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时练习卷-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时练习卷-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时练习卷-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时练习卷-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时练习卷-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1937年9月初,大同失陷,经蒙古、大同至内地的中苏交通运输线也即将被截断。1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10月起,他抽调骁勇善战的桂军及滇军加入上海战场。蒋介石此举意在()A.争取国际援助 B.配合敌后战场抗日C.掌握战略主动 D.借机削弱地方军阀2.日军在中国战场共有98名少将以上军官毙命,其中绝大部分死于正面战场,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战场。这表明()A.日军战斗力一定程度下降 B.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部日军C.敌后战场的作用有所下降 D.抗战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3.1940年12月底,日本侵华大本营决定:“当前对华作战纲要的内容是,彻底肃正华北治安、空军进攻作战、对华集中作战谋略,加强封锁以及扶植中国武装的治安警察力量。”迫使日本侵华战争策略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七七事变中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B.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受到了迎头痛击C.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士气D.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4.1944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队“对于国民党军队,我军谨守防地,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A.有助于“双十协定”的实施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符合民族战争的需要 D.阻止了内战的爆发5.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成功地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6.下图为1941年12月美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中国抗战是在帮助我们美国,赶紧援助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B.西方国家认可中国大国地位C.美国利用中国进行反苏反共 D.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力扩大7.1945年10月,刚刚更名的《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场噩梦。一旦醒来,说兴奋不是,说安慰也不是。应清算的历史被清算了,我们只觉得幸福与感谢……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对该社论理解正确的是()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噩梦”始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C.“台湾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D.“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直不断上升8.“中国人奋起抵抗,是凭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强的国族主义……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使中国人在粮尽援绝、民穷兵疲时还是不屈不挠,撑住一口气,不肯投降。”材料说明()A.抗日战争是近代国家意识觉醒的开始B.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C.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9.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针对边区出现的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进行革新和治理,社会风貌焕然一新。边区政府的社会治理()A.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B.阻碍了“三三制”的实施C.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形成 D.适应了抗日形势的需要10.1937年8月,中国提出修建滇缅公路计划,次年8月底,公路提前通车,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运输通道。滇缅公路的修建()A.减轻了英美在欧洲战场的压力 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有助于中国获得抗战所需物资 D.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产物11.1943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庆祝中英中美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示各根据地都要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此时“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说明了()A.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要战场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中国成为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12.有学者认为:“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A.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纪念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摘编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见右图)。(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中共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据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整理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1937年9月初,大同失陷,经蒙古、大同至内地的中苏交通运输线也即将被截断。1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10月起,他抽调骁勇善战的桂军及滇军加入上海战场。蒋介石此举意在()A.争取国际援助 B.配合敌后战场抗日C.掌握战略主动 D.借机削弱地方军阀【答案】C【解析】据材料淞沪会战过程中,在中苏交通线即将被截断的背景下,蒋介石决定加强上海战场,吸引日军主力,掌握战略主动,故C项正确;维护中苏交通线,“争取国际援助”不是主要意图,排除A项;此时是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排除B项;“借机削弱地方军阀”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排除D项。2.日军在中国战场共有98名少将以上军官毙命,其中绝大部分死于正面战场,其中53人死于1942年以后的正面战场。这表明()A.日军战斗力一定程度下降 B.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部日军C.敌后战场的作用有所下降 D.抗战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答案】B【解析】日军死于中国战场的98名少将以上军官,绝大部分死于正面战场,这表明抗战前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部日军,故B项正确;材料数据无法说明日军战斗力一定程度下降,故A项错误;正面战场的成就不能说明敌后战场的作用有所下降,故C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材料没有说明抗战的胜利,排除。3.1940年12月底,日本侵华大本营决定:“当前对华作战纲要的内容是,彻底肃正华北治安、空军进攻作战、对华集中作战谋略,加强封锁以及扶植中国武装的治安警察力量。”迫使日本侵华战争策略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七七事变中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B.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受到了迎头痛击C.平型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士气D.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八路军于1940年下半年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迫使日军将主要力量转向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4.1944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部队“对于国民党军队,我军谨守防地,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原则”。这一精神的贯彻()A.有助于“双十协定”的实施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符合民族战争的需要 D.阻止了内战的爆发【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44年1月抗日战争尚未结束,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在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犯时,中国共产党要求“不得发生由我启衅之任何事件,仅在彼方进攻时,我应执行自卫原则”,这是符合当时抗日民族战争的需要的,故C项正确。5.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成功地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答案】A【解析】“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充分表达了抗战到底、决不妥协的精神,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当时蒋介石抗日的态度非常明确,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此时卢沟桥已经失守,排除。6.下图为1941年12月美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中国抗战是在帮助我们美国,赶紧援助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B.西方国家认可中国大国地位C.美国利用中国进行反苏反共 D.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力扩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2月”“中国抗战是在帮助我们美国,赶紧援助中国”可知,中国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主力,国际影响力扩大,故D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941年美国与中国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排除C项。7.1945年10月,刚刚更名的《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场噩梦。一旦醒来,说兴奋不是,说安慰也不是。应清算的历史被清算了,我们只觉得幸福与感谢……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对该社论理解正确的是()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噩梦”始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C.“台湾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D.“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直不断上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故C项正确;“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噩梦”始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故B项错误;“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是一直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8.“中国人奋起抵抗,是凭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强的国族主义……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使中国人在粮尽援绝、民穷兵疲时还是不屈不挠,撑住一口气,不肯投降。”材料说明()A.抗日战争是近代国家意识觉醒的开始B.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C.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答案】B【解析】材料旨在说明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品格是坚持抗战的重要支撑,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9.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针对边区出现的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进行革新和治理,社会风貌焕然一新。边区政府的社会治理()A.实现了男女地位的平等 B.阻碍了“三三制”的实施C.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形成 D.适应了抗日形势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对社会问题进行革新和治理,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故D项正确;边区政府的社会治理没有实现男女地位平等,也不会阻碍“三三制”实施,排除A、B两项;统一战线已经于1937年形成,排除C项。10.1937年8月,中国提出修建滇缅公路计划,次年8月底,公路提前通车,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运输通道。滇缅公路的修建()A.减轻了英美在欧洲战场的压力 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有助于中国获得抗战所需物资 D.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产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成为了战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可知,中国通过滇缅公路获取外国提供的战略物资,故C项正确;滇缅公路无法减轻欧洲战场的压力,排除A项;滇缅公路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直接联系,而且滇缅公路修建完成之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排除D项。11.1943年,中共中央发表《关于庆祝中英中美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示各根据地都要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此时“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说明了()A.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要战场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中国成为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其在华特权,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12.有学者认为:“抗战之伟大,原本在于近百年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倍受列强欺凌侵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这实质上反映了()A.中国获得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C.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D.抗战期间各派别彻底放弃前嫌【答案】B【解析】材料“终于有了举国一致奋起抵抗的一天”实质上肯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纪念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摘编自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见右图)。(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答案】(1)依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或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等。(3)内涵:捍卫和平与正义。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