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件(23张PPT)_第1页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件(23张PPT)_第2页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件(23张PPT)_第3页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件(23张PPT)_第4页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件(2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1992年,各国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2012年,联合国再次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会议,图为这次会议的徽标:红色人形代表社会公平,蓝色曲线代表经济增长,绿色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地球,形象地揭示了可持续发展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会议徽标

学习聚焦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历史回顾项目一战二战起止时间1914—19181931(序幕)—1945参战国数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死伤人数3000多万人9000余万人(中国死伤3500万人以上)

经济损失2700万没有

5万亿美元(中国超过6000亿美元)——两次世界大战思考:战争给人类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生命财产损失社会资源耗费社会经济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社会发展受阻生活质量下降战争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1.和平与发展概念和平: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和平发展前提保障

学思之窗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2.21世纪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总体趋于缓和①二战后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②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表现意义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②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成为它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③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制约战争的有利因素:①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②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③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史料阅读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问题

学习聚焦

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思考点

和平与发展遭遇了哪些挑战?请举例说明。①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菱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14年的统计,全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资产占人类财富总量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人口拥有的资产仅占人类财富总量的1%。这个状况至今基本没有改变。根据英国一家慈善组织正式公布的《2018全球贫富差距报告》,全球前26个大富豪的资产,相当于地球上最贫困的38亿人口的全部财产。▲2009年刚果(金)(刚果民主共和国)内乱中的流亡儿童

刚果(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内战以及对儿童的暴力,造成数十万儿童流离失所。③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④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2011年发生的叙利亚内战,到2018年1月已经导致540万人沦为难民,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历史纵横气候变化《巴黎协定》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旨在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这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安排。协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尊重主权和国情、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力度的全球行动模式。2016年9月,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该协定。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和帮助各方落实协定的机制和规则。2019年,美国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程序。认识①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③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学习聚焦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1.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途径①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②改革全球治理机制1999年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球层面地区层面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一方面,中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背景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内容2.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上海合作组织的徽标▲2017年在中国厦门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徽标▲2017年9月4日,特梅尔、莫迪、习近平、普京、祖马在厦门(从右到左排列)3.中国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因①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②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目的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意义践行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一带一路”宣传画▲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图标

历史纵横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19年5月15日,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这次大会,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增强亚洲文化自信,激发亚洲创新活力,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问题探究

有人这样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他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学习拓展搜集“一带一路”的资料,说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你同意这种理解吗?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1.(2018·全国Ⅰ卷·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链接高考A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

表1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链接高考成立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