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有一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个碱基对,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个碱基对和600个碱基对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个碱基对和600个碱基对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2.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参考答案:D【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水解酶会导致组成膜的蛋白质等物质水解,进而造成膜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溶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据此来分析各选项。3.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名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溶菌酶

C.抗原

D.抗体参考答案:D4.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甲表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关系D.图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参考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详解】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甲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不能表示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A正确;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B错误;据图分析,甲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正确;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失了一种,X种内斗争会加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5.人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参考答案:B6.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缓解了种间竞争C.其结构主要由水分决定 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参考答案:C【考点】F5: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解答】解:A、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正确;BD、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BD正确;C、森林群落垂直结构主要和光照决定的,C错误.故选:C.7.转录时不需经过的过程是(

A.解旋

B.配对

C.螺旋

D.着丝点分开参考答案:D8.双小核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能以细菌和酵母菌为食,但主要食物不同,将两种草履虫共同培养在含好氧型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液的试管中,两者共存。下列哪项叙述违背事实(

A.两种草履虫存在竞争关系

B.两种草履虫出现食性和栖息环境的分化

C.两种草履虫均匀分布于培养液中

D.共存中的两种草履虫的密度都低于单独培养时参考答案:C9.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D.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参考答案:B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A错误;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B正确;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定,C错误;亚硝酸盐无味且有毒,不能用品尝法检测其含量,D错误。10.在下了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参考答案:D11.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提并论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人体基因组整体序列。决定基因遗传特异性的是A.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B.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D.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参考答案:D12.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用S型菌的DNA与活R型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菌落和R型菌菌落C.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与活R型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菌落和R型菌菌落

D.格里菲思用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参考答案:B13.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A.②→①→②→③

B.②→③→②→①

C.③→②→①→②

D.③→②→①参考答案:A1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世界上的全部的鸟

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C.一杯酸奶中的所有乳酸杆菌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鲤鱼参考答案:A15.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16.肝脏和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血液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据图判断某人在进食后,血管P、G和H中,血糖浓度最高及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高的血管分

别是()

A.G血管和P血管

B.H血管和P血管

C.H血管和G血管

D.G血管和H血管参考答案:A17.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参考答案:C18.一个基因表达载体不包括(

)A.目的基因

B.启动子

C.内含子

D.标记基因参考答案:C19.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参考答案:D20.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A.直线

B.“S”型曲线

C.“J”型曲线

D.不规则曲线参考答案:B21.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主要原因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

B.血浆渗透压升高C.淋巴的渗透压升高 D.细胞内液自由水含量减少参考答案:A22.人类正常血红蛋白(HbA)的β链第63位氨基酸为组氨酸(CAU),Hb—M(异常血红蛋白)的β—63为酪氨酸(UAU),这种变异的原因在于基因中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B.CAU变成了UAU

C.缺失一个碱基对D.增添一个碱基对参考答案:A23.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昆虫通过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参考答案:C【考点】G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解答】解: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作用,A错误;B、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B错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这利用了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C正确;D、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D错误.故选:C.24.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D2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其比例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参考答案:C2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果酒制作需要缺氧的环境,因此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A正确;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B正确;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正确;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菌种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果酒果醋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中,以心脏和肝脏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因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参考答案:B28.如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人在第28天时抗体浓度高,说明这时比第7天时病情严重 B.抗原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快而且数量多,可以快速消灭抗原,机体一般不会患病 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由于遗传物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以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 D.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的 参考答案: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该患者在0~28天之内,抗体的数量有两次峰值,说明该患者发生了两次免疫反应,第一次免疫反应是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进行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14天后,该患者又感染了相同的抗原,抗原抗原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新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进行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数量多. 【解答】解:A、据图分析,患者在第28天时抗体浓度高于第7天,这是由于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数量多,并非是病情严重,A错误; B、抗原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快而且数量多,可以快速消灭抗原,机体一般不会患病,B正确; 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但遗传物质不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抗体的分泌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 D、浆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来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明确曲线中第一个波峰表示初次免疫应答,第二个波峰表示二次免疫应答,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最大B.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原因C.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衰退型。D.在该生态系统中,最好让能量多流向B种群内参考答案:D30.下列关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时所用的试剂及出现的颜色正确的是

A.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Ⅲ染液(红色)

B.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苏丹Ⅲ染液(紫色)、双缩脲试剂(红色)

C.苏丹Ⅲ染液(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D.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苏丹Ⅲ染液(橙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参考答案:D3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繁殖等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参考答案:D32.科学工作者准备从某被子植物中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选材是(

)A.幼叶B.幼嫩种子C.幼根D.成熟种子参考答案:B3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面激素与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C.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参考答案:C34.在判断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转入棉花基因组的方法中,不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A.通过观察害虫吃棉叶是否死亡

B.检测目的基因片段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C.检测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D.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能否与特定抗体形成杂交带参考答案:A35.某多肽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将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依次是()A.4、49、49 B.9、42、42 C.9、42、8 D.9、49、49参考答案:C【考点】16: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解答】解:该51肽是由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1)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因此,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为1+2+3+3=9个.(2)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1+2+3+3)=42个.(3)该多肽被分解成9个短肽的过程中共断开8个肽键,因此该过程也需要8个水分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6.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质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

参考答案:C3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参考答案:C38.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遗传病。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参考答案:B39.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优越之处在于A.单克隆抗体能够制成“生物导弹”

B.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培养C.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也大大高于血清抗体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简单参考答案:C40.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利用特定的抗原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目的是从小鼠体内获得骨髓瘤细胞B.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经过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即可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A.夏季光照太强,叶绿素分解

B.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降低C.暗反应过程中C3产生得太少

D.水分蒸腾散失太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少参考答案:C42.2015年与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平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爱尔兰科学家威廉一坎贝尔和日本药物科学博士聪大村,他们二人的贡献是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名为阿维菌素,其衍生产品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有效对抗其他寄生虫病,治疗效果显著.聪大村从土壤样品中分离链霉菌的新菌株,在实验室内通过成千上万链霉菌培养物筛选出一些较有发展前途的菌株,这就是阿维菌素的来源.(1)制备链霉菌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2)图①是在纯化过程中通过

法分离培养的结果,在培养基上接种时接种环需通过灼烧灭菌,完成图中划线操作,共需要灼烧接种环次.图②表示的是用

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3)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时,经培养,在划线的末端出现,表明菌已分离.在此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C.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参考答案:(1)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2)平板划线

4

稀释涂布平板(3)不连续单个菌落

C(4)溶解氧

营养物质【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1、据图分析:图1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图2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