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学理论_第1页
第七章 教学理论_第2页
第七章 教学理论_第3页
第七章 教学理论_第4页
第七章 教学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第七章教学理论主要学习内容一、教学概述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原则四、教学设计一、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1.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定义教学是什么,答案形形色色,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七种(1)教学即传授知识、技能(2)从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关系去定义,教学即成功(3)教学是一项有意向的活动(4)教学是一项教师依照学生的心智、理性和判断,遵循某些道德规则,友善对待学生的问题以及为学生理解做出探索的活动(5)科学的教学定义应该是一个命题组合英国的彼得斯和赫斯特认为教学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教师有目的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图;二是说明适当的学习内容;三是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6)教学与发展的观点主要代表是赞科夫等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托的教育实验家,他们深人研究教学的整体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材料后,发现人类经验知识的迅速增长,而教学的时间期限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他们提出了新的教学的概念。他们认为,“教学就是旨在加速个人心理发展,加速掌握对周围世界已知的规律而精心组织的认识活动,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在智、情、意三个方面得到发展。(7)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2.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教学是由教师、学生相互作用以课程为中介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教育活动(3)教学的定义可以根据不同适应范围有多种3.现代教学概念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二)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2)教学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3)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2.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各门学科课程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体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三)教学理论流派1.行为主义的教学流派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行为主义认为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其中以斯金纳为代表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教学目标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因此,行为教学目标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做出特定的反应,并对反映进行不断的强化。认为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具有可操作性就越好。

(2)教学过程①提供简化的、控制的教学环境。②提供层级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3)教学原则①积极反应原则②小步子原则③即时反馈原则④自定步调原则(4)程序教学方法①直线式程序(斯金纳创立)学习内容分成连续性的小步子。②分支式程序(克劳德创立)逻辑单元编成主干程序,典型错误编成分支程序。2.认知教学理论

认知教学理论使教学摆脱了行为主义的消极影响,从重视教材知识结构和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认知结构、学习的内部认知加工过程、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培养上来,提出了过程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结构中心(认知结构中心)、学生中心(主动生成学习)的教学思想。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这种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布鲁纳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标。(2)教学过程①创设有助于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开放式环境。②提供与认知发展水平相符的、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有组织的学科“基本结构”的课程内容。③动机一结构一程序一强化原则。3.发现教学法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便是“发现”。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和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发现法。布鲁纳所说的发现,与科学上所说的发现不同,科学上所说的发现是寻求人类尚末知晓的事物,而布鲁纳所说的发现主要在于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地去发现和概括人类已有的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所谓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4.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崛起,它批判了认知心理学忽视人的情感,从而把人培养成没有感情的人,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对学习者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就是要激发和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拥有,要符合学生人性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教学理论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极具魅力的一种理论。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这种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3)良好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通过交往活动在确定目标的指引下,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引发的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一)教学过程的特点1.对称性与周期性2.认知性与体验性3.实践性与社会性(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主要包括以下四条规律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辨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错误观点。(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重多元智力的发展。

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4.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的阶段

教学过程的阶段,又有人称之为环节或结构,是指教学活动由开始到结束的合理顺序。教学过程要经过一定的教学阶段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任务,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的阶段有助于准确地认识和解决各阶段的特殊任务,有助于提高教学过程的效果。主要有:接受式和探究式

1.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类型。在接受式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接受教师呈现的材料并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再现出来。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接受式教学从古至今都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教学过程展开的程式上来看,一般认为接受式教学过程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阶段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更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学生的探究过程提供条件和帮助,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过程而言,在探究式教学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呈现出来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一般法则,并用之来解决新问题。这一过程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设置问题情境(2)探索发现问题(3)讨论、辨析(4)归纳、交流、内化(5)巩固强化、运用结论解决新问题三、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或指导原理。教学原则制约于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联系,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教学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愤启悱发”等思想。

《学记》的“教学相长”;“豫时逊摩;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不凌节而施”;“禁于未发”等思想。柏拉图的寓教于乐,重视思想训练等思想。昆体良的重视儿童早期经验与训练,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等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教学相长”的原则学思结合的思想相观而善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直观性、自觉性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凯洛夫的教学原则(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2.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1)教学实践经验(2)教育教学目的(3)教学过程的规律(4)现代科学理论依据3.教学原则的体系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直观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①切实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原则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①要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书本知识。②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③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

(3)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较好地发展。直观性原则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贯彻这一原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①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具。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三种。②直观要和讲解相结合。(4)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5)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①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②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由简到繁。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条原则事实上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①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②尊重学生的差异(7)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长时间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由教学过程的特点和人类的记忆规律所决定的。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保证巩固的科学性③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2.教学设计的特征(1)指导性(2)开放性(3)系统性(4)创造性(5)操作性(6)科学性(7)易控性(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一般认为,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时间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1.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包括四个层次: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是单元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①目标分解②教学内容分析③起点确定④目标表述目标领域、学习水平及其定义领域学习水平定义认知领域1、知识事实性信息的回忆

2、领会理解的最低水平;提供理解证据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应用用抽象原理来解决问题

4、分析区分和领会各种相互关系

5、创造结合各个组成部分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自在地面对刺激

1、接受自在地面对刺激

2、反应自愿地对刺激做出反应

3、价值判断对刺激形成一种态度

4、信奉一贯地按照内发的、稳定的价值体系行事的技能情感领域领域学习水平定义编写教学目标的要求①教学目标明确化②教学目标的系列化③从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可观察的行为或产物的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说出……的结构名称。(记忆)画出……的结构图。(记忆)用图来表示……的过程。(领会)用自己的话说明…….。(理解)区分…….二者(或几方面)的特征。(分析)陈述……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的可能结果或结论。(综合)根据……对……进行分类。(应用)对……做出评价。表述行为目标的动词:

界定、描述、指出、标明、例举、说明、配合、背诵、区别、估计、解释、引申、归纳、举例、摘要、预测、转换、改变、计算、示范、表现、操作、准备、运用、制表、图示、分辨好坏、区别、选择、猜测、连接、组成、计划、归纳、设计、重组、总结、鉴别、比较、结论、对比、检验、分辨、证明、指明、阐述。教学目标的叙写行为目标的四要素:

谁?(行为主体Audience)做什么?(行为动词Behavior)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condition)做到什么程度?(表现程度Degree)

教学目标编写上常见的问题

(1)以教育目标代替教学目标:“使学院成为合格的银行职员”

(2)含糊其词:提高学员的业务水平(3)行为主体是教师:提高受训学员的结算能力

(3)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与局限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第一,阐明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第二,阐明教学目标有利于交流和沟通,这是保证课程规范化的手段。第三,阐明教学目标能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第四,阐明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目标设计的局限国内外教育界对教学目标的看法不一致,反对者的主要意见是:第一,行为目标是控制本位的,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第二,“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了,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了;第三,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2.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既与“学什么”有关,也与“如何学”有关。“学什么”主要涉及的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如何学”涉及的是策略性知识。下面主要分析如何设计这三种知识:

(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指“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可以分为三种。①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②简单的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③有意义的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中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如数、理、化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等,历史、地理中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依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设计教学内容要注意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或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使新知识被旧知识吸收、同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②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知识既以命题形式在头脑中贮存,也以表象形式贮存。运用语义和形象进行双重表征,这样就可以使知识保持的比较牢固。③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分析,除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状况,还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作深人分析。

(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运用,如数学中的“四则混和运算规则”、语文中的各种“语法规则”,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程序性知识。这类知识与我国流行的“技能”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基本一致。

根据程序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掌握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在加涅看来,成功的教学设计的关键是确定这类正确的子技能的层级,课程的教学便是旨在分别传授这种层级中的各子技能。第二,设计概念与规则的运用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情境中练习,才能对子技能的关系有更为明确的了解,才能顺利地进行识别、运算和操作。第三,概念的讲解与练习要注意正反例的运用。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但也可能导致泛化;使用反例有助于辨别,使掌握的概念达到精确。(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策略性知识实际上就是关于“如何学”的知识,例如,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记住尽可能多的英语单词。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这类知识渗透在各科学习中,没有专门和具体的学科内容。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确立策略性知识的地位②重视学生的认知策略训练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措施设计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一个环节。它一般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等。

(1)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直接沟通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学设计中媒体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文字、语言、粉笔、黑板等传统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像、电视、电脑、互联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媒体时,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时,应首先考虑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切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②教学对象。不同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