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冲刺语文试题(天津卷)2_第1页
2022年高考冲刺语文试题(天津卷)2_第2页
2022年高考冲刺语文试题(天津卷)2_第3页
2022年高考冲刺语文试题(天津卷)2_第4页
2022年高考冲刺语文试题(天津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天津卷)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缜(zhěn)密商榷(què)和(huò)稀泥揆情度(duó)理B.取缔(tì)木讷(nè)档(dàng)案袋疾风劲(jìn)草C.栖(qī)息挟(xiá)持白炽(chì)灯戎马倥偬(zǒng)D.葳蕤(ruí)豢(huàn)养软着(zhuó)陆扣人心弦(xuán)答案:A解析:B、取缔dì,疾风劲jìng草;C挟xié持;D扣人心弦xián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难度:较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焕发剽悍鼎立相助失之毫厘,谬以千里B.璘选更迭流光异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C.砥砺斡旋别出心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D.甄别笼络休养生息天网灰灰,疏而不漏答案:C解析:A鼎力相助,B遴选,流光溢彩;D天网恢恢。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难度:较易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_______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________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______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A.精细用心倾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B.精细凝神谛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精确凝神谛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精确用心倾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答案:B解析:精细:精密细致;精明细心。精确:非常准确;非常正确。用心倾听:集中注意力细心地听取。凝神谛听:聚精会神,仔细地听。第三处,空格后是“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据此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结合语境分析,答案选B。考点:正确使用词语难度:较易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支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是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答案:D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可以删掉“看能否”。B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面加上“的”。C项,“使”与“造成”搭配不当,应将“使”改为“给”或将“造成”改为“出现”。考点:辨析病句难度:中等5.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A、①韩愈

②班固

③屈原

④苏轼B、①韩愈

②司马迁

③屈原

④李清照C、①欧阳修

②司马迁

③贾谊

④苏轼D、①欧阳修

②班固

③贾谊

④李清照答案:B解析: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指“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②“刚直不阿”句指司马迁在李陵案中据理力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指司马迁写作《史记》,③中“香草”“九歌”等对应屈原的作品,④中“词苑”“女儿花”指李清照。考点:识记文学常识难度:中等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本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則。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野中郁次郎与波兰尼的观点也有差异。有学者说,在野中都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则是“同一硬币的两面”。6.下列对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B.隐性知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经验,但要想充分地言说它,也是很不容易的。C.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掌握它的目的在于领会与重组经验。D.隐性知识包含个体内在携带的概念、形象、价值体系等,以及帮助个体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答案:C解析:C项,“掌握它的目的在于领会与重组经验”有误,原文第二段末说“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考点:筛选文中信息难度:略难7.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但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B.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D.个人的信仰、特殊的技艺和隐喻、直觉及思维模式,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答案:D解析:A项,无中生有,“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于文无据。B项,与原文不符,原文第四段中说“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所以选项中“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来表达”有误。C项,强加因果,隐性知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是因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考点:理解文章、筛选整合信息难度:中等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显性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B.波兰尼强调隐性知识是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而野中郁次郎則强调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和难于表达的一面。C.波兰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依据本文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应为“波兰尼”“野中郁次郎”“隐性知识”。答案:C解析:C项,由原文无法得出此结论。且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不能推出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考点:理解文章内容难度:略难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侍矣。”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选自《魏叔子文集》,有硎节)【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科兄弟

科:分摊B.全活甚众

全:全部C.其女字君从子

字:许嫁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纠:聚集答案:B解析:全:使……保全。考点:文言实词难度:较易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民瑾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A解析:A项,介词,因为。B项,介词,在/介词,至,到达。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D项,副词,表推测,估计/副词,表祈使。考点:文言虚词难度:一般11.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①君天姿英敏,读书观大略②好施与,矜然诺③广义田以资通区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⑥每闻盗则挺身出A.①②④

B.②③⑤C.③④⑥

D.②⑤⑥答案:D解析:用排除法。①是说徐谦尊的天资、读书习惯,③是张公的做法。考点:筛选文中信息难度:一般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说徐谦尊是游侠士错误。考点:理解文章内容难度:略难语文第II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11小题,共114分。四、(21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3分)(2)乡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2分)(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3分)答案:(1)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叹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2)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3)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解析:翻译句子是对文言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应注意特殊句式、重要实词、虚词等。考点:文言文翻译难度:较难【参考译文】徐君名谦尊,字玄初,吴县的附学生。徐君天性聪慧,读书只看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之士,喜好施舍赠与,注重许诺。乡里有纷争,必定会登门寻求是非曲直,徐君常一句话就令人折服。家道衰落之后,徐君殷勤周至地奉养父母,所以徐君的父亲能够与二三老友歌咏吟啸山水间二十多年。官府的一切徭役都是徐君亲自料理,不把它们分摊给兄弟。徐君的伯父刚强急躁,徐君侍奉他更加恭谨。弟弟读书,徐君不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就阻碍他),而是竭力帮助他。明朝末年赋役繁重,主持其事的人往往会耗尽家产,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叹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于是张公广施义田来周济全地区的百姓,设置役田给每一甲,至今百姓还蒙受这些好处。崇祯末年,旱灾蝗灾相接,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徐君每年都减少(消耗)官府给自己的粮食,余下的用来资助乡里人,又鼓励扶助有劳力的家庭,被他保全、活下来的人很多。妻子的兄弟中有年老而无子的人,徐君奉养他二十年,死后埋葬了他并且每年都要祭拜他。徐君的黄姓朋友父子都死于非命,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君悉心照顾她们,把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侄子,所以黄氏终身不知道有孤寡之苦。黄氏的姻亲喜欢侠义之举,忽然遭逢大祸,徐君为了营救他,倾尽家财。他教导子女把亲近贤能与善者为友作为第一要务。清朝初年,州郡有名望的贤人义士大多到邓尉山、太湖中避居,徐君不停地为他们资助房屋饮食,不再把得失利害放在心上。乙酉丙戌年间,盗贼蜂起。徐君以一己之力保障一方百姓安宁。每逢听说有盗贼,就召集乡里的年轻力壮之人防守。贼人非常痛恨他,终于杀了徐君。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有人说:徐君是古代的游侠一类的人。魏禧说:游侠之士因为喜好大义而会误国,徐君因为喜好大义而庇护百姓,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社会昌盛的时候,居上位者洁身自好励精图治来使对百姓有利,居下位者尽职尽责来供养他们的上司,上下相安,盗贼也不会起来作乱。等到社会衰败的时候,大官放纵自己的贪婪和武力来统治下属官员,小官就欺负盘剥百姓,用来供养自己,供养他们的上司,小民就无所依靠了。在这时,有千家人的乡里,百家聚居的地方,如果有一个富家之子,喜好大义轻视钱财利益,能够救助一方百姓的危急,那么,穷苦的百姓在饥寒交迫之时就会有所凭依,大兵大寇(来犯时就会)有所依仗,不肯轻易失身做盗贼。又或者敬畏他的仁德,不敢做坏事,不忍心辜负那个人。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像徐君,大概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吧?唉!这(些话)不是只为徐君说的。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答案: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解析: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诗歌大意,其次抓住表现春之“暮”的特征的意象。“落花”、飘飞的柳絮、“东风老”、杜鹃的啼叫都表明时令已是暮春时节。考点:鉴赏诗歌思想内容难度:中等《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答案: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解析:这首诗歌从侧面描写桃花。“濯手惟闻涧水香”,由“涧水香”写出了桃花之香。考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难度:中等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案:《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解析:《暮春》一诗中“落花”、飘飞的柳絮、“东风老”、杜鹃的啼叫都表明春天将尽,暗含惜春之意,第二句中的“春愁”直接表达诗人的伤春之感。《暮春山间》中“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涧水香”动静结合,视觉描写与嗅觉描写相结合,表达出诗人的闲适愉悦之情。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难度:略难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2)___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4)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案:(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引壶觞以自酌(3)春江花朝秋月夜(4)石破天惊逗秋雨(5)其孰能讥之乎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在背诵的同时强化默写。考点:名句默写难度:较易五、(21分)阅淡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給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破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靜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剌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額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先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先……“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兩,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玢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检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怎么又包铰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不累,你不是爱吃菜焰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噜呼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参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屹立不倒的枣,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四年之中。《选文有删改》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回忆童年快乐,表现浓浓亲情,增添生活气息;昔日的热闹,反衬出爷爷奶奶晚年的冷清。解析:解答本题,考生应先概括“童年打枣”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一情节在表达主旨上的作用。“童年打枣”表现童年生活的快乐,其中有浓浓的亲情。“童年打枣”的热闹跟眼下爷爷奶奶的生活形成对比,衬托他们生活的冷清。考点:分析作品结构难度:中等“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叹惜枣树的老去,体现了奶奶对老树的深厚感情;奶奶借枣树的老去感慨自己的衰老。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捡枣的孩子如今都长大成人,奶奶不仅在感叹枣树老了,也在感叹当年种下枣树的人也老了;人与树一起变老,人对树的感情深厚。考点:品味语言难度:较难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答案:排比、反复,衬托;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解析:“一年又一年”领起的句子构成排比,爷爷奶奶的表现构成反复,树的衰老也衬托了人的衰老。“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我”感念爷爷奶奶的勤劳,感叹他们的衰老。考点:品味语言难度:略难本文标题为“枣香解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4分)答案:示例一:零香醉人“枣”是情感寄托物;“枣香醉人”实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首尾呼应。示例二:“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解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亮出观点,然后根据文章内容阐述理由。如选择“枣香醉人”,考生可从“枣”和“醉枣”在文中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如选择“根”,考生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等角度分析。考点:探究能力难度:略难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E.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里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答案:AE解析:A项,“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错,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烘托奶奶对“我”的关爱。E项,“心理描写”属于无中生有。考点:理解文章内容难度:较易六、(12分)21.《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限80—100字。(7分)答案:对于空巢老人,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许多“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他们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解析:解答本题,考生首先应针对“空巢老人”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指出“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说明针对该问题社会及子女该如何做等,然后分析论证该看法或做法。考点:语言综合运用难度:略难22.阅读下面示例,按要求作答。(5分)“丢手绢”是几代人童年时的游戏,多少小朋友学会洗的第一件衣物就是自己的小手绢。现在的你还有手绢吗?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手绢为何物,纸巾的泛滥几乎让“手绢”成了只存在于词典中的一个词,“美丽天津·重拾手绢行动”倡导大家:少用纸巾,多用手绢。活动主题:把丢掉的手绢检起来宣传语:捡起的是童年记忆留下的是绿树蓝天。生活中还有什么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为了留住它,请你策划一个小活动,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答案:“美丽天津•绿色出行活动”倡导大家: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让蓝天更蓝,绿色常在。活动主题:让自行车上路。宣传语:骑自行车上下班强身健体零污染解析:考生首先应设计活动的内容,活动要符合“为了留住”“正在离我们远去”的“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这一要求。然后据此拟出活动的主题。宣传语要深化活动的主题,表明活动的意义,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简明。考点: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简明难度:中等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