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变化的周期。开始了深度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新阶段”。

2013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达到了4850万吨,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7.4%,年均增长5.5%,比2001-2010年年均增速下降了6.2%,2013年纺织品出口总额2120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37.8%,平均增长11.3%,较此前十年放缓了3.8个百分点,2011-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年均增长12%,较此前十年下降6.8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年均增长9%,较此前十年下降3.1个百分点。2015年前7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556.2亿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中国纺织品出口624.2亿美元,下降1.5%;服装出口932亿美元,下降6.2%。近年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23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Source:StatisticalCenterofCNTAC2012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及占世界的比重China’smillfiberconsumptionanditsglobalsharein20122012年化学纤维产量及占世界的比重201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及占世界比重China’sT&Aexportanditsshareinworldtradein20122012年棉花产量及占世界的比重24化纤的发展态势:“2013年化学纤维占中国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到了80%,较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国产差别化率超过50%,在延续多年存在国内外较高棉花差价的情况下,有效保障了纺织原料稳定供给;纺织再生纤维2013年产量超过600万吨,占纤维加工产量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12.4%,纺织循环经济在加强原料保障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25(二)纺织业目前的劣势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惯性导致产能大量过剩。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弱,不能适应先进生产力跨国生产方式的挑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品牌基础薄弱。纺织工业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劳力力成本优势下降,劳动力资源短缺严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成本压力增大。汇率、利率、税率的调整增加了企业的成本。262012年,中国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7%上升到1.97%(而发达国家大于2.5%)。化纤行业R&D投入高于纺织全行业平均水平。大中型企业对研发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利润薄,研发投入有限。2008-2012中国纺织规上企业R&D投入情况

行业Industry20112012R&D经费支出/亿元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亿元投入强度/%全国Nation5993.810.717200.600.77纺织业Textileprocessing136.020.42138.000.43服装鞋帽业Garment,foot&headwear28.950.2255.600.32化学纤维业Chemicalfiber58.760.8863.400.94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12)、《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近年中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变化情况

China’sR&DInvestmentintheWorld27(三)纺织行业具有的机遇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为纺织品需求的扩大带来机遇。“互联网+纺织”时代。中国和发达国家同时赢得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机遇。纺织工业在智能制造带动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受益。先进纺织技术在中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81970-2012年,全球人口年均增长率1.5%,同期全球纺织服装生产年均增长率为2.7%,人均纤维消费量从7.5kg增长至12.2kg。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95亿;210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109亿;经济状况和人均收入对消费能力至关重要,而人口增长仍将是纤维需求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纺织产业发展的机遇——人口增长带来纤维需求增长世界人口增长PopulationGrowth1950-2030来源(Source):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StatesCensusBureau)人均纤维消费量PerCapitaConsumption1970-2012292012年网购人数达2.12亿,13040亿元的网购额占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6.20%。2012年中国服装网购3188.8亿元,占全部网购24.45%。

预计2016年服装网购将达9200亿元。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的差距从1980年的3.05倍上升到2012年的4.60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支出(元)PerCapitaClothingExpenditureofUrbanResidents(RMBYuan)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支出(元)PerCapitaClothingExpenditureofRuralResidents(RMBYuan)纺织产业发展的机遇——内需与新销售渠道

30产业领域需求持续增长产业用纺织品将是中国纤维需求快速增长的新领域。中国纤维消费量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未来增长情况新政策前景平稳发展前景超前前景飞机需求的长期预测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312013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达到1130万吨,较2010年增加了37.3%,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加工比例:2010年:51:29:202013年:48:29:23产业用纺织品有效带动了新兴纤维材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32(四)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纺织产能过剩,原料紧缺。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力资源紧缺以及环境压力。国内经济减速换挡,内需增长的压力。世界复苏缓慢,纺织服装出口萎缩,宏观调控政策如汇率、利率、税率(出口退税率)变化所带来的压力。纺织工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33化纤原料资源短缺

ProspectsofTextileIndustry–ShortageofFiberMaterials2012年,涤纶产量3057万吨。对二甲苯需求量达到14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5%

。2015年,涤纶产量约为3900万吨,需要对二甲苯约2200万吨,对外依存度近50%。MEGimport(100mil.tons)34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WasteWaterDischargeofTextileIndustry统计指标Index单位Unit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亿吨100mil.tons215.98208.04220.76217.38209.03201.00212.9其中:纺织工业Textileindustry亿吨100mil.tons22.9926.1228.8629.3729.7729.8030.21同比Year-on-yearchange±%——13.5810.511.761.360.101.38比2005年Comparedto2005±%——13.5825.5327.7329.4729.6031.4占全国%incountry’stotal%10.6512.5513.0713.5114.2414.83——全国工业重复用水率Waterrecyclerateofindustrialsectors%75.9380.5482.4984.2885.3385.00——其中:纺织工业Textileindustry%68.4263.4662.6962.6962.3162.00——数据来源:环保部纺织工业废水排放在中国的废水占比由2005年10.65%上升到2010年14.83%。环境保护的压力35美国US(Jan.–Jul.)份额Share%百分点PercentagepointChina37.87-0.47India6.33+0.06Vietnam8.40+0.77Bangladesh5.26+0.29Indonesia5.51+0.03欧盟EU(Jan.–Aug.)份额Share%百分点PercentagepointChina37.57-1.90India7.71+0.08Vietnam2.190.00Bangladesh10.67+0.98Malaysia1.14+0.02日本Japan(Jan.–Aug.)份额Share%百分点PercentagepointChina70.37-1.56Malaysia1.08-0.03Vietnam6.66+0.76Bangladesh1.48+0.19Indonesia3.41+0.34中国在三大主要出口市场所占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少。2015年前7个月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累计同比下降4.4%——保持出口竞争力的挑战36三、“十三五”纺织行业发展的

几个关键问题37国家“十三五”规划总基调: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预计国家“十三五”规划将着重于六大领域:一是经济增长方面:经济增速将有所下调7%左右;二是产业结构方面:工业化和信息化领域、现代服务业领域、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强调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三是农业方面:四是改革方面:五是绿色协调发展方面:六是民生方面: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方向38

纺织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外部形势看,纺织行业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新常态的变化趋势:一是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二是国际竞争格局调整重构;三是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四是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增强。纺织行业自身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新常态的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逐步减速换挡,但是不意味着衰退,行业调整深化和行业竞争力提升,仍将在中速水平保持发展;二是结构调整支持行业稳定发展;三是创新驱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四是资源配置优化纺织发展格局。39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1、纺织产业地位将得到强化

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竞争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2、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升级

中西部、新彊、长江经济带、南亚、一路一带。3、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地位将提升

高分子材料时代来临,纺织增强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4、品牌建设及供应链速度将提升

中国是高端设计、时尚创意中心,全球供应链的中枢。5、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40(五)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对策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基本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是:利用良好的纺织产业基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创造“互联网+”时代的纺织新优势,建成具备科技和品牌领先实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的世界纺织强国。41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目标提高中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品牌;通过质量、品牌和快速反应能力控制最终消费市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改变单纯靠规模扩大和数量增长的方式。大力调整原料和产品结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麻类、毛类、再生纤维类、功能纤维类应当加快发展;限制和淘汰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有效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总之: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42王天凯会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更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郎咸平: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思维、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产品。只要在危机中顶住压力,坚持创新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夕阳产业也能够焕发出生机。纺织产业转型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资源替代过程。即从资源主导向资本主导再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先是融入全球,进而提升自己,最后确立资源配置地位。43从“纺织+?”到“互联网+?”纺织?科技创新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中国错过了机械时代、电气和电子时代等前三次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的机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纺织业发展的捷径,纺织业一定要搭上信息时代的快车。

44四、我校纺织学科的发展规划45前三轮纺织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分析第一轮(2004)第二轮(2009)第三轮(2012)序号学校得分排名序号学校得分排名序号学校得分排名1东华98.811东华9811东华大学9612天工83.522苏大7322天工大8623浙理74.433江南733苏州大学8234江南66.944浙理6744浙理工7845青岛60.055川大6455江南大学7656西纺646武纺大7167西工大718大连工大6789四川大学6710青岛大学6711太原理工631112上海工程6346第三轮学科评估的《学科分析报告》结论从学科整体水平层面看,本单位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参评的12所高校中,学科整体水平位列并列第6(位次百分位为50.0%)在具有硕士授权的7所参评高校中位于并列第1(位次百分位为14.3%)。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在前五位的东华大学、天津工大、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江南大学等均为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单位,其中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的纺织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47一级指标排位分析“师资队伍与资源”相对较强(第5位)“科学研究水平”达到平均位次(第5位)“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较弱(第8位);“学科声誉”位次一般(第7位)后二项低于学科整体水平位次。

481、拥有省部联合共建的“先进纺纱织造及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两个准国家级的高层次科研平台,2、承担了“973”、国家杰青等大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及发明奖奖励各1项,3、具备了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国家少量高水平专家(团队),

学科比较优势:49

学科劣势:1、研究方向特色不突出;2、科研团队结构及实力欠缺;3、平台硬件建设待加强;4、科技成果转化或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5、高水平的专著及顶尖论文不多;6、人才培养质量不高;7、国际化水平较低。

当前,博士点是制约本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取得该学科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是本学科十三五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或重点。50机制体制僵化大锅饭束手束脚51内在信心不足自信心低下提升52我校十三五期间纺织学科发展的机遇社会声誉高:我校是以纺织命名的唯一纺织大学,特色鲜明,举办世界纺织大会在国际纺织界有一定知名度。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群:现代纺织学科群将列入湖北省十三五重点学科群建设规划,有利于学科资源整合,强强联合。纺织产业的国家地位提升: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国际有竞争优势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纺织产业科研经费投入将达1.5%以上。建设纺织强国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梯度转移。国家实施发展新战略: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武汉东湖高新示范区。政产学研用基础较好:杰出校友分布广泛,学科专业与纺织产业链高度一致。国际合作基础较好:我校与东盟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签订了多项合作办学的协议。王训该现为美国纤维协会主席,与国际上主要纺织大学和学术机构有密切合作。欧盟中心开展以棉花和纺织加工为主题的专题培训班。53纺织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学科评估前面五个学科有博士点,其中3个是国家重点学科,投入大,优秀人才吸引力强,学科发展水平较快。省外学科排名第7的大连工业大学博士点已立项建设,并列第6的西安工程大学有院士,是博士点申报的主要竞争对手。省内湖北工业大学是博士点申报的主要竞争对手。国家对过剩产能调整,纺织相关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先进纺织装备对纺织人才培养的总量需求下降,行业人才需求规格变化较大,短期影响招生规模和就业质量。54保持并且进一步提升纺织传统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学科和培养高水平工程人才为目标,主要建设思路和措施:1、以需求导向驱动学科创新。面向国家重点战略需求、面向产业共性技术需求、面向企业重大应用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加大与材料、机械、环境等其它学科的交叉形成传统优势学科群,产生新的学科优势。2、引进和培养国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创新团队;传统优势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553、加大学科经费投入,统筹规划,按国家级研发平台标准建设现有二个研究基地。4、国际化开放办学,整合国际资源,通过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合作培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进学科的国际化水平。5、以改革人事考核与分配等管理制度为突破口,理顺科研平台及学院(部)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老师科研的积极性。56化学纤维:

纤维材料不仅是服装、装饰原料,也是工程材料,注重高性能、差别化与功能性、生物质纤维等的研发。天然纤维:

一是开发具有低碳特点的天然纤维生产制备技术;二是研究原料适用性广、清洁高效的新型纺纱技术。印染后整理:

无水介质染色技术的工业化。如等离子体技术、高速数字化印花技术、液氨染色、有机溶剂染色、超临界CO2流体染色等研究。功能性纺织品:

功能化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功能性纺织品将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大型复杂预制件技术、无机和金属纤维编织技术、全自动化织造技术、光纤编织检测技术等成为主要发展趋势。非织造材料:

纳米化、复合化、功能化和新型加工技术是当前非织造材料技术发展的明显动向。先进纺织装备:

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纺织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纺织机械关键零部件和专件设计制造技术;新型纺织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纺织领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57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3年)》,与纺织行业相关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实现纺织强国的技术路线--亟待突破的纺织关键共性技术外墙外保温用玄武岩棉制品规模化生产技术

Basaltwoolforexteriorwallexternalinsulation聚合物反应成套装备技术Completesetofpolymerreactionequipmentandtechnology水性聚氨酯树脂及下游应用技术Water-basedpolyurethaneresinanditsApplication水性聚氨酯树脂生产技术Productiontechnologyforwater-basedpolyurethaneresin高熔体强度PP直接聚合法技术Highmelt-strengthPPdirectpolymerizationtechnology低成本、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制备关键技术Low-costandhigh-performanceglassfiberandrelatedproducts特种玻璃纤维一步法生产技术One-stepproductiontechnologyforspecialtyglassfiber直接法连续玻璃纤维毡制备技术Productiontechnologyforcontinuousglassfiberfeltbaseddirectmethod二元组份高硅氧玻璃纤维制备技术Theproductiontechnologyfortwo-componenthighsilicaglassfiber高性能复合材料大型功能结构件设计制造及评价技术Large-sizedhigh-performanceandfunctionalcompositestructures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低成本回收及其应用技术Low-costrecyclingofwastedisposalofcarbonfibercompositematerials长/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规模化制造技术Long/continuousfiber-reinforcesthermalplasticcompositematerials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Cotton-likepolyesterfiber高新技术纤维技术Technologyforhi-techfibers耐高温过滤材料技术Hightemperature-resistantfilteringmaterials棉纺成套设备智能化加工体系Completeintelligentcottonspinningline纺织制成品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Intelligenthangingsystemformade-uptextilegoods印染在线检测控制技术Onlinemonitoringandcontroltechnologyforprintinganddyeingprocess高效超微细过滤纳米纤维膜的批量化制造关键技术High-efficiencysuper-finefiltrationnanometerfibermembrane生物基合成纤维关键技术Bio-basedsyntheticfibers海洋生物基化学纤维关键技术Marinebio-basedchemicalfibers新型纤维素纤维关键技术Keytechnologiesfornew-typecellulosefibers生化原料关键技术Keytechnologiesforbio-chemicalrawmaterials循环再生材料制备技术Technologiesforrecycledandregeneratedmaterials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加工技术Technologiesforprocessingnewmaterialsoftechnicaltextiles纺织印染节水、节能、减污新技术Water-saving,energy-savingandpollution-reducingtechnology基于知识工程的信息资源应用技术Appliedtechnologyforknowledgeengineering-basedinformationresources服务型制造信息化支撑技术Informationization-orientedmanufacturing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信息化综合支持技术Greenmanufacturing,ITsupportedenergy-saving&dischargereduction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品管控技术IOT-basedIndustrialGoodsManagementandControlTechnology产品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支持技术Intelligentsupportingtechnologiesforproductandproductionprocess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技术Technologiesforthedevelopmentofindustrychainandindustrialclusters企业信息化IT治理与综合集成技术ITgovernanceforinformationalizationofenterprise

58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工艺的研究。实现纺织强国的技术路线—打基础基础材料:高仿真、高新功能及多功能复合等差别化纤维新品种关键技术;纤维再生利用关键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利用海洋产品、速生林材等可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纤维材料技术,生物基纤维材料绿色加工的新工艺和装备集成化技术。.基础零部件:在纺织机械整机的高速化、高效率、模块化的技术要求下,需要重点发展的专用基础件包括高性能梳理器材、高速锭子、钢筘、高性能纤维和差别化纤维纺纱专用器材等。基础工艺:天然纤维品质提升及纺前加工技术,生产优质、差异化纱线的新型成纱技术,高速大容量针织、立体编织以及复合织造等新型织造技术,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的染整加工技术、新纤维制品染整及功能性染整技术,非织造及复合技术、高性能及多功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先进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技术。59纺织基础性研究重点--FocusofTextileBasicResearch

1.纤维材料

.Fibermaterial化学纤维功能优化设计,化学纤维成型基本理论与工程模型系统研究,非石油有机高分子可再生理论,有机高性能纤维制备基本科学问题,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缺陷形成与控制机理,纤维材料表面纳米结构的设计、实现及功能性研究,环境友好型油剂、溶剂、特种化纤功能母粒研发等精细化工研究,木质素原丝及其碳纤维,仿生技术在制备特种高分子纤维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新型芳杂环聚酰胺共聚纤维,含氯芳杂环聚酰胺共聚纤维,聚(2,5二羟基-1,4亚苯基吡啶并二咪唑)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酮酐类聚酰亚胺共聚纤维,聚酮纤维,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醚酰亚胺纤维,高强高模聚酰亚胺及其共聚纤维,低成本高性能聚酯纤维,低成本高性能高强聚酰胺(尼龙)纤维等。602.纺织加工

Textileprocessing纤维梳理过程柔性力学理论与产业化技术,二相流体与纱线成形过程的关系研究,高空腔体超轻柔纤维生态表面增摩增重原理与产业化技术,生态浆料超低分子游离原理与固化技术,浆纱过程高速无接触场烘燥理论与产业化技术,织造过程纱线张力在线自调原理与产业化技术,针织三维编织的三角力学平衡理论与产业化技术,纺纱、面料(色织)在线质量检测方法及技术等。3.印染加工

Dyeing/Printingandfinishing高能射线及等离子体在前处理中的应用机理,染料缔合、解聚机理,功能染料的设计及其构效关系,超声条件下染料的溶解及上染规律,天然纤维素纤维的微观结构表征及染色性能,纤维表面纳米结构构造及其构效关系,生物质表面活性组分的分子结构设计优化及其应用性能研究,纺织酶基因工程及酶分子修饰技术,环境友好型特种助剂、表面处理剂等精细化工研究,生物酶漂白技术,双氧水催化分解及漂白机制,生物酶的化学增效,水性超分散剂的分子设计及其分散、还原染料生态染色关键技术,活性染料净洗机制与高效净洗关键技术,涤纶织物的无熔滴阻燃技术,矿物粘土的改性活化与复配关键技术,特殊构效化学品的设计及其应用,合成纤维的生物降解及回用技术等。614.智能纺织品

Smarttextiles服装、人体热湿响应及感觉研究,基于人体适应恶劣环境的纺织品热湿传递特征研究,织物键盘、智能服装研究,温敏感形状记忆纤维等。5.纺织机械制造Textilemachinery纺织机械结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研究,高速运动纺织机械振动问题,纤维加工机械复杂系统动态特性及智能化系统研究,气体力学、液体力学及电子、激光、远红外、传感技术对纺织机械运转和纺织工艺过程参数的检测、传输与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纺织机械可靠性的工程学研究,纺织机械恒张力退绕与卷绕系统控制算法,纺织测试仪器测试机理研究,纺织技术装备节能减排指标的检测体系研究,纺织机械过纱零部件、器材表面处理技术,碳纤维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在纺织机械配套件上的应用等。6.纺织标准

Textilestandards62以需求导向驱动学科创新,凝炼我校纺织学科研究方向现代纺织学科群以国家重点战略需求、面向产业共性技术需求、面向企业重大应用需求和国际纺织科技发展前沿,结合自身研究特色凝炼了八个研究方向:1.纤维材料科学与技术2.新型纺纱工程技术3.新型织造工程技术4.纺织化学与生态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