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八第二课-用药有方-课件_第1页
安全教育八第二课-用药有方-课件_第2页
安全教育八第二课-用药有方-课件_第3页
安全教育八第二课-用药有方-课件_第4页
安全教育八第二课-用药有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用药有方第二课用药有方1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和西医。2.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了解内服药和外用药之分。4.了解用药说明书。5.如何走出用药误区。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和西医。2预习环节(小组研讨,任务驱动)1.研讨中医中药和西药有关内容。2.讨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关内容3.探讨内服药和外用药之分。4.讨论用药说明书以及如何走出用药误区。预习环节(小组研讨,任务驱动)3一.情景导入:在我们一生中,受到疾病的侵扰是在所难免的。一旦得病,就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安全用药。(一)药品大家族1.中医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中医英文名称: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aditionalChinesephysician

定义1:起源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药学总论(二级学科)定义2:本学科专业职业队伍。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药学总论(二级学科)一.情景导入:42.中药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中药英文名称:Chinesemateriamedica定义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药学总论(二级学科)定义2: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天然药物资源学(二级学科)2.中药5安全教育八第二课-用药有方-课件63.西医西医的诊断1、问诊用交谈的方式,通过病人或知情人的叙述,了解病人的情况,作出初步诊断。2、体格检查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3、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4、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仪的记录来检查患者心脏的疾病。5、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利用X线对各组织器官的穿透能力,使人体内部结构在荧光屏上或X片上显出阴影进行观察,从而了解疾病等情况的诊断方法。有些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如显示不清,应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T)和磁共振(MRI)检查,就能作出更精确的诊断。总之,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西医的治疗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西药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化疗等。3.西医74.西药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4.西药85.内服药和外用药(1)内服药,是通过口服被人体吸收来治疗疾病的药物。(2)外用药,是通过涂抹或滴于患处治疗疾病的药物。一般用红字标明,多是有刺激性、腐蚀性或毒性较大的药品,因此不能内服。5.内服药和外用药9二.用药需谨慎1.药品说明书是药品情报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医师、药师、护师和病[人治疗用药时的科学依据,还是药品生产、供应部门向医药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宣传介绍药品特性、指导合理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主要媒介。我国对药品说明书规定包括:药品名称、结构式及分子式(制剂应当附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毒剧药品应有极量)、毒副作用、禁忌症、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贮藏、有效期、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等项内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于2006年3月10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二.用药需谨慎102.需要改掉的用药习惯:◆不要用除白开水以外的其他水送药。◆对于缓释制剂不要分解药剂后再服用。◆不要强行给小孩灌药。◆服中药时不能随意加糖。3.谨防假药和劣药,筑起用药的安全屏障。对于消费者来说,谨防假药和劣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有信誉的医疗机构和药店买药,并留下发票等凭据。2.需要改掉的用药习惯:11三.走出用药误区1.案例

2.央视《我的今日之最――走出不良用药的误区》观后感

2月18日晚6点央视新闻频道《我的今日之最》栏目的话题是“走出不良用药的误区”,节目中讲述了在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曾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的320名聋人表演的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中,大部分人的耳聋是用药不当造成的。在中国,很多家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数以万计。一例例沉痛的教训,一组组惊人的数据,患者自主用药,医生不当处方等等,让人不禁一次次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合理、安全用药,走出用药误区。

节目中提到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吃药前不看说明书”。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不习惯看说明书,往往根据以往的用药习惯服药,或听从医生介绍服药;二是不会看说明书,不知道如何读里面的信息。前者是缺乏安全用药意识,后者是缺乏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药品说明书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贮藏条件、注意事项或禁忌、药品不良反应等,用药前看说明书是对自己负责任。那怎么阅读上面的信息哪?杭州市药品检验所所长郭怡飚指出,在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时候,应该先看保质期,确定药品没有过期;二看适应症,就是看这个药是否对得上自己的病症;三看清楚用法用量;四看药品的不良反应,警惕在服药期间出现说明书上描述的不良反应;特别注意看药品说明书的“禁忌”、“注意事项”,因为一些药品的特殊服用要求都会写在这两个内容里面,比如不能与某种药物一起服用,服用后不能从事某种工作等。最后还要注意看药品贮存条件,对于有特殊贮存条件的,如避光、冷藏,要依照遵守。

三.走出用药误区12节目中提到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二“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是中国家庭普遍“自治”的方法,一遇感冒就吃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这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潜伏危害。通常来讲,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年度统计显示,5775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抗微生物药比例最高,占51.15%。而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频数前10位的都是抗生素。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样反应,皮疹,恶心,呕吐,寒战,头晕,胸闷等,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分析其主要原因与抗微生物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有关,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不当及耐药菌增加,使用剂量不断提高,使得不良反应发挥增加。数据也再次提醒市民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易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陈理副主任还提醒,除了走出“感冒就吃抗生素”的误区外,还要注意两大误区,一是不要误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08年我市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例数排名第二的就是中成药,占14.17%。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对于那些“纯天然、没有药品不良反应”的广告,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误导。

节目中提到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二“感冒就吃抗生素”。13

二是不要迷信“打点滴”。08年我市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按给药途径区分,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远高于其他给药途经,占总报告数的62.6%。不少市民认为打点滴比吃药疗效好、见效快,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同时他们的用药风险也大大增加了。虽然静脉用药的疗效发挥比较好,但由于静脉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直接诱因,使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输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粒,增加了对机体组织造成伤害的风险。陈主任强调,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用药安全性大于静脉用药。医疗机构和市民都应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如果病情轻微,一般宜采取口服用药;病情紧急或严重则仍需要静脉注射治疗。市民也不要把静脉点滴当成常规给药方法,尽量做到能口服治疗的就不要静脉给药,医务人员更应该加强用药监护。

陈主任强调,要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例数多并不说明药品质量不好。随着公众用药安全系数的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要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用药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过敏史及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症状,假如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要立即停用可疑药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并通过医生、药师或自己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二是不要迷信“打点滴”。08年我市收集的药品不良反14养成良好的用药行为,还需要走出几个误区。

一是求快。有病希望快点好完全可以理解,但希望药到病除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求快而过度用药,不仅欲速则不达,反而会导致安全风险。药物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过于急躁对疾病的治疗是有害无益的。

二是求新。有些人以为新药的疗效肯定比“老”药好,甚至盲目地只用新药而不愿用“老”药。迷新弃“老”是误区。就药品的安全性而言,新药的风险往往大于“老”药,因为“老”药毕竟经过长时间的风险监测与再评价,规避其风险的方法也更加完善。而新药的安全性,特别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再评价还需要一个过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新药监测期内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满的药品,只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三是求多。有些人认为药多疗效佳,其实不然。药物之间存在着配伍禁忌,其相互作用往往会导致某种风险。另外,用药过多,必然会加重肝脏、肾脏的负担,反而不利于病体康复。

四是弃廉从贵。有些人认为药品的价格越贵,疗效越好。除病的关键是药品的疗效是否对症。不对症,价格再贵的药也没用;对症,再便宜的药也管用。

养成良好的用药行为,还需要走出几个误区。

一是求快。有15五是迷信进口药。一些消费者常常会盲目地选择一些进口药,觉得进口药的疗效就是好。其实,任何一种药都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不同的疾病应选用恰当的药品。从临床观察,要依赖进口药治疗的病友并不多见。近年来,我国制药工业已迅猛发展,许多产品在国际上也属一流水平。许多品种与进口药效果不相上下,而性价比就远超过了进口药。

六是喜欢跟广告走。药品广告是药品生产企业推销其药品的方式之一。消费者从中可获取一定的药品信息。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律对药品广告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不准发布虚假广告,不准夸大疗效。但是,在利益驱动下,一些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包括媒体,违法违规发布药品广告屡禁不止。有的夸大功能主治,有的夸大适应症,有的夸大疗效,严重误导安全用药。遗憾的是,不少消费者,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往往跟着广告走,甚至迷信广告的夸大之词。获取药品信息,可靠途径是看药品说明书或咨询执业药师、医生。

五是迷信进口药。一些消费者常常会盲目地选择一些进口药,16四.课后小结完成单元活动中的几个任务。五.限时作业1.了解中药和西药,中医和西医,内服药和外用药,以及药品说明书几个知识。2.谈谈自己平时的用药习惯。四.课后小结17第二课用药有方第二课用药有方18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和西医。2.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了解内服药和外用药之分。4.了解用药说明书。5.如何走出用药误区。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和西医。19预习环节(小组研讨,任务驱动)1.研讨中医中药和西药有关内容。2.讨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关内容3.探讨内服药和外用药之分。4.讨论用药说明书以及如何走出用药误区。预习环节(小组研讨,任务驱动)20一.情景导入:在我们一生中,受到疾病的侵扰是在所难免的。一旦得病,就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安全用药。(一)药品大家族1.中医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中医英文名称: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aditionalChinesephysician

定义1:起源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药学总论(二级学科)定义2:本学科专业职业队伍。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药学总论(二级学科)一.情景导入:212.中药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中药英文名称:Chinesemateriamedica定义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药学总论(二级学科)定义2: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天然药物资源学(二级学科)2.中药22安全教育八第二课-用药有方-课件233.西医西医的诊断1、问诊用交谈的方式,通过病人或知情人的叙述,了解病人的情况,作出初步诊断。2、体格检查医生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等方法或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工具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3、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4、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仪的记录来检查患者心脏的疾病。5、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利用X线对各组织器官的穿透能力,使人体内部结构在荧光屏上或X片上显出阴影进行观察,从而了解疾病等情况的诊断方法。有些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如显示不清,应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T)和磁共振(MRI)检查,就能作出更精确的诊断。总之,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做出对疾病准确的诊断。西医的治疗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西药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化疗等。3.西医244.西药西药,相对于祖国传统中药而言,指西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4.西药255.内服药和外用药(1)内服药,是通过口服被人体吸收来治疗疾病的药物。(2)外用药,是通过涂抹或滴于患处治疗疾病的药物。一般用红字标明,多是有刺激性、腐蚀性或毒性较大的药品,因此不能内服。5.内服药和外用药26二.用药需谨慎1.药品说明书是药品情报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医师、药师、护师和病[人治疗用药时的科学依据,还是药品生产、供应部门向医药卫生人员和人民群众宣传介绍药品特性、指导合理用药]和普及医药知识的主要媒介。我国对药品说明书规定包括:药品名称、结构式及分子式(制剂应当附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毒剧药品应有极量)、毒副作用、禁忌症、注意事项、包装(规格、含量)、贮藏、有效期、生产企业、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等项内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于2006年3月10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二.用药需谨慎272.需要改掉的用药习惯:◆不要用除白开水以外的其他水送药。◆对于缓释制剂不要分解药剂后再服用。◆不要强行给小孩灌药。◆服中药时不能随意加糖。3.谨防假药和劣药,筑起用药的安全屏障。对于消费者来说,谨防假药和劣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有信誉的医疗机构和药店买药,并留下发票等凭据。2.需要改掉的用药习惯:28三.走出用药误区1.案例

2.央视《我的今日之最――走出不良用药的误区》观后感

2月18日晚6点央视新闻频道《我的今日之最》栏目的话题是“走出不良用药的误区”,节目中讲述了在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曾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的320名聋人表演的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中,大部分人的耳聋是用药不当造成的。在中国,很多家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数以万计。一例例沉痛的教训,一组组惊人的数据,患者自主用药,医生不当处方等等,让人不禁一次次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合理、安全用药,走出用药误区。

节目中提到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吃药前不看说明书”。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不习惯看说明书,往往根据以往的用药习惯服药,或听从医生介绍服药;二是不会看说明书,不知道如何读里面的信息。前者是缺乏安全用药意识,后者是缺乏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药品说明书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贮藏条件、注意事项或禁忌、药品不良反应等,用药前看说明书是对自己负责任。那怎么阅读上面的信息哪?杭州市药品检验所所长郭怡飚指出,在阅读药品说明书的时候,应该先看保质期,确定药品没有过期;二看适应症,就是看这个药是否对得上自己的病症;三看清楚用法用量;四看药品的不良反应,警惕在服药期间出现说明书上描述的不良反应;特别注意看药品说明书的“禁忌”、“注意事项”,因为一些药品的特殊服用要求都会写在这两个内容里面,比如不能与某种药物一起服用,服用后不能从事某种工作等。最后还要注意看药品贮存条件,对于有特殊贮存条件的,如避光、冷藏,要依照遵守。

三.走出用药误区29节目中提到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二“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是中国家庭普遍“自治”的方法,一遇感冒就吃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这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潜伏危害。通常来讲,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年度统计显示,5775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抗微生物药比例最高,占51.15%。而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频数前10位的都是抗生素。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过敏样反应,皮疹,恶心,呕吐,寒战,头晕,胸闷等,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分析其主要原因与抗微生物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有关,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不当及耐药菌增加,使用剂量不断提高,使得不良反应发挥增加。数据也再次提醒市民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易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陈理副主任还提醒,除了走出“感冒就吃抗生素”的误区外,还要注意两大误区,一是不要误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08年我市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例数排名第二的就是中成药,占14.17%。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对于那些“纯天然、没有药品不良反应”的广告,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误导。

节目中提到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二“感冒就吃抗生素”。30

二是不要迷信“打点滴”。08年我市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按给药途径区分,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远高于其他给药途经,占总报告数的62.6%。不少市民认为打点滴比吃药疗效好、见效快,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同时他们的用药风险也大大增加了。虽然静脉用药的疗效发挥比较好,但由于静脉给药使药品直接进入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直接诱因,使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输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微粒,增加了对机体组织造成伤害的风险。陈主任强调,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用药安全性大于静脉用药。医疗机构和市民都应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如果病情轻微,一般宜采取口服用药;病情紧急或严重则仍需要静脉注射治疗。市民也不要把静脉点滴当成常规给药方法,尽量做到能口服治疗的就不要静脉给药,医务人员更应该加强用药监护。

陈主任强调,要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例数多并不说明药品质量不好。随着公众用药安全系数的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要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用药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过敏史及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症状,假如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要立即停用可疑药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并通过医生、药师或自己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二是不要迷信“打点滴”。08年我市收集的药品不良反31养成良好的用药行为,还需要走出几个误区。

一是求快。有病希望快点好完全可以理解,但希望药到病除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求快而过度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