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爱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爱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爱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爱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爱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城市里的蟋蟀吴丹红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光星光都暗淡无光。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16、文中说“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这里的“茫然和悲哀”有怎样的内涵?(4分)

17、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儿时听蟋蟀、斗蟋蟀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18、乡愁,是城市人一种共同心理。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精神家园失落所致,有人认为这是无病呻吟。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16、(4分)①由于对家乡的过度思念,产生的寂寥和伤感;②城市的喧嚣、残酷的竞争带来的烦躁不安和凄然迷茫。(每点2分)17、(5分)①文中写了儿时听到的蟋蟀的吟唱以及斗蟋蟀的故事,这些都与蟋蟀有关,照应了题目。②这段描写的生活是我曾经拥有却遗失很久的快乐,与后文枯燥的城市生活形成了了鲜明的对比。③表现了我对儿时的眷恋和渴望,更表现出了我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弃。18、(6分)观点一:我认为是现代人精神家园失落所致。(1分)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沉浸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人变成了一种欲望的动物(充盈着个人的欲望);(2分)繁忙、喧嚣的城市使我们失去了宁静、悠闲的生活;(2分)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远了。(1分)观点二:我认为这是无病呻吟;(1分)城市人不是真的想离开城市回到乡村,他们享受城市优越、方便的现代生活设施,消耗大量的资源,又要奢求宁静、自然、清新的环境,是矫情、不现实的表现;(3分)而且他们只是叹息、埋怨,并没有行动去改变、创造。(2分)(意思对即可)

略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石榴川端康成一夜寒风,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石榴树下残留着一圈泥土,叶子散落在它的周围。纪美子打开挡雨板,看见石榴树变得光秃秃的,不由得大吃一惊。落叶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圈,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风把叶子吹落以后,叶子往往都散到各处。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妈妈,石榴。”纪美子呼喊母亲。“真的……忘了。”母亲只瞧了瞧,又回到厨房里去了。从“忘了”这句话里,纪美子想起自己家中的寂寞。生活在这里,连檐廊上的石榴也忘了。那是仅仅半个月以前的事,表亲家的孩子来玩时,很快就注意到了石榴。7岁的男孩莽莽撞撞地爬上了石榴树。纪美子觉得他很生龙活虎,便站在廊道上说:“再往上爬,有大个的。”“唔,有是有,我摘了它,就下不来啦。”的确,两手拿着石榴是无法从树上下来的。纪美子笑起来了。孩子非常可爱。孩子到来之前,这家人早已把石榴忘了。而且,直到今早也不曾想起石榴。孩子来时,石榴还藏在树叶丛里,今早却裸露在半空中。这些石榴和被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都是冷冰冰的。纪美子走出屋子,用竹竿摘取石榴。石榴已经烂熟,被丰满的子儿胀裂了。放在走廊上,一粒粒的子儿在阳光下闪烁着。纪美子似乎觉得对不起石榴。她上了二楼,麻利地做起针线活来。约10点,传来了启吉的声音。大概木门是敞着的,他突然绕到庭院,精神抖擞地说着话。“纪美子,纪美子,阿启来了。”母亲大声喊道。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纪美子也说过好多遍,她想在你出征之前见你一面。不过,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去找你,而你又总也不来。呀,今天……”母亲说着要留启吉吃午饭,可是启吉似乎很忙。“真不好办啊……这是我们家的石榴,尝尝吧。”于是,母亲又呼喊纪美子。纪美子下楼来了。启吉望眼欲穿似的用目光相迎,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启吉忽然流露出温情脉脉的眼神,这时他“啊”的喊了一声,石榴掉落下来了。两人面面相觑,微微一笑。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脸颊发热了。启吉急忙从走廊上站了起来。“纪美子,注意身体啊。”“启吉,你更要……”纪美子话未说完,启吉已转过身去,背向纪美子,同母亲寒暄起来了。启吉走出庭院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阿启也是急性子。多可惜啊,把这么好吃的石榴……”母亲说罢,把胸贴在走廊上,伸手把石榴捡了起来。也许是刚才阿启的目光变得温柔的时候,他自己不由自主地想把石榴掰成两半,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吧。石榴没掰开,露子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了。母亲在厨房里把这个石榴洗净,走出来叫了声“纪美子”,便递给了她。“我不要,太脏了。”纪美子皱起眉头,后退了一步,脸颊火辣辣的。她有点张皇失措,便老老实实地接了过来。启吉好像咬过上半边的石榴子儿。母亲在场,纪美子如果不吃,更显得不自然了,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入肺腑。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母亲对纪美子向来是不关心的,她已经站起来了。母亲经过梳妆台前,说:“哎哟哟,瞧这头发乱得不像样子。以这副模样送阿启这个孩子,太不好意思了。”她说罢就在那里坐下来了。纪美子一声不响地听着梳子拢头的声音。“你父亲死后,有一段时间……”母亲慢条斯理地说,“我害怕梳头……一梳起来,就不由得发愣。有时忽然觉得你父亲依然等着我梳完头似的。待我意识到时,不觉吓了一跳。”纪美子想起,母亲经常吃父亲吃剩下的东西。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母亲只是觉得可惜而已。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了吧。纪美子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感到一阵喜悦,可面对母亲,又感到难为情了。但是,启吉并不知道这些。纪美子对这种分别方式似乎也感到满意了,她还觉得自己是永远等待着启吉的。她偷偷地望了望母亲,阳光射在隔着梳妆台的纸拉门上。对纪美子来说,她再也不敢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万木凋零的凄冷景象,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凄凉而美丽的氛围,主要是为了烘托纪美子与启吉相见的喜悦心情。B.石榴子儿很美,当石榴掉下去时,偏偏是露子儿的那面朝下,这一描述体现了作者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受到伤害,越是美丽的东西越容易消逝的理念。C.“落叶”和“围在圈中的泥土”虽无语,但这种隐藏在土地下的勃勃生机依旧未变,在严寒的冬天更加展现出一种凛然的坚强。D.“纪美子,注意身体啊”“启吉,你更要……”,难以相见而思念的人,见了面却只表达了简短的、最为平常的问候。这种写法是欲扬先抑。E.“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仿佛还沁入肺腑。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喜悦是因为纪美子此刻吃的是她的爱人吃剩下的石榴,悲哀是因为心中离别的忧伤。(2)小说为什么以“石榴”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主人公纪美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爱情,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战的。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CE(A小说开头的描写主要是为了烘托纪美子对分别的现实的无奈。B“体现了……的理念”较牵强,有拔高之嫌。D不是“欲扬先抑”,两人见面时的问候只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惋惜,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2)“石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发展始终围绕“石榴”展开;“石榴”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纪美子”和“启吉”的爱情是通过“石榴”来揭示的;“石榴”实现了小说对爱情等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战争给人们造成的伤害的厌恶的主题。(3)①纯情与娇羞。“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脸颊发热了”,“脸颊发热”这种极为简单而自然的描写,却充分地展现了纪美子的纯情与娇羞。②渴望爱情与幸福。启吉走了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这表现出纪美子对启吉的恋恋不舍。③对战争给自己带来的伤痛感到无奈。母亲已经失去丈夫,年轻的纪美子是否能再见到自己的爱人,谁都不知道。如果启吉战亡,也许立誓一生坚守爱情的纯真少女只能在无尽的等待中红颜凋零,这种结局实在让人惋惜不已,不愿看见。(4)【示例一】小说的主题是歌颂爱情。理由:①阿启来时,“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表现了纪美子非常渴望见到与自己相爱的人。②当纪美子与启吉的目光相遇时,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这说明纪美子见到启吉后感到紧张、兴奋,并且有点儿害羞。③启吉走了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这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纪美子对启吉的恋恋不舍。【示例二】小说的主题是反战。理由:①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纪美子的母亲却说“真的……忘了”。好看的石榴代表着美好的生活景象,生活在这种孤寂的环境中,就连眼前的美也忽视了。这种孤寂的环境正是由战争造成的。②纪美子满怀对爱情的美好期望,却不得不与启吉分离,“她想在你出征之前见你一面”说明造成启吉与纪美子分离的正是战争。③启吉走了以后,“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目送了一会儿”,这使我们深深感受到纪美子对启吉的恋恋不舍,也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是被战争支配着的。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师陈寅恪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13岁游学欧美和日本,先卒业于哈佛大学,又研习于柏林大学及巴黎大学等。“求学时应该在乎知识而不该在乎文凭。”陈寅恪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東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他根据自己想学的课程,知道哪所学校可以学习,便前往学习钻研,学成后又到另一所学校,留学16年,竟然未取张文凭,也无学位,但学间之深,一时无人可及。1925年,清华创办国学研究院,为专研高深学术之机关,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通才硕学”及各种学校的国学教师,对导师要求非常高。粱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格为国学导蛳,曹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有点生气:“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家家数百字有价值。”陈遂被破格录用,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陈寅恪学贯中西,治学之广非常惊人,在宗教、史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闻名世界。他的课不单是学生来听,清华的许多教投都来听,他的好友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朱自清等也都来听,因此他被称为“教授的教投”。他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毎个同学研读。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他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但又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他认为中国学术要坚持民族传统,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陈寅恪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如此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呢?从他早年的留学笔记中可窺见一斑。他的学生季羡林先生在整理他留学德国期间的学习笔记时,发现他的笔记竞有64本之多。这还不是全部,许多笔记包括文稿都在“文革”中因抄家而遗失了。这些笔记内容之复杂,难以形容,可分为二十一类,其中仅文字就涉及藏文、蒙文、突厥文回鸽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印地文、希伯来文等。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被他拒绝。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陈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发起向蒋介石就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未春日感赋以示讽刺。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决定增设两个历史研究所派人南下广州,邀请陈寅恪出任第二历史研究所(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当时早已失明的陈寅恪亲自口授了一封复信,其中说:“我认为研究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陈寅恪一生历经优患,遭遇世变、家变和个人病变。他先是眼盲,晚年叉膑足,在“文革”中备受摧残打击。但即使这样,他晩年还完成了共90多万字的《柳妒是别传》和《论再生錄》。在没有资料又不能涉猎其他领域的研究时,一个失明老人仅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写出这样的长篇巨制,真是让人惊叹。他用口述方式撰写《论再生缘》,对明末清初杭州女诗入陈端生所著的讲述元成宗时尚书之女孟丽君的悲剧故事进行评点考证;在《柳如是别传》中,陈寅恪为一个被士大夫所轻蔑、倚门卖笑的奇女子柳如是立传,赞美她在明末清初家国更迭时比五尺男儿更重家国大义的精神。书稿完成于1964年,当时陈寅恪己74岁。五年后,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地流泪。毫无疑问,陈寅恪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选自《国学》,有刪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陈寅恪被称为“教授的教授”以及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的教学方式,表现了传主陈寅恪学贯中西、追求独立自由等特点B.本文在叙述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为国学导师一事时,直接引用了梁、曹的对话,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传记的感染力,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陈寅恪学问的高深。C.本文通过典型材料刻画传主形象,如选取陈寅格恪晚年写作《柳如是别传这一材料既表现了他对柳如是崇敬和褒扬,又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D.本文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寅恪因为不在意那些所谓学历,只是以一种传统文人游学的方式留洋就学,所以虽留学16年,却未取一张文凭,从而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B.陈寅恪国学功底深厚,对中国中古史的研究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恪守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C.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铭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是对王国维进行褒奖赞颂,更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座右铭。D.陈寅恪先生一生经历多次暦难,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些磨难而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他的作品及人品都值得我们敬仰。6.陈寅恪被傅斯年誉为“三百年オ出一个的大师”,请结合文本说说大师陈寅恪在哪些方面值得当代知识分子学习。参考答案:4.D

5.A

6.①他在学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他游学各国,留学16年,学贯中西,治学广博;在留学期间,写下了数量巨大,内容庞杂的读书笔记;晚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共90多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和《论再生缘》。②他在学术和人格上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值得学习。他留学不为获得文凭,而为求得真知;拒绝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不愿学术研究受到政治的影响。③他对民族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坚守值得学习。他至死都坚持用文言写作,关注汉语的文化特征和世界地位。④他的爱国情怀值得学习。他拒绝到被日军占领的上海授课,作诗讽刺某些“御用文人”发起的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活动。【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本文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手法。故选D。【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所以虽留学16年,却未取一张文凭,从而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错误。结合“他根据自己想学的课程,知道哪所学校可以学习,便前往学习钻研,学成后又到另一所学校,留学16年,竟然未取张文凭,也无学位,但学间之深,一时无人可及”分析,“虽留学16年,却未取一张文凭”与“形成了自己宽阔的学术视野”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故选A。【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结合“他13岁游学欧美和日本,先卒业于哈佛大学,又研习于柏林大学及巴黎大学等”“他根据自己想学的课程,知道哪所学校可以学习,便前往学习钻研,学成后又到另一所学校”“发现他的笔记竞有64本之多。这还不是全部……满文、梵文、印地文、希伯来文等”“但即使这样,他晩年还完成了共90多万字的《柳妒是别传》和《论再生錄》。在没有资料又不能涉猎其他颌域的研究时,一个失明老人仅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写出这样的长篇巨制,真是让人惊叹”等分析,他在学术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结合“中国科学院决定增设两个历史研究所派人南下广州,邀请陈寅恪出任第二历史研究所(中古史研究所)所长……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求学时应该在乎知识而不该在乎文凭”“留学16年,竟然未取张文凭”等分析,他在学术和人格上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值得学习。结合“他晩年还完成了共90多万字的《柳妒是别传》和《论再生錄》。在没有资料又不能涉猎其他颌域的研究时……令人高山仰止,不胜敬慕!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学术文化界的骄傲”分析,他对民族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坚守值得学习。结合“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劝他参加,他作《未春日感赋以示讽刺”分析,他的爱国情怀值得学习。【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赠医者汤伯高序[元]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选自《揭傒斯全集》)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摒弃。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 容:容纳。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 恚:怨恨。D.其治以脉,不以证 证:症状。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15.把第三大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参考答案:12.答案:B解析:容:仪容。13.答案:C解析:要准确断句,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二要分析徐先生对三种人的态度:一是富人,二是穷人,三是相信巫术的人。再加上对句式的分析,如“信而治”与“其不治”的对举,也可用虚词的提示断句如“自是”“乃”等。14.答案:A解析:“学者”是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学者”。15.参考答案:(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解析:(1)此句重点是对文言词语的正确理解。“殚”与“竭”对举,都理解为“尽”;“卒”是“最终”的意思;“且”是“将要”的意思;“交”即“交互”,也就是“互相”的意思;“是”是代词“这”。(2)“方”根据人物身份可知为“药方”,“言”也可根据下文他撰写医书来理解应该指的是“医学见解”;“师”名词用作动词“拜师”,“乃”,是“才”的意思。参考译文:楚地的习俗只信巫术不信医生,自上古夏、商、周以来就是这样,如今更是厉害。凡是生病的人,不管病的时间长还是短、轻还是重,只要吃了药不见效,就立即把药拿开不用。到了巫师那里,来来去去十几次不见效也不后悔,并且自己主动承担病痛的责任,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没有一句责备巫师的话。因此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不良后果总是归于医生。无论有效无效,巫师总是会受到最好的奖赏而医生总不如巫师。因此医生也渐渐急于获得利益、得到病人的信任,也就不得不借助装神弄鬼的方法来取信于病人,即使最有智慧的人也很少不受迷惑。以至于在沅江、湘江一带常有用人来祭祀并非自己祖先的鬼神牟取利益的事,主事人虽然受到重刑严处也毫无不满和怨恨情绪,因而巫师盛行带来的恶果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无法解除。医术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医术高明的医生却不能够施展才能,不能成就他的名声,于是学医的人也是一天比一天的懈怠,因此,有病人花费时间,到多个郡去寻找一位好点的医生都找不到。哎呀!这是先王的政治不清明的结果吗?为什么巫术之祸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呀!能够得享天年的人不是十分幸运吗!我们乡里有一个叫徐若虚的先生,他家是郡里的大姓。徐先生十五岁就中了进士,随后就谢绝了做官而归乡里做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历了数十年后,徐先生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还著有《易简归一》一套书数十卷。他在书中明辨疑惑的问题,补足欠缺的内容,或广博或简约,清楚地分析观察,通晓细微的事物,事事融于心,敏于行,人们都认为徐先生是古人复生。他主要是通过号脉象来为病人诊断,并不看重病人的身体症状。无论是富贵人家的还是贫穷人家的病人,他都不会在意报酬的多少,相信他的医术来就医的人,无一没有效果,如果病得确实不能医治了,他一定会先给病人说明白,唯有相信巫术的人,他会打发他离开,不再去关照他。从此以后,我们乡里的巫医,才渐渐不再是唯一为病人治病了的人了。我行走数千里之路去寻找徐先生这样的人,但也无人能赶得上他,有的只专攻医术,只有一技之长而已,没有医术医德兼备的人。我来到旴江,认识了汤伯高,他通晓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邃,谦逊自矜,与徐先生非常相似。我正对巫术的泛滥而忧心,担忧医术之道不被人们接受,白白地看着百姓的生命夭折却无法得到救治,因而对汤伯高对医学的钻研与徐先生类似,并且带病人去让他医治很有效果,因此就在这篇文章里书写巫医盛行带来的祸患,以及徐先生的事迹来赠送给他。唉,如果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汤伯高,而我们乡里的人都相信他们,那么,巫术还能长久地这样盛行吗?汤伯高名尧,自取名号为常静处士。徐若虚名棪。听说庐山有一个姓郭的人,号南寄,也是很有名的医生。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复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秋七月,突厥骨笃禄、元珍寇朔州,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拒之。慧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垂拱二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去将军。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覆为孝明皇帝。证圣元年春一月,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秋九月,亲祀南郊,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大酺九日。神龙元年春正月,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后得罪人,除扬、像、博三州及诸逆魁首,咸赦除之,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节选自《旧唐书·本纪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B.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C.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极言正谏/D.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板言正谏/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嗣圣元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琵琶行》“元和十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等。B.“擢授”,提升。古代对于官员的授予和升降各有专称,如授于官职有“除、拜、征、召”等。升官有“拔、擢、升、晋”等,贬官有“贬、放、谪、左迁”等。C.“七庙”,按古代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后以“七庙”泛指帝王的宗庙,也可借指王朝、国家。如贾谊《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之句。D.“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豫,本意为“安乐,安逸”,不豫就是不舒服,也可以来泛称尊长有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则天兼具关貌才干。14岁因美貌而被太宗召进宫,封为才人;后又被高宗立为皇后,她辅政数十年,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和高宗并称“二圣”。B.武则天对天命心存敬畏。高宗驾崩,她临朝称制后,突厥寇境,彗星出现一个多月才消失,因此武则天大赦天下,并改易年号。C.武则天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意。在朝堂设木匣子,有上书言事的任听投递,也方便自己了解民间疾苦、政事善恶。D.武则天施政宽仁、深得民心。她多次大赦天下,并特许百姓举行宴饮庆祝,但临死之前却被勒令去除帝号,恢复原来的皇后名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2)亲祀南郊,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数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参考答案:10.B

11.A

12.D

13.(1)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2)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这段话的大意是:丙申那天夜晚,明堂发生火灾,到天明全部烧为灰烬。庚子那天,皇上(武则天)因为明堂发生火灾告于太庙,亲自写诏书责备自己,命令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每人向上封章奏事。句子前面出现了两个时间词“丙申夜”和“至明”,“丙申夜”交代明堂发生了火灾,“至明”强调火灾的结果,所以“至明”不能与“明堂灾”连在一起,“至明”应和“并从煨烬”连在一起,排除A;句中“躬”指自己,作“责”的宾语,“责躬”即责备自己,两个字中间不应停顿断开,再排除CD项。原文断句如下: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A项,《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D项,“但临死之前却被勒令去除帝号”错,根据末段“遗制袝庙、归陵,令去帝号”可知,应该是武则天临死之前自己下旨(遗制)让朝廷取消帝号的,句中的“令”不是“被勒令”的意思,而是“让”的意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素,一向,向来;涉,涉猎;苦,苦于,“被……困苦”;百司,百官;委,委托,委任。译为: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第二句得分点:亲祀南郊,省略句,亲祀(于)南郊,亲自到南郊祭天;祀,祭祀,祀天;大辟,死罪;咸,都。译为: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则天皇后武氏,名曌,是山西并州文水人。当初,武则天14岁时,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好,召她入宫,封为才人。等到太宗去世,就做了尼姑,住在感业寺。大帝(唐高宗)在寺中见到她,再次召入宫中,封她为昭仪,又晋封武则天为宸妃。永徽六年,废黜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号称天皇,武后也号称天后。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从此在内部辅政数十年,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当时号称为“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已日,高宗去世,皇太子李显即皇位,尊天后为皇太后。太后既然已将篡夺帝位,这天便亲自登朝代理国政。嗣圣元年春正月初一,改换年号。这一年秋七月,突厥骨笃禄、元珍入侵朔州,命令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率兵抵御他们。彗星出现在西北方,长两丈多,经过33天消失。九月,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以紫色装饰,以杂色文采图画。垂拱二年三月,初次在朝堂设置木匣子,有进奏章言事的人听任他们投递,从此,人间善恶之事武则天大多知道。垂拱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祥瑞之石。上面写有文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并命令雍州人唐同泰上表宣称此祥瑞之石是在洛水获得。皇太后武则天大喜,号其石曰“宝图”提拔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变革唐朝的天命(篡夺唐朝的天下),改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天授,大赦天下,赐宴饮七天,乙西年,加尊号曰圣神皇帝。把皇帝降为皇帝继承人,丙戌日,在神都开始建立武氏七庙。追尊武则天的父亲赠太尉、太原王武士彟为孝明皇帝。证圣元年春一月,丙申那天夜晚,明堂发生火灾,到天明全部烧为灰烬。庚子那天,皇上(武则天)因为明堂发生火灾告于太庙,亲自写诏书责备自己,命令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每人向上封章奏事,尽力提出正告和规劝的意见。秋九月,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特许天下百姓大宴饮九天。神龙元年春正月,皇上(武则天)身体不适,诏令从文明元年以后犯罪的人,除了杨、豫、博三州以及所有叛逆罪首外,都加以赦免。冬十一月壬寅日,武则天病危,遗令死后附到李唐之太庙、归到李氏陵墓,命令取消皇帝号,称作则天大圣皇后;这天,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去世,年83岁,谥号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五月庚申日,与高宗合葬于乾陵。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徭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②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武为刺史,行部必先即学官③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④,以为常。初,武为郡吏时,事太守何寿。寿知武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寿为大司农,其兄子为庐江长史。时武奏事在邸,寿兄子适在长安,寿为具召武弟显及故人杨覆众等,酒酣,见其兄子,曰:“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显等甚惭,退以谓武,武曰:“刺史古之方伯⑤,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显、覆众强之,不得已召见,赐卮酒。岁中,庐江太守举之。其守法见惮如此。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龚胜、龚舍,在沛郡厚唐林、唐尊,及为公卿,荐之朝廷。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注】①啬夫求商:名叫求商的乡官。②行部: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属,考察刑政,称为行部。③学官:学舍,学校。④二千石:郎将或太守的另称。⑤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泛指地方长官。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卒白太守白:告诉B.县数负其课

课:赋税C.酒酣,见其兄子

见:召见D.然疾朋党

疾:憎恨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3.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何武“正直无私”的一项是()①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②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③自是后,圣惭服④行部必先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⑤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⑥好进士,奖称人之善A.①④⑥

B.①②⑤C.③④⑤

D.②③⑥4.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武的弟弟何显因不按规定交赋税而受到小官吏求商查处,何武制止了何显要报复求商的作法。B.九江太守戴圣仗自己名气曾经轻视何武,何武查得其罪,他自请免官;后来他又诽谤何武,何武仍然公正处理他儿子犯法的事。C.何寿有恩于何武,且身为高官,想让何武提拔他兄长的儿子,何武虽然召见了何寿兄长的儿子,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D.何武能够推荐选拔人才,在用人上坚持严格标准;想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文以杜绝谋私行为。5.断句与翻译。(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

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

后常见思(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子扬州长史,材能驽下,未尝省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C3.B4.C5.(1)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2)①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平心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死。②这个孩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1.“见”的意思是“使……拜见”。2.A项,“以”,介词,用。B项,“于”,介词,在。C项,“见”①召见,②拜见。D项,“乃”,副词,竟然。3.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③是间接之事,④是勤政之事,⑥是选拔人才之事。排除这三项即可。4.“但后来才让庐江太守按照规定推荐了此人”不合文意。何武出于礼节见何寿兄子,但只是“赐卮酒”,未作“私问”之事。而其后是庐江太守推荐了此人,正可见何武在此事上正直无私。5.参考译文:何武字君公,是蜀郡郫县人。何武兄弟五人都是郡官吏,郡县官吏敬畏他们。何武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的户籍,赋税常不缴纳,曾屡次欠应征收的赋税。市场掌管赋税的啬夫求商逮捕、羞辱了何显家人,何显发怒,想要用官吏职事中伤求商。何武说:“因为我们家在租赋徭役方面没有做众人的表率,奉公行事的官吏不应该这样吗!”何武最终告诉了太守,征召求商当了卒吏,州郡乡里听到此事都敬服何武。过了很久,太仆王音推荐何武为贤良方正之人,升官为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上号称“小戴”,实行政事多不守法,前任刺史认为他是大学者,宽容他。等到何武做刺史,巡行辖区审查记录囚犯罪状,有检举的犯罪行为就把他们委托给郡官府。戴圣说:“后辈年轻人懂什么,竟要扰乱别人治理政事!”他全没有判决。何武派从事考察得到他的罪过,戴圣害怕了,自己请求免官。后来戴圣做了博士,在朝廷诽谤何武。何武听到这件事,始终不宣扬他的不良行为。后来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做强盗,被捉到,拘囚在庐江。戴圣自以为儿子一定会死,何武平心公正判决此案,戴圣的儿子最后得以不死。从此以后,戴圣惭愧、佩服。何武到京师汇报事情时,戴圣总要到何武处谢恩。何武作刺史,巡行辖区一定先到学校见儒生,考查他们诵读议论,询问政事得失的见解,然后进入传舍,调出公文询问开垦田地和一般田地情况,各种庄稼长得好不好。做完这些事才接见太守,把这做为固定的作法。起初,何武做郡官吏时,侍奉太守何寿。何寿了解何武有宰相才能,因为他是同姓所以看重他。后来何寿做了大司农,他哥哥的儿子作庐江长史。此时何武奏告政事在府邸,何寿哥哥的儿子恰好在长安,何寿准备了酒席请来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老朋友杨覆众等,喝酒畅快时,何寿叫他哥哥的儿子出来见客人,说:“这个孩子是扬州辖区的长史,才能低下,不曾问候见面。”何显等人很惭愧,回来把此事告诉何武,何武说:“刺史是古代的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是皇帝托付、信任的官职,是一州的表率,职责在于进荐好的人才,罢退不好的人。官吏治理政事的成绩显出卓越的才能,百姓有才能而隐居不出,刺史才应当召见他们,不能有因私询问的事。”何显、杨覆众竭力劝他,何武不得已召见何寿哥哥的儿子,赐给他一杯酒。这一年,庐江太守推荐了何寿哥哥的儿子。他遵守法令为人所敬畏到了这样的地步。何武为人仁义厚道,喜好进荐人才,勉励赞许别人的长处。做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在沛郡看重唐林、唐尊,等他做了公卿,(就)向朝廷推荐他们。然而他憎恶结党营私,考察文职官吏一定向学者了解情况,考察学者一定向文职官吏了解情况,来相互参考检验。要任命官吏,先订立规则条例来防止因私请求托付。他任官时也没有显赫的名声,不任官后常被人们思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的外卖业繁盛,方便面销量下滑,而韩国也有外卖,但“线上订餐的总成交额却并不高”,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外卖的人力成本和覆盖率不同造成的。B.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悟空”号(DAMPE)发射升空,成为世界上首个专门探测暗物质的国家,两年后找到了暗物质可能存在的新证据。C.瑞士旅游业把眼光瞄准了中国市场,旅游部门主动设计、开展中瑞酒店管理论坛、中瑞旅游论坛等,开启了中瑞旅游交流的新篇章。D.文学刊物作为人才成长的平台,只有不断发现优秀作家,推出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结构混乱,“原因是外卖的人力成本和覆盖率不同造成的”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B项,搭配不当,主宾不搭配,“天文卫星悟空号成为……国家”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在“旅游论坛等”后加“活动”。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原因是外卖的人力成本和覆盖率不同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渐有春雷,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其实,①________________,大地回春,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雷鸣最为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______________,是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③________________,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参考答案:①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②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③春雷始鸣的时间不一(或: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每句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下面是淘宝培圳客服的“快递查询服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参考答案:示例:买家咨询快递状态时,立刻确认快件发送状态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告知买家;如果发现问题,首先登记问题件信息,然后安抚买家,同时通知相关人员跟进处理。【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然后明确图的性质,如本题是“淘宝培圳客服的‘快递查询服务流程图’”,既然是流程图,考生要就要关注图的构成和图上箭头的指向,明确叙述的顺序。从图上来看,第一步是“买家咨询快递状态”,第二步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正常”,就要告知买家,另一种是问题件,就要进行登记,然后安抚买家,同时通知相关人员跟进处理。【点睛】流程图做题方法: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②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

,只有你一人而已。③孔子弟子

者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参考答案:C登峰造极:造诣达到最高顶峰,无以复加,泛指到了极点。登堂入室:学识、技艺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千古独步:指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改革开放40年来,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制造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标签:①下海,“下海”指青年跳入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的“大海”,自主挣扎和生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这一大批“下海”的青年之中,诞生了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家、卓越经营人才,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②海归,“海归”指海外留学回国就业的人员,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脚步。③创客,“创客”是近年来青年中流行的名词,具体说来,“创客”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社会传播之后,“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青年人。④世界范,“世界范”指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铺垫,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敢于站上国际舞台的青年。请根据上述材科写一篇文章,结合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你对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改革开放40年风雨走过,中国青年在中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站了起来,用行动将中国送到了世界的前沿,创造了属于中国青年的时代。如今的中国已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也已成为社会的主题,如今的青年不应在父辈创造的美好生活中坐享其成,而应在此基础上创造属于新时代青年的鹏程万里。当代青年应具有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精神。时代是朝前走的,我们要走在时代开头,去创造。去创造共享经济便民性局面,正是因为有这些勇于创新开拓的青年,将自己的青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时代的建设浪潮,中国才有今日的经济发展奇迹。当代青年应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时代是朝前走的,当代的我们应走在他的前面,去开拓去创造,而不是被它拖着前行。这是当代青年的实力,前有马云下海经商,开启移动支付新时代,后有共享单车投入市场,开创,共享经济便民新局面,正是有了这些勇于创新开拓的青年,将自己的青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时代的建设浪潮,中国才有了今日的经济发展契机当代青年应有大国担当,责任精神。如今的国家情怀不是鼓励古代保卫江山万万年,也不是近代的为国捐躯,万死不辞。而是体现在青年的人生选择中,虽然形势在变,但内心为国效力的热忱却是一如当年。黄大年学成归国,待着学习来的先进技术,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海外学子归国,带着开放的事业,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无限的可能,我们的选择都是感受到了国家的召唤,时代的召唤,勇敢地肩负起了使命与责任。当代青年应有长远的目光,走向世界的自信。通讯交通日益发展进步的今天,远隔重洋就如近在咫尺,天涯海角一如近邻。全球化是趋势,也是必然,中国历史上闭关锁国已经吃尽苦头,新时代的青年自当以史为鉴,不重蹈旧日的悲剧。无论是像盛中国那样,让《梁祝》曲目传遍世界,还是身为普通的学生那样,为学习国外先进文化而努力钻研,我们都是应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就像萤火一般,也可在黑夜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鲁迅先生百年前的一句话同样送给今日的青年,无论自身火花如何微弱,百万火花聚集,终当变成绚烂的烟火。创新开放,青年站在时代潮头40年是一个充满汗水与泪水、荣耀与奇迹的时期,书写这一切的是当时的青年们,他们用创新与活力完成的时代画卷汗墨淋漓、兀自未干之时,新时代的青年人又接过画笔,期盼用爱国与超越,开放与创新书写新的辉煌。再回首,青年人40年来不断改革创新,终于在荆棘路的尽头闻到花香。初见商品经济的大海,带给我们许多人疑问与犹豫,最先克服恐惧、忧虑,开拓创新道路的是青年人。虽有国内市场的保守及国外的竞争,可青年人们仍凭活跃的思维、肯吃苦的精神创造了中国,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契机。“下海”是青年人的勇气与担当、创新机智。重回祖国大地,尽管贫穷落后,“海归们”依然贡献了自己的学识,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千千万万的青年学者成为推动祖国繁荣发展的坚实力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海龟是青年人的爱国和感恩、辛劳和青春。正是当时的青年人站在时代的潮头,甘愿为了祖国冒险,愿意为了社会而奋斗,方成就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今日的中国,也因此成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展望与新时代的青年们,重担在肩,更应引领中国通过创新与开放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世界形势瞬息万变,而中国前路也不如以前,前路更加艰辛,受到重重阻碍的中国如何再发展?答案在青年人身上。四十年的学习借鉴已让我们处于时代的前沿,再想有更深更远的未来,唯有靠青年人自己的开拓创新。正如创客将创意转变为现实,自主创业的青年们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恰似“世界范”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打开更大的市场,输出优秀的商品、优秀的文化,让中国焕发活力与生机,逐步扩大全球的影响力。创新与开放是新时代青年们的关键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靠的正是创新思维,开放意识,如此方能体现中国青年之智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青年人秉承“创新、开放”意识,借鉴历史,勇于担当,站在时代之潮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正当时。百舸争流,还看今朝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改革开放40有下海到海龟,再到创课与世界范,每一代的青年人都创下了独一无二的时代标签。而如今,时代大潮浩浩荡荡朝我们青年人奔涌而来,我们每个人都应是时代的弄潮儿,百舸争流,还看今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的我们,应不忘父辈打拼的汗水及,继承其功,而后创新,最终以文化自信站上国际舞台,在天地间树立中华新的高标。不忘父辈“下海”之苦,继承其“海归”之功,是我们新作为之基。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挣扎存活并创造奇迹的,是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中国消费高峰的马云;岁月染白了头发,虽百折而不挠,激励了两代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