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2006年秋季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第1页
黄冈中学2006年秋季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第2页
黄冈中学2006年秋季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第3页
黄冈中学2006年秋季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第4页
黄冈中学2006年秋季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冈中学2006年秋季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6分)我们从古以来,就有A苦干的人,有B硬干的人,有C请命的人,有D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yǎn)________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jǐ)________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pū)________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miè)_______。要论中国人,E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的书写在下面的方格内。(2分)我会写:(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词。(2分)选项:为民埋头舍身拼命我会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3)请根据语境给文中E处选填合适的语句()(只选序号)(2分)A.必须不被抹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脊梁和筋骨。B.必须不被抹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C.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脊梁和筋骨。D.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2、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A.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B.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谈读书》)我会品_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句积累(4分)(1)《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中巧用典故,表现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武陵春》中表现作者内心浓重哀愁的两个细节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①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于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两次用火碱和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据这位大学生自称,是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2月24日,刘海洋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②刘海洋在中学里曾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不光成绩好、守纪律、懂礼貌,而且热心班集体的事情,学校曾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三千多名学生中只有他穿着打补丁的校服。③刘海洋的母亲说:“他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干,到大四了,裤衩、袜子都是我给他洗的。”④刘海洋拥有两个书柜好几百本书,但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的书一共不超过30本,其他都是数理化。(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四则材料的主要信息。(1分)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你能给刘海洋等同学提出几条建议,使他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吗?(2分)我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5分)(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5~7题。(7分)甲:星星变奏曲(江河)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2分)A.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B.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C.八百里/分麾下炙D.马作的/卢飞快6、填空。(2分)两首诗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但却有所不同。甲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追求,乙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7、自选角度,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赏析_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问题。(1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语。(4分)吾义固不杀人()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所识贫乏者得我与()9、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词语回答)

(3分)1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2分)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垂钓》,完成12~16题。(15分)垂钓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和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12、垂钓在文中象征什么?(3分)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第⑴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大海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对全文的主旨有什么作用?(4分)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文中划线句子,作者为什么说“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2分)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2分)(1)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2)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清晰,海雾淡了它们就模糊……我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对环境描写非常精彩细致,而对两位老人的外貌只是简笔勾勒。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其中的一位老人(注明是那位老人)。(4分)我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说“宽容”》,完成17~21题。(12分)说“宽容”“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我国战国时代,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共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誉,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廷为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给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由来。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肯擦。女售票员给了他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样做,而是硬逼着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这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呢?为什么对别人不宽容一下呢?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17、判断论点: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我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归纳论据: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事例,概括起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英“让地三尺”感化邻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9、揣摩品读:文中划线句子阐述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我的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我谈论证:这篇文章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2分)我的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反思生活:宽容的人常常宽容,不能宽容的人常常刻薄,你认为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你觉得使一个人变得宽容最重要的要靠什么?(2分)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活学活用: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因与同桌语言发生冲突而心存怨恨,你想开导他,你会说些什么呢?(50字左右)(2分)我的开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学习与探究(10分)23、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无数风流人物,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某班在开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中有以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活动一:论风流(2分)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物才称得上是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数风流(4分)在你心中,谁数中国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赞风流(4分)为你的心目的风流人物写几句赞词,表达你的敬佩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练笔与展示(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吴先生毕业十年,尽管现在他已拿到国际认可的“项目工程管理”资格证书,但三个月前他应聘杜邦时,只有一张大专学历文凭和在几家外企担任过工程经理的经历证明。吴先生说,工程部经理对人的要求颇高,既要有技术、又要外语好,同时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由于是跨国大公司,待遇颇为优厚,想应聘这个工作的人并不少,博士、硕士都有,但最后还是他这个大专生胜出。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老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而不是纸上的东西,这想必就是知名跨国公司的用人规则。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答案:1、(1)掩脊仆蔑(2)埋头拼命为民舍身(3)D2、A.这一句在文中能起到提醒注意,引发对创造性思维的思考,突出所提出的两个的问题,使文势有变化,还有在结构上起到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B.运用比喻进行说理,“自然花草”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用来比喻读书学习,这一比喻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3、(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舍生而取义者也。4、(1)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犯罪及其在学校、在家庭、在个人学业上的情况(供参考)

(2)①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任务,更是个人的责任。要懂法、知法、遵纪守法,这样,才能适应多元化的社会。②让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正是由于母亲从小对刘海洋的大包大揽,使刘海洋失去了起码的选择权利和发展空间,才使其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而变得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最终导致心理障碍,走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③一个人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除了文化知识之外,应该学习一点法律知识,社会知识,心理调节知识,环保知识等,使自己全面了解社会,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位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5、D6、对光明作者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恢复中原7、(1):“柔软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生前生后名”意为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为民族建立功勋的美名。这里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赢得青史留名。字里行间表达出爱国情感。“可怜白发生”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在这里诗人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壮志成空、理想破灭的悲愤。8、义:善良坚持道义苦:使……痛苦曾:同“增”,增加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9、能够实施仁道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很多,不实施仁道的君主,帮助支持的人就少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法家拂士敌国外患1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我认为①“逆境能成才”是对的,孟子曰:“困于心衡虑于而合作。”就是说人经历磨难,必须经历一番苦心焦虑,才能奋起有作为。因此,人处在逆境中,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奋斗的精神,就能够身处逆境求生存、发展,如苏轼。②“顺境也能成才”,现在我们多数人是处在顺境当中,应树立“安乐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精神,不断进取,那么,即使我们是处在顺境,我们同样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比尔·盖茨”。③我认为“逆境”和“顺境”是否成才,关键是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可以成才;“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死”。因此,“逆境”和“顺境”都只是外界条件,关键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一个人主观有理想,有毅力,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处逆境或顺境都能求生存发展。如邓小平同志。12、生活方式(选择,生活的选择,多元的生活方式等)13、⑴反复描绘海很大,意在告诉人们世界很大。⑵有力的衬托了文章(在广阔的世界里,人们可以多元生活的)主旨。14、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自己阐述,意近也可)15、第一句更好。用“浓”“淡”二字,描绘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好像一幅国画里的墨色的变化),第二句就没有这种传神的效果。16、运用描写的手法,符合老人的性格(胖老头:性格随和,容易满足物质追求;瘦老头,执着,倔强的追求精神),语言通顺,有一定的文采。17、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18、蔺相如“引车避匿”感化了廉颇、女售票员“用纸擦痰”感化乘客。20、对比论证。作者在前面举了三个正面的例子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