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省赛一等奖_第1页
《扬州慢》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省赛一等奖_第2页
《扬州慢》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省赛一等奖_第3页
《扬州慢》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省赛一等奖_第4页
《扬州慢》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省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设计思路《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为了解决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低效现实,我校提出了“问题立教,问题导学”(由六大环节构成:问题切入、问题启发、问题探究、问题答疑、问题反馈、问题拓展)的课改理念。即:在教和学中,师生双方都要有问题意识,因问题(如课标要求和学情)而确立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环节和师生活动也由问题贯穿。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本课的具体要求,我将本课设计如下:二、课前活动设计1、预习教材《扬州慢》92—94页的内容,扫清字音障碍和字义障碍,疏通词义。2、查阅搜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姜夔作品的评价(基础稍差学生不作要求)3、查阅搜集词人姜夔的介绍,知人论世。4、自学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扬州慢》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模块中的一首词,其教学重点是体会南宋词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多样化发展的特点,感受“寄慨遥深”“隐约幽微”的南宋词风格,感受南宋后期,战争频繁的社会背景下,一些爱国志士借词抒发,用曲折隐晦的笔法,表达饿黍离之感和身世流落之愁。2、学情分析:①经过了半个多学期的《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已经掌握了鉴赏诗词的几个角度(语言、技巧、情感、形象等)和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如知人论世,看题目、注释等小技巧)。②能够自己动手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能够利用所掌握材料对作品进行分析鉴赏。③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并且愿意与同学们交流、合作。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本词中间接抒情的手法,理解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对抒情的作用。②掌握“抒情方式”题型的答题思路(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自主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责任感4、教学重点:①体会词中“清冷”意境和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黍离之悲”②理解并掌握“抒情方式”题型的答题思路,掌握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5、教学难点:①鉴赏诗歌中的景物特点,感受体会“清冷”意境和“黍离之悲”。②掌握虚实相生、对比手法在抒情中的作用。6、教学准备:①教学之前,仔细研究课标和本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②网上下载所需要的扬州风景图片、《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音乐、曹灿朗诵音频《扬州慢》、视频材料“扬州宣传片”等多媒体材料。并对上述材料进行编辑,以适合本教学内容的需要。四、教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并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布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这一要求,我将教学方法设计如下:①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疑置难、引发思考、引起思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去达到教学目标。②设置多种朗读活动,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诗词情感,整体感知“黍离之悲”。③设计多次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讨论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真知,突破重难点。④设计多种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在交流展示中突破重难点,增强自信心。五、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资源(来源)媒体使用方式媒体作用设计意图导入充满感情地朗诵:在古典诗词中,扬州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如身姿丰润的水乡女子,让人向往如斯。春时,扬州宫锦如画,柳絮飞扬,琼花妖娆。而商贾巨富的汇集更让扬州充满了底蕴。扬州,宛如怡人的小家碧玉,以独特迷人的温婉,于轻盈中不经意地流露出富庶和安逸。然,南宋22岁的姜夔,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扬州。观看ppt自动播放的扬州美景图片,聆听《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音乐,感受扬州的温婉、轻盈、富庶和安逸①网上搜集的扬州主要景点的图片②网上下载的纯音乐《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自动播放、教师朗诵导入语创设情境引发动机通过音乐、扬州风景图片的展示和有感情的引入,创设优美情境,引发学生对历史名城扬州魅力风姿的直观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下面分析扬州残景做铺垫。问题切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白石道人姜夔: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意。意思是说,姜夔的词格调颇高,但情意不足。王国维的这个评价是否恰当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主问题走进姜夔的《扬州慢》。观看ppt上展示的主问题,引发思考ppt课件展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姜夔词的评价播放、设疑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引起思辨通过展示王国维的评价观点,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起学生的思考,带着疑问进入文本探究。整体感知①要求学生自读,扫清字音字义障碍②要求带着两个感知问题,分男女生再读全词(男生读上片,女生读下片)a、在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词可以概括?(明确:黍离之悲)b、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哪个字可以概括?(明确:空、惊)①自读②观看ppt展示的两个感知问题,分男女生读③小组快速交流看法,解决两个感知问题ppt课件展示两个感知问题播放、设疑设置疑问引发思考①通过读,直观感知词的情感基调。②通过设置感知问题,引导学生更明确地感知整首词的情感内容。问题探究(一)衔接语:那么,“黍离之悲”是如何抒发的?是不是像王国维先生所言,格调颇高而情感不足呢?请同学们听录音,再次感受词的感情。①播放录音范读衔接语:听完录音,“黍离之悲”更浓重地弥漫在我们心中,那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分析本词的抒情方式。②提问:在这首词中,“黍离之悲”是如何抒发的?(先分析上片)③指导小组交流,评价小组探究结果④引导学生代表读上片,展示理解。①听曹灿朗诵《扬州慢》,深入感受情感②观看ppt展示的探究问题1②小组讨论探究问题1,形成答案,全班交流。③学生代表读上片。①自动播放曹灿的朗读录音(网上下载),课件展示《扬州慢》全词②ppt课件展示探究问题1:在这首词中,“黍离之悲”是如何抒发的?②以表格形式展示上片探究的重点知识播放、设疑、讨论、交流、评价、总结创设情境设难置疑呈现分析过程①录音范读创设情境,深入词境。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交流问题探究(二)①在上片分析探究之后,教师范读全词。②提问:在这首词的下片,“黍离之悲”是如何抒发的?③指导小组交流,评价小组探究结果①听教师范读,思考下片的抒情方式。②小组讨论探究,形成答案,全班交流。ppt课件展示《扬州慢》下片。播放、设疑、讨论、交流、评价、总结设难置疑①教师范读展示断句、重读等的处理,引发学生思考。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交流问题探究(三)①提问:通过分析全词,我们明确了词的抒情方式,那么,你还有其他的鉴赏角度吗?②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学生思考结果③引导学生饱含深情朗读①独立思考其他探究角度,全班交流②深入理解后,学生朗读展示。ppt课件展示独立思考问题:你还有其他鉴赏角度吗?播放、设疑、思考、交流、评价设难置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反馈①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主问题(切入问题)②评价学生的观点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对主问题给出小组理解。ppt课件展示主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白石道人姜夔: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意。你怎么看?播放、设疑、思考、交流、评价设难置疑引起思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拓展提问:本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扬州慢》的抒情方式,你能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总结出“抒情方式”这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吗?归纳总结答题思路,形成题型ppt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归纳的题型答题思路。设疑、思考、总结、展示归纳总结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的题型意识,掌握“抒情方式”结语①曾经遭践踏、破坏的扬州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岁月的大浪淘沙,如今又展现了她绰约的风姿。请看:播放“扬州宣传片”片段。②结语:如此美丽的扬州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祖国作为后盾才能重现生机、再现风姿,而我大好河山莫不如此。因为“国强民富才山河壮美,少年壮志则国富民强”。在座的每一位,请从现在开始为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吧。观看视频“扬州宣传片”片段①播放网上下载截取的“扬州宣传片”片段。②ppt展示:国强民富才山河壮美,少年壮志则国富民强播放、感悟、生成创设情境引发感悟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责任感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观看记录课后作业ppt展示课后作业:自读岳飞《满江红》,比较《满江红》与《扬州慢》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异同?播放、设疑设疑,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不同的抒情方式的抒情作用,体会婉约词的特点板书设计扬州慢姜夔虚实对比空(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惊(人,景)黍离之悲虚实六、测评方法设计采用主问题贯穿课堂的方法:1、课堂伊始,由主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白石道人姜夔: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意。你怎么看”切入。2、教学尾声,再次回到主问题,通过主问题的反馈来判断学生理解得是否透彻,掌握得是否准确,也同时能反映出课前预习是否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分析鉴赏。《扬州慢》学情分析一、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近半个学期的《唐诗宋词(选读)》,基本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几个角度:①语言:炼字、炼句、语言;②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③形象:物象、人物形象、意象、意境;④情感主旨。基本掌握了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如知人论世,看题目、注释等小技巧)。二、学习能力分析①能够自己动手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并能够利用所掌握材料对作品进行分析鉴赏。②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并且愿意与同学们交流、合作。三、生活经验分析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年龄尚幼,处在和平时代,因而“黍离之悲”“故国之思”“今昔之慨”“盛衰之悲”没有直观的情感体验。四、难度分析对于诗词鉴赏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系数不大;但是对于诗词鉴赏知识匮乏的学生,抒情方式的鉴赏有一定的难度。五、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1、预习教材《扬州慢》92—94页的内容,扫清字音障碍和字义障碍,疏通词义。2、查阅搜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姜夔作品的评价3、查阅搜集词人姜夔的介绍,知人论世。4、自学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对于诗词鉴赏知识十分匮乏的学生:1、预习教材《扬州慢》92—94页的内容,扫清字音障碍和字义障碍,疏通词义。2、复习诗词抒情方式相关知识3、查阅搜集词人姜夔的介绍,知人论世。4、自学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扬州慢》【评测练习】效果分析课堂以主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白石道人姜夔: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意。王国维的这个评价是否恰当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姜夔的《扬州慢》”切入,学生带着主问题进行文本探究。课堂总结,以切入问题作为反馈的问题,学生在课前资料搜集、课堂讨论探究、朗读鉴赏的基础上再次思考这个问题,整个课堂前后呼应,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有的放矢,效果不错。具体效果分析如下:一、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课堂的探究鉴赏理解《扬州慢》是有格调有意境,更有感情,虽然没有直接言明情感,但每一个画面、每一处对比、每一次虚实相生的描写都流露出词人对扬州的今昔之慨、盛衰之悲。这也是姜夔词的风格特点——“寄慨遥深”“隐约幽微”。如第三小组成员许一诺同学就回答出“多重深沉的情感郁结于心,就不知道如何表达”的理解。通过这个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姜夔词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二、小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课前搜集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姜夔词的评价,结合课堂探究鉴赏过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从《扬州慢》来看,其意境颇高、格调颇雅,但情感至为含蓄,意境格调中虽有情,但终是朦胧,终隔一层。如第十小组成员宋雨彤就结合课下查阅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对姜夔词的评价“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给出了“《扬州慢》虽然有情,但是情感表达太含蓄”的深刻理解。从学生对测评问题的交流、展示可以准确评判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参与度、听课效率等等,效果颇佳。《扬州慢》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扬州慢》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诵读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模块中的课文。在已经理解并掌握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和“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特点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位姜夔于“婉约”、“豪放”之外,别立一宗的“清空骚雅”意境,以及“寄慨遥深”“隐约幽微”的诗词特点。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乱的凄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通过诵读、创设情境、想象联想,掌握抒情中今昔对比、虚实相生手法的恰当使用,体会词的风格。二、不同版本的处理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第二单元“推荐篇目”中选用了《扬州慢》,这个单元主题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而《扬州慢》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诗境的营造和景情关系的分析鉴赏。鲁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中也选用了《扬州慢》这首词。“南宋的乱世词心”选入了包括李清照、辛弃疾在内的风格迥异的几个名家的作品,《扬州慢》是其中的一首。南宋后期,战争频繁,一些爱国志士借词抒发,用曲折隐晦的笔法,表达黍离之感,倾吐身世流落之愁。因而对于“黍离之悲”“今昔之慨”“盛衰之悲”是《扬州慢》讲授的重点。三、教材整合语文不能教教材,要用教材教。因而教材应该是一个载体,是对一种知识、一种情感的传授媒介。诗词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培养鉴赏能力,《扬州慢》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就词论词,而是进行了拓展整合,如联系《浪淘沙令》和高考题,梳理“抒情方式”题型的答题思路。四、教学资源的取舍教学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面面俱到。《扬州慢》的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意境的营造(通过播放多媒体材料、多形式的诵读)和抒情方式的鉴赏上。大胆将小序内容、写作背景、词人介绍等知识放到了课前预习环节,此外将语言、其他表现手法、名句等鉴赏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整体把握作品的情况下,去探究、鉴赏。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本词中间接抒情的手法,理解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对抒情的作用。②掌握“抒情方式”题型的答题思路(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自主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责任感2、教学重点:①体会词中“清冷”意境和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黍离之悲”②理解并掌握“抒情方式”题型的答题思路,掌握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3、教学难点:①鉴赏诗歌中的景物特点,感受体会“清冷”意境和“黍离之悲”。②掌握虚实相生、对比手法在抒情中的作用。六、课时与课型《扬州慢》设计1课时,课型为新授课中讨论合作课型和朗读感悟课型的融合使用。《扬州慢》评测练习一、评测练习设计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白石道人姜夔: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意。你怎么看?二、设计依据本课按照“主问题切入——讨论探究——解决主问题”的设计思路。因而对主问题的解决是否到位就可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程度如何。设计如下:1、课堂导入,由主问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白石道人姜夔: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意。王国维的这个评价是否恰当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姜夔的《扬州慢》”切入。2、课堂总结,再次回到主问题,通过主问题的反馈来判断学生理解得是否透彻,掌握得是否准确,也同时能反映出课前预习是否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分析鉴赏。《扬州慢》课后反思《扬州慢》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模块中的一首词。扬州在隋唐、北宋时是著名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整首词抒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上片以“空”勾画,描绘了一幅“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的萧条破败之景;下片用“惊”点睛,假托杜牧抒发词人看到扬州萧条之景的惊讶、震撼之情。基于此,我以黍离之悲和抒情方式作为切入点,设计了这堂课。本教学设计已经运用于实际教学,反思整节课,我有如下感受:一、思得1、注意教学环节的相互呼应。如知识上,以主问题切入,以主问题的反馈结束,整堂课前后呼应,环节完整;再如,情境创设上,以扬州美丽风光的图片引入,以扬州宣传片段结束,均配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背景音乐,前后呼应,整体性较好2、注意学生情感的陶冶,爱国主义的渗透。抓住语文的育人功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名城扬州魅力风姿的直观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如课堂结尾,以“国强民富才山河壮美,少年壮志则国富民强”为结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担当意识。3、注意知识归纳。语文知识系统性不佳,本课设计并未停留在单个知识的讲解上,而是适时进行知识归纳。如“抒情方式”题型的答题思路的总结。4、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讨论探究、交流展示、创设情境、设疑置难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等的能力。5、教师表达清晰准确,能够较好引导学生。二、思失本节教学设计虽然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朗诵的广泛性不过。朗读形式多样,但参与范围不够,缺少全班齐读,致使班内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通过多读来获得透彻的理解。2、参与交流展示的学生层次单一。交流展示的学生多是举手产生,因而多是喜爱交流展示的学生,这就导致不爱交流表达的学生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三、思改通过上面的得失反思,我在以后的诗词教学中:1、增加诵读形式,扩大诵读参与范围。可以增加配乐朗诵、表演朗诵等多种诵读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同时,通过齐读、小组朗读展示等环节扩大诵读参与的范围。2、制定新的展示机制,改变交流展示的学生层次单一的现状。交流展示的学生可以通过举手、小组推举、教师点名、学生互相点名等多种方式产生,改变以往层次单一的现象。以上是我对所执教的《扬州慢》的教学反思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定式,教无定法,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继续优化。《扬州慢》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课程应该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均衡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