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_第1页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_第2页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_第3页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_第4页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把哈佛校训送给大家:“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就成功了。”概括了解小说知识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阅读小说的切入点: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主题思想切入点

小说的三要素:

三人物:肖像语言行为心理正面侧面要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素环境

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小说阅读鉴赏

人物形象

人物类常规考题示例常见题型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⑷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表现人物的手法及作用: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⑴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⑵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他人物和景物。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④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3)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以祥林嫂为例: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祥林嫂——肖像描写脸色两颊眼睛衣着饰物精神状态第1次第2次第3次青黄

红的

顺着眼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青黄

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带泪痕,没有以前精神黄中带黑

瘦削不堪,木刻似的

眼珠间或一轮

竹篮、破碗、竹竿有活力,对生活充满希望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精神麻木,濒临绝境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初到鲁镇善良、安分再到鲁镇遭受打击内心痛苦讲阿毛故事

精神有些麻木捐门槛

得到解脱再受打击完全麻木行乞一丝希望问有无灵魂

最后的挣扎顺着眼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直着眼,瞪着眼分外有神失神眼珠间或一轮忽然发光不让祝福窈陷祥林嫂——语言描写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问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祥林嫂——行动描写反对再嫁——逃、撞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

善良而可怜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勤劳、善良、安分、愚昧深受礼教毒害、倔强共性——个性——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人物形象——祥林嫂⑶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①内心独白。②动作暗示。③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例《城市人的压力》(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①焦虑紧张,惶恐不安:总害怕迟到,在梦中匆匆赶路,却又早早醒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忘记了重要的事情;混淆梦境和现实。②工作勤勉努力:在梦中也不忘思考策划剧本。③执着,追根究底:对梦中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梦境和现实中反复寻找答案。④因工作压力大而无暇他顾:在梦中,“我”对于在曼彻斯特的大街上看到大象这样奇怪的事情不感到一点惊奇,只担心它挡住了自己的路会导致自己迟到;“我”是关心妻子的,所以潜意识里觉得她要减肥,为她买香蕉是件很重要的事,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她究竟需要什么;从“我”醒来后打电话问妈妈艾丝尔姨妈的情况来看,“我”是牵挂着她的,但是在梦中见了她却只担心她走得慢会让自己迟到。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时代特征。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练一练:

分析以下细节描写的作用服饰例如: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环境(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语言(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动作(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心理例如:(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请同学举一些细节描写的实例: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这男人体格健壮。

这男人身材很高。

这男人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

因为他的体型,小偷从不敢打他的主意。普通人跟他说话时总是不得不保持仰视。周围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纷纷掩鼻而走。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红楼梦》王熙凤: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有时能使人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效果。

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1、《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通过周围人的表现渲染出惊险的气氛。2、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3、《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千百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用宾客仿佛置身火场的表现侧面衬托口技表演者得高超技艺。4、《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用街道的景物和动植物的表现,衬托天气的炎热,表现出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痛苦生活。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3.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