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集宁师范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集宁师范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集宁师范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集宁师范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集宁师范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集宁师范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1997年3月14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以上条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法律条文中的行为模式为“勿为”

B.该法律条文所载内容属于确定性规则

C.1997年3月14日以后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应当依此条文裁判

D.该法律条文中刑罚的排序意在对故意杀人行为依法优先适用较重刑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刑法》在199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因此10月1日以后发生的故意杀人案应当依此条文裁判。法律的生效时间,未规定的按照法律的公布日期为生效日期,法律明文规定生效时间的,按照规定,即本法生效时间为10月1日而非3月14日。因此C项错误,应选。

2.下列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的是()。

A.国务院制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384条第1款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作出解释

C.某省人大制定《本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D.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狭义的立法活动是专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法律这种特殊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3.抵押期间,抵押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抵押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这体现了担保物权的

A.物上代位性

B.追及性

C.排他性

D.不可分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担保物权具有“四性”:(1)优先受偿性,即担保物权人可以就担保物的价值优先于债务人的普通债权人而受偿;(2)从属性,即担保物权是为担保债权而设立的,从属于所担保的债权;(3)不可分性,即债权人在全部债权受清偿前,可就担保物的整体主张权利;(4)物上代位性,即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因此答案选A项。当然担保物权属于物权,所以物权的一些共同特征,如排他性、追及性,担保物权也具有,只是在本题中没有体现出来。

4.甲、乙二人不约而同在同一商场内行窃,各自盗窃财物数额较大。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是共同实行犯

B.甲、乙二人互为片面共犯

C.甲、乙二人互为间接正犯

D.甲、乙二人不构成盗窃罪共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共同实行犯的实行行为共同引起危害结果发生,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甲、乙是不约而同地在同一地点行窃,无相互的意思联系,甲、乙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D是正确的。片面正犯是指暗中帮助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犯罪行为的实施人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帮助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甲、乙二人均无暗中帮助对方的故意,所以不是片面共犯,选项B错误。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情况:一是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而甲、乙之间并无这样的利用关系,故C错误。对于共同犯罪的认定标准和例外,考生要牢记考试分析上的说明,这是考试的常考点。

5.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有影响

B.原则上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不排除有影响的可能性

C.原则上是有影响的,但是不排除没有影响的可能

D.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法律认识错误原则上不影响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对法律认识错误造成了对社会危害性的认识错误,那么也会影响到刑事责任。故选B项。

6.甲于1984年3月5日(农历二月初三)出生,到下列哪一个时间才算已满14岁?()

A.1998年3月5日

B.1998年3月6日

C.1998年农历二月初三

D.1998年农历二月初六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计算期限以公历为准。所以应当排除C项和D项。同时,已满周岁,必须在其生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故选B项。

7.根据《民法典》规定,下列侵权行为中适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的是()。

A.产品致人损害

B.环境污染致人损害

C.动物致人损害

D.建筑物致人损害

答案:D

本题解析:

所谓过错推定原则是指为了保护相对人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只有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可以不承担责任。本题中的各种情况根据《侵权责任法》承担责任的原则如下:A项中的产品责任采取的是无过错归责原则;B项中的环境污染责任采取的也是无过错归责原则;C项中的动物致人损害采取的也是无过错归责原则。D项中的建筑物致人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第85条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D项应当属于过错推定原则。

8.张某和王某在买卖合同中约定:本合同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张某、王某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此合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容包括了合同生效的条件

B.该合同是张某和王某确立的义务性规则

C.该合同是张某和王某确立的授权性规则

D.该合同没有规定双方行为的法律后果

答案:A

本题解析:

题干中,“经双方签字后生效”直接表明此合同中并没有包含任何的授权性语句(授予某人一定的权利)或者强制性(要求某人为一定行为)语句,故B、C选项均错误;题干中“双方签字后生效,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果”表明了双方签字行为之后的法律后果就是合同生效,各份合同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果,会产生双方的行为受到法律约束的法律后果,故D错误。答案为A。

9.甲于某日早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

A.遗弃罪

B.诈骗罪

C.拐骗儿童罪

D.拐卖儿童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的,应当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不论儿童的来源,只要实施了贩卖的行为,就符合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10.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哪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A.任何法院

B.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C.高级以上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裁l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故选B项。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继承法基本原则的有

A.养老育幼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

D.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12.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

A.并科原则

B.吸收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折中原则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数罪并罚是指对一个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关于数罪并罚的原则,有四种:(1)并科原则(相加原则),是指将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绝对相加,合并执行。(2)吸收原则,是指将一人所犯数罪采用重罪吸收轻罪或者重刑吸收轻刑的方法,仅以最重罪的宣告刑作为执行的刑罚。(3)限制加重原则,是指以一人所犯数罪中法定应当判处或已判处的最重刑罚为基础,再在一定限度之内对其予以加重作为执行的刑罚。(4)折中原则,是指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不单纯采用并罚原则、吸收原则或限制加重原则,而是根据法定的刑罚性质及特点兼采上述几种原则,以分别适用不同刑种和宣告刑结构的合并处罚原则。关于数罪并罚原则,我国《刑法》第69条第1款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可见,上述规定确立了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吸收原则为补充的并罚方法。另外,第69条第2款还规定,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该款规定的是并科原则。因此,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折中原则。

1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A.预见和辨认

B.理解和控制

C.辨认和控制

D.识别和控制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能够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其中辨认能力是基础,控制能力是关键。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是专业法律术语,不能有任何的变化。故选C项。

14.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在无偿的保管合同中,保管人承担保管不善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观条件是()。

A.故意

B.过失

C.重大过失

D.不能避免的过失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法典》第374条的规定,选c项。

15.国家赔偿法属于下列哪一个法律部门?()

A.行政法

B.经济法

C.宪法

D.民法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国家赔偿法是有关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法律规范,属于行政法的法律

16.唐朝有关“六赃”的犯罪内容规定在《唐律疏议》的()中。

A.名例律

B.诈伪律

C.职制律

D.杂律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唐律疏议》一共12篇,500条。12篇按照顺序及其内容,分别为《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和《断狱律》。其中,《名例律》规定了唐律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相当于近现代刑法典的总则篇。《职制律》是关于官吏职守、惩贪治赃和交通驿传的法律。《诈伪律》是关于惩治欺诈和伪造的法律。《杂律》是关于不便列入分则内容的其他法律,如和奸、强奸罪等。“六赃”犯罪包括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和坐赃,这六类犯罪都属于惩贪治赃的犯罪,故选C项。

17.出现下列何种情形时,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

A.债务人被宣告失踪,且无可供执行的财产

B.债务人移居国外,但国内有其购买现由亲属居住的住宅

C.债务人被宣告破产,中止执行程序的

D.保证人曾以书面方式向主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表示放弃先诉抗辩权

答案:A、C

本题解析:

《担保法》第17条:“(第1款)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前款规定的权利:(一)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二)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三)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前款规定的权利的。《担保法解释》第25条规定:”担保法第17条第三款第(一)项规定的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发生的重大困难情形,包括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根据这些规定可以判断出A、C应选,B项不选。而D项中保证人放弃先诉抗辩权的行为因为没有向合同当事人做出而不能发生意思表示的效力,不应选。

18.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我国对于基金会的设立采取()的设立原则。

A.行政许可主义

B.严格准则主义

C.准则主义

D.强制主义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对于财团法人的设立,一般采取行政许可主义的设立原则。

19.根据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采取强制注册的商品是()。

A.敌敌畏

B.除草剂

C.灭蟑剂

D.眼药水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对于使用商标的商品采取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的原则。对于强制注册商标的商品,我国商标法规定了两类商品:人用药品和烟草制品。本题中的敌敌畏、除草剂和灭蟑剂不属于人用药品,只有眼药水属于人用药品,故选D项。

20.在建筑物致人损害的侵权案件中,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免责的事由不包括()。

A.第三人过错

B.受害人过错

C.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无过错

D.不可抗力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在建筑物致人损害的侵权案件中,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免责的事由有: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无过错;损害是由于不可抗力,且自己采取了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损害;损害是由受害人或者第三人过错引起的。因D项表述不完整,故选D项。

21.关于北魏法制建设的成就,表述错误的是()。

A.北魏时期形成了死、流、徒、杖、鞭五刑制度

B.北魏时期最早出现了“格”这一法律形式

C.北魏政权将流刑分为五等

D.北魏政权首次将“官当”入律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c项错在:北周政权将流刑分为五等,而不是北魏政权。其余选项表述都正确.

22.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A.继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行为人的一个开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过失伤害罪)两个不同的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条件。故选B项。

23.我国公民享有从事体育活动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会精神财富积累的活动的自由,它们都属于()。

A.政治自由

B.文化权利和自由

C.人身自由

D.受教育的权利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公民享有从事体育活动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会精神财富积累的活动的自由,它们都属于文化的权利和自由,故选B项。

2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

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

答案:A

本题解析: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部门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

25.《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典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广义刑法除刑法典外,还包括其他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或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如《产品质量法》、《海关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刑事方面的规定。

26.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用的原则是以下哪一项()

A.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为补充

B.以属人主义为主,以属地主义为补充

C.以保护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为补充

D.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

答案:D

本题解析:

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此题为送分题,不再详细分析,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考试分析中的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答案选D。

27.买卖合同不属于

A.双务合同

B.不要式合同

C.有偿合同

D.实践性合同

答案:D

本题解析:

实践性合同是指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须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才能成立的合同。我国的实践性合同有五种:1.定金合同(《担保法》第90条)2.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合同法》第210条)3.保管合同(有例外,可约定为诺成合同)(《合同法》第367条)4.借用合同(或消费借贷合同)(《合同法》第210条)5.代物清偿协议。

28.根据我国宪注和法律规定,下列关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备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B.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C.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备案

D.部门规章报国务院备案

答案:C

本题解析:

行政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根据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规定,较大的市改成了设区的市,但是,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依然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故C项说法错误。部门规章报国务院备案。

29.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颁布的时间是()。

A.1787年

B.1789年

C.1791年

D.1793年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是革命后成立的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的。对这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要加强记忆。

30.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所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应分别认定为过失犯罪,而不构成共同犯罪。A选项说法错误。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不成立共犯。B选项说法错误。交警甲属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属于帮助行为,甲、乙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C选项说法正确。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二人事前无通谋不以共犯论处。D选项说法错误。

31.标志着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记录的立宪活动是()。

A.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设立宪政编查馆

C.设立谘议局和资政院

D.公布《十九信条》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包括设立宪政编查馆、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设立谘议局和资政院、抛出《十九信条》。《十九信条》是清朝政府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为了挽救政权崩溃的危局而抛出的宪法性文件,由于该宪法性文件继续坚持专制皇权,而对人民的权利义务、国家的基本制度等问题只字不提,因此,该宪法性文件是清朝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的最后一幕。《十九信条》抛出不到两个月,清政府的统治就土崩瓦解,故选D项。

32.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由主席团先交专门委员会讨论后,然后主席团根据专门委员会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A.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

B.三个代表团或十分之一以上代表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10条的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由主席团先交专门委员会讨论后,然后主席团根据专门委员会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故选A项。

33.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

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答案:D

本题解析: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由此可见,具体罪名犯罪既遂的认定是以刑法分则的相应规定为依据的,对于其处罚标准也应依照刑法分则的法定刑处理,所以AB项表述正确。犯罪既遂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实害犯、危险犯和行为犯。在危险犯、行为犯的情况下犯罪结果并非犯罪既遂的判定要件,即使没有实现犯罪目的,也是可以构成犯罪既遂的,故选项C表述正确,而选项D错误。

34.我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的制定者是()。

A.商鞅

B.子产

C.李悝

D.邓析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法经》是由战国时期魏相李悝制定的,故选c项。商鞅是《秦律》的制定者,子产公布了我国第一部成文法——铸刑书于鼎,邓析私自制定了《竹刑》。

35.我国《民法典》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此法条反映了我国法律渊源的哪一形式()

A.法律

B.国际条约

C.国际惯例

D.国际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国际惯例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做法和先例,通常是不成文的,最初被某些国家长期反复使用,后来为各国所接受并承认其法律效力,并成为国际法的主要来源之一。民法典的这一条款明确表示了可以适用国际惯例,即肯定了国际惯例可以作为我国的法律渊源。

36.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被称为()。

A.法律关系内容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载体

D.法律关系的目的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

3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活动的主要原则是()

A.坚持“党治”

B.坚持“军治”

C.坚持“法治”

D.坚持“人治”

答案:A

本题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立法活动的主要原则是坚持“党治”,即由国民党垄断立法权。

38.立法解释属于立法过程的()阶段。

A.立法准备

B.由法案到法

C.立法完善

D.提出法案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立法解释与立法的关系。根据《宪法》、《立法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我国的法律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形式。立法过程则分为立法准备、由法案到法、立法完善三个阶段。立法解释是法律颁布后,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法的含义不明确或法与法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由有权主体作出解释的活动,因此,立法解释属于立法过程中的立法完善阶段,C项正确。

39.《刑法》第287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这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空白罪状

D.引证罪状

答案:D

本题解析:

简单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而不作更多的解释。A选项错误。叙明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B选项错误。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C选项错误。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种犯罪的特征。D选项正确。

40.甲将一名3岁男孩从幼儿园骗走,向其家长勒索钱财。因未收到该男孩家长的回信,甲便将该男孩以8000元卖给他人。对甲的行为()。

A.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B.应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处罚

C.应以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数罪并罚

D.应以非法拘禁罪和拐卖儿童罪数罪并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的认定。所谓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判断绑架罪的关键在于利用被害人亲属等人的关心向其勒索财物或实现犯罪人的其他目的。而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定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出卖的目的。本题中一开始甲的目的在于勒索钱财,故属于绑架罪;后因勒索财物未果转为出卖,其行为又符合了拐卖儿童罪的构成。甲在犯意转化前后分别基于两种不同目的实行了两个犯罪行为,分别构成了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两种罪名,应当数罪并罚,因此答案选C项。

4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A.不当得利

B.无因管理

C.侵权行为

D.债的标的的给付行为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消灭正常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如债的标的的给付行为、无因管理、先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侵权行为等等。注意:民事法律事实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考生能够区分民事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自事实行为之间的差别。此别,考生还应当注意区分事实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由于事实行为不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因此,事实行为又称为“非表意行为”,这区别于民事法律行为。依通说,不当得利属于事件,而不是事实行为,故选A项。

42.直接对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发生决定或重大作用的,首先是()。

A.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国家的性质和状况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性质和状况都决定着法的性质与作用,但是,它们都是间接地决定法的性质。只有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才直接决定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

43.在西方法学史上,首先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的流派是

A.神意论

B.理性论

C.命令说

D.民族精神论

答案:B

本题解析:

理性论将法的本质解释为理性、人性等。神意论直接或间接地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神的意志,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罗马帝国后期的圣‘奥古斯丁和11世纪经院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命令说认为法是国家对人民的命令,是用口头说明,或用书面文字,或用其他方法所表现的规则或意志,用以辨别是非,指示从违。民族精神论认为法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的体现,其代表人物为德国历史学家卡尔.冯·萨维尼。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在本章知识中,对各流派法学本质理论的考察是非常高频的考点,考察方法也多种多样,考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各个流派的观点及代表人物,以便于应付不同形式下对同一考点的考察。

44.指引作用的对象是()。

A.违法者的行为

B.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C.一般人

D.他人的行为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指引作用,指法的规范作用的首先体现,即对每个人本人行为的指引。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个别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45.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等价有偿原则的是()。

A.遗赠扶养协议

B.离婚协议

C.监护协议

D.赠与合同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等价有偿原则不适用于有关身份关系,如离婚、收养、监护等协议,也不适用于部分财产法律关系,如赠与合同.但等价有偿原则适用于遗赠抚养协议,因为遗赠扶养协议既受民法典调整,也受继承法调整。

46.2007年5月,甲向乙借款10万元。同年10月,乙要求甲在2008年10月1目前还款,甲同意。后甲未按期还款。2008年11月1日,甲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一年,乙未同意。因甲迟迟未还款,乙拟提起诉讼。本案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

A.2008年10月1日

B.2008年10月2日

C.2008年11月1目

D.2008年11月2曰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民法典》第140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规定,义务人作出请求延期履行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典》第140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在本题中,甲于2008年11月1日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一年,所以这里可视为甲同意履行义务的一种表示,诉讼时效发生中断。又由于《民法典》第154条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所以甲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1年,诉讼时效中断。因此应当从2008年11月2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47.立法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人民的意志,这一表述体现了立法活动的哪一原则()

A.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

B.民主原则

C.科学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B

本题解析:

立法原则有三个:合宪和法制统一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不是立法的原则。立法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体现人民的意志,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体现的是立法内容的民主,是立法民主原则的一个方面。

48.下列关于法律部门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部门的划分虽然有客观依据,但最终还是人们主观活动的产物

B.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主要是便于统计本国法律数量的多少

C.划分法律部门时应当注意使各法律部门之间法律规范的数量保持相等

D.法律部门划定后应保持其恒定性,不能随着社会法制状况的改变而调整

答案:A

本题解析: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1)客观原则;(2)目的原则;(3)平衡原则;(4)发展原则;(5)相对稳定原则;(6)主次原则。虽然划分法律部门要坚持客观原则,但是其在根本上就是一种主观活动,所以必然是一种主观活动的产物。划分法律部门要符合目的原则,但是目的并不在于统计国家的法律数量,而是在于便于理解和掌握现行法律。划分法律部门同时也应该坚持平衡原则,但是平衡原则并不意味着各个法律部门的数量应该相等。根据发展原则,划分法律部门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状况,而不应该过于死板一成不变

49.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

A.10

B.15

C.18

D.20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50.把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的根据是(()

A.法律设定的行为模式不同

B.法律保护的权益不同

C.法律效力的大小不同

D.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序不同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规则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又可以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也是按法律规范所设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而分的。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哪些是奴隶制法的典型代表作

A.《汉穆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法国民法典》

D.《唐律》

答案:A、B

本题解析:

《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法的代表,《唐律》是封建制法的代表。

2.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被代理人死亡后发生()的情况下,委托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仍然有效。

A.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均予以承认的

B.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

C.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经进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后为了被代理人的继承人的利益绷续完成的

D.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时代理权终止的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通意见》第82条的规定,备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3.我国选举法规定,选区应按()来划分。

A.居住状况

B.生产单位

C.事业单位

D.工作单位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我国选举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4.下列关于胁从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胁从犯包括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丧失意志自由的情况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B.胁从犯包括在他人精神强制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C.胁从犯包括被他人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D.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胁迫是指精神胁迫。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成立胁从犯必须要求行为人仍然存在意志自由,如果不存在任何意志自由,则行为人不构成犯罪。1979年刑法中的胁从犯包括被人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而1997年的刑法则将被人诱骗的情形从胁从犯中删除。故选B、D项。

5.伪证罪的主体包括刑事诉讼中的()。

A.证人

B.办案的侦查人员

C.办案的检察人员

D.翻译人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故选A、D项。而在刑事诉讼中办案的侦查人员或者办案的检察人员故意作虚假的记录的,可能构成徇私枉法罪。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源于()。

A.省

B.特别行政区

C.军队

D.较大的市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59条第1款的规定,全国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故选A、B、C项。

7.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采取“刑统”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

B.宋朝建立了红契制度以确认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

C.《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记载了有关宋朝遗嘱继承方面的真实案例

D.宋朝制定的《盗贼重法》是重典惩治盗贼立法的顶峰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大中刑律统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采取“刑统”编纂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而不是《宋刑统》,故A项表述错误。宋朝建立了红契制度,即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必须经官府加盖红契,交纳契税,故B项表述正确。《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了宋朝的继承、婚姻、判决书和上下往来的官府公文等内容,故C项表述正确。宋朝盗贼问题严重,为此,宋仁宗制定了《窝藏重法》,宋英宗制定了《重法》,宋神宗制定了《盗贼重法》,其中,《盗贼重法》使宋朝的重典惩治盗贼立法达到顶峰,故D项表述正确。

8.关于法起源的一般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B.由习惯发展成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制定法

C.越来越和道德、宗教融为一体

D.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发展到相对独立

答案:A、B、D

本题解析:

法在氏族习惯的母体中孕育生长,而氏族习惯融原始的道德、宗教等多种社会规范于一体,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法律规则的专门化、独立化是社会规范分化的结果,法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法日益脱离道德、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专门的社会规范的过程。故C错误,选择ABD。

9.某林区村民甲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甲父对甲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乱伐,是违反森林法的。甲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的哪些功能?()

A.引导功能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评价功能是指根据法律对他人的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的作用;强制功能是依照法律对违法犯罪者追究法律责任的功能;引导功能是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10.下列选项中,有关民事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知识产权属于支配权、绝对权

B.物权具有排他性、任意性

C.债权是相对权、请求权

D.人身权是对世权、民事实体权利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知识产权属于支配权、绝对权,具有排他性特征,故选A项。物权是绝对权、对世权、支配权,具有排他性,但物权不具有任意陛,债权具有任意性,故排除B项。债权是典型的相对权、请求权,也是对人权,故选C项。人身权是绝对权、对世权、支配权,具有排他性,故选D项。

11.下列关于《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的表述,正确的有()。

A.基本精神与“五五宪草”一脉相承

B.规定了“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

C.实行总统制的政治体制

D.罗列各项民主权利自由,比以往任何宪法规定得都充分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的基本精神与《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的基本精是一致的。故选A项。需要注意:虽然《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与《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一脉相承,但是这种承继仅限于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并不意味着具体的继承,且“五院制”这种具体规定早在《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时就已作出规定,故排除B项。《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的内容特点之一就是在政权体制的规定上不伦不类,既非总统制,又非国会制、内阁制。实际上是用这种矛盾的条文掩盖蒋介石个人专制统治的本质。故排除C项。《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罗列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尽管都属于形式上的东西,但是不能否认,这部宪法对这些权利的规定确实比以往任何宪法文件都充分,只不过这些权利的规定过于抽象,且在具体实施上受到临时性特别法规的限制,故选D项。

12.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A.提刀在剧院里寻找他人

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C.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

D.将毒药投人被害人饭碗中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犯罪预备作为故意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不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而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预备具有下列特征: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包括准备犯罪工具、调查场所和被害人行踪、出发前往犯罪现场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犯罪现场、追踪被害人或者守候被害人到来、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拟订实施犯罪的计划以及其他犯罪预备行为等。故选ABC。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如果已经进人着手实行犯罪阶段而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的,则为犯罪未遂。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选项D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

13.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当撤销缓刑。

A.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B.再犯新罪

C.故意犯罪

D.发现判决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发现的漏罪与又犯的新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不影响缓刑的撤销。故备选项应全选。

14.甲乙共同盗窃一辆奔驰车,价值80万元,销赃得款20万元,因为甲起主要作用,分得19.8万元,乙仅分得2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犯罪金额都是80万元

B.甲乙的犯罪金额各40万元

C.甲的犯罪金额19.8万元,乙的犯罪金额2000元

D.对乙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D

本题解析:

共犯责任,一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首先对各共犯人按照共同犯罪的总额适用刑罚;其次根据各共同犯罪人作用大小裁量轻重不同的刑罚,乙是从犯,所以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5.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其中实行直接选举的包括()。

A.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不设区的市的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选举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故选B、C、D项。

16.下列情形属于盗窃罪既遂的是

A.甲在火车上趁对面乘客睡觉,将其行李箱扔出窗外,不料一下扔入黄河中

B.乙在机场窃得他人的手推车(包含全部行李),乙突然肚子疼在上洗手间时将手推车放在洗手间门口,等出来时发现已被他人推走

C.丙在公交车上扒窃乘客钱财,偷到钱包后发现里面只有一分钱

D.保姆丁将主人的钻戒藏在自己床垫下,等待时机拿走,不料当天主人发现丢失后报警,被警察搜出

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盗窃罪的既遂标准。《考试分析》的观点是,对于一般财物是失控加控制说(其本质也是控制说),对于无形财物是失控说:A选项,虽然财物主人失去控制,但犯罪人没有控制财物的可能性,只能是未遂。B选项,财物主人已经失去控制,并且犯罪人已经控制财物,就已经成立既遂,之后又失去控制(丢失),不能改变既遂的状态二C选项,扒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多次盗窃不要求数额巨大是指犯罪成立不要求数额。但是没偷到钱或偷到1分钱属于未遂,也要处罚。一般盗窃没达到数额较大不构成犯罪。D选项,财物很小,犯罪人藏于身上或隐蔽场所时,就是既遂(失控+控制),不要求财物转移出场所。

17.在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的条件包括()。

A.具有中国国籍

B.年满18周岁

C.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D.无精神障碍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在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的条件包括:(1)具有中国国籍;(2)年满18周岁;(3)未被剥夺政治权利。故选A、B、C项,至于是否有精神障碍、是否作风正派、是否是党员等都不涉及,故排除D项。

18.下列列举的哪些属于法律意识

A.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B.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

C.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

D.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以及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等。A项中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是试图用法律来作为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是对法的作用的看法;B项中人们对于法律尊重或者反感的情绪是人们对于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评价;C项中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是人们对于法律的观念和思想;D项中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是人们对于本国法律在现实运行中的观念和态度。故本题应该全选。

19.下列权利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有()。

A.地上权

B.地役权

C.典权

D.承包经营权

E.留置权

答案:A、B、C、D、E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20.甲将拾得的手表赠与不知情的乙,乙对该手表的占有属于()。

A.有权占有

B.善意占有

C.直接占有

D.自主占有

答案:B、C、D

本题解析:

依据是否具有本权,占有分为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有权占有是基于本权(所有权、他物权、租赁权等权利)的占有,无权占有是欠缺本权的占有。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乙不能取得所有权,A错误。依据占有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无权占有又可分为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善意占有是指占有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自己的占有没有合法根据而占有。B正确。依据依占有人是否直接占有物,分为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直接占有即直接对物加以管领之占有,C正确。依据占有人是否具有所有的意思,分为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自主占有是指占有人以自己所有的意思而为之占有,D正确。

21.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的有()。

A.捐赠的赈灾款

B.捐赠的抢险物资

C.经过公证的赠与

D.捐赠养老设备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1《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

22.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干部的素质

B.帮助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增加经济来源

C.搞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制度建设

D.拓宽基层群众自治的途径和形式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途径有:第一,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关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治权和法律地位,避免将其当作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第二,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干部的素质。第三,帮助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增加经济来源。第四,搞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制度建设,规范自治组织的行为。第五,拓宽基层群众自治的途径和形式。

23.下列关系法律解释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律解释都具有法律效力

B.法律解释实质上是一种类比推理

C.法律解释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并非一成不变

D.法律解释应当考虑社会需要,有时不限于立法愿意

答案:C、D

本题解析:

根据是否具有效力,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非正式解释指学理解释,没有法律效力,所以A项错误。法律解释的推理方式不限于类比推理,B项错误。法律解释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C项正确。法律解释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并不完全限于立法原意,故D项正确。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A.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问,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的人选

B.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边界划分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2条(全国人大的职权)、第67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和第89条(国务院的职权)的规定,A项属于全国人大职权,且也不能表述为“闭会期间”。B、C项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D项属于国务院的职权,故选B、C项。

25.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A.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成立时发生,至终止时消灭

B.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一致性

C.法人不享有与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能力

D.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

答案:A、C、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人是民事主体,与自然人一样,也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能够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但法人毕竟不同于自然人,其特点有:(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2)自然人专有的与人身不可分离的民事权利能力,如继承权利、身份权利,法人不可能享有。(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普遍的、一致的、平等的,相互间无差别。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差异,因各自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而不同,分别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

26.法律原则在法律实施中的作用有哪些?()

A.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减少司法腐败

B.法律原则可以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C.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的缺陷,强化法律调控功能

D.法律原则可以合理地约束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将抽象的、一般的法律原则运用于具体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法律原则起着指导作用。法律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概括,由于立法者的局限性,法律不可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此外,立法主要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当新的社会关系产生时,法律往往没有作出规定,这种情况下,法律原则能够弥补法律的缺陷。法律原则是确定行使自由裁量权合理范围的依据。

27.甲将一幅名画出售给乙,约定1个月后交付。但丙愿出更高的价格,甲遂将画卖给丙,并当场交付给丙。在此情况下,乙应该怎么办?()

A.乙有权要求丙将画交付给自己,因为其与甲的买卖合同成立在先

B.乙有权要求甲交付该画,甲应当向丙请求返还该画,而丙亦应当返还

C.乙无权要求丙交付该画,因为丙已取得该画的所有权

D.乙有权要求甲承担不履行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

答案:C、D

本题解析:

【详解】

此题中,甲、乙买卖名画,但未交付,因此画的所有权未移转给乙。在交付给乙前,甲将画卖给丙,并交付给丙,画的所有权移转给丙,丙为画的所有人。乙无权要求甲将画交付给自己,乙只享有对甲的债权,不享有对画的物权;乙不能以自己的合同在先为由,要求画的交付,因为债权是平等的,不因时间的先后而异;但乙可以基于履行不能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28.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抵押权的行使受到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B.留置权的行使不受主债权诉讼时效的限制。

C.债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到期时即可实现留置权

D.债务人请求债权人实现留置权的,应当直接向法院提出申请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第202条的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该条规定表明,抵押权的行使受到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而留置权不受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的限制。故选A项和B项。根据《物权法》第236条的规定,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2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可见,债权人想要实现留置权,必须给债务人一个履行债务的合理期限(2个月),在合理期限内,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才能实现留置权,故C项错误。根据《物权法》第237条的规定,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后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人不行使的,债务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留置财产。可见,只有在债权人到期仍不实现留置权的,债务人才能请求法院要求债权人实现留置权,故D项错误。

29.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脊杖的刑种有()。

A.笞刑

B.杖刑

C.徒刑

D.流刑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臀杖的刑种有笞刑和杖刑,折成脊杖的刑种有徒刑和流刑,故选C项和D项。

30.下列选项中,专利权人有权请求停止侵害的有

A.甲公司购入侵犯专利权的产品后在电视台做销售广告

B.乙公司将自己生产的侵犯专利权的产品在展销会上展出

C.丙公司购入不知是侵犯专利权的产品后将其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

D.丁公司获得专利权人的排他许可后将该专利技术再许可给第三人使用

答案:A、B、D

本题解析: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均构成侵权。故AB项皆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专利权人有权请求其停止侵害。而C选项中,丙公司并没有生产经营的目的,其发放专利产品是为了对其员工提供福利,故不选。专利权的排他许可是专利实施许可中的一种,是指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在预定的范围内独家实施其专利,而不再许可任何第三方在该范围内使用该专利,但许可方仍保留自己在该范围内实施该专利的权利。所以在排他许可中,只有许可方和被许可方才有权使用专利,双方都不能再授权第三方使用专利,故选项D中,被许可方丁公司在获得排他许可后将专利权转让于第三方的行为违反了排他许可的规定,第三方属于专利侵权,专利权人有权请求停止侵害。

31.下列选项中,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形有()。

A.甲欲杀张三,却误将李四当作张三杀死

B.乙认为嫖娼不为罪,有意嫖宿了不满14周岁的幼女

C.丙以为他人电脑背包里有电脑,偷回家后发现里面装的是假币

D.丁用木棍猛击陈某头部,以为陈某已经死亡而离开,后陈某获救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包括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所产生的不正确的认识。包括对客体的认识错误、对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对行为的认识错误、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对主体身份的认识错误以及打击错误。A项,甲是对象认识错误;C项,丙是客体认识错误;D项,丁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B项,乙属于法律认识错误中的假想非罪,不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形。

32.甲乘坐公交车时,公交车与一私家车相撞,甲受伤致残。经认定,该起交通事故应由公交公司司机乙负全部责任。对此,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A.甲的损失应由乙承担责任

B.甲的损失应由公交公司承担责任

C.甲的损失应由乙与公交公司承担按份责任

D.甲的损失应由乙与公交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A、C、D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从归责原则上看,用人单位的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即用人单位不能通过证明自己在选任或者监督方面尽到了相应的义务来免除自己的责任。

33.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以下哪些形式()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三资经济”

D.国有经济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三资经济”。国有经济是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不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34.可以由全国人大罢免的国家领导人员的有()。

A.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B.国务院秘书长

C.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3条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罢免的人员有: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委主席及军委其他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故选A、B、C项。

35.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法经》开创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D.《法经》中最能体现立法宗旨的是《盗法》和《贼法》两篇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B项错在: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而不是《法经》。

36.下列有关宪法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宪法关系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B.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价值关系

C.宪法关系是特定社会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形式

D.宪法关系是现代社会法律关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关系,是指根据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宪法关系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中最为基本的法律关系。故A、D项正确。宪法不是单纯地对社会中某一特定的关系予以调整,宪法自身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即宪法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从限制国家权力以防止其滥用从而实现公民权利保障这一着眼点人手的。所以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价值关系,而且是一种民主的关系。故B、C项正确。

37.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在财产上设定浮动抵押的,抵押财产自()时确定。

A.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

B.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

C.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D.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第196条的规定,依照《物权法》第181条的规定设定浮动抵押的,抵押财产自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确定:(1)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2)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3)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4)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依此规定,备选项应全选。

38.清朝末期,五位大臣国外考察后上书建议进行预备立宪,认为立宪有哪些好处()

A.皇位永固

B.外患彻底清除

C.外患渐轻

D.内乱可弥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打出“仿行宪政”的旗号,并派遣五位大臣赴日本等国考察宪政。五位大臣回国后,上书建议进行“立宪之预备”,认为立宪有三大利:一日皇位永固,二日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弥。

39.下列选项中,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的侵权案件有()。

A.地面施工致人损害

B.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C.动物致人损害

D.被监护人致人损害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特殊侵权领域,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建筑物致人损害实行推定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对于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动物致人损害、被监护人致人损害和雇佣人员致人损害,都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敦选B项、C项和D项。

40.下列选项中,属于物权优先于债权之例外情形的有()。

A.“一物二卖”时,买受人因交付或登记而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B.房屋预售时,经过预告登记的买受人的债权具有排他效力

C.租赁房屋抵押时,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

D.租赁房屋出卖时,承租人的租赁权不因租赁物所有权的变动而受影响

答案:B、C、D

本题解析:

作为绝对权的物权是优于作为相对权的债权的,但是存在例外情形,即买卖不破租赁和预告登记所产生的“债权物权化”。买卖不破租赁,是指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即使出租人将租赁物让与他人,对租赁关系也不产生任何影响,买受人不能以其已成为租赁物的所有人为由否认原租赁关系的存在并要求承租人返还租赁物。预告登记,是指在当事人所期待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所需要的条件缺乏或者尚未成就时,即权利取得人只对未来取得物权享有请求权时,法律为保护这一请求权而为其进行的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41.根据宪法和人大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大代表必须对()负责。

A.选民

B.公民

C.原选举单位

D.国家机关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必须对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故只有AC项符合题意。

42.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人必然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B.虐待被继承人的

C.遗弃被继承人的

D.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继承法》第7条的规定,在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时,继承人才丧失继承权,故不选B项,其余选项符合本条规定。

43.以下发明可以依法取得专利权

A.机器设备、工具

B.药品

C.水稻品种

D.癌症诊断方法

答案:A、B

本题解析:

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解析]《专利法》第5条和第25条分别规定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第5条规定: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第25条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1)科学发现;(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品种;(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对前款第(4)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44.下列选项中,构成非法拘禁罪的有()。

A.甲(警察)因私怨与刘某发生口角,用手铐将刘某铐在警车内

B.乙为索取合法债务,非法扣押债务人涂某的妻子

C.丙为了索要劳务报酬,偷走龙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