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复习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一、基本知识(一)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的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社会秩序的种类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3.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4.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5.社会规则的种类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6.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7.如何理解社会规则和自由不可分?(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8.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9.我们为什么要坚定的维护和改进规则?(1)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二)社会生活讲道德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3.礼的含义及表现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4.文明的作用(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5.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6.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7.文明有礼的重要性(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诚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8.失信的危害如果一个人弄虚作假,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9.怎样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三)做守法公民1.认识法律(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5.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6.做遵章守法的公民(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7.什么是刑法?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8.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9.犯罪的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10.什么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11.刑罚的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12.如何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3.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14.有勇有谋,应对犯罪(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二、重点难点重点: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2.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3.如何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难点:1.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怎样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3.有勇有谋,应对犯罪(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三、经典例题1.(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漫画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保持社交距离,莫管他人生命健康B.倡导社交文明,养成健康生活方式C.进行核酸检测,全国杜绝疫情反弹D.社交要有距离,相见不必再重礼仪2.(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90岁的“诚信奶奶”陈金英,因企业经营不善欠下巨额债务,有人劝她申请破产避免债务,但她还是坚持还款,10年还清了2077万元。在这期间,她还热心公益、捐赠善款。这启示我们()①诚信无价,珍惜个人诚信记录②权衡利弊,运用诚信智慧③心怀善意,服务和奉献社会④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3.(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规定,有故意杀人等犯罪行为的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将不再是“刑事免责”人群。下调刑事责任年龄说明()A.违法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B.法律责任的承担会因人而异C.刑法是专门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 D.即使我们年龄小也要学法、守法、用法4.(2021·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以下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展示的一则案例()小宇的经历警示我们:①作为未成年人,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一旦交友不慎,必然走向犯罪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21·湖北天门·中考真题)(学法用法健康成长)材料一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了调整,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有关专家认为:从年龄上看,12~14岁阶段的青少年正值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成型,辨别是非的能力欠佳;从社会生活看,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互联网的普及,一些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相当成熟;从身体情况看,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在身体上已经趋于半成熟的状态,部分青少年在这一阶段身高、体重,乃至体力上甚至会超过部分成年人,迫切需要法律的行为引导。(1)有同学认为:“12~14岁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和心智都不太成熟,对外界事物缺乏完整认识,降低刑责年龄,对未成年人太过严厉,不利于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简述你的理由。材料二现在,校园里各种物质诱惑越来越多,一些学生经不起诱惑,想赚轻快钱,不惜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出售给犯罪分子牟利。最近,公安机关就查办了一起这样的案件:多名在校中学生用自己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和电话卡等物品,以每张800元的价格卖给一家手机店老板,这些银行卡已经逐渐涉及国内多起网络诈骗案。其中一张银行卡已经涉及上千万的资金流水。由于本案涉及不少中学生,公安机关已经将案件通报给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相关学校,希望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2)材料二中的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四、辨析观点1.有规则就有约束,有约束就不自由,规则太多不方便观点错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规则中进行,操作有操作规则、交通有交通规则、法律有法律规则、安全有安全规则等。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既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制度,又是维护人们生命安全的保护伞。2.诚信就是任何时候都讲老实话观点错误。诚实守信要求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但生活中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在事关个人隐私时需要诚信的智慧,在维护国家机密时需要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观点正确。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尊重他人要做到换位思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故正确。4.为了能让自己中途下车,周某意欲抢夺方向盘逼司机停车()观点错误。本题考查了遵守交通规则。交通法规是国家机关为了保证道路顺畅、行车安全,针对行人、驾驶员而定的交通行为规范,它是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要遵守交通规则。周某意欲抢夺方向盘逼司机停车的做法是错误的,是没有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的表现,违反了交通规则,是违法行为,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故答案为错误。5.违法行为就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做而去做的行为。()观点错误。本题考查法不可违。违法行为是指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这句话中只是强调了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而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属于违法行为,所以在这句话中对违法行为的定义是不全面的,所以是错误的。五、变式训练1.(2021·福建·模拟预测)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公园里游玩时不能攀爬花木……这表明()①生活处处有规则②有了规则就失去了自由

③规则制约着我们的行为④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2.(2021·辽宁细河·一模)王某因饲养宠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300元罚款。他的行为属于()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3.(2021·广西武鸣·二模)下列图示对概念的理解表达正确的是()A. B.C. D.4.(2021·广西武鸣·二模)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如下图)。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①能丰富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②说明遵守社会规则只能依靠他律③有利于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规则④发挥了自律在遵守规则中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1·广西武鸣·一模)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行星说,自由就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火车说,自由就是在铁轨上来回奔跑;鱼儿说,自由就是在河水里欢快地嬉戏;风筝说,自由就是系着一根长线在空中飞舞;汽车司机说,自由就是握好方向盘,按交通规则行驶。这说明()①遵守规则有利于自由的实现②规则是对自由的禁锢和束缚③限制自由是社会规则的目的④社会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1·广西武鸣·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做法有利于培养诚信品质的是()①能够向他人坦诚相待,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②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③讲义气,说到做到,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④善于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2021·山东·一模)如下图漫画告诉我们()①要弘扬法治精神,善于依法办事②法律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③面对侵害,要敢于依法维护合法权益④以暴制暴属于正当防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2021·江苏东海·一模)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将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十二周岁。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我们应防微杜渐,远离犯罪②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罚当罚性③人大代表拥有立法权④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9.(2021·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二模)读漫画《罚》(图)可以让我们认识到()A.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 B.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10.(2021·广西武鸣·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材料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做过估算,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量约为700亿斤,城市餐饮每年浪费340至360亿斤食物,这还不包括我们平时在家的食物浪费,因此食品浪费问题不容忽视。另外,全球所有的粮食出口国的年出口总量约为3亿吨,我国的粮食年消耗量约为6.5亿吨,是全球出口量的2倍多,因此我们的粮食实现自给自足对我国意义非常重大,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重要意义。材料二近日,爱奇艺在录制《青春有你》第二季节目时,有节目粉丝大量购买乳饮料并倾倒,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大量票码给自己的偶像投票。相关视频在网上热传,一时引发舆论哗然。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后续节目录制,责令整改。学生小吴却说:“牛奶是粉丝自己掏钱买的,喝不喝、倒不倒是消费者个人的自由,与其他人无关。”(2)请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驳斥小吴的说法。(3)结合下图漫画,你和你的家人同学朋友一起外出就餐时,你打算如何防止餐饮浪费?

答案以及解析经典例题1.B解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和守护生命。我们既要关注自己的生命健康,也要关注他人生命健康,故A说法错误;漫画中描述的是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启示我们倡导守护文明,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故B符合题意;“杜绝”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C;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注重礼仪,故D说法错误;故选B。2.C解析:本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陈金英的故事说明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启示我们诚信无价,珍惜个人诚信记录,关爱他人,心怀善意,服务和奉献社会,要尽己所能,要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3.D解析:本题考查对承担法律责任的理解。违法行为如果触犯到刑法,则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故A说法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说法错误;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不是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故C说法错误;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旨在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年龄小也要学法、守法、用法,故D说法正确;故选D。4.A解析:本题考查对预防犯罪的认识和把握。依据题文描述,小宇的经历警示我们:作为未成年人,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故①②③说法正确;一旦交友不慎,必然走向犯罪,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故选A。5.(1)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理由:①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及互联网的普及,一些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相当成熟,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欠佳,需要法律的行为引导。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的对象通常是其他未成年人,降低刑责年龄,能有效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无规矩不成方圆。刑责年龄的修改,有利于形成法律威慑,避免一些未成年人在人生起步阶段就不知敬畏,误入歧途。(2)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抵御不良诱惑,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②增强法制意识,用合法方式获得个人收益。学会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加强防范意识,警惕各种诈骗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意识与能力。解析:本题通过“刑法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和“一些学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出售给犯罪分子牟利”两个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考查学生的法治素养。(1)本题主要考查预防犯罪。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了调整,旨在增强刑法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更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设问中的观点认为:“降低刑责年龄,对未成年人太过严厉,不利于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观错误的。可从现代社会网络生活对未成年人身心的影响、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法律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辨析。(2)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一些学生经不起诱惑,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出售给犯罪分子牟利”,说明一些中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明辨是非、抵抗诱惑的能力,缺乏法制观念,不能做到自觉尊法守法。因此可以从自我保护意识、抵抗诱惑、明辨是非、树立法治意识等角度谈启示即可。变式训练1.A解析: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分析材料信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公园里游玩时不能攀爬花木”说明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规则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同时保障我们的自由,①③说法符合题意;没有正确认识规则对自由的保障,故②说法错误;只有法律才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2.A解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ABCD:依据题文描述,王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罚款,表明其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即一般违法行为,故A说法正确;BCD说法错误;故选A。3.C解析: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A:观点错误,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B:观点错误,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C:观点正确,我国刑事处分方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类;D:观点错误,隐私权属于人身权利;故选C。4.B解析:本题考查遵守规则。①③:题干中教师实施惩戒权体现了对学生的学校保护,有利于促使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能有效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丰富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①③说法正确;②:遵守社会规则不仅需要他律,还需要自律,②说法错误;④:漫画中体现的是他律在遵守规则中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故选B。5.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作用。①④:题文内容说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因此遵守规则有利于自由的实现,所以①④说法正确;②:规则保障自由,②错误;③:制定社会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自由,③错误;故选B。6.D解析:本题考查诚实守信。②④: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培养诚信品质要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