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1页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2页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3页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4页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诗经·国风·召南》厌浥①行露,岂不②夙夜?谓③行多露。谁谓雀无角④?何以穿我屋?谁谓女⑤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⑥?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⑦,亦不女从!1.诗歌中使用“谁谓”、“何以”这样的词语,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征?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1.诗歌通过这些词语表现出主人公一种反抗的姿态,刻画了主人公被对方的无理要求激怒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不畏强暴、绝不屈服的斗争精神。2.诗歌在修辞手法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本诗运用了反问、比喻的修辞手法。“何以”的句式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麻雀有嘴穿屋、老鼠用牙咬穿墙壁来比喻对方有口告状,用“穿我屋”“穿我墉”比喻对方害人的行为。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更有讽刺、斗争意味,更好的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答张十一

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1.诗歌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采用了怎么样的描写手法?1.首联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的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之感。寥寥数笔,生动的描写了荒僻冷寂的景象。2.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最传神生动的是“竞”、“闲”这两个字,(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分)“闲”字则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1分)

这两个字描绘出生机勃勃的画面,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黄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从而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1分)3.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

这两句诗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蕴含的感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1.两首诗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做简要分析。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序的叙述方式。《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序的叙述方式,上片写当年的盛会,下片前三句写别后的思念,后两句写别后重逢。2.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临江仙》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的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这首诗歌首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是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本句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感情基调。2.本诗收束句以景结情,请赏析其妙处。收束句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夜幕降临,荒凉大漠无际无涯又朦胧隐约。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雪晴晚望

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1.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那些景色?请简要叙述。(1)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2.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的局面。晓行望云山

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于雨后初晴、天色拂晓时赶路,远望云山奇峰变幻不定的景象,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