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两课时)_第1页
元素周期律(两课时)_第2页
元素周期律(两课时)_第3页
元素周期律(两课时)_第4页
元素周期律(两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两课时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历史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当将阴极射线管抽成部分真空并与高压电源联结时,便有电流从管内流过。伴随着电流流动,阴极射出一束射线。

这种射线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都会发生偏转。汤姆生于1897年宣称:这种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流组成的。汤姆生把这种带负电的粒子称为电子。汤姆生阴极射线实验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卢瑟福认为原子是个空心球,电子在核外就象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波尔原子模型

玻尔采用了当时已有的量子概念,提出了至今仍很重要的原子定态、量子跃迁等概念;有力地冲击了经典理论,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形成。电子云模型(几率说)薛定鄂于1926年建立了微观粒子的物质波运动方程,称为薛定鄂方程,它是波动力学的基本方程,该方程的解称为波函数。薛定鄂方程成功地解决了氢原子光谱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玻恩进一步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即波函数的模的平方表示粒子在t时刻在坐标(x、y、z)处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称为几率密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2)对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的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互相碰撞吗?为什么?(3)不同的电子层用什么标记?

不同电子层的能量相同吗?根据13页课本表1-2总结核外电子

的排布规律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2,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即:电子层序号1234567

代表符号KLMNOPQ

最多电子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归纳:分层,一低,三不超281832507298

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上述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和部分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问题,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它规律。思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何表示?+19

2

8

8

1K

练习:请画出原子序数为:32,37,53,8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写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元素周期律LiBe

BCNOFNe2,12,22,32,42,52,62,72,8NaMgAlSiPSClAr2,8,12,8,22,8,32,8,42,8,52,8,62,8,72,8,8随着原子序数递增,电子排布,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主族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思考并讨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变化

1~2

1

3~10

11~18218183+1+5-4-10+1+7-4-1012+10【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周期性变化!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原子半径原子序数原子半径越大越小越大⑵电子层数相同时,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______⑶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再看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半径_______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⑴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______如LiNaKRbCs<<<<>如NaMgAl>如ClCl-

<+3Li+11Na+11Na+12Mg+17ClCl-+17有关粒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不正确是

()A、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B、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C、

r(K+)>r(Na+)>r(Mg2+)>r(Al3+)D、

r(F—)<r(Cl-)<r(Br-)<r(I-)练习A已知A、B、C、D均为主族元素,若An+、B(n+1)+、Cn-、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顺序是()原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是()离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是()A、BACD

B、CDBAC、ABDC

D、DCABDBA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疑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回顾】科学探究:

取两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酚酞溶液。将其中一支试管加热至水沸腾。对比观察现象。

实验一现象化学方程式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滴入酚酞试液粉红色。而镁与沸水反应加快,产生气泡,溶液红色(颜色加深)。镁的金属性比钠弱结论Mg+2H2O=Mg(OH)2+H2△与金属钠对比镁与水反应

取铝片和镁带,用砂纸擦去氧化膜,分别和2mL1mol/L盐酸反应。实验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科学探究: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镁的金属性比铝强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列表总结:

Na

Mg

Al单质与水(或酸)反应与冷水反应: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与酸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NaOH强碱Mg(OH)2

中强碱Al(OH)3两性氢氧化物

金属性:Na>Mg>Al剧烈迅速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元素14Si15P16S17ClSiO2P2O5SO3Cl2O7H2SiO3H3PO4H2SO4HClO4

硅酸磷酸硫酸高氯酸极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酸

非金属性:Si<P<S<Cl科学事实原子序数1112131415161718元素符号NaMgAlSiPSClAr单质和水(或酸)反应情况冷水剧烈热水较快盐酸剧烈盐酸较快高温磷蒸气与H2能反应须加热光照或点燃爆炸化合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两性氢氧化物H4SiO4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最强酸稀有气体元素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小结: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1.性质、结构、位置之间的关系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