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教学文案_第1页
职业病防治法教学文案_第2页
职业病防治法教学文案_第3页
职业病防治法教学文案_第4页
职业病防治法教学文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一页,共83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七章79条)第一章

总则(1-12条)第二章

前期预防(13-18条)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9-38条)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4-54条)第五章

监督(jiāndū)检查(55-61条)第六章

法律责任(62-76条)

第七章

附则(77-79条)第二页,共83页。总则(zǒngzé)(1-12条)

-国家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1)第一条:立法目的第二条:适用范围和职业病界定及其分类和目录第三条:工作方针和原则第四条: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第五条: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第六条:工伤保险第七条:科学研究和产业政策(chǎnyèzhènɡcè)第八条: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管理体制第九条:各级政府职责第十条:宣传教育培训第十一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与公布第十二条:社会监督第三页,共83页。总则(1-12条)

-国家(guójiā)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2)第一条:立法目的(四个方面(fāngmiàn))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预防、治理和治疗);保护劳动者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第四页,共83页。预防、控制和消除(xiāochú)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预防:贯穿于职业病防治活动全过程的根本措施,特别是前期预防措施。控制:对工作场所或职业活动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识别、评价、干预措施。消除(xiāochú):根除工作场所已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新材料的引进和使用等)。第五页,共83页。防治(fángzhì)职业病防治职业病是指预防、治理和治疗(zhìliáo);预防: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治理:对职业病危害积极治疗(zhìliáo);治疗(zhìliáo):保障职业病人的医治、疗养和康复,包括生理、心理和职业康复。第六页,共83页。保护劳动者及其相关(xiāngguān)权益(a)一个论点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是我国新时期职业(zhíyè)卫生工作的核心,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职业(zhíyè)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zhíyè)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七页,共83页。保护劳动者及其相关(xiāngguān)权益(b)相关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护人们健康”,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sàngshī)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并把它列为公民的首要人身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八页,共83页。保护(bǎohù)劳动者及其相关权益(c)

一个结论职业卫生(wèishēng)工作必须把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放在第一位。第九页,共83页。保护(bǎohù)劳动者及其相关权益(d)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而且是社会、生理和心理完好状态。《国际社会、经济、文化公约》:健康定义为:“能达到的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权:是指人们对其生命健康所享有的权利与利益以及生命健康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是公民(gōngmín)以其身体的生理机能的完整性和保持持续、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内容的权利,是每个劳动者作为公民(gōngmín)的基本权利,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相关权益:指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及其相关权利(八大方面)。第十页,共83页。总则(zǒngzé)(1-12条)

-国家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3)第二条:关于本法适用范围和职业病界定及其分类(fēnlèi)和目录的规定。第十一页,共83页。适用范围适用范围(fànwéi)即法律的效力范围(fànwéi),由法律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三个部分组成。第十二页,共83页。空间(kōngjiān)范围适用(shìyòng)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领陆、领水和领空;还包括本国住外国的使、领馆和航行于公海或停泊于外国港口的本国的船舶和飞机,以及本国在海上的钻井平台;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第十三页,共83页。对人的效力(xiàolì)属地原则:凡发生于我国领域内的一切与职业(zhíyè)活动有关的人及其活动都适用于本法;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不论本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只要其与职业(zhíyè)病防治有关的活动在我国领域内均适用本法。第十四页,共83页。时间(shíjiān)效力本法(běnfǎ)2019年5月1日生效;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的法律颁布后,对他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适用于生效后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原则上无溯及力: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běnfǎ)规定的行为发生在本法(běnfǎ)实施前,追究其法律责任时,不适用于本法(běnfǎ)。第十五页,共83页。职业病定义:四个要件:缺一不可患病主体:企业、事业或个体经济组织(zǔzhī)的劳动者;产生过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致病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第十六页,共83页。职业病分类(fēnlèi)及目录卫生部会同(huìtóng)社会保障部发布10类115种第十七页,共83页。职业病防治具体适用(shìyòng)对象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及其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活动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病诊断鉴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工会组织及其成员;各级政府及其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bùmén)及其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参照本法的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第十八页,共83页。总则(1-12条)

-国家(guójiā)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4)第三条:关于(guānyú)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原则的规定。第十九页,共83页。工作(gōngzuò)方针和原则预防为主、防治(fángzhì)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第二十页,共83页。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措施:职业病危害的源头(yuántóu)控制:评价和管理;职业病危害的特殊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保障(含未成年人、女工“五期”特殊保护);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社会与民主监督。第二十一页,共83页。防治(fángzhì)结合(a)既不能轻“防”重“治”,不“防”只“治”,更不允许采取临时工、轮换工、季节工等用工形式或者其他(qítā)手段逃避不“防”不“治”的法律责任,也不能只防不治,或者轻视对职业病危害的治理或者对劳动者职业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康复。第二十二页,共83页。防治(fángzhì)结合(b)防治结合的三层含义:预防为主,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治”的负担与代价;“治”:不只是对职业病的诊断治疗,更重要的是对职业病危害的治理;对急性职业病事故采取(cǎiqǔ)的应急救援、控制和治理措施;对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后果的工作场所,做到“防”中有“治”,“治”中有“防”,以“治”促“防”,通过“防”解决“治”的问题。第二十三页,共83页。防治(fángzhì)结合(c)“防”中有“治”:一边对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治理,一边及早地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安排职业病人的诊断治疗(zhìliáo)。“治”中有“防”: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和对职业病的病因学诊断分析,找到其致病原因,分析发病机制、发生规律、总结预防工作经验与教训,进而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上的问题做出分析诊断,并提出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治理对策和有效措施。第二十四页,共83页。分类管理定义: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毒性、危害程度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后果确定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guǎnlǐ)方法。主要内容:建设项目分类管理(guǎnl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guǎnl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目录;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第二十五页,共83页。综合治理(zōnɡhézhìlǐ)定义:指在职业病防治活动中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如立法、行政、经济、科技、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等,并将其纳入到法制化统一监督管理的轨道,对职业病危害所进行(jìnxíng)的治理。包括:政府的规划管理与组织领导;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各部门的分工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自律管理;行业协会的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便利、规范、高效工会组织的督促与协助;劳动者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监督。第二十六页,共83页。总则(1-12条)

-国家(guójiā)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5)第四条:关于劳动者职业(zhíyè)卫生保护权利的规定。两层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zhíyè)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zhíyè)卫生保护的义务。第二十七页,共83页。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保障劳动者

获得(huòdé)职业卫生保护的义务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保障劳动者获得(huòdé)职业卫生保护而采取的措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配备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防护用品;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第二十八页,共83页。总则(zǒngzé)(1-12条)

-国家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6)第五条:关于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的规定。四方面内容: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guǎnlǐ);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第二十九页,共83页。建立、健全(jiànquán)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定义:是指用人单位内部按照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而建立的一种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注意关键的几个问题: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的关系;以权定责,以控制效果定奖,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明确职责范围、基本任务、工作标准、实施程序、协作要求和奖罚办法等;指标分解和考核要有针对性,抓住影响(yǐngxiǎng)职业病防治效果的关键,达到责任指标化、考核数据化、分配差额化。第三十页,共83页。加强(jiāqiáng)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用人单位领导要学好、用好职业病防治法,增强职业病防治法法律意识,制定职业病防治的长远规划,实现三个转变:从“头疼医头”的“危机式管理(guǎnlǐ)”转向目标责任制;从家长式的“压迫式管理(guǎnlǐ)”转向民主监督管理(guǎnlǐ);从事后处理转为事前解决。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从基础工作抓起,长抓不懈;在生产成本中保证必须的投入,从人、财、物上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guǎnlǐ)法定措施。第三十一页,共83页。提高职业病防治(fángzhì)水平衡量指标: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人、组织、经费、制度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配备率、合格率、使用率、除尘效率、排毒效率、降噪声水平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jiǎncè)及评价结果(覆盖率、浓度的动态变化、达标率、最大超标倍数的变化等);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水平(覆盖率、体检率、检出率、死亡率、减寿年数、人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疾病谱、生育统计等)健康相关权益的保障程度(禁忌症、职业病人保障);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普及程度(培训率);职业病发病率的下降程度(发病率、发病工龄及年龄的延长、急性事故的发病率下降、严重职业病发病减少等);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因劳动力损失减少的产值、因病而花费的金额、康复的费用、社会影响而转化的经济损失等)投入与产出比(1:7)。第三十二页,共83页。总则(zǒngzé)(1-12条)

-国家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7)第六条:关于用人单位必须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的规定。第七条:关于国家支持职业病防治科学研究,鼓励开发(kāif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的规定。第三十三页,共83页。总则(zǒngzé)(1-12条)

-国家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8)第八条:关于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管理体制(tǐzhì)的规定。含义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制(tǐzhì)的内涵第三十四页,共83页。国家(guójiā)实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定义:指由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对全国的职业卫生工作依法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监督制度,是一种国家监督制度。特征如下:实施国家监督的机关必须是法律授权的机关,其他非法律授权的机关无权实施国家监督;国家监督是依法实施的监督,具体实施国家监督的机关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或者超过法律赋予的职权实施监督;国家监督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监督,依法实施的国家监督由法律保证其必须得到执行;国家监督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监督,其效力范围及于主权国家管辖领域(lǐnɡyù)内;国家监督具有权威性的监督,它以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所有被监督对象都必须服从。第三十五页,共83页。职业病防治(fángzhì)监督管理体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zhízé)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防治负有监督管理职责(zhízé)。第三十六页,共83页。总则(1-12条)

-国家(guójiā)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9)第九条:关于各级政府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责的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yǐshàng)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责(规划、计划和实施);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职业病防治职责;第三十七页,共83页。总则(zǒngzé)(1-12条)

-国家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10)第十条:关于职业病防治(fángzhì)宣传教育的规定。第十一条:关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与公布的规定。本条授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公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第三十八页,共83页。国家(guójiā)职业卫生标准(a)标准:《标准化基本术语》(GB3935.1-83)将标准定义为是对重复性事物(shìwù)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具有特定性、科学性、协调性、权威性和专用性。职业卫生标准: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按照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实际需要,由卫生部对国家职业病防治的技术要求作出的统一规范。第三十九页,共83页。国家(guójiā)职业卫生标准(b)法律地位:卫生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制性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是职业病防治工作(gōngzuò)标准化管理的技术规范,是衡量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技术标准,是职业病防治工作(gōngzuò)监督管理的法定依据。第四十页,共83页。国家(guójiā)职业卫生标准(c)分类:九大类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职业危害防护导则劳动生理、工效(gōngxiào)学标准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第四十一页,共83页。国家(guójiā)职业卫生标准(d)根据授权卫生部发布了《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对标准分类、立项、研制、审议(shěnyì)、发布、复审、宣贯、培训、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任何人有权提出制定标准的建议。已经发布158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即将发布60余项配套检测方法标准。与用人单位密切相关的三个标准:GBZ1,GBZ2,GBZ158第四十二页,共83页。总则(1-12条)

-国家(guójiā)的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11)第十二条:关于违反本法的行为实行社会监督和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许多大案是通过媒体揭露的,舆论推动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如白沟事件-一个(yīɡè)条例的出台,一项全国性的专项整治活动,一次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电话会议的召开等);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如职业病防治工作示范企业等)。第四十三页,共83页。前期(qiánqī)预防(13-18条)第十三条:场所的要求第十四条:申报制度第十五-十七条: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第十八条:放射、高毒特殊(tèshū)管理第四十四页,共83页。第十三条(六项规定(guīdìng))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通风、排毒、除尘、屏蔽、隔离、防护等设施根据工作场所(chǎnɡsuǒ)的职业病危害情况确定);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分开的原则(GBZ1);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其他要求。第四十五页,共83页。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nóngdù)或强度

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毒物:330项;三项指标(zhǐbiāo):MAC、PC-TWA、PC-STEL粉尘:47项;两项指标(zhǐbiāo):PC-TWA、PC-STEL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振动、辐射等,共9项生物因素:1项第四十六页,共83页。几个(jǐɡè)基本概念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有毒物质的浓度。针对急性毒作用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害性较大的有毒物质制定的。工人在该浓度下长期进行工作,不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性危害。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为防止(fángzhǐ)劳动者接触过高的波动浓度,避免引起刺激、急性作用或有害健康影响,与TWA配套使用。第四十七页,共83页。与职业病危害(wēihài)防护相适应的设施(GBZ1)防尘(fánɡchén)防毒防噪声防振动防暑防寒防非电离辐射防电离辐射防工频超高压电场(屏蔽网、罩)第四十八页,共83页。生产(shēngchǎn)布局合理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符合:毒性大与小的应分开;粉尘、毒物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毒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应当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热源: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fēngxiàng)的上风侧;采用热源为主的自然通风时,人员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fēngxiàng)的下风侧;噪声和振动:将噪和减振措施;隔离噪声源;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多层厂房内时,应安装在低层。第四十九页,共83页。法律(fǎlǜ)、行政法规和国务院

卫生行政部门的其他要求<劳动(láodòng)法>;<母婴保健法>;<禁用童工管理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láodòng)的范围>;<女职工劳动(láodòng)保护规定>……第五十页,共83页。第十四条:关于申报制度(zhìdù)的规定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wēihài)项目的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wēihài)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职业病危害(wēihài)项目申报的具体办法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已发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wēihài)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第五十一页,共83页。第十五条:预评价(píngjià)的规定(1)第一款: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píngjià)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píngjià)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未提交预评价(píngjià)报告或预评价(píngjià)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有关部门:计划、建设、规划等行政部门等。第五十二页,共83页。第十五条:预评价(píngjià)的规定(2)第二款:对预评价报告作出具体要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技术性文件;预评价的分析、评价结论和对策可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shěnpī)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提供依据,也为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第五十三页,共83页。第十五条:预评价(píngjià)的规定(3)第三款: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和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部已经发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分类方法、分级管理原则、评价(píngjià)与管理程序、报告的要求)。第五十四页,共83页。第十六条:费用(fèiyong)、三同时和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工程预算;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或投产使用;职业病危害(wēihài)严重的建设项目要经过卫生审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要进行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第五十五页,共83页。职业病防护(fánghù)设施所需费职业病防护设备;卫生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kòngzhì)效果评价等。第五十六页,共83页。第十七条:评价机构(jīgòu)及评价工作的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甲级、乙级;评价报告真实、客观;评价规范已经(yǐjing)发布。第五十七页,共83页。第十八条:特殊(tèshū)作业管理的规定两个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zhuāngzhì)放射防护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13项特殊管理规定卫生许可高毒目录第五十八页,共83页。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fánghù)与管理

(19-38条)(1)第十九条:用人单位防治管理措施第二十条: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用品第二十一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的替代(tìdài)原则第二十二条: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警示第二十三条:发生急性职业损伤应急设施、放射防护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用品管理第二十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管理第二十五-二十九条:设备和材料管理第三十条: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管理第三十一条:职业卫生培训管理第三十二-三十三条: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第三十四条: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管理第三十五条:特殊人群的保护第三十六条: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第三十七条:工会组织职业病防治职责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费用第五十九页,共83页。综合防治(fángzhì)措施机构或者组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dàngàn)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dàngàn);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六十页,共83页。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yìngjí)救援预案用人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组织应急处理、病人救治、财产(cáichǎn)保护的程序、方法和措施,有利于及时控制事态,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财产(cáichǎn)保护对策、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BACK第六十一页,共83页。职业病防护设施(shèshī)和用品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fúhé)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fúhé)要求的,不得使用。防护用品九大类第六十二页,共83页。头部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头部、防撞击、挤压(jǐyā)的护具;主要产品有:塑料安全帽橡胶矿工安全帽玻璃钢安全帽防寒安全帽竹编安全帽第六十三页,共83页。呼吸器官防护(fánghù)类预防尘(fánɡchén)肺和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重要措施,分为防尘(fánɡchén)、防毒和供氧三类主要产品有:防尘(fánɡchén)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自救器空气呼吸器第六十四页,共83页。眼、面防护(fánghù)类用于保护认得眼、面部,防止异物、紫外线、电磁辐射、酸碱溶液的伤害;主要产品:焊接(hànjiē)护目镜和面具炉窖护目镜和面具防冲击眼护具防微波眼镜防X射线眼镜防化学(酸碱)眼罩、防尘眼镜等第六十五页,共83页。听觉器官(qìguān)防护类降低噪声保护听力的有效措施(cuòshī);主要产品: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第六十六页,共83页。防护服类保护作业人员免受作业环境的物理、化学(huàxué)和生物因素的伤害;主要产品:阻燃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防酸工作服带电作业屏蔽服防X射线工作服防寒服防水服防微波服潜水服防尘服第六十七页,共83页。手防护服用于保护(bǎohù)手臂免受各种伤害主要产品耐酸碱手套绝缘手套焊工手套防X射线手套耐高温防火手套及各种套袖第六十八页,共83页。足防护(fánghù)类用于保护足部免受各种伤害;主要产品有防砸安全鞋耐高温鞋绝缘鞋防静电鞋耐油鞋防水(fánɡshuǐ)鞋防穿刺鞋第六十九页,共83页。防坠落(zhuìluò)类用于保护高处作业(zuòyè)人员的安全;主要产品有:安全带:围杆作业(zuòyè)安全带,悬挂安全带,攀登安全带安全网:平网和立网第七十页,共83页。护肤类用于裸露皮肤保护,这类产品主要有护肤膏和洗涤剂,护肤膏用于劳动的全过程,洗涤剂用于皮肤受污染(wūrǎn)后的使用。BACK第七十一页,共83页。职业病危害公告(gōnggào)告知和工作场所警示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yǐjí)应急救援救治措施等内容。第七十二页,共83页。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是劳动者实现职业卫生知情权的前提条件,只有用人单位充分告知职业病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