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市赛一等奖_第1页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市赛一等奖_第2页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市赛一等奖_第3页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市赛一等奖_第4页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市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2.朗读、鉴赏课文。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重点难点】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2.朗读、鉴赏课文。【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著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二)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橘()子zhōu()头层林尽rán()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kuò()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róng()岁月稠挥斥方qiú()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è()飞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漫江:舸:寥廓:遒:苍茫:主:峥嵘:激扬文字:稠:风华正茂:遏:挥斥:击水: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二、文本探究(一)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1.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意象:2.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3.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4.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人与古人有何不同。5.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6.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二)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1.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忆”的是,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毛泽东的精神。2.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基础达标】(一)填空选择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成形于,盛行于;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派和派两种。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3.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B.沉浮携带仓茫C.挥斥酋劲峥嵘D.遏阻惆怅激扬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浪遏飞舟(阻止)5.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选出本诗锤炼得精彩的字。()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C.层漫遍底D.碧尽遍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句诗的正常语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二)课内阅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地点是。2.加点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句到第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3.加点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到,自而,再从到。4.“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5.选段中的对偶句是。【拓展提升】(一)课外阅读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年10月)1.本词的词牌是,词题是。依长短来看,属于;从分段来看,是。2.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二)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阮郎归•初夏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学习反思】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参考答案】二、文本探究(一)1.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2.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3.生机勃勃、色彩绚丽4.“自古逢秋悲寂寞”、“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秋思》。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5.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6.“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二)1.(1)承上启下(2)“忆”的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由“恰”统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