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1页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2页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3页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4页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明:本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引用学者的近期研究成果(尚未发表,图片、数据以及观点均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未经允许不能擅自在网上流传。违者自行承担一切后果。特告。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授课教材:《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茨第七版参考性英文阅读教材: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讲义获取方式email/bb本次课要点:本次课主要是围绕着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如何逐步提出宏观经济所需思考的问题,以及宏观建立后又是怎样逐步完善、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如何在对政策的效力的争论中相互促进和发展为主线,来介绍全书的授课框架的。让学生在刚进入就清楚宏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我们一个学期将要重点讨论什麽内容。教学安排:纪律要求关于章节安排、选取关于课后作业考核方式(10%考勤参看双学位考勤定义。另外,2次迟到视为1次缺勤,1次缺勤扣1分。+30%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括两部分:大作业15分,课前抽测15分。参看双学位考勤定义。另外,2次迟到视为1次缺勤,1次缺勤扣1分。平时考核包括两部分:大作业15分,课前抽测15分。商学院学生缓考者,按试卷成绩85%录入总成绩。(每周四课时情况下,16次以上出勤者具有考试资格)(10%考勤原则上双学位考勤以效果论,未参加课堂学习者,视为缺勤,不论缘由。2次缺勤扣1分,3次迟到计1次缺勤。+90%期末闭卷考试,原则上不设定复习范围。考核内容为本学期所学习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考试时间为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进行。原则上双学位考勤以效果论,未参加课堂学习者,视为缺勤,不论缘由。2次缺勤扣1分,3次迟到计1次缺勤。闭卷考试,原则上不设定复习范围。考核内容为本学期所学习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考试时间为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进行。为严肃纪律,确保公平和质量,双学位还设有以下规定:1、出国缓考(未有以往考勤记录)者,按试卷成绩85%录入总成绩;2、考勤未达标而参加考试者,原则上不录入成绩;3、有作弊嫌疑者,需重新考试认定成绩;4、作弊成立者,计0分。答疑、联系方式、学习方法(理论+实际)课程结构进度:导论(1)+国民收入核算(2)收入与产出(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乘数理论)(9)货币、利息与收入(IS-LM模型)(10)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1)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配合运用)(12)习题课一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曲线政策、形式化表述、极端总供给曲线)(5)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一般总供给曲线推导、经济学学派介绍、AS-AD模型)(6)增长与积累(新古典增长模型)(3)增长与政策(内生增长模型)(4)习题课二消费与储蓄(13)投资(14)货币需求(15)习题课三中国宏观经济解读(外请专家2课时,课次随机安排)全书考前要点总结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把商品市场当成一个整体处理。类似地,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产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抽象的好处在于增加了对商品、劳动力、资产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对成千上万的单个市场细节的省略,使研究的目标更明确地集中于解释这些关键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微观的根本区别——侧重点有所不同。微观侧重局部均衡分析。研究某商品市场的价格决定时,常假定其他行业的价格是给定的;宏观研究平均价格水平(物价水平)。微观在研究资源的配置时,常假定消费者的总收入是既定的;而收入水平却在宏观部分成为讨论的关键变量。微观经济学是供给相对不足的经济学(萨伊定律),不存在储蓄和生产过剩,没有经济危机,不存在失业问题,价格完全弹性运作;而宏观经济学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学,存在储蓄、生产过剩,出现经济危机与失业,价格调整存在粘性。两者在政策有效性上存在分歧。这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条主线。微观的核心观点是在证明市场机制如何完美,而宏观总在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之间进行争论,从而形成两大思想派系。思想领域的几次交锋:古典理论(微观)——30年代论战(大萧条)——宏观的标志性诞生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庇古《福利经济学》1920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罗宾逊夫人与两个剑桥之争《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萨缪尔逊《经济学》1948货币主义—————60年代论战(滞胀)————凯恩斯主义弗里德曼,1976年诺奖获得者《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自由选择》1979莫迪利亚尼,托宾,希克斯《价值与资本:对经济理论某些基本原理的探讨》1939新古典主义—————70年代论战(宏观缺乏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萨金特),实际商业周期理论,索洛(新古典增长)曼昆(价格粘性机制),罗默(内生增长),泰勒等此后,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中更多体现出宏观与微观的相互融合、相互吸纳的特点。举例: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从一个侧面给予诠释。早期的开放宏观经济学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为各国政府实施国际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Mundell,1963;Fleming,1962)。随后,Dornbusch引入理性预期因素,较好地解释了汇率超调现象(Dornbusch,1976)。但是,这些模型的共同缺陷是缺乏严格的微观基础。这些缺陷直接导致80年代之后基于微观基础的新开放宏观模型的产生。Obstfeld-Rogoff1995模型融入垄断竞争、名义价格粘性等特点,建立动态一般均衡,奠定了新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讨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各国福利水平、通货膨胀、支出转移效应、产出和消费的影响。在这一领域,后续有影响力的研究包括:Obstfeld-Rogoff1998,2000,2002(引入生产力水平和货币供给不确定性的随机模型);Betts-Devereux1996,2000(国际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价格歧视);Corsetti-Pesenti2001(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Benigno2002(国际货币政策协作问题);Clarida2002(交错价格调整)等。背景资料:附录1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InterestandMoney),标志凯恩斯经济体系的确立。认为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政策含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减轻经济波动。凯恩斯理论行之有效,因此取代了古典主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人物:莫迪利亚尼、克莱茵、托宾、希克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GreatStagflation),再加上停滞的产出水平和不断上升的失业水平,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所宣扬的反凯恩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正如30年代大萧条为凯恩斯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70年代的大滞胀引导经济学家和公众迎接反凯恩斯革命的到来。”(托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二)(1)货币主义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他认为政府的积极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是引起宏观经济不稳定的罪魁祸首。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唯一该做的事情就是给这种市场力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环境。(2)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方面缺少微观经济学基础。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上出现了一种试图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的探索力量即理性预期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RobertLucas),理性预期学派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向古典主义复归,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附录2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介绍: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从心理因素角度论述经济周期的理论。1936年现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种始向上,继向下,再重新向上的周期性运动,并具有明显的规则性,即经济周期。\o"查看图片"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在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四阶段中,“繁荣”和“恐慌”是经济周期中两个最重要的阶段。在繁荣后期。由于资本家对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因而使生产成本逐渐加大或利率上涨,投资增加。但实际上这时已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力和资源渐趋稀缺,价格上涨,使资本品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大;另一种情况是,随着生产成本增大,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利润逐渐降低。但由于资本家过于乐观,仍大量投资,而投机分子也不能对资本的未来收益做出合理的估计,乐观过度,购买过多,使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随即资本家对未来失去信心,造成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大增,利率上涨,结果使投资大幅度下降,于是,经济危机就来临了。经济危机后,紧随着经济萧条阶段,此阶段资本家对未来信心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难以恢复,银行家和工商界也无力控制市场,因而投资不振,生产萎缩,就业不足,商品存货积压,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随资本边际效率逐渐恢复,存货逐渐被吸收,利率降低,投资逐渐增加,经济发展就进入复苏阶段。此阶段资本边际效率完全恢复,投资大量增加,经济又进入繁荣阶段。产生因素形成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主要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循环性变动,这种变动一般呈现3-5年的周期性。主要有三个因素决定:(1)固定资产寿命和人口增长速度;(2)过剩存货的保藏费;(3)生产资本使用完毕所需要的时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年6月5日,生于英国剑桥,1902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毕业后师从马歇尔、庇古学习经济学。1906年进英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1909年,进入剑桥国王学院任研究员,讲授经济学。1913-1914年任英国皇家印度货币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4月21日,因心脏病猝发去世。作品介绍凯恩斯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印度的通货和财政》、《货币改革论》、《货币论》、《1930的严重萧条》、《劝说集》、《获致繁荣的方法》、《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它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o"查看图片"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二战结束后,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告以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目标,迅速摆脱了二战的影响,并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繁荣。凯恩斯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用了大量篇幅讨论人们的心理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亦即人们通常说的行为金融学)。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为什么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因为有三大心理规律影响人们的消费与投资: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的收入增加可以刺激消费的增加,在收入增加的初期、中期,收入增加与消费增加成正比,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热情较高,但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在中后期,收入增加的幅度大过消费增加的幅度,收入与消费不成正比,消费热情减少。2、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类似,投资初期、中期收益与投资比例成正比,投资收益较高,投资热情高涨,中后期,投资比例不与收益成正比,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热情减少。3、流动性偏好规律。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在心理上,对持有现金存在偏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方便日常生活开支;(2)谨慎动机。预防意外,存留现金;(3)投机动机。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留现金,以备随时调用。特征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所以,就把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因而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民收入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总需求。第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是以投资分析为中心的,以分析投资变动的原因来探讨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现代经济学对消费的经验成果来看,消费在长期中是相当稳定的。消费中的短期变动,尤其是耐用品的消费变动,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政府支出是一种认为\o"查看图片"控制的因素,净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经济周期的原因就在于投资的变动。也就是说,经济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投资的变动。第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都是有凯恩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出发的,但分析的方法与角度不同。举例例如,英国经济学家卡尔多从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关系出发,分析事前投资、事后投资、事先储蓄和事后储蓄之间的差异如何引起经济周期。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则分析了投资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引起周期性波动等。此外,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也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因素的作用,从货币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解释了经济周期。理性预期学派则强调了预期失误是经济周期的原因。生平经历1、1883年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弗洛朗斯阿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2、1889年7岁的凯恩斯进入波斯学校。3、1891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4、1894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5、1895年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90年连续两获次数学大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o"查看图片"凯恩斯6、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7、1906-1908年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8、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9、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0、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1、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2、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3、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4、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5、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6、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附录3凯恩斯投资理论综述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另外,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人们的心理与投资的关系作了大量论述,归纳起来有两个短期投机理论,一个长期投资理论。\o"查看图片"凯恩斯选美理论在股票投资操作中,凯恩斯将经济学放在了次要地位,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学和行为学。他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不是基于价值,而是基于群体心理。凯恩斯用参加报纸选美比赛的比喻通俗地表明了股票投资中分析和把握群体心理的重要性。他把选股比做报纸上的选美比赛:“报纸上刊出一百帧相片,有读者从中选出几名大家认为最漂亮的美女;谁的选择结果若与其他参加竞猜者之平均爱好接近,谁就得奖;在这种情形下,每名竞猜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人,而选其他人认为最美丽的人。每个竞猜者都持此想法,于是都不选他们本身认为最美丽者,亦不选选一般人认为最美丽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参与竞猜者认为最漂亮者......”这样的选美结果是,选出了“大众情人”,选出了大多数参赛者都会喜欢的脸蛋。这种理论用于选股,就是研究大众的投资行为,从中获利。其精髓在于“他人愿支付乃一物之价值也”。马尔基尔(Malkiel)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博傻理论。比如说,我傻,用高价买入高出其真实价值的股票,但我预计,还有人比我更傻,他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买下我手中刚买入的股票,以此类推。空中楼阁理论凯恩斯认为,股票价格是虚拟经济的表现,股票价格并不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而是有投资者心里决定的,故此理论被称为空中楼阁理论,以示其虚幻的一面。他认为,股票价格虽然在理论上取决于其未来的收益,但由于长期预期相当困难和不准确,故大众投资应把长期预测划分为一连串的短期预测。大众通过对一连串的短期预测,修改判断,变换投资,以获得短期内的相对安全,这些短期投资造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空中楼阁理论完全抛弃股票的内在价值,强调心里构造出来的空中楼阁。凯恩斯认为,与其花精力估算并不可靠的“内在价值”,不如信心分析大众投资未来可能的投资行为,抢先在大众之前,买进或卖出。如果说“选美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短期投机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凯恩斯的“长期友好理论”则是长期投资的理论基础。长期友好理论凯恩斯认为,世界经济只会越来越繁荣,一路向前而不会倒退,人们生活水平总体趋势向上,物价指数亦会越来越高。按照凯恩斯的经济不断繁荣理论,经济形式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股市趋势保持向上,股价指数总体趋势不断走高。因此,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持股,随便买,随时买,不要卖”原则,靠时间积累财富,从长线而言能稳定获利。附录4桑百川:美国金融风暴与新自由主义破产发布日期:2008-9-304:34:43来源:[搜狐财经]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华尔街,波及实体经济,向世界蔓延,给各国的金融、经济蒙上阴影,越来越明显的全球经济衰退的迹象令全球不安。这场金融风暴的实质是自由主义经济主张泛滥的结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极端崇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年—1933年西方经济大危机,彻底粉碎了自由主义的神话。此后,罗斯福新政、凯尔斯主义问世,西方捡起了政府干预的工具,陆续放弃了纯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主张。由于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公共产品的市场领域,存在外部性问题,以及私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市场机制自发的作用往往产生“市场失灵”。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矫正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不可或缺。西方长期采样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确对于缓解经济衰退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政府也存在信息不完全,政府利益取向具有非中立性,政府决策存在随意性,无法进行准确计算,政府缺乏效率,也经常出现“政府失灵”,另外,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也积累起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包袱,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了甩掉财政包袱,撒切尔主义盛行,西方大量实行私有化,出售国有企业,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的经济主张,政府放松了经济干预。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下,金融创新迅速发展,虚拟经济的泡沫越吹越大,但却疏于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终于酿成如今的华尔街金融风暴。金融创新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才会出现所谓的经济泡沫。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的密切的关联,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超越了这一限度,就会产生问题。生产是为了满足需求,在市场上得到实现。为了使产品得到实现,人们首先是在流通领域中做足了文章——千方百计改善流通活动,建立营销网络,改进流通技术,缩短流通时间,扩大流通空间,改善交通运输设施,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当生产无限扩大超过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时,金融创新又为扩大需求服务,提供消费贷款,刺激超前消费,当消费者缺乏支付能力时,银行卖力地为消费者提供贷款,可以延期付款,甚至实行零利率。于是,越来越多的事实上已经破产的负债家庭出现,银行当然知道过度放贷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银行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资产评估机构粉饰银行资产证券的信用,鼓舞世界踊跃购买,银行债权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世界各国,银行风险由全球分担;保险公司为了拓展业务,甚至过度担保,银行风险也转嫁到保险公司。在金融创新中,1929年—1933年大危机后实行的传统银行业务与投资业务分离的分业管理原则被打破,众多银行开始拓展投资业务,创投公司飞速发展,金融泡沫越吹越大-------在表面上一片繁荣的背后,是流通活动和金融创新支撑着虚假的需求,生产与真实需求脱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下降,风险日益凸显。当支付链条断裂,金融风险立即显现出来,金融恐慌在迅速开展蔓延,整个金融帝国崩塌,金融危机到来,并由全球各国埋单(这一点马克思早在19世纪《资本论》中已经指出)。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波及实体经济,最终归于实体经济本身的真实状态,这一过程便是经济衰退,失业率攀升,老百姓不得不承受金融寡头们制造的灾难。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泛滥,为削弱政府对无节制的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业务监管提供理论依据,任由市场失灵,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帮凶。市场经济本是效率更高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只有在政府有效管理、间接调控下运行的市场经济,消除市场失灵,才有更高的效率。是该对自由主义经济学进行反思,确立新的经济理论,改革金融监管方式的时候了。附录5对中国“四万亿”财政扩张计划的评价余永定2008---“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从“四万亿”财政扩张计划来说,政府宣布十个投资方向,强调结构改革,强调增加农民收入。是合理的。中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很好,并具有一笔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使用(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比较)。另外,中国有广大的国内市场。但这个方案的很多细节还需要落实。在中国,地方政府始终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如果刺激方案并未导致居民、民营企业需求的增加,仅仅或主要是唤起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刺激方案就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张斌2009---专题报告一金融危机过后,国有企业投资骤然加速,大大超出整体的企业投资增速,私人企业落后整体的企业投资增速。下面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私人投资在经历了上一轮的高速投资之后,投资增速开始了趋势性的下降。私人部门投资增速的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1)外需空间收窄;(2)内需空间在制造业领域已经非常有限,在服务业(主要是市场准入受到严格限制和市场竞争环境非常不利于私人企业的现代服务业部门,诸如医疗、教育、交通、电信、金融等)受制于各种政策限制,难以提供可靠的盈利预期和投资机会。从投资涉及的行业分布看,2009年以来的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速较2004-2007期间有轻微的下降,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大幅超出2004-2007期间的投资增速。特别是上一轮经济周期中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平均增速的银行与保险、水利与环境保护、教育、卫生与社会安全、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的投资有非常显著的加速。2009年2季度主题报告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中,政府和企业的贡献占到66%;而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只能解释剩下34%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持续增长,掩盖了居民消费疲弱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了10%,但是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却仅为0.55。即,同比新增10%的收入中,仅有一半略多用于消费了。一般的趋势是,在收入增长的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趋向于降低。此外,根据央行2季度对全国50个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居民的消费意愿已降至历史最低点,而储蓄意愿则创造了历史新高。就业面临压力、全社会工资水平2009年2季度主题报告联系到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表现,或许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居民不愿意消费。失业压力依然严峻,从而影响到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从劳动力就业市场上来看,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比例自2008年4季度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恶化,供求比例由0.97急剧降至0.85,之后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从地区结构来看,今年1季度东、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仍在下降,显示就业形势继续恶化,中部地区的供求比例仅上升1个百分点,显示反弹依然乏力。张斌2009专题报告一在政府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反弹的背景下,全社会平均工资增速依然在下降通道当中,其中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工资下降幅度稍缓,其他所有制单位的工资增速下降尤其突出。考虑到其他所有制单位当中低收入群体占据了较高比重,说明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和面临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我们对于新一轮经济扩张过程中会带来收入分配进一步恶化和削弱内需的担忧。货币扩张的宏观经济三部曲回顾上一轮货币和信贷扩张之后的宏观经济运行,大致可以将货币、资产价格、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变化趋势分为三部曲。三部曲中,依次看到了(1)货币供给高位和资产价格爬升;(2)资产价格泡沫和实体经济过热;(3)通货膨胀和实体经济下滑。上一轮中国的情况是每个阶段大概历时一年。三部曲的第一章从2005年中期到2006年底,特征是广义货币增长处于高位和资产价格爬升,具体表现是广义货币高速增长(平均超过20%),股票价格温和上涨(从1000点到接近2600点),实体经济处于潜在水平(10%上下波动),CPI低位(平均2%)。第二章从2007年初到2007年底,特征是资产价格泡沫和实体经济过热,具体表现是股票价格泡沫(从2600点到最高超过6000点),实体经济过热(10%以上,最高达到13%),通胀确定上升趋势。第三章从2008年初到2008年底,特征是高通胀,伴随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急速下滑,具体表现是通胀走向顶峰(最高到达8.5%),实体经济减速(从10.6%到6.8%),股票价格快速下跌(从超过4500点到1800点)。不仅中国如此,考察日本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时期,我们看到了同样规律。日本的第一乐章从1986年初到1987年初,主要特征是货币供给增速处于高位,股票价格温和上涨,实体经济处于温和水平。第二乐章从1988年中期到1990年末,特征是股票价格泡沫,实体经济过热。第三乐章从1991年初到1992年中期,特征是通胀到达高位,泡沫经济破灭。在货币供给、资产价格、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几个关键变量的变动顺序上,日本与中国的情况大致相同,主要的区别在于(1)通胀压力自始至终压力不大;(2)货币宽松时期较长,资产价格泡沫维持时间较长;(3)泡沫危机严重破化了日本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本经济从此陷入长期衰退。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授课框架:首先,搞清楚几个重要概念GDP、GNP、NI。特别是GDP分几个方面理解到位。其次,搞清这几个重要概念之间的流转关系。最后,交待两个重要的核算意义上的恒等式并给予联系实际的讨论。——重要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定时期一国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理解:1、流量概念,不包括已有商品的交易。例如:新的房屋建筑计算为GDP的一部分,不包括已经存在的房屋的交易。不过,销售现有房屋的房产经纪人费用作为本期劳务应计算为GDP的一部分。2、“一国经济中”是指地域范围。举例说明3、“生产”的概念。4、避免重复计算。解释为什麽是“最终产品”。举例说明。这里隐含着GDP本质上指的是一国在一年时间里各种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共同劳作而创造的新增(value-added)的社会财富价值的总和。GDP=增加值=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5、以市场价格而不是以要素的成本来衡量。6、包括劳务(涉及服务领域)。如出租房屋、收拾家务、经济学家的演讲、听音乐会7、GDP核算(两个不同角度)支出法——Y=C+I+G+NX(思考:为什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关于GDP构成的中美对比数据:美国的GDP构成中,消费占到70%,投资15%,政府采购20%,净出口为负3-4%。2010年美国GDP为145,107亿美元。2013年美国GDP约为17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0万亿元,约合6.04万亿美元;2011年中国GDP为47万亿元;2013年56万亿元,约9万亿美元;2014年中国GDP为64万亿元,世界排名第2。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78,140亿元(7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39%);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进口13,948.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不到1%);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89,874.16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89.73亿元,地方财政支出(包括地方用本级收入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安排的财政支出)73,884.43亿元。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5.4万亿美元),跃居第二。2013年中国GDP8.3万亿美元(是日本的两倍,占亚洲的40%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初步核算结果,中国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对此,日本《朝日新闻》20日刊文称,2013年中国的GDP已达到日本的大约2倍。报道称,按照目前汇率,中国的GDP换算成日元约为980万亿,而日本的GDP为480万亿到490万亿日元。中国的GDP在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之后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日本,另外2013年日元持续贬值,与人民币兑换跌幅约为25%,这在汇率换算时增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实际增长率为7.7%;美国15.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2.2%。2010年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89位(5414美元);从中国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46.2%,第三产业43.4%,最后是农业;从行业结构看,工业制造业32.3%,农业10.3%,批发零售8.5%,建筑业6.6%,房地产业5.5%,金融业5.2%。2013年全年,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固定资本形成为54.4%,净出口为负4.4%(来源:2014年01月20日10:00来源:华尔街见闻)。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初步核算结果,中国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对此,日本《朝日新闻》20日刊文称,2013年中国的GDP已达到日本的大约2倍。报道称,按照目前汇率,中国的GDP换算成日元约为980万亿,而日本的GDP为480万亿到490万亿日元。中国的GDP在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之后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日本,另外2013年日元持续贬值,与人民币兑换跌幅约为25%,这在汇率换算时增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收入法——Y=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理论上讲,这两种算法得出的结果应该相等。国民生产总值GNP——在一定时期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理解:1、GDP与GNP之间的差别:考虑中国的情况。GDP-GNP=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外国人所获净收入2、思考:当GDP超过GNP时,意味着什麽?反过来,当GNP超过GDP时,又意味着什麽?2010年人均GNP排名(经汇率2011年9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926元,1欧元对人民币9.0446元,100日元对人民币8.319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2041元1英镑对人民币10.3330元,人民币1元对0.46504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4.5647俄罗斯卢布。2011年9月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3926元,1欧元对人民币9.0446元,100日元对人民币8.3194元,1港元对人民币0.82041元1英镑对人民币10.3330元,人民币1元对0.46504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4.5647俄罗斯卢布。1Luxembourg104,390卢森堡2Norway84,543挪威3Qatar[4]74,422卡塔尔4Switzerland67,074瑞士5Denmark55,113丹麦6Australia54,869澳大利亚7Sweden47,667瑞典8UnitedArabEmirates47,406阿联酋9UnitedStates47,132美国10Netherlands46,418荷兰11Canada45,888加拿大12Ireland45,642爱尔兰13Austria43,723澳大利亚14Finland43,134芬兰15Singapore42,653新加坡16Belgium42,596比利时17Japan42,325日本18France40,591法国19Germany40,512德国20Iceland39,563冰岛21UnitedKingdom36,298英国22Italy33,828意大利23Kuwait[4]32,530科威特—EuropeanUnion32,283欧盟—HongKong31,799中国香港24NewZealand31,588新西兰25Spain29,875西班牙26Brunei28,340文莱27Cyprus27,722塞浦路斯28Greece27,264希腊29Israel27,085以色列30Slovenia23,008斯洛文尼亚……33Korea,South20,165南韩……37Taiwan(RepublicofChina)18,303中国台湾……61Mexico9,243墨西哥—World8,985世界平均62Argentina8,663阿根廷……95China,People’sRepublicof4,283中国(据IMF和WB统计,2013年人均GDP中国6747美元,83位)3、名义GNP——在一定时期的以该期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实际GNP——以相同的价格(基期价格)来衡量的各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目的是便于各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相互比较。4、关于价格指数。计算实际GNP时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GDP减缩指数GDPdeflator、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CPI与PPI的用途:一个是衡量消费品价格波动幅度的,关系到居民户的生活水平的指标;一个是衡量生产资料价格(成本)波动的指标,关系到厂商的生产环境。同一时期,两者走势可能是不一样的。举例国民收入NI——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的收入。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个人可支配收入Yd——经济中居民户可以用来进行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收入水平。美国1950-2000年CPI与GDPDeflator的变化情况计量GDP中存在的若干问题a计量不够充分,存在地下交易;b一些产品定价有问题(如政府服务不是由市场定价);c现有GDP计量中引起资源消耗的成本并没有扣除掉,造成GDP虚夸现象;d产品异质性难以度量;第七版P33专栏中给出价格指数及两种可能存在的难题(市场篮子的变动/质量变动难以量化),大家可以自行涉略。——变量之间的关系图表GDP(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等于GNP(国民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如何理解?)等于NNP(国民生产净值)减间接税(如何理解?)等于NI(国民收入)加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TR减个人税TA等于Yd(个人可支配收入)——两个重要的恒等式:假定:1、不考虑折旧2、不考虑间接税3、不存在GDP与GNP之间的口径转换则可以互换性地把国民收入N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看成收入和产出。在简单经济条件下,无政府、对外贸易的两部门经济体Y=C+I————核算支出法Yd=C+S————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恒等式Y=Yd—————互换性假定I=S说明:简单经济中投资恒等于储蓄四部门经济条件下Y=C+I+G+NX————核算支出法Yd=C+S——————可支配收入分配恒等式Yd=Y+TR-TA———产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恒等式(S-I)+(TA–(G+TR))=NX说明:私人部门的净储蓄S-I与政府部门的净储蓄TA-(G+TR)之和恒等于对外贸易盈余NX(物质流角度)。另外一种联系现实的理解:当政府部门出现预算赤字时TA-(G+TR)<0时,如果对外是平衡的,则可以通过S-I>0解决,即私人部门借钱给政府来解决政府的“燃眉之急”;如果私人部门是自行平衡的,则也可以通过NX<0,即从外国人那里借(在该公式里为“借”物质,该公式为物质恒等式)来弥补赤字,此时为“孪生赤字”你可以试着对照美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恒等式加深理解。你可以试着对照美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恒等式加深理解。进一步地,如果国内私人部门S-I>>0(即两者之间脱节失衡很严重),而且国内公共部门不足以平衡掉私人部门的失衡力度,则这种国内的失衡必然表现为一种现象——对外贸易顺差,看来,对内的失衡和对外的失衡是紧密联系的,对内的长期结构性失衡很可能引发长期的对外失衡试着分析目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持续顺差所面临的问题。试着分析目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持续顺差所面临的问题。追加一个思考:如果在该恒等式中考虑外商直接投资进来,应该如何扩展开公式呢?关键术语: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s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s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s消费consumptionspending投资investment储蓄saving政府采购governmentpurchases(spending)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s税收taxation净出口netexport孪生赤字twindeficits折旧depreciation作业:商学院——P35概念题(1)(2),技术题(2)双学位——P35概念题(2),技术题(2)补充背景资料:(如何理解经济变量数据)徐奇渊2009解读CPI:统计数据Vs居民感受数据的冲突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7月,CPI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从今年2月份以来,这已经是CPI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并且其降幅创了10年以来的新低。但是,央行针对50个城市的2万名储户的月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自今年上半年以来不断恶化;至2009年6月,消费者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指数已达到-39.8%。该数据表明:在6月份,每100个调查对象中,仅有约三成的人是对物价满意的,而剩下约七成的居民均对当时的物价水平表示不满。这一不满意程度,已经非常接近上一轮物价高涨时期——2007年末和2008年初。一边是不断下降的CPI指数,一边是对物价水平持续放大的不满。这种矛盾让人颇为费解。原因之一:与谁试比高?姑且不论哪个口径合理,上升和下降,满意和不满,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变化情况,其默认口径均为同比,也就是说:拿今年7月的物价水平与去年7月相比。而一个正常人,谈及对物价水平的感受,他通常会拿今天的物价水平与昨天相比,或者是7月的物价水平与6月相比——这就是环比口径的物价水平变化。关于两者的矛盾,国际原油价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超过140美元/桶的水平;而2009年初急剧下跌到40美元/桶,及至2009年7月又反弹至70美元左右的水平。如果用同比的口径与去年的水平相比,国际原油价格下跌50%;如果拿今年7月与年初的价格水平相比,则价格反而是上升了70%多。虽然原油并不是消费品,但是这个比较方式的差异,同样适用于解释CPI的同比—环比结果差异。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分别观察两个口径的CPI变化:自2009年3月至7月,CPI连续5个月呈现同比下降;而与此同时,环比口径的CPI则呈现温和上升,7月较3月上涨了0.30%。不过,虽然两种口径的CPI有着方向上的截然不同;但是,0.30%的物价水平涨幅却仍然难以解释居民对物价水平的严重不满。原因之二:CPI变化的结构性特点从CPI统计所包含的八大类商品指标来看,3月至7月,价格水平呈现上升的有:食品、烟酒及用品、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费用五大类;而同期价格水平呈现下降的仅有: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两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则几乎没有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是所有八大类商品中权重最大的分类项,其占比约占三分之一;而猪肉又是食品分类中最重要的子项目,大致又占到食品的三分之一权重。在上半年,猪肉价格一度持续走低,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了食品价格;但是,其他更多的食品子项目却表现为价格上涨,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类别。只不过由于猪肉权重一家独大,在统计中压制了食品类别的总体价格水平。可见,不管从八大类商品分类来看,还是从最重要的食品类分项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商品价格都在上升。这种普遍的价格上涨,虽然程度不一定明显,但仍然使得居民对价格上升现象感受强烈。原因之三:经济和政策背景首先,从经济大背景来看。2007年末至2008年初,由于当时的居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因此,居民对物价水平的不满,直接来自于物价水平的迅速上升。而在今年上半年,尤其是3月份以来,物价水平虽然呈现出上升之势,但其程度微弱,因此仅是居民对物价水平不满的来源之一。更重要的,在上半年的经济背景下,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居民当期收入增速下滑以及收入预期较为悲观。在此背景下,居民对于物价水平的任何上升,均会较为敏感。第二,上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回暖,至6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均已接近或突破了去年的历史高位。房价的上升,也是居民对物价水平不满的重要原因。而实际上,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购房属于投资行为,因此并未进入到CPI的核算中。也就是说,资产价格和消费品价格不是直接等同的。这也是CPI走势与居民的物价感受矛盾的原因之一。第三,从政策背景来看,上半年以来油价的波动、水价的调整、香烟的税率调整以及白酒的税收征管方式改革等等。以上这些政策变化所涉及的商品类别,虽然在总体消费支出中占比不一定很高;但是,这些商品均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需品,因此同样会引来较多的关注。结论最后,从统计指标的目的性来看,我们之所以倾注大量人力和物力,定期的统计CPI这个指标,不外乎以下几个目的:其一,了解居民的生活费用的成本变化;其二,以此为参照指标,对其他名义指标进行更加合理的评价,例如名义工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其三,作为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参照依据。但是,仅仅使用现行同比口径的CPI指数来刻画物价水平则难以达到以上三个目的,为此应作以下相关调整:其一,更加重视环比口径CPI指数的公布与说明。其二,根据猪肉价格的变化及时调低猪肉在食品支出中的权数。例如在本轮猪肉价格周期中,上半年猪肉价格最低比去年最高峰缩水约30%左右,由于猪肉在我国属于生活必须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因此其权重也应伴随进行调整。如果我们对此前的CPI权数做这种调整,则猪肉价格的下跌将难以抵消其他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其三,考虑将房价纳入到CPI体系中。作为相关内容,在原先的CPI体系中,居住费用类别就包含了房屋贷款利率。但是,居民在实际支付房贷时,需要偿还的贷款金额不但与房贷利率相关,还与整体房价水平相关。只考虑房贷利率,而不考虑房贷总额(整体房价),是片面的。事实上,由于住房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性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部分国家均不同程度的将房价变动纳入到了CPI的核算体系之中。如果只考虑房贷利率,而不考虑房价,则在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CPI中只能体现房贷利率的下降,而无法体现房价上涨带来的生活费用提高,因此会人为的低估了CPI的上升幅度,从而削弱其政策含义。作为一个例子,在今年上半年的CPI同比降幅中,居住费用的下降做出了50%以上的贡献,而居住费用的下降又最主要来源于房贷利率的下降;但是,考虑到同期房价的上涨,则居住费用开支的真正价格水平显然是被低估了。2011年08月29日09:23《华尔街日报》(WSJ)观点:对中国经济的误读黄育川目前,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人士通常都会将原因归于中国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仅为35%,而投资占GDP的比重则过高,已经超过了45%。这两项指标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最终将崩溃的担忧。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些数据──特别是与消费有关的数据──与市场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国人的实际消费量比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得要多。人们普遍的印象是,中国的消费近些年来一直在急剧上升。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有关奢侈品消费、快餐店数量以及家装需求增长高达两位数的报告数不胜数。零售业销售额每年增长15-20%,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表明,个人消费增长速度仅为8-9%,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该怎么解释?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零售业销售额与消费并不等同,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强。这不禁令人怀疑哪里出现了错误,国内消费有可能被严重低估了。2009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承认,官方的家庭消费数字存在不足。那些统计数据依据的是过时的、使用了30年的抽样调查方式,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当前盛行的现金交易的情况,没有完全包括以非现金方式提供的教育和卫生服务,也没有做出调整以反映房主自有住房的当前市场价值。由于中国销售税较高,家庭消费越来越难以跟踪。其中部分原因在于,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对增值税的管理方式使得避税行为更加难以被发现。此外,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也没有完全在核算系统中体现出来,因为小额的私人交易很难被包括进来。在中国的国民核算制度从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向联合国制订的用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变的过程中,这一直是个重大问题。举例来说,2004年服务业占GDP比重的数据必须向上调整30%。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有待处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官方数据低估了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投资占GDP比重的估计则过高了。按照高盛公司(GoldmanSachs)的说法,部分原因在于GDP对于固定投资的估计没有根据不断上涨的土地购置成本进行充分调整,因而使得这些估计数值偏高。这样看来,消费和投资这两项GDP指标都不够准确。与消费数据的情况一样,中国的GDP也很可能高于报告的数据。据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Stanley)所做的一项研究估计,中国2008年的GDP应该比官方数据高30%,人均消费数据最多应该高出80%。其他的研究还表明,家庭收入也被低估了20-30%,因此实际GDP数据也应该更高。总体而言,GDP应该上调10-15%,消费占GDP的真实比重可能达到40-45%,而投资占GDP的比重则应该是35-40%。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些比率依然远远超出正常标准,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就不那么异乎寻常了。过去20年来,中国官方统计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从50%左右降到了35%,整整下降了15个百分点。类似的情况是,另外三个经济体──日本、台湾和韩国──在这20年里消费占GDP的比重降低了20-40个百分点,而这20年正是这三个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的20年。中国的情形之所以不同寻常,并不是因为消费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幅度太大,而是因为绝对值相差太多。从当前来看,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比其他国家低15-20个百分点。数据上的瑕疵大概只能解释其中50%的差距,其余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北京的政策问题。在中国,所有的土地以及主要工业企业都是国有的,因此,这些资产的收益大部分都归当地政府和国有企业所有,而没有进入家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的观察,因投资和政府转移支付获得的收入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足10%,相比之下,其他国家这一比重为20-30%。而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就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由消费与投资失衡而得出的中国经济行将崩溃的预测都站不住脚。中国的增长模式之所以脆弱,确有其他一些原因,但这一原因并不在此列。第二,应该更多关注政府支出所起到的作用。经济学家往往只看到消费和投资状况就得出结论,但他们应该看看政府如何进行转移支付,如何提供服务──这些最终会在家庭消费中体现出来。从理论上来讲,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公共支出应该占有更高的份额,并对家庭消费构成补充。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的社会公共支出以及向家庭进行的转移支付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预期的标准,其原因大部分在于中国经济中社会主义那一部分的收益并没有进入家庭。除非中国增加福利支出,或是处置掉这些国有资产,否则消费占GDP的比重几乎不可能上升到与其他国家相同的水平。(编者按:黄育川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也是前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华尔街日报》2011年07月13日15:43评论:为何中国GDP和CPI同样重要中国发布经济增长数据,从一季度的9.7%放缓至二季度的9.5%,亚洲市场对此的反应基本上可谓是波澜不惊。这一数字与之前各方的预期大体保持一致,而且毕竟真正重大的数据消息还要属上周末发布的6月份高企的CPI。关注中国抗通胀之战的确有其道理,特别是在6月份CPI达到三年来的最快升幅后。从博客上看,中国国内对于经济的怨言无疑都集中在生活成本迅速上升这方面。不过按理说,经济增速放缓至少也应该得到同样的关注。从发达国家的角度看,9.5%的经济增速毫无疑问仍是非常强劲的,但很难说这样的增速对中国来讲意味着什么,因为中国缺乏可靠的失业数据,透明度往往也远不如印度等国家。中国财政部本周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史上头一遭拍卖,但却未能卖出其三年期债券,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有关这场拍卖的媒体报道重点关注的是,此次拍卖显示出投资者警惕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尽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但地方债务仍被普遍看作处于摇摇欲坠的水平。但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出售的五年期债券的收益率比三年期债券要低,这说明收益率曲线出现逆转。有些情况下,收益率曲线逆转是经济衰退的先兆,不过就上述情况而言,这可能更是一种供求关系的体现。当企业债券收益率今年1月出现逆转时,彭博社(Bloomberg)援引分析师的话说,这主要是因为远期票据供应水平较低。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长期债券收益率较低意味着市场并不那么担心长期通胀问题,至少目前还没有。在这一点上,市场与媒体和博客圈的看法不同。MichaelKitchen2011年07月11日10:03猪肉价格凭什么牵动中国CPI?对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来说,如今的情况正是以下这一幕的再次上演:2008年2月,一种席卷生猪的疾病成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8.7%的诱因。QilaiShen/Bloomberg2011年3月3日,周四,在中国上海的一处肉类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工人在检查、移送已被屠宰的猪。政府周六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升6.4%,为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升幅。食品价格高企再次敲响了警钟,这不仅是因为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还因为其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新浪微博的一名用户总结了公众的情绪:在一个工业和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为什么一个普通人吃饭就这么难?猪肉价格再次成为推高中国CPI的主要因素并非巧合。由于猪肉价格对CPI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些人不客气将CPI称作“中国猪肉指数”(ChinaPigIndex)但是,为什么猪肉价格的影响如此之大?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猪肉价格的涨跌?猪肉在CPI一篮子商品中所占的比重CPI衡量的是一篮子商品价格的变化。这一篮子商品旨在准确反映家庭消费支出的情况。按国际标准衡量,大多数中国家庭都较为贫困,所以食物支出在家庭全部支出中所占比例较高。中国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CPI组成商品的所占权重,但大多数经济学家估计食品所占权重约为30%。猪肉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肉类。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研究员的分析表明,猪肉在CPI一篮子商品的食品部分所占比重约为三分之一,占整个一篮子商品的比重为10%。这使得猪肉成为所占权重最大的单一组成商品。食品价格也在波动。在过去10年中,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8年2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23.3%的峰值,而非食品价格的峰值不到3%。在食品中,猪肉价格尤其不稳定。2008年3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到74%的峰值,如果猪肉在CPI一篮子商品中真的占有10%的比重(这一估计可能较高),单单猪肉就为CPI的涨幅贡献了7.4个百分点。猪肉供求发生变化猪肉在CPI中所占比重较大,以及相对其它组成商品其价格变动较大,解释了猪肉价格为何对中国CPI数据影响如此明显,但现在猪肉价格上涨又是什么原因?猪肉价格再次上涨。\o""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在6月中旬创下新高,达到23.6元/公斤,同比上涨62%。2008年,猪肉价格上涨被归咎于猪蓝耳病的爆发。但业内专家认为,此病只是猪肉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当年猪蓝耳病只影响了一小部分生猪。\o""造成猪肉紧缺的真正原因是供求变动释放出的价格信号,而当年的许多因素如今也依然在影响猪肉价格。需求的增加只能部分解释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中国家庭正逐渐变得更加富裕。在收入水平较低时,财富的增加转化为饮食中猪肉需求的增加。过去两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激增也意味着,相对于增加的货币而言,猪肉供应量变少了。但想要理解猪肉价格激增的真正原因,有必要到农场走一走,看看供应面的情况。猪圈里的小猪据业内专家透露,在中国,最多有90%的生猪是由农户在自家后院进行养殖,每家每户只养少数几头猪,是一种小规模的商业运作。这些农户对猪肉价格变动极其敏感,因为猪肉价格决定其是获利还是亏损。生猪养殖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是猪肉价格(产出)和玉米价格(投入)。猪肉和玉米的价格比率达到6:1时就足以让生猪养殖户达到收支平衡。在2009年夏天猪肉价格走低时,上述比率在略高于6的水平徘徊,农户几乎没有动力养殖更多的猪。因此,母猪被拖出种猪群,遭到屠宰,当做肉猪来用。猪肉价格在过去一年半持续下跌的结果就是猪肉紧缺,价格上涨。北京某超市肉类供应商老刘(音)沉思后说道,这全和农民的养猪动力有关。老刘说,猪肉价格走高是有道理的。去年,由于养殖的生猪数量过多,供应商每只猪亏了400至500元。就个人而言,虽然有人说猪肉价格太高,我认为应该维持这个价格。毕竟,如果价格下调,就没有人愿意养猪了。猪肉价格走高会提高猪肉玉米的价格比率,并提高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但由于玉米价格也处于历史高位,猪肉玉米价格比率并没有提高多少。\o""据每周发布相关数据的政府部门披露,猪肉玉米价格比率从年初的6.6上升至现在的8.5。这已经超过了养猪户的收支平衡点,但可能还不够高,还不足以让沉睡的公猪变成猪圈里的风流才子卡萨诺瓦(Casanovas)。做个比较,2008年初农户对养猪热情高涨时的猪肉玉米价格比率超过了10。离开农村?与此同时,如果农民离开农村到工厂打工,其所能获得的工资会更高,这也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成本。农村人口中,非农就业人口的工资数据难以得到,但基层报告和小规模调查表明,去年这部分人群的工资水平可能上涨了约1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私营小企业制造业工资数据给我们描绘了一副类似的图景,2010年制造业工资上涨了16.4%。工厂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也增加了农民留在农村的机会成本。这意味着农民可能要求较高的报酬,这也增加了养猪的成本。紧缩政策导致猪肉价格走高?猪肉价格高企谜题的最后一块拼图来自政府试图控制高通胀的举措。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央行一直在稳步收紧信贷,以防CPI过快上涨。业内专家说,中国的屠宰场普遍缺乏营运资金,这意味着他们几乎没有现金从农民手中收购生猪。政府削减信贷的举措意味着屠宰场的营运资金更少了。因此一个悖论出现了,原本为了控制通胀推出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实际上降低了猪肉的供应量,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而食品价格上涨又成了通胀加剧的近因。猪肉价格走高将提高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并最终增加供应。而玉米价格下降,特别是如果美国削减乙醇补贴的计划取得进展且玉米的国际价格走低,也会增加农民的利润率。但即使大批猪仔已经在孕育中,它们长大出栏进入市场也将是今年年底的事情了。而在周期性压力得到缓解的同时,农业报酬上涨和家庭对肉类需求的增加所引发的结构性压力依然存在。TomOrlik(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第三章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乘数理论对应《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文)185页。对应《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文)185页。授课框架:首先,静态分析(实质是提出一个问题)。研究在一定的假设下(指价格完全不变、投资需求假定、产出与收入互换性假定成立等)说明非充分就业均衡的存在性、稳定性,说明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信奉充分就业均衡的唯一性)在思想观点上的对抗。其次,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乘数理论:解决问题),包括各种财政政策变量(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税率)的乘数推导。说明政府政策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有效性。最后,关于乘数的综合运用——预算盈余概念及相关结论。一个特殊的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总结本次课重点,给学生一些提问时间。“没有全部的真理,所有真理都是一半的真理。想把他们当作全部的真理就是在扮演魔鬼。”——摘自怀特海《《观念之历险》(TheAdventureofIdeas),1933年。本章提出关于实际产出相对于趋势而波动的第一个理论(雏形理论)。这一模型的基石:产出(供给)与支出(需求)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支出(需求)决定产出和收入(供给),而产出和收入又反过来决定支出。注意:这与萨伊定律注意:这与萨伊定律“供给决定需求”——供给总能自动产生自己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里更强调需求决定论。同学们在仔细思考45度线模型后,会领悟这一点。这一凯恩斯主义的收入决定模型的简化条件(假设)包括:假定价格完全不变。厂商愿意在既定价格水平出售任何数量的产出(意味着AS曲线水平)。研究当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时,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目的是不考虑供给的因素,单方面逐步展开总需求的含义,整个IS-LM模型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总需求。国民收入与产出互换性假定。这是全书通用假定(检查一下“互换性”成立的前提条件)。对投资的假定。这个假定是该模型所特有的。凯恩斯认为企业家的投资行为是被凯恩斯认为企业家的投资行为是被“冲动”(animalspirit)所驱使的,难以用既有经济理论解释。因而投资需求被假定为一个给定常数,这也是为了与古典主义的投资函数做区分。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对于投资需求的不同看法,进而对于供给和需求的决定问题的定性,其原因和背景的阐释,有兴趣者请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