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词专题_第1页
咏史怀古诗词专题_第2页
咏史怀古诗词专题_第3页
咏史怀古诗词专题_第4页
咏史怀古诗词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提升诗歌鉴赏能力。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总结咏史怀古诗表达的情感。诗类点击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题乌江亭(1)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

【简注】(1)乌江亭: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兵败自刎之处。(2)才俊:豪杰之士。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1)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2)

【简注】(1)中原一败:指垓下的大败。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地属中原。(2)肯:谁肯,岂肯。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1)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

【简注】(1)鬼雄:鬼中雄杰。(2)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大体上作南北流向,故自汉初至唐,称这段江流东岸至海边的地域为“江东”,亦称吴中。同题咏史诗沧海拾贝,温习回顾1、典型咏史怀古意象:历史人物、《后庭花》、吴钩、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3、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给你一把钥匙咏史怀古诗在赏析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弄清事实,作者“怀”什么“古”;2、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3、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4、要分析手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借古讽今,反衬,对比)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了打击宦官势力,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革除政治积弊的“永贞革新”。后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他被贬谪长达22年,但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诗的风格雄豪苍劲,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宋、齐、梁、陈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有名的军事要塞。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而这首诗写于824年,割据势力重新抬头,当时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创作背景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背景链接:

吴国末代君主孙皓,他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但很快便粗暴骄奢、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待到王濬率部入城,孙皓又以亡国之礼,素车白马,令人反绑自己双臂,徒步行进,另备敛尸用的白木棺材以示罪该当斩,带领王公贵族前往王大营请降。再读诗歌问题探讨:1、本诗的首联就是成功的叙述,首句中的“下”字,次句中的“黯然收”三字,都是颇见功力的地方。试作简要分析。2、颔联叙述的妙处是用一副工整的对仗,把晋吴之战作了形象的描绘,结合诗句来分析一下。

3、颈联针对史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4、尾联是如何进一步将古今相联系,由怀古而感今的?1、本诗的首联就是成功的叙述,首句中的“下”字,次句中的“黯然收”三字,都是颇见功力的地方。试作简要分析。问题探讨:一个“下”字,即符合地理形势:由上游向下游进军;又符合历史事实:西晋军队攻下了东吴都城。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自孙吴以来凡建都金陵的王朝,都相信占据了这“龙盘虎踞”的地利,便可永保江山。“黯然收”写出了在西晋军队的强大攻势下,“金陵王气”毫无作用,黯然收敛,孙吴王朝彻底覆灭了。同时也透露了“金陵王气”是根本靠不住的思想。2、颔联叙述的妙处是用一副工整的对仗,把晋吴之战作了形象的描绘,结合诗句来分析一下。

东吴苦心经营的横贯江面的千寻铁索被晋军烧断而沉于江底,导致了一片白旗竖起在金陵城头。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降旗惨白,一边是晋军烧毁铁索的冲天火光;从气氛上看,西晋因得胜而趾高气扬,东吴则因失败而无限凄惨,这样鲜明的对照,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3、颈联针对史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本联以人事的变动和自然景物的亘古不变为对照,以终古常在,“依旧枕寒流”的“山形”作为那些匆匆交替可悲可慨的王朝历史的无情见证。作者还更深层地透露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意思。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来说,山川地形固然有险与不险,利与不利之别,但归根到底,人事的治乱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蕴含着对前朝失败教训的总结。4、尾联是如何进一步将古今相联系,由怀古而感今的?尾联是说作者生活的时代国家统一,无战事。所以西塞山的故垒久已废置不用,如今这里长满芦苇在秋风中飒飒作响。这里有赞颂,有庆幸。更深层意思则是提醒,是警戒。我们不难透过表面上的颂赞看到他内心深处的隐忧和以前朝兴亡为龟鉴的良苦用心。关联诗歌阅读探究如下:(1):《与诸子登岘山》中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请找出原诗中表明主旨的词语?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1: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想到自己至今仍为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②表达了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2:请找出原诗中表明主旨的词语?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怨恨

诗中的昭君是一个充满怨恨的形象。这种怨恨表现为:一、飘泊塞外、无法归家的悲哀;二、拥有春风之容却被冷落的不遇之怨。这与杜甫当时的思想情感如出一辙:一、飘零西南常有的深切思乡;二、有治国之才却不得重用、忠贞于朝廷却遭到排挤的悲愤。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说是“悲昭君以自悲也”。(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立功业的志向和抱负(2)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既有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

,又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抒发了昔盛今衰、盛衰无常的感慨。

(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暗含对现实的批判。

(口述抢答题)咏史怀古诗反映的思想内容总结:1、感慨身世,观照自我:①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立功业的志向和抱负;如苏《念奴娇赤壁怀古》、辛《永遇乐》②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如孟《与诸子登岘山》、王勃《滕王阁》2.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

①感慨昔盛今衰、盛衰无常,如《乌衣巷》②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之感,如韦庄《台城》③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如《石头城》3.吊古伤今,劝诫世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如《过华清宫》。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西塞山怀古》。三读诗歌品评赏析

从三首诗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或一联,进行品评赏析。(注意结合以下艺术手法:用典衬托对比抑扬以小见大讽刺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烘托氛围等)可仿照:我喜欢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品评赏析可仿照:我喜欢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先展示给你的组友,再展示给你的班友。我的地盘我作主!(个人展示题)怀古诗小结内容分类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思想感情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物事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后人。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答题方法找准连接点(主旨)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课堂训练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创,一般被认为是。杜牧在其诗句(《泊秦淮》)中也用了这个典故。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2、咏史怀古诗的常用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以小见大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