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必修二丨高中新教材学案导学设计:6章末复习 学案设计_第1页
新教材必修二丨高中新教材学案导学设计:6章末复习 学案设计_第2页
新教材必修二丨高中新教材学案导学设计:6章末复习 学案设计_第3页
新教材必修二丨高中新教材学案导学设计:6章末复习 学案设计_第4页
新教材必修二丨高中新教材学案导学设计:6章末复习 学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学习目标1.学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会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和能量转化与物质微观结构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2.会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会正确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在解题过程中,建立原电池相关知识应用的思维模型,并能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会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知识规律,建立相关思维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实际问题。重、难点1.吸放热反应的判断,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化学平衡的理解与判断。课堂探究主题学习探究过程提升素养自主学习复习阅读教材P52内容,完成学案中的表格填写。1.

2.从能量变化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从反应实质的角度理解能量变化?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时候,改变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化学平衡会改变吗?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一、从能量变化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1-1】如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吸、放热?【问题1-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哪些?【评价反馈练习1】根据日常生活和回忆已学化学反应,对下列变化按吸热或放热的标准分类:①钠投入水中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③食物腐烂④炸药爆炸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⑧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⑨氦气球受热爆炸(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问题1-3】通过原电池的学习,请列举出判断正、负极的一般方法有哪些?【问题1-4】原电池中正、负极和总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写出Zn-Cu(稀硫酸)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评价反馈练习2】铝-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其中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试完成下列问题:(1)通入空气的电极是(填“正”或“负”)极。

(2)Al电极上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电池总反应式为(写离子方程式)。

回顾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及常见的吸、放热反应。回顾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二、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问题2-1】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和计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问题2-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二)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2-3】判断化学平衡的标志有哪些?【评价反馈练习3】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条件忽略),下列叙述表示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C.当有1molN≡N键断裂时,有6molN—H键断裂D.单位时间内生成2amolNH3,同时消耗amolN2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单位。回顾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和特征。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系统、完善的理解、掌握本章知识。核心素养专练1.下列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是()2.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对于“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B.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AgCl是还原产物3.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A2(g)+3B2(g)2AB3(g),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A2)=0.05mol·L-1·s-1B.v(B2)=0.6mol·L-1·s-1C.v(AB3)=0.5mol·L-1·s-1D.缺乏依据,无法比较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判断正确的是()A.块状大理石、粉末状大理石分别与0.1mol·L-1的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C.镁粉和铁粉分别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分别与2mol·L-1的NaOH溶液反应的速率相同5.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CH3CH2OH):2CO(g)+4H2(g)CH3CH2OH(g)+H2O(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最大限度的是()A.CO全部转化为乙醇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C.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乙醇6.在2NO2(红棕色)N2O4(无色)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一定属于平衡状态的是()A.N2O4和NO2的分子数之比为1∶2B.N2O4和NO2的浓度相等C.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D.单位时间内有1molN2O4变为NO2的同时,有1molNO2变为N2O47.将2molA气体和4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xC(g)+2D(s),2min时达平衡,测得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1.2mol,C的浓度为0.8mol·L-1。(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x=。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填字母)。

A.压强不再变化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D.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参考答案课堂探究【自主学习】1.断裂和形成化学键热电2.失去氧化得到还原3.温度、浓度、催化剂相等化学平衡【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断键吸收的热量和成键放出的热量不同,所以化学反应会有能量变化。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改变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可能会发生改变。一、从能量变化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问题1-1】(1)宏观角度①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②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示例:(2)微观角度①放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②吸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放出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示例:【问题1-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C与CO2的反应(以C、H2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固态铵盐与碱的反应);④NaHCO3与盐酸的反应。【评价反馈练习1】(1)①③④⑤⑥⑧(2)②⑦【问题1-3】【问题1-4】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总反应式(得失电子一致)。Zn-Cu原电池: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总反应:Zn+2H+Zn2++H2↑【评价反馈练习2】(1)正(2)氧化(3)4Al+3O2+4OH-4AlO2-+2H2二、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问题2-1】1.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求解各物质的速率。2.比较速率时要先转化为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3.注意单位统一。【问题2-2】1.确定变量。2.定多变一。3.数据有效。【问题2-3】1.直接标志: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各组分浓度不变。2.间接标志:“变量不变”。【评价反馈练习3】C核心素养专练1.B2.B3.C解析:将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均转化为A的反应速率,则B项,v(A2)=0.2mol·L-1·s-1,C项,v(A2)=0.25mol·L-1·s-1,故C项反应速率最大。4.B解析:固体表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不同,故A错误;盐酸和硝酸都为强酸,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速率相同,B正确;金属活泼性不同,反应速率不同,C错误;D.醋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分别与等浓度的氢氧化钠反应时,醋酸反应速率较小,D错误。5.C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CO不能全部转化为乙醇,A项错误;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B项错误;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C项正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D项错误。6.C解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但N2O4和NO2分子数之比不一定为1∶2,A错误;平衡时二者浓度也不一定相等,B错误;反应混合物颜色不再变化,说明NO2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内1molN2O4变为NO2的同时,应有2molNO2变为N2O4,D错误。7.答案:(1)0.4mol·L-1·min-1(2)4(3)ABC解析:(1)根据2min达平衡时C的浓度增加0.8mol·L-1,可知v(C)=0.8mol·L-12min=0.4mol·L-1(2)根据三段式法2A(g)+B(g)xC(g)+2D(s)起始/mol 2 4 0转化/mol 0.8 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