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_第1页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_第2页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_第3页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_第4页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1

你们谁知道腊八粥是用什么组成的吗?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等煮制的,有的还加进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红糖、葡萄等作点缀,使腊八粥更精细可口。

我还知道关于腊八节的传闻:佛祖迦牟尼原来是印度的一个王子,他后来出家修道。一次他来到一条河边,因饥饿劳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杂粮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释迦牟尼得救后,觉得这粥特别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坐在菩提树下修行,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后,佛教徒们把这一天叫做“成行节”。每年的这一天,寺庙僧侣就举行诵经活动,并仿效牧羊女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这个习俗逐渐传到民间,就成了腊八节,把这一天煮的粥叫做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我省民间还有一个传闻。从前有一个叫腊八的人,他自幼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习惯。后来他成家娶了媳妇,这媳妇和腊八一样好吃懒做。腊八的父母去世时,教导他们要勤劳劳动,勤俭度日。可是他们没听父母的话,还是不喂鸡,不种田。这样坐吃山空,没多久,就把父母留下来的粮食吃光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锅里没米,灶下无柴,腊两口儿只好把囤底扫了扫。

凑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锅粥。在这寒冬腊月,他们懊丧没听父母的话。为了记取腊八的教训,以后人们每逢这天就煮杂粮粥,以勉自己勤劳简朴过日子。现在,河北民间依旧留存这一节日风俗。人们吃腊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个单纯的节日风俗。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2

年末,春节邻近,大鱼大肉得志着人们的胃。而腊八那天,奶奶熬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却是我最期望的。

奶奶信佛。记得在小时候,屋子里总放着一张小小的供桌,供桌上总放着两盏油灯。每逢十五或过节时,奶奶会将买来的棉花搓成灯芯,浸上油,插在油灯里,点亮油灯,护着火苗,放在摆有几碟供品的供桌上,虔诚地拜一拜。两束火苗悄悄地照亮奶奶的脸。

我并不懂得,奶奶为什么做这些,只是知道,那些供品结果都到了我的肚子里。到了腊八这一天,奶奶就会熬一大锅腊八粥。

腊八粥里有糯米、核桃、花生、桂圆、红枣、杏仁、枸杞、葡萄干、各种豆子等等。这些材料先要泡上两三个小时,奶奶说,这样各种材料就“活”了。等到把各种干果泡好后,奶奶便烧一大锅水,把这些材料倒进去,添旺火。待到汤色逐渐变浓,奶奶敲下一块红糖,放到沸腾的粥里。我站在一旁,看着红糖一点点溶解,缠着奶奶要尝一口,假装用汤勺把红糖搅匀,其实不知道已经偷偷尝过多少勺了。红糖逐渐把锅里的粥染成糖色,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出锅了。

奶奶先盛出一碗腊八粥,端着它走向供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碗腊八粥,不停地砸吧嘴。奶奶将腊八粥放在供桌上,拜了拜。我的手偷偷地伸向那碗腊八粥,随即手背上就挨了一巴掌。奶奶板着脸,说:“小小年纪不学好!”接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终究能吃了!粥幽香黏稠,各种豆子和干果早已煮得绵软,葡萄干也甜到了心里。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喝粥,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喝了腊八粥,糊里糊涂地过年喽!”然后起身,将锅里的粥盛出来,送给左邻右舍。

多年后,我也学着做腊八粥,步骤都没错,但没了灶膛上的旺火,电磁炉上做的腊八粥,尽管放了糖,却已没有了儿时的甜味。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3

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头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管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提起“腊八节”,约莫多数人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真正的老北京习俗更多的还是从清朝开头。肖复兴表示,就腊八节来说,几乎全体习俗都是围绕喝腊八粥举行,但最早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将锅盖、缸沿清洁出的剩米煮成粥喝,逐渐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

在漫长的民俗蜕变过程中,大量俗语也随之展现,即“送信的腊八粥”,“过了腊八就是年”等。肖复兴解释,作为节俗来讲,假设说过年是一首交响乐,那麽腊八节就是第一章“前奏曲”,“过年”由此拉开序幕。而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五味俱全”,“八宝”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与“八宝”对照,这是与腊八节中与穷人相关的地方,逐渐演绎成今天所讲的民俗。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4

腊月即农历的十二月,也就是岁末,接近新年的味道了。沈从文笔下的腊八是一幅气韵滚动的风俗画;冰心笔下的腊八粥蕴含着对母亲最深的憧憬;而老舍笔下的腊八那么是北平的时代记忆。对我来说,腊八又是那不尽的相思味。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头的标志。邻近饭点,袅袅的炊烟蜿蜒于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千年来的乡俗。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地方制作时也有精粗之别。先取豆汤和枣汤,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参与杏仁、核桃、桂圆肉,一边煮一边用长柄勺子来回搅动。锅下火苗腾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在舞蹈,锅中的红枣、薏米和莲子翻腾着,颜色红润,弥漫枣、豆的甜香。窗外的冬阳,透过窗棱照进来,阳光的味道像是暖暖地融入了粥里,腊月里第一丝幽香混着水汽氤氲开来。

我捧着热腾腾的腊八粥,提防翼翼地将嘴巴贴在碗边,吹开浮于粥上的气泡,轻轻地抿一小口,一股淡淡的幽香便从舌尖一向流淌进胃里,有流进了我的心田。我心生一股和暖,这和暖,不只是手中的一碗腊八粥,更是我爱的人和我所爱的人带来的。此后的每年腊八,成了全家人心中最和暖的节日。一碗浓郁的腊八粥,总是别有一番味道,无论是苦还是甜。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平生。这个普遍的画面,在腊八这天又显得弥足贵重。

今年的腊八,我走上街去,去很久很久没去过的小巷子。熙攘的人群来回穿梭着,苔痕斑驳的老墙无声地诠释着往事,小饭铺的门口正熬着一大锅腊八粥,那热腾腾的水汽和锅中翻腾的豆子,却赋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一种和暖和亲情直达心扉。

我们都一样,都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过着自己的日子,在我看来,有一种暖,挂满回忆的老墙。腊八,早已不单单是一个节日,更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和暖。是人们代代相传的人间清欢,有多少的牵挂和不舍,回忆和感动在这时光中地久天长。

九年级腊八粥说明文600字5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崭新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家乡的人却热爱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们这样做的理由,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容许种枣树。枣神见人们都不敬爱她,便变成一个老太婆来到人间。她在离村不远的地方画了一片果园,满园枣树,红枣满枝。人们摘下一尝,又酸又甜,好吃极了,就纷纷跑到管理枣树的老太婆那里讨教。老太婆报告大家,只要每年腊月初八给枣树喂顿米饭,枣树就会结果。人们按照她说的方法去做,公然棵棵树上都结出了红枣。这不过是一个传闻而已,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大量科学道理:在枣树上砍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