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李某花5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同意。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情面,一直未讨还。某晚,李某乘王某家无人,将摩托车推回。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赔偿。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你要赔就赔吧。”王某于是给付李某摩托车款4000元。后李某恐事情败露,又将摩托车偷偷卖给丁某,获得款项35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销售赃物罪

D.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盗窃自己所有、但由别人占有的财物的,也构成盗窃罪。本案中,在合法借用期间,王某对摩托车享有占有权,而李某的这个行为已经侵犯了王某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其后的骗取4000元的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故选A项。

2.下列哪一法律文件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告废除帝制()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案:B

本题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了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3.甲将母亲的骨灰葬于乙村坟地时,将自己的一对手镯随葬。该手镯的所有权属于()。

A.甲母

B.甲

C.乙村

D.国家

答案:B

本题解析:

手镯在随葬之前,所有权属于甲。甲决定将手镯随母亲的骨灰葬于乙村,是对手镯行使处分权,其处分意思是将手镯埋藏于母亲身边,但是所有权没有发生变更,手镯的所有权依然属于甲。《民法典》第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本题中,手镯的所有权人是明确的,所以该手镯的所有权不属于国家。

4.下列关于法学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学在我国先秦时期被称为“律学”

B.所有法律现象都在法学研究范围之内

C.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法学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D.法学随着法的出现而出现,因此有了法就有了法学

答案:B

本题解析:

“律学”是秦汉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先秦商鞅“改法为律”,但并没有产生律学,在先秦时法学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A项错误;法学研究对象就是所有的法律现象,B项正确;法学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远早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故C项错误;法学是法发展到出现大量法律现象和职业法学家阶层后才出现的,故D项错误

5.甲因购房向乙借款10万元,由合伙企业丙担任保证人,并约定由甲以小提琴质押给乙,但甲并未将小提琴交给乙,则()。

A.保证与质押均成立

B.保证与质押均不成立

C.保证不成立,质押成立

D.保证成立,质押不成立

答案:D

本题解析:

保证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约定。保证的设定条件包括:(1)保证人符合法定条件;(2)保证人与债权人达成合意且意思表示真实;(3)主合同合法有效;(4)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本题中,并未声明有导致保证合同不能有效成立的情形,故保证在保证人和债权人意思表示一致后成立。动产质权的设定不但需要由出质人与质权人订立书面的质押合同,而且需要有质押财产的交付,质权于质押财产交付时成立。本题中,质押财产小提琴并未交付,故质权未成立,答案选D。

6.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是在下列哪一朝代()

A.宋

B.元

C.明

D.清

答案:A

本题解析:

宋朝沿用唐朝的继承规定,由于商品经济和私有财产权观念的发展,财产继承的规定也更加完备,形成了一般财产继承、遗嘱继承、户绝财产继承、死亡客商财产继承等比较复杂的继承制度。宋朝除沿袭家产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受兄弟继承财产权的一半,同时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南宋又规定了户绝财产继承的办法。户绝立继有两种方式: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凡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称“命继”。继子与绝户之女同享继承权。

7.下列关于贪污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修正案(九)》废除了该罪的死刑

B.刑法规定了贪污罪的特别宽宥制度

C.刑法规定了贪污罪的终身监禁制度

D.与挪用公款罪相比贪污罪的特征是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答案:A

本题解析: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可以判处死刑。A选项说法错误。BC选项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内容。贪污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挪用公款罪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D选项正确。

8.甲于2001年1月20日对一处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进行破坏,情节严重。2006年1月21日,甲因嫖娼行为被公安人员抓获,交代了上述破坏名胜古迹行为。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毁损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甲破坏名胜古迹的行为()。

A.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B.仍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C.应认为是对名胜古迹的持续破坏,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

D.虽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但可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B

本题解析:

《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在我国刑法中“以上”“以下”包括本数。本题中由题意可知,故意毁损名胜古迹罪的刑期包括了5年以下有期徒刑,即最高刑包括了5年有期徒刑,属于《刑法》第87条中关于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之规定,故追诉时效不应当是5年而是10年,所以在其被抓获时尚未超过追诉期限。B正确。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其目标就是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且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选C项。

10.《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下列哪一时期制定的()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答案:A

本题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纲领性文件,于1911年12月3日通过,1912年1月2日修订,共4章21条。属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法律。

11.下列关于汉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朝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相互容隐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B.汉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以严惩诬告犯

C.汉朝确立了上请原则,对于需要上请的官员,须由廷尉作最后裁决

D.汉朝是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汉宣帝时期确立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对于一定范围的亲属犯罪,可以相互隐瞒而不负刑事责任,故A项表述正确。B项错在:秦朝首次确立了“诬告反坐”原则,而不是汉朝。C项错在:对于上请案件,须由廷尉最终上报皇帝裁决,廷尉没有最终决断权。D项错在:秦朝是唯一以身高确认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汉朝则用年龄划分刑事责任年龄。

12.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合称为()。

A.授权性规则

B.权义复合性规则

C.义务性规则

D.强行性规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义务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分为命令性规则(必须为一定行为)和禁止性规则(不得或不准为一定行为)。

13.下列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B.明知是赃物而予以隐匿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明知是赃物而居中介绍买卖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明知是自己盗窃获得的赃物而低价予以销售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犯罪分子销售自己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D项。

14.刑法第202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方法不缴纳税款,处,,”该条文的罪状属()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答案:B

本题解析:

A选项“简单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而不做更多的解释。例如《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描述:“故意杀人的,处……”,简单罪状,即一看罪状就知道该种行为是哪一种犯罪。B选项“叙明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如果不详细加以描述,有可能难以区分罪与非罪以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必须对其犯罪构成要件详细说明。C选项“引证罪状”,是指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种犯罪的特征。引证罪状的条文本身并不描述犯罪的特征,而是引用其他条款已经描述过的某种犯罪的特征来认定该种犯罪。D选项“空白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题中具体描述了犯罪的手段特征“暴力、威胁方法”以及主观目的“拒不缴纳税款”,故答案选B选项

1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旨在革除社会陋习,改进社会风尚。下列选项中,未被这些改革法令所涉及的内容是

A.禁烟

B.剪辫

C.劝禁缠足

D.禁纳妾

答案:D

本题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旨在革除社会陋习,移风易俗,振奋民族精神,提倡近代文明,改进社会风尚。法令主要内容涉及禁烟、禁赌、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称呼旧制等,不包括禁纳妾。A、B、C选项均是改革所涉及的内容,D选项不是,选D。

16.关于宪法规范,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规范比普通法律规范更具原则性、概括性

B.宪法规范内容上的政治性决定了违宪主体不承担法律后果

C.宪法规范主要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D.宪法规范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相关法、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答案:A

本题解析:

宪法规范比普通法律规范更具原则性、概括性,A正确;任何违宪主体都将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B错误;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多数一方为国家或者国家机关,公民之间的关系涉及的大多数为民商法等部门法,C错误;宪法规范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相关法和宪法惯例等,不包括宪法判例,D错误。

17.最早正式规定“十恶”制度的法典是()。

A.开皇律

B.泰始律

C.贞观律

D.北齐律

答案:A

本题解析:

“十恶”制度的来源是《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包括: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隋朝的《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十恶”罪名。分别包括:谋反、谋叛、谋大逆、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故A项正确。关于十恶重罪或是重罪十条,首先记住两个时间点,北齐开始的重罪十条,《开皇律》开始的十恶重罪;然后记住另一个知识点,即十恶不在八议范围之内。

18.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

A.二人以上故意犯罪

B.二人以上犯罪,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二人以上犯同一种罪

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成立共同犯罪要求犯罪人就犯罪进行沟通和联络从而形成犯罪的共同故意。故选D项。

19.最早实行议会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英国是宪政制度的母国,在政体构成上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表现为议会产生政府,政府要对议会负责,特别强调议会是代表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具有至上的权威。早在国王爱德华一世统治英国期间,爱德华就于1295年召开“模范议会”,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以后,英国议会制度不断发展。可见,英国是最早创立议会制度的国家,故选A项。

20.为贯彻“刑乱国用重典”的方针,防止“法外遗奸”,朱元璋御制()

A.《大明律》

B.《大诰》

C.《问行条例》

D.《大明会典》

答案:B

本题解析:

为贯彻“刑乱国用重典”的方针,防止“法外遗奸”,朱元璋御制《大诰》,作为明初的刑事特别法。

21.甲、乙二人约定,如果30天内下雨,甲就将送给乙一把雨伞,该约定()。

A.属于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属于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C.属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D.既不是附条件、也不是附期限的约定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与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条件具有或然性,即条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所附期限的发生是必然的,故本题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延缓条件的特征在于,该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条件不成就则该民事法律行为永远处于成立状态,条件一经成就,该民事法律行为才能生效。故选A项。解除条件的特征在于,该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并生效,条件不成就则永远处于生效状态,条件一经成就,则效力解除。

22.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叫做()。

A.遂士

B.卿

C.乡士

D.大司寇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西周时期,大司寇为中央常设最高司法审判官,主要职责是“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即在周王领导下主管全国重大司法审判事务。对一些不能独立决定的案件,则需上报周王最后裁断,或由周王指派高级贵族进行议决。A项不正确,遂士是西周时期国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B项不正确,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C项不正确,乡士是西周时期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23.在法律责任中关于“赔礼道歉”的法律规定,其法理学根据是法律调整()。

A.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

B.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C.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

D.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利益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法律对于两种形态的利益都要关注。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分别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一般而言,物质列益和精神利益为人们所追求,法律对于两者最好应予兼顾。物质赔偿不能代替或不能完全代替精神上的补偿,这就是民法及刑法上法律责任中规定“赔礼道歉”的法理根据。

24.甲将自己的房屋赠与好友乙,已交付但未办理过户登记。一年后,甲因急需资金,将该房卖给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同时约定在丙付清全款前,甲保留房屋所有权。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仍享有房屋所有权

B.乙继受取得房屋所有权

C.丙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

D.丙继受取得房屋所有权

答案:D

本题解析:

所有权的取得以权利取得是否须以前权利人的所有权为前提作为标准,可以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继受取得是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所有权而取得所有权,如买卖、赠与等,即属于继受取得方式。本题中,甲将房屋赠与乙,但房屋因未办理过户登记,所有权未发生移转,此时房屋所有权人仍然是甲;甲将房屋卖给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此时房屋所有权人变为丙。甲丙之间“保留房屋所有权”的约定与法律规定冲突,基于物权法定原则不发生物权效力,因此,本题中丙继受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

25.甲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人事先通谋,为其提供账户以转移走私所得。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B.洗钱罪

C.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D.包庇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最大特点在于属于事后帮助犯,即本罪的犯罪故意必须产生在产生犯罪所得的犯罪既遂之后,如果既遂前形成帮助他人犯罪故意或有通谋行为的,则认定为其他罪名的共犯,不再认定为本罪。A选项错误。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特别罪名与一般罪名的关系,既然是特别罪名也需要符合一般罪名的本质特征,即也是事后帮助犯,甲事先与犯罪人通谋不能构成本罪。B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156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因此甲的行为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C选项正确。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提供虚假证明包庇,使其逃避处罚的行为。甲没有实施提供虚假证明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因此不成立包庇罪。D选项错误。

26.2006年9月,董某到某银行取款时,意外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多了50万元存款。经查,是银行误将一个与董某同名同姓人的存款存入董某的卡里。此种情形可构成()。

A.意外事件

B.不当得利

C.赠与行为

D.侵权行为

答案:B

本题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而使他人财产受损的事实。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受有损失,一方获益和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获益没有合法依据。题中董某所得利益虽然是基于银行的错误导致,其自身没有恶意,但是依然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应当将该不当得利加以返还。故而选择A项。该题说明,己方过失的存在与否并不决定是否构成不当得利,很多不当得利其实都是在不当得利人不知情时发生的。

27.秦朝作为司法官吏断案依据的成例称为()。

A.决事比

B.封诊式

C.廷行事

D.断例

答案:C

本题解析:

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形式,指当判案无法律明文规定的,可以比照最接近的法律条文,或同类典型判例处断,故而A项不选。封诊式是关于秦朝司法机关有关审判原则、治狱程式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文书程式,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具体案例,所以B项不选。廷行事是秦代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先例(判例),作为司法官断案依据,所以C项符合题意,应选。“断例”是元朝刑事立法的主要形式,所以D项也不符合题意,不选

28.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

A.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B.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是否完成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关于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有很多的理论学说。但是占据统治地位且具有合理性的学说是构成要件齐备说。故选B项。

29.《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年)又称为()。

A.“天坛宪草”

B.“段记宪草”

C.“五五宪草”

D.“袁记约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被称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有三部:袁世凯时期的“天坛宪草”(1913年)、段祺瑞时期的“段记宪草”(1925年)和蒋介石时期的“五五宪草”,故选B项。

30.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制造者或者销售者的免责事由礓包括()。

A.受害人过错

B.非正常使用产品

C.超过保质期限使用产品

D.受害人同意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产品质量不合格案件中,制造者或者销售者的免责事由包括:超过保质期限使用产品、受害人非正常使用产品、受害人的过错三项,故选D项。

31.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房屋滴水纠纷时,对其过错一方造成他人损害时,应当责令其

A.排除防碍

B.消除危险

C.赔礼道歉

D.赔偿损失

答案:A、D

本题解析: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32.以下哪部法律文献标志着古代法典体例由繁到简过程的完成()

A.《北齐律》

B.《开皇律》

C.《大业律》

D.《贞观律》

答案:B

本题解析:

《开皇律》以《北齐律》为基础,调整了篇目内容,确定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诈伪、斗讼、杂律、捕亡、断狱共12篇500条。《开皇律》标志着古代法典体例由繁到简过程的完成,显示了立法技术的进步与成熟。

33.甲将一部相机借给乙,乙擅自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又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丁并交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根据善意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B.丁基于丙的交付取得相机所有权

C.丁在甲追认后方可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D.丁在付清全部款项后方可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且符合其他条件,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甲将相机借给乙,乙擅自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而取得相机的所有权,之后丙将相机卖给丁属于有权处分,丁取得相机的行为不是善意取得。

B项,动产物权基于交付取得,丁基于丙的有权处分交付从而获得相机的所有权。

C项,丁取得相机的所有权是合法的,不需要获得甲的追认。

D项,相机属于动产,动产只需要完成所有权交付即可,不需要付清全款。

34.下列财产设定质权,不需要登记即可依占有转移而生效的是()。

A.记名股权

B.存折

C.商标专用权

D.专利使用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记名股权的转让须登记;商标专用权的转让须到商标局登记;专利使用权转让须到专利局办理登记。唯独存折,可以成为质权的标的,即可依占有生效。

35.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根本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收入的多样性

C.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所有制的结构形式

答案:D

本题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即在根本上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36.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

A.目标的错误认识

B.手段的错误认识

C.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

D.行为误差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可以分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两类。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时的事实有不正确的理解。事实认识错误包括目标的错误认识、手段的错误认识和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目标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指向的事物性质和种类的不正确认识。目标错误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把人当做兽,二是把兽当做人,三是把甲人当做乙人。本题中甲的认识错误是属于上述第三种情况。故本题答案是A项。手段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选择的犯罪手段的性质发生错误认识,如把白糖当做砒霜。因果关系错误是指对其所实施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发展有错误认识。应当注意的是,本题中行为误差并不属于认识上的错误,它是指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发生了并不是行为人所期望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事实情况并没有发生错误认识。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与道德、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

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C.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

D.法律对政策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产生规律表明A是正确的,B、C、D三项均与法的特征不合。

38.我国宪法规定,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A.平均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需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资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C

本题解析:

此题为送分题。我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以选项D正确。

39.根据我国新公布的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该2年期限属于()。

A.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B.长期诉讼时效期间

C.取得时效期问

D.除斥期间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约区别是多方面的。就本题而言,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权利人(包括遗失人或相关利害关系人)主张遗失物占有请求权的期间是2年,这颇类似诉讼时效,但这确属于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如果权利人在2年内不行使遗失物占有请求权,该权利消灭,且该2年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和延长,所以,该期问属于除斥期间,而不是诉讼时效,故选D项。

40.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互殴,甲误以为看热闹的丙为乙的帮凶,遂将丙打伤,甲对丙存在紧急避险的免责事由

B.客人住宿后不给住宿费,旅馆有权扣留客人携带的财产,旅馆存在对扣留行为紧急避险的免责事由

C.甲为躲避母猪的猛跑而向右拐,将乙的玉器撞碎两件。甲对玉器的撞碎行为存在紧急避险的免责事由

D.甲为了躲避乙的追杀而逃至人群,为了杀出血路而拿刀在人群中乱砍,甲的乱砍行为存在紧急避险的免责事由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A项和D项为故意伤害,而不是紧急避险;B项为自助行为。

41.按照法国思想家西哀耶士的观点,制宪权的主体是()。

A.国民

B.立法机关

C.制宪会议

D.宪法起草机关

答案:A

本题解析:

按照西耶斯的观点,只有国民才是制宪权主体。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近代宪法发展的结果,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确立。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

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14条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3.下列犯罪中,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是()。

A.非法拘禁罪

B.招摇撞骗罪

C.玩忽职守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虽然规定在渎职罪一罪中,但《刑法》第398条第2款;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这就使得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故选c项。

44.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下列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

A.地图

B.时事新闻

C.口述作品

D.建筑作品

答案:B

本题解析:

注意区分《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与不受其保护对象的范围。可以记忆不受保护的四种情形。

45.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的划分主要是从()角度出发的。

A.保护权益

B.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C.法律效力的强弱

D.不同行为模式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按照规范的不同行为模式,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是指规定人们有权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规范,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范;义务性规范,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可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46.下列有关自然人人格权与身份权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格权与身份权均没有直接财产内容

B.人格权与身份权均属于支配权和绝对权

C.人格权受到侵害后权利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身份权则不可以

D.人格权始于出生,身份权则以取得一定身份为前提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47.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主观罪过中间接故意的区分和辨别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历年考试均有涉及。所谓问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一般有三种情形:(1)行为人追求某种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发生;(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的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3)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故选B项。

48.下列属于委任性规则的是()。

A.《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7条规定: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的原则制定

B.《保险法》第153条规定:海上保险适用海商法的有关规定;海商法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C.《刑法》第109条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D.《水法》第7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国际或者国境边界河流、湖泊有关的国际条约、协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委任性规则是指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委托某一机关或某一机构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规定的法律规则。故选A。

49.下列选项中,属于代理的情形是()。

A.甲委托乙把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

B.丙接受丁的委托,以丁的名义与戊签订买卖合同

C.赵某接受钱某委托,将钱某不接受缔约要求的意思表示向孙某做了回复

D.远大公司由法定代表人李某与宏远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签订加工承揽合同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代理的特征之一就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A项属于一般的事务性委托,且不涉及第三人,故不属于代理。代理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为意思表示,C项类似于传达、捎口信,没有独立意思,故也不属于代理。法定代表人不同于代理人,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二者属于合而为一的关系,故D项也不是代理。

50.下列关于法的运行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立法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权力

B.法的实施方式可分为两种:法的执行与法的适用

C.通常所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指的是狭义的执法

D.司法权专指审判权,即适用法律处理案件,作出判决和裁定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实施方式可分为三种:①法的遵守;②法的执行;③法的适用,故B错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讲的是广义的执法。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故C错误。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故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法律原则在法律实施中的作用有哪些?()

A.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减少司法腐败

B.法律原则可以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C.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的缺陷,强化法律调控功能

D.法律原则可以合理地约束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将抽象的、一般的法律原则运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法律原则起着指导作用。法律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概括,由于立法者的局限性,法律不可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此外,立法主要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当新的社会关系产生时,法律往往没有作出规定,这种情况下,法律原则能够弥补法律的缺陷。法律原则是确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依据。

2.清末修律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其中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的编目县()。

A.总则编

B.债权编

C.亲属编

D.继承编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大清民律草案》由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组成,其中。前三编由修订法律馆起草,后两编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但礼学馆是主要起草机构.故选选C项和D项。

3.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国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形式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

D.自治州管辖的区域都属于民族自治区域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项错在: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而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D项错在:自治州属于民族自治地方,但并不等于说自治州管辖的所有区域都为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宪法》第16条的规定,C项表述正确。

4.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

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B.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C.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D.未经考察机关的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75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故选A、B、C项。D项是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义务。

5.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停止下来的犯罪形态包括()。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是否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实行行为,所以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停止下来的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发生的时空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因此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停止下来的犯罪形态包括犯罪中止。故选A、C项。

6.下列情形中,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的有

A.甲为劫取财物,打死仓库的值班员孙某后,取走价值10万元财物

B.乙在赵某的茶水中偷偷放人大量的安眠药,趁赵某饮后熟睡,拿走赵某3万元现金

C.丙看见刘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趁其昏迷之机,将其携带的现金2万元取走

D.丁趁张某不备,夺取其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答案:A、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抢劫罪的认定。抢劫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A正确。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例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术或用毒药毒昏等,致使被害人处于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状态。故B正确。如果行为人利用被害人熟睡、酣醉、昏迷等状态而秘密窃取其财物的,因行为人并未实施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手段行为,不属于以其他方法实施的抢劫罪:如果是采取秘密窃取的方法,窃取数额较大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则构成盗窃罪。故C项成立盗窃罪而非抢劫罪。D项成立抢夺罪。

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的诉愿权包括()。

A.批评、建议权

B.申诉、控告、检举权

C.取得国家赔偿权

D.集会、游行、示威权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在我国,公民的诉愿权是对公民的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以及取得国家赔偿权的统称,故选A、B、C项。

8.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A.聚众斗殴致人死亡

B.盗窃病人财物致病人无钱治病死亡

C.非法拘禁他人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

D.抢夺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把被害人打死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是8种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所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并不是指只有犯了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才负刑事责任,而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举例来说,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的,虽然不能认定其构成绑架罪,却可以因为其故意实施杀人行为并造成死亡后果,而认定其构成故意杀人罪。故A、C、D项的情形都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实施了杀人行为并造成了他人死亡的后果,故都应负刑事责任。其中D项的情形是最常考的,司法解释对此有明文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至于B项,因为盗窃病人财物致其无钱治病死亡,我们认为盗窃行为与病人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必须具有必然性,即因果关系一般表现为两种现象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这是因果关系基本的和主要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盗窃他人财物并不会引起其因无钱治病而死亡,这种情况比较偶然和少见,并不符合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特点,于是因为缺乏因果关系,所以行为人并不对病人的死亡后果承担刑事责任,只承担盗窃罪的刑事责任。故B项不选。

9.唐朝有关婚姻缔结限制的情形包括()。

A.尊卑不得结婚

B.同姓不得结婚

C.不得与逃亡女子结婚

D.良贱不得通婚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唐朝对婚姻缔结的限制表现在:同姓不婚、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间不得为婚、严禁与逃亡女子结婚、监临官不得娶监临之女为妾、良贱之间不得为婚,故选B项、C项和D项。A项错在:尊卑不是不能通婚,而是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间不得为婚。

10.我国《宪法》序言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A.民主监督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故选B、D项。

11.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以消灭债权债务关系的是()。

A.债权人下落不明

B.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C.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D.债权人免除债务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的情形有: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等,故选A项和C项。

12.下列权利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有

A.建设用地使用权

B.地役权

C.宅基地使用权

D.土地承包经营权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典权等。留置权属于担保物权。

13.唐律中规定的附加劳役一年的流刑有()

A.流一千里

B.流一千五百里

C.流二千五百里

D.流三千里

答案:C、D

本题解析:

按照唐律的规定流刑分为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和三千里三等,并服劳役一年。另外增设加役流,除流三千里外,还要劳役三年。故C、D项正确。

14.下列各种概念中可以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有()。

A.社团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财团法人

D.私法人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私法人、社团法人,而不是社会团体法人和财团法人。

15.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

A.教育文化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经济建设性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神文明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精神产品。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宪法对其有明确和完整的规定。这是我国宪法所具有的重大特点,也是对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发展的重大贡献。按照现行宪法的规定,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根据宪法最新修改的表述,“我国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之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新增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

16.下列犯罪中,不可能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有()。

A.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B.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C.直接故意犯罪

D.间接故意犯罪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过失犯罪的成立必须要求出现法益侵害结果,因此过失犯罪不存在未完成形态。间接故意犯罪,一般也不可能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在没有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的情况下,也难以认定行为人有间接故意。因此,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也不可能有未完成形态。

17.物理意义上的自然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A.具有独立性

B.具有经济价值

C.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

D.得到法律认可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不是所有的自然物都能成为法律上的物。只有具有独立性、能够为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得到法律认可等特征的自然物才能成为法律上的物。

18.刑罚权包括()。

A.制刑权

B.求刑权

C.量刑权

D.行刑权

答案:A、B、D

本题解析:

ABCD【详解】

刑罚权具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制刑权是指在刑法中创制刑罚的权力,包括刑罚体系、刑罚制度和各具体刑罚的确立、修正、废除。求刑权指请求国家的审判机关对犯罪人予以刑罚处罚的权力。量刑权指决定是否科刑与科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权力。行刑权是指对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权力。

19.下列选项中,属于支配权的有()。

A.物权

B.人身权

C.知识产权

D.继承权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备选项都属于支配权,支配权和请求权相对,债权属于典型的请求权。

20.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继承权

C.担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为:(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中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而不是所有的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继承权是私权利,不是公权利,所以不是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故选A、D项。

21.在我国,属于社会监督的主体有以下哪些()

A.社会组织

B.人民群众

C.政党

D.社会舆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社会监督,即非国家的监督,指由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在我国,根据社会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这种监督主体范围十分广泛,民主性比较突出,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拘役的期限()。

A.为半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2年

D.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超过1年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根据我国《刑法》第69条的规定,拘役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故选B、D项。

23.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翻《立法法》,下列处理办法错误的有()。

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

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立法法》第86条的规定,A项和B项的表述错在:如果国务院认为适用规章,此时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c项的表述错在:最高人民法院无权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规定不一致时,作出裁决。只有D项表述正确。

24.在我国,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指()。

A.其他社会组织(除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外)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B.司法判决

C.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法律文件

D.国家权力机关发布的个别性法律文件

答案:B、D

本题解析:

【详解】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没有普遍约束力,仅针对个别人、具体事所作出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通常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的过程中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性文件。

25.在划分部门法时要考虑到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并同时注意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机制。对划分部门法的标准的论述,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应该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

B.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传统的关于公、私法的划分标准在我国不应适用

C.根据法律调整的机制,可以合理地区分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范畴,例如经济关系中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就划为民法部门,是非平等关系的具有某种国民经济系统中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的,就划归为经济法

D.划分法律部门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法律所直接保护的对象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考查的是关于部门法的划分标准。在法的部门划分方面的主要原则有:粗细恰当原则、多寡合适原则、主题定类原则、逻辑与实用兼顾原则。在划分标准方面,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但是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同法律所直接保护的对象要区别开。所以D是错误的。同时在第一位标准不能完成部门法的划分时,要运用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方法来划分部门法。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并不能因为我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家就否定公、私法的划分,所以B是错误的。

26.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近代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为其提供内在动力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的形成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人权和法制等理论,为近代宪法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A、C、D

本题解析:

[详解]近代宪法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A项叙述的是经济原因,C项为政治条件,D项为思想文化条件,而B项不是近代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

27.某机关工勤人员赵某在一次公务活动中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检察机关以玩忽职守罪对他进行立案。赵某认为自己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刑法规定不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检察机关则认为赵某从事的是公务活动,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案件侦查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赵某聘请的律师刘某认为该解释不应溯及以前行为。上述案件中,属于法律解释的有()。

A.赵某的解释

B.检察机关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D.律师刘某的解释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赵某和律师刘某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属于法定解释。

28.以下哪些属于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村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现行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仍然将民族自治地方确定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9.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是()。

A.控告人

B.申诉人

C.批评人

D.举报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报复陷害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是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判权、举报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为故意。根据《刑法》第254条的规定,报复陷害罪的对象限于以下四类人: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

30.下列关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法的产生先于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产生

C.法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法的产生末受到宗教、道德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A、C

本题解析:

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受到宗教、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c项正确,D项错误。

31.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地方各级人大

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2条第2项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故选A项。根据《宪法》第67条第1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故选B项。根据《宪法》第99条第1款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故选C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7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有权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议、命令、指示、规章、地方性法规、决定等,故选D项。

32.甲将私房三间出租给乙,租期2年,在租期内,甲又与丙签订私房三间的买卖合同,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与丙所签订的合同无效,因为甲未取得乙的同意

B.甲应当提前个月通知乙房屋将要出售

C.乙在同等条件下有权优先于丙购买房屋

D.如丙购得房屋,其有权决定原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是否继续执行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A项表述没有考虑到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的问题;因合同无效,故D项也是错误的。

33.下列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不是国体,故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故选B、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C项表述错误。

34.宋某和赵某分别住在同一栋住宅楼的一层和二层。宋某在小区围墙与该楼之间自建平房,给住宅楼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不久,宋某在平房内开办门窗加工厂,加工生产的噪音严重干扰了赵某的正常生活。对此,赵某有权要求宋某()。

A.赔礼道歉

B.消除危险

C.恢复原状

D.停止侵害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相邻关系是指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因对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本质上是对财产所有人或者占有人、使用人行使所有权或对占有、使用权的合理延伸和必要的限制。本题中,宋某和赵某的不动产相邻,宋某自建平房给住宅楼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其开办门窗加工厂产生的噪音也严重影响赵某的生活。宋某的两个行为严重侵犯了邻居赵某的权利,因此,赵某可依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请求宋某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损害赔偿等。

A项,赔礼道歉是侵权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侵权人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它主要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形。本题中,宋某并未侵犯赵某的人身权。

35.下列选项中,构成不当得利之债的有()。

A.甲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机器因故障多吐出500元

B.甲所订报纸被送报员放入邻居乙的报箱,乙取而弃之

C.甲订购乙公司商品并已付款,在乙公司送货上门时,甲妻不知情再次付款

D.甲被乙撞伤,乙支付甲医疗费,同时甲获得了保险公司给付的意外伤害保险金

答案:A、B、C

本题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财产受损的事实。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包括:①一方获得利益;②他方受有损失;③一方获益和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④获益没有合法根据。B项,乙获得报纸没有合法根据,乙获利的情形是基于第三人的行为而发生的,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虽然乙事后将报纸扔掉,但此行为并不影响不当得利的认定。D项,甲被乙撞伤乙支付医疗费是基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而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则是基于其与甲之间的保险合同,其获益均有合法根据,不是不当得利。

3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这属于

A.司法解释

B.扩大解释

C.类推解释

D.当然解释

答案:A、B

本题解析:

A选项正确:司法解释,即最高司法机关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解释。B选项正确:扩大解释,即对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大于其字面含义,但仍旧在该用语可能的含义范围内。C选项错误: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解释为金融机构,没有超出“金融机构”的词义的射程,也没有超出国民预测可能性,因此属于扩大解释,不属于类推解释。D选项错误:当然解释,即“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题目中不存在二者罪名的比较,所以不存在当然解释。

37.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有()。

A.格

B.律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秦代主要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格是唐代的。

38.下列关于宪法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有()。

A.英国宪法属于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

B.在法国宪政史上,出现过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C.成文宪法都是刚性宪法

D.美国宪法是民定宪法、成文宪法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英国宪法属于典型的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故选A项。在法国宪政史上,出现了多部宪法,令人眼花缭乱,有钦定宪法,如1804年拿破仑帝国宪法,协定宪法,如1830年路易·菲利浦宪法,民定宪法,如法国现行宪法,故B项表述正确。不成文宪法都是柔性宪法,但成文宪法不一定都是刚性宪法,如新西兰宪法既是柔性宪法,也是成文宪法,故C项错误。美国宪法是典型的民定宪法、成文宪法,故D项正确。

39.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新颖性

B.先进性

C.创造性

D.实用性

答案:A、C、D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所谓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申请日期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由此可见,发明创造是否具备新颖性,关键在于其是否已经被公开过从而成为现有技术。对此应注意:一是公开的时间标准以申请日为界,即凡是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公开过的技术均不具有新颖性,申请日以后包括当天的公开则不影响其新颖性。二是公开的地域标准采用世界性标准。三是不存在抵触申请,即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被他人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否则该申请即没有新颖性。根据《专利法》第24条的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在理解创造性时,要注意把握下列三点:一是专利法对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是不同的,对发明创造性的要求高于对实用新型创造性的要求;二是创造性判断的标准是现有技术即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三是创造性的实质就是发明创造的非显而易见性,从而具有一定的创造难度。具体来说,就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技术上有不同程度的本质性区别特征并且有所前进。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实用性要求该发明创造在工业上具有可重复性和批量生产的可能或者使用的可能,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对经济、技术或者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效果。

40.下列行为中,构成放火罪的有

A.以放火为手段杀人,烧毁了数十间房屋

B.为了自杀,采取自焚的手段,但火烧毁了公园的一片林木

C.犯罪后,为了掩盖罪证而放火,火势蔓延到附近的建筑物

D.出于嫉妒,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柴草垛,但不会危及公共安全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选项D不会危害公共安全,因此,不构成放火罪。

41.甲商场与乙公司签订了购买800辆自行车的书面合同。合同约定:乙公司分三次发货,甲商场见货付款。第一批200辆自行车到货后,甲商场见销路不好,便以书面形式向乙公司提出取消后两批货物订购,乙公司以书面形式表示同意。本案中涉及的民事法律事实有

A.订立合同的行为

B.履行合同的行为

C.变更合同的行为

D.解除合同的行为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合同的订立就是当事人就合同的内容达成合意的过程。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实施履行其义务的行为。合同的变更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变更包括合同主体和合同的内容的变更。狭义的合同变更是指在不改变合同主体的前提下合同内容的变更。对合同的标的、质量、价款等的变更均属于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