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

诸葛亮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新课导入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文学常识1.诸葛亮,字孔明,

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2.诫,

之意。这里的“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3.书即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多记事陈情。三国告诫劝勉书信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úbóyínsuìlú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确志向。明确、坚定。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疏通文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增长。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振奋精神。励,振奋。轻薄浮躁。险,轻薄。修养性情。治,修养。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疾行,指迅速逝去。(一)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治”通“冶”,修治、修养)以静以修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介词,可以拿来成1.2.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非志无以成学动词,达成、成就

遂成枯落动词,形成、变为

(二)一词多义(三)古今异义1.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无常;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2.悲守穷庐

古义:寒酸,破旧;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3.意与日去

古义:离开、消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四)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2.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3.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问题探究1.找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答案】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当堂达标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B.意与日去

意:意思C.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振奋精神D.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当堂达标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淫慢则不能励精

思而不学则殆B.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C.夫君子之行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夫学须静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当堂达标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B.“静以修身”强调了安静的环境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C.“学须静也”表明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D.文章启示我们,要想成长需要具备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当堂达标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十分深切。D.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5.背诵默写(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5)《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险躁则不能治性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当堂达标(6)《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