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学:第三章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_第1页
放射卫生学:第三章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_第2页
放射卫生学:第三章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_第3页
放射卫生学:第三章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_第4页
放射卫生学:第三章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

Basicstandardsfor

protectionradiation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过共同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国际区域标准和国家标准我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根据标准的性质不同,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我国部分标准代号的中文释义代号代号的中文含义GB国家标准GBZ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WS卫生行业标准YY医药行业标准EJ核工业行业标准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LD劳动安全行业标准NY农业行业标准第一节国际防护标注演变的历史回顾1925年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1928年国际X射线和镭防护委员会IXRPC1950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977年出版的ICRP第26号出版物对历次建议书的重大修改:1.所有辐射量全部采用国际制(SI)单位;2.将辐射效应划分为非随机性效应(有阈)和随机性效应(无阈);3.对于随机性效应,采用“危险度”概念代替过去的“关键器官剂量”,从而解决了多个受照器官或组织的危险度相加问题;4.对可控辐射源提出了辐射防护三原则。紧急防护行动的干预水平对食品的通用行动水平辐射防护法规法规:是使辐射防护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的保障标准:是开展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的科学依据法律性质的技术性质的法规条例安全准则安全标准工业标准辐射防护法规

我国发展历史60年代:技术管理70年代:行政管理80年代:法制管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发布单位:国务院发布时间:1989年10月24日性质:法律地位最高的专门法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A)法律效力(实施区域或领域及立法的效力范围)生效日期:1989年10月24日效力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他们的组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B)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义务的承担者)主体的一方:各级卫生、环保和公安部门①形成权②命令权③处罚权④监督管理权主体的另一方:从事生产、使用、销售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和个人

①申请权②生产、经营权

③享受卫生保健和教育的权利

④举报权、控告权、申诉权《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C)具体规范(由7章组成):总则许可证登记放射防护管理放射事故管理放射防护监督处罚附则“三建”工程的预防性监督放射性工作的登记、许可放射工作场所的经常性监督检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放射工作单位的自主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2003年10月1日执行(此法中)放射性污染定义: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确定了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地位涵盖内容:核设施、核技术应用(密封源、非密封源、射线装置)、伴生放射性矿和放射性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辐射防护标准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国家标准(GB)制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标号、发布现行国标:《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卫生部发布《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环保局发布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Basicstandardsforprotectionagainstionizingradiationandforthesafetyofradiationsources编号:GB18871-20022002-10-08发布2003-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辐射防护领域的国际组织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ologicalProtection,ICRP)性质:非官方、非营利的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结构:主委会(maincommission)Committee1:辐射生物效应

Committee2:次级剂量限值

Committee3:医学中的防护

Committee4:委员会推荐的应用地位、作用:其出版物是各国制定法规的依据和参考;但不具有法规性质辐射防护领域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UnitedNationsScientificCommitteeontheEffectsofAtomicRadiation)国际原子能组织(机构)(IAEA: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发展历程1960年国务院批准《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1974年《放射防护规定》GBJ8-741983年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2002年《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技术报告、导则指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各部委与放射防护相关的几个重要国际机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前身是国际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

ICRP是公益性的学术团体。ICRP只承担推荐防护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并不从事具体的防护技术与措施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当前防护水平的调查及管理办法的拟定。

ICRP旨在为了公共的利益,主要是通过提出关于辐射防护各个方面的建议和指南而推进辐射防护科学。在准备其建议书的过程中,ICRP考虑采取恰当的辐射防护措施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和定量基础,而把制定完全适合各国需要的专门建议、实践法规或规定的职责留给各个国家的防护机构

ICRP下设5个专门委员会:第1专门委员会负责辐射效应研究;第2专门委员会负责次级限值研究;第3专门委员会负责医学防护研究;第4专门委员会负责委员会建议书应用研究;第5专门委员会负责环境防护研究。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

ICRU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学术组织,专门研究提出关于电离辐射量与单位,以及有关电离辐射量的测量和应用方面的技术报告。ICRU技术报告是电离辐射量与单位及其测量、应用的权威文献。ICRU致力于收集、评价与电离辐射测量及剂量学问题有关的最新数据和技术资料,并在下述几方面推荐最可以接受供当前使用的建议:①电离辐射与放射性的量及其单位;②在临床放射学与放射生物学中测量和应用这些量的恰当方法;③应用这些方法中为保证一致性所需的物理数据。ICRU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电离辐射量和单位相关理论方面问题,有关因子,放射治疗,放射诊断,核医学,放射生物学,放射防护,放射化学,放射性,X射线与γ射线和电子的放射物理,以及中子和重粒子的放射物理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关系,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联合国大会在1955年12月3日一致通过913(X)决议,成立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是收集和评价电离辐射效应和水平的信息,评价的范围包括各种电离辐射照射,和平利用的和军用的,天然的和人工的。在2007年委员会对医学、公众和职业照射;切尔诺贝利事故;免疫系统效应和非人类物种效应等主题进行了评述。委员会的职责不包括有关辐射防护问题,这是其他国际组织的职责。委员会的任务是研究有关科学的问题,而不涉及有关政策的研究。UNSCEAR是一个独立的和科学的团体。UNSCEAR成立以来出版了15份重要报告,历次UNSCEAR报告书是研究电离辐射水平与效应颇具权威性的宝贵文献。第二节我国现行放射防护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背景:

1991年ICRP新建议书(第60号出版物)发表

1994/1996年IAEA等基本安全标准(安全丛书-115)发表

GB4792/GB8703部份内容的差别给执行中带来的不便各部门人员有要求有统一的基本安全标准的愿望研制过程:

1995年成立工作班子(顾问/部门联络员/编制组/秘书)1995~2000年16次工作会议(95/97两次大型研讨会)1998年印发征求意见稿/2000年会审形成报批稿

2002年10月批准发布

GB18871-2002制定原则(1)实践必须是正当的。某种实践给受照个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超过该实践引起或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才可以接受这种实践。所有相关实践对个人的剂量不应超过规定的相应的剂量限值。防护与安全应是最优化的。应采取最有效的防护与安全措施,使得考虑了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在照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发生照射的可能性等方面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见度低的水平,同时使所致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约束值。只要正当,则应通过干预来减少那些不属于某种实践或失控源所致的辐射照射,且干预措施也应最优化的。

GB18871-2002制定原则(2)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强调获准从事涉及辐射源的某种实践的法人应对有关的防护与安全承担主要责任。重视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安全文化素质。将纵深防御措施引入辐射源的设计和运行程序中,以弥补防护与安全措施中可能见发生的失效和失误。通过优质的营运管理和良好的工程实践、质量保证、人员培训与资质审查、全面的安全评价,以及持续不断的经验反馈等来确保防护与安全。GB18871-2002目次

章附录前言1范围2定义3一般要求4对实践的主要要求5对干预的主要要求6职业照射的控制7医疗照射的控制8公众照射的控制9潜在照射的控制-源的安全10应急照射情况的干预11持续照射情况的干预A1-豁免B1-剂量限值与表面污染控制水平C1-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D1-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E1-任何情况下预期要应进行干预的剂量水平和应急照射情况下的干预水平与行动水平F1-电离辐射的标志和警告标志G2-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H2-持续照射情况下的行动水平J1-术语和定义

1-标准的附录;2-提示的附录

GB18871-2002基本定义(电离)辐射:指在生物物质中能产生离子对的辐射。(辐射)源: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

(环境氡,γ辐照装置,X射线机,核电厂)照射:受照的行为或状态。体外源照射/体内源照射正常照射/潜在照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应急照射/持续照射

GB18871-2002基本定义实践: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径,或扩大受照人员范围、或改变现有源的照射途径网络,从而使人们受到的照射或受到照射的可能性或受到照射的人数增加的人类活动。干预:任何旨在减少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行动。防护与安全: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和保持实践中源的安全,包括为实现这种防护与安全的措施,如使人员的剂量和危险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水平,并低于规定约束值的各种方法或设备、以及防止事故或缓解决事故后果的各种措施等。

GB18871-2002基本定义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已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排除:不属于基本安全标准适用范围的,特指那些本质上不能通过实施基本安全标准的要求对照射的大小或可能性进行控制的照射情况,如人体内的K-40、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或等所引起的照射。豁免:指实践和实践中的源经确认符合规定的豁免要求或水平,并经审管部门同意后被基本安全标准的要求所豁免。医疗照射:患者(包括不一定是患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到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或治疗的执业医师和医技人员)受的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GB18871-2002基本定义公众照射:公众成员所受的辐射源的照射,包括获准的源和实践或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正常照射:在设备或源的正常运行条件下,包括在可能发生的能够保持在控制条件之下的小的意外事件情况下受到或预计会受到的照射。持续照射:没有任何不间断人类活动予以维持而长期持续存在的非正常公众照射,这种照射的剂量率基本上是恒定的或者下降缓慢。

GB18871-2002基本定义潜在照射:有一定把握预期不会受到但可能会因源的事故或某种偶然性质的事件或事件序列(包括设备故障或操作错误)所引起的照射。存在潜在照射的领域

核能发电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医疗照射核辐照核废物收贮

GB18871-2002的主要特点等效采用《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安全标准》(IAEA安全丛书-115号)。三个层次:一般要求/主要要求/详细要求GB18871-2002的主要特点保留GB4792/GB8703中行之有效的内容。表面污染水平/工作场所分级/毒性分组/排放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废液槽式排放GB18871-2002的主要特点尽可能吸收国际新成果。

ICRP-75(职业照射)按年剂量<1/1~5/>5mSv确定个人剂量监测的安排;ICRP-64/76(潜在照射)危险限制和约束;ICRP-82(持续照射)残存物剂量约束;ICRP-73(医疗照射)指导水平GB18871-2002的主要特点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并列确定电离辐射的标准,保证辐射源处于安全状态潜在照射的控制:设计要求/运行操作要求。管理要求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各方责任:主要责任(注册者/许可证持有者),各自责任(供方/工作人员/辐射防护负责人/执业医师/特定任务方)

管理要求:分豁免/通知/注册/许可营运管理要求:安全文化/人机工程原则的操作程序安全的确认:对设施和设备的监测和验证

GB18871-2002的主要特点职业照射内容调整。机组人员宇宙辐射和非铀矿氡照射列入/年剂量限值降至20mSv/放射工作人员不分类加强控制可控天然辐射照射。国内:GB14882(食品中放射性物质),GB6566(建材放射性),GBZ116(地下建筑物氡),GBZ124(地热水放射性),GBZ139(稀土生产场所)GB18871-2002的主要特点突出医疗照射防护。一般要求(3章)/主要要求(4章)/详细要求(7章)/指导水平(附录G)。涉及患者和受检者(医疗照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陪伴者和家属(公众照射)加强应急准备与响应。分实践与干预两类活动/干预的正当性和最优化原则/干预行动水平(应急照射)/补救行动水平(持续照射)。

1

范围适用范围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不适用范围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2

定义(附录J-术语和定义)基本定义(6):电离辐射/辐射源/照射/实践/干预/防护与安全辐射与源(22):氡/氡子体/平衡因子/密封源/消费品/辐照装置/核燃料循环/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放射性废物辐射的生物效应(4):随机性效应/确定性~/危害/危险辐射量和单位(22):活度/剂量/辐射权重因数/组织~/器官剂量/有效~/集体~/周围剂量当量/定向~/工作水平2

定义(附录J-术语和定义)实践中的防护与安全:剂量限值/~约束/纵深防御/控制区/安全评价/参考水平/清洁解控~/指导~/监测干预中的辐射防护:应急/行动水平/预期剂量防护与安全管理:审管部门/法人/用人单位/通知/注册/许可/豁免/解控/供方/辐射防护负责人/合格专家3.1

适用实践源的生产,医工农教科中应用核能生产审管部门规定的源放射性物质/含~装置、设施产生辐射的产生辐射的器件、设备审管部部门规定的照射职业照射/医疗~/公众~(正常~/潜在~)天然照射(公众照射-流出物,废物/职业照射-氡,机组人员宇宙辐射/审管规定的)干预应急照射(事故情况,紧急~/审管部门规定的)持续照射(氡照射/残存物照射/审管部门规定的)

3.2

排除任何本质上不能通过实施基本安全标准的要求对照射的大小或可能性进行控制的照射情况,如人体内40K、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所引起的照射,均不适用本标准,即应排除在本标准的的适用范围之外。

3.3

实施的责任方与责任主要责任方

其它有关方注册者供方/工作人员/辐射防护负责许可证持有者人/执业医师/医技人员/合格用人单位专家/其它受委托方各责任方各司其责主要责任方应:确定期防护与安全目标;制定防护与安全大纲(措施与资源/经常性审查和定期核实/鉴别任何失效或缺陷/有关各方间咨询和合格/保存记录)

3.4

实施的监督管理

平时由审管部门负责;干预情况时由干预组织负主要责任。主要责任方应接受授权的监督。违规时,主要责任方应:调查违规行为、原因及其后果/采取纠正与防范措施/向审管部门报告/其它必要行动。及时报告,可能或已演变成应急情况应立即报告。主要责任方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采取行动,审管部门应修改、中止或撤销以颁发的文件。我国现行标准的主要内容:

行为准则剂量限值一、行为准则

1、始终贯穿于标准的8个基本原则:(1)实践必须是正当的,才可以接受该实践;(2)所有相关实践的复合照射所致个人的剂量不应超过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

(3)防护与安全应是最优化的,同时使所致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约束值;(4)只要正当,则应通过干预减小那些不属于某种实践的或失控的源所引起的辐射照射,并且干预措施也应是最优化的;(5)明确主要责任方,获准从事涉及辐射源的某种实践的法人应对有关的防护与安全承担主要责任;(6)应重视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7)应将纵深防御措施引入辐射源的设计和运行程序中,以弥补可能的失效和失误;(8)应通过优质的营运管理和良好的工程实践质量保证!人员培训与资格审查!全面的安全评价以及持续不断的经验反馈等来确保防护与安全。2、行为准则涵盖的范围照射对象照射方式防护行动剂量限制

职业人员

正常照射管理、技术剂量限值

公众成员

潜在照射

控制

危险约束

医疗诊疗

应急照射

干预

干预水平

职业照射人员受照剂量的控制正常照射不应超过现行防护标准中规定的相应年剂量限值潜在照射与正常照射剂量尽量处于同一个数量级水平对特殊情况下的照射剂量应当加以控制职业健康监护及受照剂量保存健康监护:健康监护应以医学的一般原则为基础,对职业照射人员的健康状况未来适任和持续适任的程度作出评价。记录保存:必须保存每位职业照射人员受照射剂量的记录,包括职业照射的一般资料及剂量评价所依据的其他相关数据资料。

对于调换过工作单位的职业照射人员,应调入其在相关单位工作的时间、接受剂量和摄入量的记录资料的复制件。对于因应急干预或因事故接受的照射剂量及摄入量的记录资料,应当附有相关的调查报告,并与正常照射期间接受的剂量和摄入量资料区分保存。公众照射的控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并实施控制公众照射的目标、原则和程序,坚持最优化防护措施做到向环境释放的任何放射性物质历年的积累效应对任何关键人群组及其后代在任何一年产生的有效剂量,都不能超过现行防护标准中对公众成员个人规定的年剂量限值持续照射的干预和剂量约束持续照射:无任何不间断的人类活动给予维持的、长期持续的非正常公众照射干预:为减少非受控实践的或事故失控源所致人员受照剂量而采取的行动干预组织:由政府授权或认可的负有管理和实施某项干预责任的组织行动水平:在持续照射或应急照射情况下采取的补救行动中规定的不能超过的受照射剂量率、剂量或核素活度的浓度剂量监测在合格专家和放射防护负责人的配合下,制订、实施和定期复审工作场所剂量监测大纲和公众照射的监测大纲对应急干预人员的防护要求为避免损伤、避免大的集体剂量、防止演变成灾难性情况,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剂量应保持在最大单一年份剂量限值的两倍以下为抢救生命,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剂量应保持在最大单一年份剂量限值的十倍以下;当采取行动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可能达到或超过最大单一年份剂量限值的十倍时,只有在行动给他人带来的利益明显大于工作人员本人所承受的危险时,才应采取该行动。事故结果评价与公示按一切合理程序对由事故所致公众成员的受照剂作出评价,并通过适当途径向公众公布评价结果剂量限值基本剂量限值次级限值导出限值管理限值参考水平(一)基本限值

职业人员公众成员慰问者及探视人员的剂量约束

1、对职业人员规定的剂量限值

1)成年人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500mSv。2)对于年龄为16岁~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岁~18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6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3)对怀孕职业妇女

确认怀孕后,接受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水平。4)在特殊情况下,要求对剂量限值进行如下临时变更:

依照审管部门的规定,可将剂量平均期破例延长到10个连续年;并且,在此期间内,任何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任何单一年份不应超过50mSv;此外,当任何一个工作人员自此延长平均期开始以来所接受的剂量累计达到100mSv时,应对这种情况进行审查;剂量限制的临时变更应遵循审管部门的规定,但任何一年内不得超过50mSv,临时变更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2、对公众成员规定的剂量限值

1)对随机性效应年有效剂量,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

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

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3、慰问者及探视人员的剂量限制剂量限值不适用于患者的慰问者(例如,并非是他们的职责、明知会受到照射却自愿帮助护理、支持和探视、慰问正在接受医学诊断或治疗的患者的人员)。但是,应对患者的慰问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约束,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mSv。应将探视食入放射性物质的患者的儿童所受的剂量限制于1mSv以下。(二)次级限值

1、年摄入限值(ALI)定义:参考人在一年时间内经吸入、食入或通过皮肤所摄入的某种给定放射性核素的量,其所产生的待积剂量等于相应的剂量限值。ALI用活度的单位表示。

2、对职业人员个人规定的年摄入量限值

DL

Ij,L

==(ALI)j

ej

式中:

Ij,L

放射性核素j的年摄入量限值,单位为Bq;

DL相应的有效剂量的年剂量限值Sv

ej

标准中给出的放射性核素j的单位摄入量所致的待积有效剂量的相应值Sv/Bq

;3、对公众成员个人的年摄入量限值公众个人的年摄入量限值可以取职业人员个人ALI的1/50;婴儿或儿童在没有资料可参考时,可以取职业人员ALI的1/100。

管理限值审管部门以年平均有效剂量为依据,对获准实践或源所规定的与放射性废物排放相关的排放浓度和总排放量限值。管理限值比导出限值严格。选定的管理限值要能保证使关键人群组成员的受照剂量在为其规定的年有效剂量限值以下。例如,将低放射性废液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量的普通下水道时应满足的起码条件是: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得超过10个ALImin。ALImin是相应于职业照射人员个人食人和吸人放射性核素的ALl中的较小者。参考水平

1、参考水平定义:

参考水平不是剂量限值,而是在职业照射中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