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评估_第1页
消化系统评估_第2页
消化系统评估_第3页
消化系统评估_第4页
消化系统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系统评估消化系统指的是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腹膜、肠系膜等脏器。因此,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⑴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⑵腹痛、腹部体征(腹肌、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移动性浊音;⑶胃纳、营养情况;⑷排便情况;⑸腹部的各种引流管,胃肠减压管、鼻胆管等。胃肠道系统正常是指:口腔进食,无恶心、呕吐,腹平软,无腹痛、腹胀、腹泻,肠鸣音正常。恶心、呕吐需评估:⑴原因、频率、时间,呕吐的方式,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物的性状、量、颜色、气味等。呕吐后症状的改善,是否伴有腹痛、腹泻。⑵观察有无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增快或减慢、出冷汗等体液不足的表现,有无食欲不振所致的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表现,是否有因恶心、呕吐引起的心理情绪变化。

腹痛的评估

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必须了解:疼痛的部位(按九分法描述)性质(针刺样、刀割样、绞痛、钝痛等)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与体位、进食、活动的关系,有无诱发因素有无放射性疼痛、转移痛伴随的症状,如有无恶心、呕吐等慢性腹痛患者有无规律性发作。腹痛评估的方法注意观察患者的体位,腹部查体应注意腹痛的部位、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有无肿大的脏器和包块,有无胃型、肠型,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有无异常。剧烈的腹痛可使患者紧张甚至感到恐惧,长期反复发作可产生焦虑、失望等情绪,应关注。腹泻的评估了解腹泻起病的急缓与病程,腹泻的次数和粪便的性质,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里急后重、营养不良等,有无诱发因素如:不洁食物、旅行、聚餐等病因及精神因素,评估腹泻加重、缓解的因素等。腹部的查体要遵循:视——听——叩——触患者排尿后平卧,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全腹,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两腿屈曲并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腹部外形是否对称,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有腹水或腹部肿块时,还应测量腹围大小。正常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水平,或略为低凹,称腹平坦。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水平,外观呈起伏状,称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水平,称腹部凹陷,严重者腹部外观如舟状,称舟状腹。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胃和肠的轮廓及蠕动波,除非在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经产妇或极度消瘦者可能看到。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示出各自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同时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可见到蠕动波。在观察蠕动波时,常需采取适当角度(如改俯视为从侧方观察)方可察见。亦可用手轻拍腹壁而诱发之。呼吸运动正常人可以见到呼吸时腹壁上下起伏,即为呼吸运动,男性及小儿以腹部呼吸为主,而成年女性则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壁起伏不明显。腹式呼吸渐弱常见于急性腹痛、腹水、腹膜炎症、妊娠等。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显露,较瘦或皮肤白皙的人才隐约可见。腹壁静脉曲张常见于门静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有侧支循环形成时,此时腹壁静脉可显而易见或迂曲变粗,称腹壁静脉曲张。腹部体征(一)腹肌: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容易压陷,称为腹壁柔软,即腹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触诊时腹部张力增加,称为肌张力增强。即腹肌紧张。因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肌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二)压痛:用指腹重按腹部,患者有一种压迫感,这属于正常现象。按压时出现疼痛,称之为压痛(三)反跳痛:当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和呻吟,称为反跳痛。(四)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为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5次。肠鸣音活跃: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肠鸣音亢进: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腹部体格检查的操作(一)视诊•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外形平坦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卵巢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肿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者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见于手术瘢痕收缩。•腹部呼吸运动:男性和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正常人腹式呼吸运动自如;腹式呼吸运动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腹壁静脉:正常人一般不显露,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通过血流方向鉴别。•胃肠型和胃肠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者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胃蠕动波;肠梗阻可见肠型或肠蠕动波•上腹部搏动:可见于正常较瘦者;病理情况见于腹主动脉瘤、右室肥大、肝血管瘤•腹壁其它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和腹部体毛(二)听诊•肠鸣音:正常人为4-5次/分钟;超过10次/分钟为肠鸣音活跃,同时伴响亮、高亢、金属音为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少于正常为肠鸣音减弱;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且刺激腹部仍无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故要求听诊至少3-5分钟•血管杂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于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癌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壁怒张静脉可听到连续的静脉嗡鸣音。•摩擦音:脾梗塞,肝脾周围炎,可在深吸气时于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搔弹音:可协助测定肝下缘、微量腹水及扩张的胃界(三)叩诊•腹部叩诊音分布•肝叩诊:(1)肝上界叩诊:由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位于第5肋间,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当触及肝下缘时,应叩肝上界明确肝脏是否真正肿大。(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空腔脏器重叠,叩诊准确性差。(3)肝区叩击痛:可见于肝脓肿、肝炎•胃泡鼓音区叩诊:位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此区缩小或消失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及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9-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cm•肾叩诊:正常无肾叩击痛,当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可有不同程度叩击痛。•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了解膀胱充盈度。•移动性浊音叩诊:根据游离腹水随体位转换而发生浊音区的改变,用来检查有无腹水的存在,一般在1000ml以上才能扣出。(四)触诊•触诊方法:(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的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的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的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