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乐感的培养与体现,音乐论文_第1页
泉州南音乐感的培养与体现,音乐论文_第2页
泉州南音乐感的培养与体现,音乐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南音乐感的培养与体现,音乐论文摘要:在当下人们普遍接受西式教育体系的大环境中,强调中国传统音乐乐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音乐乐感的培养与研究,既需要关注文化环境,又需要关注受不同文化、环境影响而构成的音乐美感,人类学与美学的结合势在必行。乐感由多种能力构成,针对详细的乐种而言,不同的乐种所需能力不同。以南音为例,南音乐感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在南音文化的浸染中逐步养成,并伴随着性情、思想观念的养成,是完好的南音人的培养。而详细的南音乐感能力方面,概括言之,就是按规范将记谱骨干音转化成具有中和美感的活态南音的能力。本文关键词语:南音;传统音乐乐感;审美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家范丹姆以为,人类学较少关注美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感觉中,究竟什么才是审美的,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领域。美感是个人的、内在的一种状态,用民族志的研究方式方法是难以充分了解的。处理情感经历体验领域被以为很棘手。而且,美的观念主要是文化问题,具有相对性。与此类似,怎样研究乐感同样令人困惑。乐感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听得见却讲不清。讲它听得见,是由于通过演唱、演奏,它无时无刻不在显现;讲它讲不清,是由于很难用话语讲清它是怎样存在以及怎样产生作用的。然而,笔者仍强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乐感问题进行研究,由于,特定乐感的养成必然与特定乐人的审美观念、特定音乐的审美特征等方方面面有密切联络,锁定乐感问题,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成效。而且,乐谱是死的,而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死的乐谱转化为活的音响需要人来实现。传统音乐的乐谱仅从谱面分析,往往简单明了,没有过多十分之处。然而,简单的乐谱经几个人共同演绎后,却往往呈现出相对复杂的音响效果。乐曲的风格和韵味需要依靠演奏、演唱者来实现,而实现效果怎样与其乐感密切相关。当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明显注重音乐技能等外显学习层面,忽视文化环境的培育,乐感培养不尽如人意,导致人们的演奏风格与老一辈有较大差异。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乐感研究既属于音乐美学问题,又属于人类学问题,必须与特定音乐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络起来考察。在当下社会环境、教育体系中,西方专业音乐占优势的现在状况下,强调传统音乐乐感的独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使得本研究具有了浓烈厚重的审美人类学意味。因而,审美人类学角度的传统音乐乐感研究,是一个亟待开发、极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一、乐感研究的重要性:关系到音乐风格呈现。乐感是沟通人与乐的桥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表演者的乐感对音乐风格的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表演者是一个详细的人。作品的风格需要通过表演者呈现,而表演者是生活于特定环境中的,不可避免遭到人种、国别、宗教的影响,因此是具有特定乐感的人。中国演奏者表演异国作品,经常被批评为风格不对,就是由于表演者受生活环境局限,乐感培养有限,因此理解来自异国的音乐有一定隔膜,对风格把握不够准确。在这里情况下,为了演奏好异国作品,就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异国文化、体验异国生活、欣赏当地人演奏的风格纯正的音乐,以促成相应乐感的培养。其次,什么样的乐感必然奏出什么样的音乐。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因此具有不同乐感的人,诠释同一个曲调,往往会出来不同的味道。这一点应该没人会否认。换句话讲,音乐需要通过表演呈现,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仅从记录骨干音的乐谱本身读出的风格、特点有限,真正赋予音乐生命的是表演者,而乐感是决定着表演者音乐呈现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乐感会导致同一曲调不同风格的呈现。再次,要到达对音乐风格的完美诠释,需要乐感的长期浸润式培养,社会文化因素不容忽视。只要经过长时间的音乐浸润,从培养相应乐感入手,才能演奏出真正原味的风格。例如,福建泉州有各种类型的南音比赛,由于比赛获奖有中考加分或进入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学习特殊照顾等好处,很多本来唱歌不错的学生临时抱fo脚,在比赛前学唱一两首南音。固然他们也依葫芦画瓢地学下来,但是比赛中老道的评委不用细听便能听出他们道行尚浅,韵味缺乏。再如,中国音乐学院为抢救民族民间音乐遗产而提出了1行动计划,每年学习一个民间乐种。2004年是泉州南音年,中国音乐学院请来泉州南音乐团演奏者,教授学生学习南音,并最终有汇报音乐会。然而,音乐学院学生演奏的南音,固然音的长短、润腔等等都是在泉州南音乐团指导下完成的,整体风格却缺少韵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对此,泉州南音乐团二弦演奏者吴璟瑜以为,是由于他们每个音都演奏得太准了,反而没有味道了。受过音乐学院专业训练的学生音准感与民间乐团不同,而且民间乐团演奏时并不过分追求整洁划一。过于整洁,反而失去了传统音乐的韵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沈凤泉,在音乐学院2021年9月举办的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中,做了题为(江南丝竹传统乐曲旋律音的功能〕之讲座。他提到,江南丝竹是玩出来的音乐,固然也有乐谱,但是属于死谱活奏,而当下新创作作品的表演则都是死谱死奏,无法做到个性发展。潮州音乐名家陈天国也有类似讲法,他指出古人以为乐谱订得太具体,就把乐谱订死了,故此他们把基本谱称为活谱,把详订谱称为死谱.笔者以为,前述两个例子的南音表演缺乏韵味,主要原因就在于中规中矩的死谱死奏方式,少了南音特有的灵动性。南音人讲奏南音时,常讲来玩一曲,也是以玩的状态来奏乐,同样是死谱活奏,因此别有韵味。当然,要能玩得起来,要能把死谱奏活了,需要一定程度的南音乐感,需要一定程度的积累,绝非临时抱fo脚可得。韩宝强等通过比照分析阿炳与宋飞的(二泉映月〕演奏录音,指出:新老艺人由于在音准感和演奏技巧方面的差异改变了音腔的类似性,导致音乐风格的具体表现出亦有所不同。谈起保卫和继承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历来比拟重视乐种、乐器和音乐型态等方面因素,忽略对演奏技巧的保卫和继承,由此带来的直接损害就是传统风格完好性的丢失。在笔者看来,这种传统风格完好性的丢失就是由于缺乏传统乐感造成的,而这种传统乐感需要在传统文化环境中长期浸润才能原味传承。音准感与表演者所受教育有关,是乐感能力构成的一个方面。受专业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演奏者与来自民间,深受民间文化浸润的演奏者有着不同的音准感觉。这种不同的音准感觉直接反映到演奏出来的乐音上,进而影响了音乐风格。演奏技巧固然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但是具有良好乐感的人能够控制演奏技巧,产生自个以为好的音响,这种音响传至人耳,人耳再以本身美感标准对这种演奏进行反应。最后,风格与乐感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作品的风格由三部分构成,其一通过作品本身比方乐谱呈现出来;其二,需要以表演者为中介来具体表现出;其三,表演者需要了解作品的题材、内涵、意境、神韵等等,这些都是乐谱本身难以呈现,但是需要表演者加以把握的内容。华而不实的意境和神韵尤其不容易把握,要求表演者有较好的能把握作品风格的乐感。总而言之,乐感对于音乐的呈现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乐感。音乐作品有本身独具的语言、形式和体裁,其风格需要富于乐感的表演者,在了解其意境、文化蕴含的基础上,通过自个的创造性阐释呈现出来。乐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浸入式的经过,临时抱fo脚式的学习无法养成真正的乐感。二、南音文化浸润中的乐感培养。本文以为,乐感由多种音乐能力构成,其核心是音乐美感.音乐美感是评价乐感好坏的关键因素。有的人固然音乐感悟能力或其他能力很强,然而苦于没有音乐美感或音乐美感较差,感受不到或表现不出音乐的美。乐感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的培养、教育因素,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能够得到提高和完善。乐感与个人的审美经历体验息息相关,在培养经过中,不断遭到社会环境、教育背景、个人好恶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时代、文化、地域特征,以及鲜明的个人特点。每一种音乐,都有自个的特点,因而,对特定音乐的呈现,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特定乐感,才能完美呈现音乐风格和特点。以南音为例,南音风格总体来讲,具有一种中和之美,而且这种中和美,是具有泉腔特点的中和美。与之相应,也必然要求唱/奏者具有能诠释出这种泉腔特点的中和美的乐感。南音乐感的培养非常十分,其十分就在于南音学习,是对整个南音文化的学习;南音乐感的培养,是在南音文化的浸染中逐步养成,并伴随着性情、思想观念的养成;是一个完好的南音人的培养,而不是孤立的乐的学习。这种类型的培养,乐感最为稳固不易变化,因此传统南音人往往能够在自个的天地里享受自个的音乐,较不受外界影响和左右。由于朱熹及其门人的影响,福建儒学底蕴深切厚重。因而南音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受儒家礼乐思想影响,从思想观念到行为礼节再到音乐风格,无不以礼先行,有礼有节,以中和为美、为准则。儒家十分强调对人的性情培养。据邢疏云:子路性刚,鼓瑟不合雅颂,故孔子非之,所以抑其刚也。(集注〕:(家语〕云: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盖其气质刚勇而缺乏于中和,故其发于声者如此。可见,儒家以为,性情、气质直接影响到音乐之声。音乐与性情的关系是古人最为注重,而今人最为忽略的一个极为核心的关键所在。(溪山琴况〕在谈及演奏方面的和时,同样谈到人心、人的性情也必须中正平和,才能真正做到和:要之,神闲气静,蔼然醉心,太和鼓鬯,心手自知,未可一二而为言也。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古人如此注重人们性情的养成,注重人心的培养,是由于他们意识到,只要发自内心的中和,才是最稳固的中和,其他一切外在的中和都可能是暂时的、易随环境变化而变的。心中之和,与乐感之和是一体、相通的。只要当内心也到达和的状态,这种和的乐感才最稳固。因而,要奏出中和之乐,需要相匹配的中和性情。这种性情与中和乐感是一体的。音乐风格、乐感、性情,三位一体。南音老一辈很注重对下一代的性情培养。通过种种行为规范,种种中节之礼,中和之乐,传统南音人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培养了下一代的中和性情,中和性情影响到以中和为美的乐感之养成,而这种深植于内心的乐感自然而然奏出中和之乐。南音中节之礼既具体表现出在对祖师、祖先的祭祀仪式上,又具体表现出在繁复、严格的唱/奏程序和规范,以及社团之间的拜馆⑦、拼馆⑧等活动上。所有这些以乐贯穿始终的活动,无不以礼先行,处处有礼制约。实际上,在繁复的礼节和规范程序下,隐含着很多水平较量。反过来讲,南音人的水平较量,是通过各种程序和规范展现的,是在礼的制约下进行的、彬彬有礼的较量。例如,以比拼南音水平高下为目的的拼馆,火药味再浓,从头至尾礼节不能失,在一系列的规范程序中进行。拼馆一般以排门头的方式进行,分三个环节,以指开始,以唱曲为主体,以谱结束。开始的指一定要双方合奏,以友好至少是外表友好的气氛开场,最后的谱也一定要双方合奏,输方就是再不高兴,也必须把礼数走完,最少以看似融洽的气氛结束,即便输了,也要大方、有礼地输,而不能输了技艺,又输了礼数。在繁复严格的程序下,输赢结果一出,各人心服口服,不伤和气。南音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皆有礼有节。儒家强调无过无不及〔即皆中节〕,再如朱熹所讲,和即沉着不迫之意。以此来考量,南音音乐形态之中和,从下面几个方面得到具体表现出:哀乐有度之曲词内容;沉着不迫之节律;平稳进行的旋律,以级进为主,三、四、五度跳进为辅;音高以中音区为主;曲体构造上有规律的反复;技巧简洁,排挤繁手淫声各乐器配合多样统一;情感抒发很有节制,含蓄内敛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