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企业库存控制(48学时)_第1页
第08讲企业库存控制(48学时)_第2页
第08讲企业库存控制(48学时)_第3页
第08讲企业库存控制(48学时)_第4页
第08讲企业库存控制(48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企业库存控制2主要内容一、库存的分类和重要性二、库存成本分析三、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四、零库存管理第一节库存的分类及重要性

一、库存的概念二、库存的分类4一、库存的概念库存(Inventory):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资源。5在企业物流系统中

库存可以是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6二、库存的分类1.按其在企业物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护/维修库存产成品库存782.按库存的目的分类93.持有库存的原因104.库存管理不力带来的问题11过高的库存掩盖了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第二节库存成本一、库存持有(存储)成本(HoldingCost)库存持有成本是指为了保持库存而发生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有:仓库折旧、保管员固定工资等,和库存数量的多少无关。变动成本有:空间成本、资金成本、库存服务成本和库存风险成本,和库存数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1.空间成本(SpaceCosts)空间成本是因占用存储建筑内立体空间所支付的费用,如租赁、取暖、照明等。2.资金成本(CapitalCosts)资金成本是指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有时也称为利息成本或机会成本,是库存资本的隐含价值。3.库存服务成本(InventoryServiceCosts)库存服务成本主要是指保险和税金。4.库存风险成本(InventoryRiskCosts)在保有库存的过程中,一部分存货会被污染、损坏、腐烂、被盗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使用。库存持有成本与库存水平的关系随着库存水平的增加,年储存成本将随之增加,也就是说,储存成本是可变动成本,与平均存货数量或存货平均值成正比。二、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OrderingCostorSetupCost)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次订货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费用。

2.生产准备成本生产准备成本是指为生产订购的物品而调整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订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的关系

订货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随着订货次数或订货规模的变化而呈反方向变化。随着订货规模(或生产数量)的增加,持有成本增加,而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降低,总成本线呈U型。三、缺货成本(Out-of-StockCosts)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库存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原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延迟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还包括商誉损失);如果企业以紧急采购代用材料来解决库存材料的中断之急,那么缺货成本表现为紧急额外购人成本(紧急采购成本大于正常采购成本的部分)。当企业的客户得不到全部订货时,叫做外部短缺;当企业内部某个部门得不到全部订货时,叫做内部短缺。外部短缺会发生延期交货、失销、失去客户三种情况。

1.延期交货

2.失销

3.失去客户当客户永远转向另一个供货商时,企业就失去了客户。四、库存成本的计算及合理控制

1.库存持有成本的计算由于库存持有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与库存数量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只讨论变动成本的计算:计算一种单一库存产品的库存成本步骤如下:①确定这种库存产品的价值。②估算每一项储存成本占产品价值的百分比,将各百分比数相加,得到库存持有成本占产品价值的比例(产品价值百分比)。③用产品价值百分比乘以产品价值,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保管一定数量库存的成本。2.缺货成本的计算

如果发生外部短缺,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发生缺货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延期交货、失销和失去客户。第二步,计算与可能结果相关的成本,即利润损失。最后,计算一次缺货的成本。第三节库存管理方法一、库存管理思想传统的库存控制任务是“保证供应,不缺货”。谋求“保证供应又最小的储备量”;现代库存控制的任务是通过适量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现代库存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在库存投资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以及保证企业的有效经营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上,企业能够以最少的投资达到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并且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库存控制问题的分类①根据是否重复订货分为一次性和重复性订货。②根据供应来源分为外部供应与内部供应。③根据对未来需求量的知晓程度分为不变需求量和可变需求量。④根据对前置时间的知晓程度分为不变前置时间和可变前置时间。⑤根据所采取库存控制系统的类型分为固定订货量系统、固定订货间隔期系统、一次订货量系统和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二、库存管理分类方法(一)ABC分类法(重点管理法,20/80法则):重要的少数,不重要的多数1、根据影响库存效率大小,从价值上确定重点和一般物料。

2、根据所定的标准,对物料分类排队。

3、提供物料系列重要程度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控制。(二)CAV管理法(关键因素分析法)什么是物料的ABC管理又叫ABC分析法1951年由GE的迪基开发而成,基础源于ParetoPareto在19世纪末研究社会财富分配时总结出80/20原则依据物料的资金占用比例,划分其重要程度的一种管理方法20/80法则(20/80rule)又名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20/80的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一般来说,投入和努力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例如,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尽的;世界财富的80%为25%的人所拥有;

ABC分类的步骤步骤一:分析仓库存货的特征主要因素,其它因素步骤二:收集货物的存储资料步骤三:资料分析步骤四:计算数据,制作统计表步骤五:确定ABC的分类表ABC分类管理和控制表

项目A类货物B类货物C类货物控制程度严格一般简单库存量计算按模型计算一般计算简单或不计算进出记录详细一般简单检查次数多一般少安全库存量低较大大类型特点管理策略A品种数约占库存总数的15%,成本约占70%-80%进行重点管理。现场管理要更加严格,应放在更安全的地方,为了保持库存记录的准确,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盘点;预测时要更加仔细B品种数约占库存总数的30%,成本约占15%-25%进行次重点管理。现场管理不必投入比A类更多的精力;库存检查和盘点的周期可以比A类要长一些C成本也许只占总成本的5%,但品种数也许占库存总数的55%只进行一般管理。现场管理可以更粗放一些,但是由于品种多,差错出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因此也必须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和盘点,周期可以比B类长一些ABC法中不同类型库存的管理策略32具体步骤:第一步:确定统计期间并收集数据,即确定要分析的统计期间,收集库存物资的品种数、单价、资金占用、年度需求等数据;第二步:处理数据,即计算出库存物资品种数和各品种的年度库存总金额;第三步:编制ABC分析表,即将库存品种按所占资金的大小按照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库存金额计算百分比和品种累计百分比;第四步:确定ABC分类,即按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确定A、B、C各类物资;第五步:绘制ABC分析图,即根据已经计算出来的年库存金额百分比和品种百分比绘制ABC分析图;第六步:实施ABC分类管理,即对A、B、C各类物资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33(4)ABC分类法举例例:某企业全部库存商品共有3424种,按每一品种年度销售金额从大到小顺序,排成如表所列的七档,统计每档的品种数和销售金额如下表,要求用ABC分类法确定分类。

货物品种数和销售额货物代号品种数销售额/万元126058002685003552504953405170420635241072424670合计3424839034解:库存物资ABC分类法可以分为数据收集、统计汇总、制作ABC分析表、确定ABC类别、绘制ABC分类管理图和确定管理方法等几个步骤。第一步:数据收集;第二步:统计汇总;第三步,根据ABC分类标准,制定ABC分析表。第四步,计算累计比例35

货物品种和资金序列表货物代号品种数占全部品种的百分比%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的累计百分比%销售额/万元占销售总额的百分比%销售额累计/万元占销售总额的累计百分比%12607.592607.59580069.13580069.132681.993289.585005.96630075.093551.6138311.192502.98655078.074952.7747813.963404.05689082.1251704.9664818.934205.01731087.13635210.28100029.214104.89772092.017242470.7934241006707.998390100合计34241008390第五步,分类。品种累计在10%-20%资金占用比例在70-80%的,为A类;品种累计在30%-40%资金占用比例在15%-20%的为B类;品种累计在40%-50%资金占用比例在5%-10%的为C类3637

ABC分析表分类品种数占全部品种的百分比%销售额/万元占销售总额的百分比%A3289.6630075.1B67219.6142016.9C242470.86708CAV法库存种类及其管理策略库存类型特点管理措施最高优先级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物品,或A类重点客户的存货不许缺货较高优先级生产经营中的基础性物品,或B类客户的存货允许偶尔缺货中等优先级生产经营中比较重要的物品,或C类客户的存货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较低优先级生产经营中需要,但可替代的物品允许缺货三、库存管理方法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1、经济订货批量法(EOQ)计算经济订货批量的目的是为了平衡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库存总成本最小。使库存总成本最小的订货批量称为经济订货量。为了确定经济订货量,先作一些假设:2、固定订货周期法指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按期订购商品,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1)固定订货间隔期系统的运行机制。在定期订货系统中,不同时期的订购量不尽相同,订购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个时期的使用率。(2)基本经济订货间隔期模型(E0I)。在确定型库存模型中假设物品的需求率是连续均匀的,补充供应的前置时间也是固定的。1)需求稳定,单位时间内的系统需求恒定。2)订货提前期L不变。3)每次订货批量Q一定。4)每批订货一次入库,入库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5)订货成本、单件存储成本和单价固定不变。6)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3.两种库存系统的比较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定量订货模型是“事件驱动”,而定期订货模型是“时间驱动”。(1)定期订货模型平均库存较大,以防在盘点期(T)发生缺货情况;定量订货模型没有盘点期。(2)因为平均库存量较低,所以定量订货模型有利于贵重物资的库存。(3)对于重要的物资如关键维修零件,定量订货模型将更适用,因为该模型对库存的监控更加密切,这样可以对潜在的缺货更快地做出反应。(4)由于每一次补充库存或货物出库都要进行记录,维持定量订货模型需要的时间更长。(5)定量订货系统着重于订购数量和再订购点,每次每单位货物出库,都要进行记录,并且立即将剩余的库存量与再订购点进行比较。

(1)净需求量它是指系统需要外界在给定的时间内提供的给定的物料的数量。这是物资资源配置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2)计划接受订货量它是指为满足净需求量的要求,应该计划从外界接受订货的数量和时间。(3)计划发出订货量它是指发出采购订货单进行采购或发出生产任务单进行生产的数量和时间,它在数量上等于计划接受订货量,时间上比计划接受订货量提前一个提前期。经济订货批量设定订货点、提前期等参数等待状态,等待需求的发生若有需求发生,则按所需的物料数量出货,若缺货,则延期交货出货时计算领取物料的现有库存量进行判断,如果物料的现有库存量小于订货点,则发出订货指令,该订货量在指定的提前期内到达处理过程经济订货批量需求已知而且不变,所以不会有缺货的情况发出订单时,及时受理,即订货和交货之间的时间为零订货的提前期是固定一批订货是瞬时到达的数量不打折扣订货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与订货量无关,保管成本与库存水平成正比单位产品的价格是固定不允许出现延期交货的情况假设条件经济订货批量总成本储存成本CuQ/2采购成本C1U/QEOQTRCmin0批量成本定量订货模型总成本构成图图解说明经济订货批量订购批量Q平均使用率平均库存量时间LT0订货点Q*现有库存量经济订货批量年总储存成本:

年订购总成本:

总成本:

其中:——单位存货年成本——一次订货成本——年需求量Q——批量经济订货批量微分解法令得可得批量最小总成本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购点的确定Q*=LT•q再订购点:Q*=LT•q+SS考虑安全库存:订购批量Q平均使用率平均库存量时间LT0订货点Q*现有库存量安全库存量SS考虑安全库存时定量订货模型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批量例:

已知:年需求量=1000单位;日平均需求量=1000/365;订购成本=5¥/次;存储成本=1.25¥/单位•年;提前期=5天;单价=12.50¥求:经济订购批量和再订购点最优订购批量为:

解:再订购点为:

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数量折扣:不同购买水平会导致不同价格水平,在此情况下总费用就需考虑购买的存货成本总存货成本=年订货成本+年保存成本+存货成本步骤如下

1.计算经济订货批量

2.每单位价格只在各自的可行范围内有一个经济订货批量,因此各范围不重复

3.如可行经济订货批量在最低价格范围内,即为最优批量

4.如可行经济订货批量在其他范围,为各最低单位价格的价格间断点,则计算经济订货批量总费用,并比较它们,其中最低总费用对应的数量就是最优订货批量。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存在单一折扣率其中——某种存货单元的单位价值——享受折扣的订货批量数量界限——折扣率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设当时有则当时有则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例:某公司存货单元A的年需求量为2560单位/年,订货成本为2.0元/次,保存成本为0.025元/(单位*年)。试求:(1)EOQ、n*、I*、TRC(EOQ)(2)假设因为生产等方面原因,每次订货量为700单位,求在此情况下的年库存成本比采用经济订货批量的年库存成本高出的百分比(3)考虑折扣因素如下h=0.0125,求最佳经济订货批量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解(1)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解(2)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解(3)由于,因此需要计算由于,因此折扣订货最经济。我们选择订货的批量是800个单位随机需求下的库存模型SSUL1L2QQ发订单1发订单2到货到货连续检查系统动态库存水平库存水平低于订货点就立即发出订单订单数量是固定的必须设置安全库存订货提前期不确定随机需求下的库存模型假设需求量的变动服从正态分布,安全库存量和缺货概率关系如图:根据给定缺货概率或服务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到对应安全系数z,设标准差σ则SS=zσ服务水平0.99980.990.980.950.900.800.70安全系数3.052.332.051.651.290.840.563不同顾客服务水平下的安全系数随机需求下的库存模型例:某公司根据分析,认为提前期中需求变化为正态分布,均值为350单位,标准差σ=10单位,公司策略是出现缺货的概率为5%,求,安全库存。解:从正态分布表查到0.95的分位数z=1.65则

SS=zσ=1.65×10=16.5单位定期订货模型定义:也称定期盘点系统,是时间驱动,即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行订货,在这种模型中要设定一个库存盘点期,在盘点期内,不产生订货请求,只在盘点期结束时才进行订货。定期订货模型设定盘点周期、订货提前期等参数等待状态,等待需求的发生若有需求发生,则从仓库提取货物,若缺货,则须延期交货进行判断,确定是否已到盘点期若没到盘点期,则处于等待状态,若已到盘点期,则计算库存水平计算订购量,保证库存水平达到设定值进行订购,订购量为需要的数量处理过程定期订货模型通常为独立需求产品物料从仓库中出货比较难以记录,且连续记录花费昂贵购自同一供应商的一组物料集成为一张订单,降低总准备成本容易腐烂的物品,尤为适用整车运送或完全利用可使用的能力,可享受经济上的优惠适用情形定期订货模型tttLT订购时间库存量SS0目标库存水平定期订货模型订货量=盘点期和提前期内的平均需求+安全需求-现有库存即:其中:Q——订购量;t——两次盘点的间隔期;LT——订货提前期;q——日平均需求量;z——既定服务水平下的安全系数;σt+LT——盘点周期与提前期需求的标准差;I——现有库存量

通过求期望缺货率来求z其中:E(z)——期望缺货率;r——服务水平定期订货模型例:某一产品的日需求量为10单位,标准差为3单位,盘点周期为30天,提前期为14天。管理部门已经制定了满足98%需求的政策,在盘点周期初,库存中有150单位产品。问订购量为多少?解:订购量Q为需求z和σt+LTσt+LT的值:方差序列的总标准差等于方差之和的平方根即:定期订货模型期望缺货率:查表:E(z)=0.302时,z=0.21则:经济订货模型和定期订货模型的比较特征经济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模型订购量Q是固定的Q是变化的何时订购R,即在库存量降低t,即在盘点期到来时到再订购点时库存记录每次出库都作记录只在盘点期记录库存大小比定期订货模型小比定量订货模型大维持所需时间由于记录持续,所以较长物资类型昂贵、关键或重要物资第四节零库存管理一、零库存的概念二、零库存管理三、零库存管理的运作形式74一、零库存的概念我国理论界曾经有人阐述过它的含义,指出: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即不保持库存”。建立在狭义库存概念之上零库存是对某个具体企业,具体商店,车间而言,是在有充分社会储备保障前提下的一种特殊形式。

751.零库存是个微观概念。2.零库存并非针对所有的“库存”。从库存的目的来分,库存可以分为经常性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促销库存、投机库存和积压库存,零库存主要是针对积压库存和经常性库存

3.零库存并非没有库存。例如,VMI库存管理系统

764.零库存并非适合所有企业。例如,非个性化商品(如大众化的家用电器)

5.零库存并非仅仅是量的概念。从物流合理化的角度看,零库存概念应含两层意义:第一,库存物资的数量趋于或等于零(即近乎于无库存物资);第二,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或等于零(不存在仓储活动)。77二、零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技术是在生产与流通领域按照JIT组织物资供应,使整个过程库存最小化的技术总称。实现零库存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主要表现为减少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即投入产出比例)。

78零库存管理与传统库存管理的区别比较项目传统库存管理零库存管理库存行为认识认为库存对企业极为重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有助于使企业提高效率认为库存是一种浪费,为掩盖管理工作失误提供方便库存管理区域只对企业内部的物流控制应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存货进行控制库存管理重点强调管理库存成本强调对存货质量和生产时机的管理79三、零库存管理的运作形式1.委托保管方式2.协作分包方式3.轮动方式4.准时供应系统5.看板方式6."水龙头方式"7.无库存储备8.配送方式801.委托保管方式接受用户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物资,从而使用户不再保有库存优势:受委托方利用其专业的优势,可以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用户不再设库,同时减去了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集中力量于生产经营。主要是靠库存转移实现的812.协作分包方式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它可以以若干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在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都是以一家规模很大的主企业和数以千百计的小型分包企业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结构。主企业主要负责装配和产品开拓市场的指导,分包企业各自分包劳务、分包零部件制造、分包供应和分包销售。

823.轮动方式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前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