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使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的效果探讨,急诊医学论文_第1页
心脏骤停患者使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的效果探讨,急诊医学论文_第2页
心脏骤停患者使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的效果探讨,急诊医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骤停患者使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的效果探讨,急诊医学论文心脏骤停患者使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的效果讨论关于心肺复苏的论文范文:心脏骤停患者使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的效果讨论内容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对抢救结果的影响。方式方法回首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5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程序,根据通气方案,分为气管插管组〔n=45〕和气囊面罩组〔n=50〕。气管插管组施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气囊面罩组施行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比拟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治疗前后血气水平及治疗相关时间。结果气囊面罩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呼吸恢复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及意识改善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PO2、PCO2、pH水平均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相比,予以心脏骤停患者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效果更佳,可在短时间内建立通气,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使心跳恢复,进一步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关键词语: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气襄面罩通气法;心脏骤停是指心音与大动脉博消失,心脏射血功能忽然中止,心、脑等重要器官缺氧缺血。心脏骤停患者病情危急,甚至接近生物学死亡期,患者死亡风险高,尤其是老年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心肺复苏治疗至关重要,是拯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但仍未到达理想效果,怎样选择心肺复苏标准流程,强化院前心肺复苏,在有效时间内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救治,进一步提升临床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现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研究回首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5例心脏骤停患者,旨在探究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对抢救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式方法1.1临床资料回首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95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方式不同分为气管插管组〔n=45〕和气囊面罩组〔n=50〕。气囊面罩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18±2.36〕岁;病情分型:脑出血15例,脑梗死13例,心肌炎10例,肺源性心脏病12例。气管插管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96±2.61〕岁;病情分型:脑出血13例,脑梗死16例,心肌炎7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心脏骤停诊断标准[2]:〔1〕心音或大动脉搏动消失;〔2〕心电监护出现心室颤抖或无脉性点活动现象;〔3〕患者出现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4〕产生短暂性的抽搐或忽然意识丧失。1.2方式方法气囊面罩组施行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详细如下:根据(2021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对患者施行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用上身气力连续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cm,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减少中断;将调整放松时间和按压时间的比例控制为1∶1,给予患者气囊面罩通气治疗,通气频率为10次/min,保证换气和通气正常。气管插管组施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详细如下:徒手按压患者胸外心脏,给予其气管插管通气法心肺复苏,继而施行气管插管,插管时停止按压,停止时间应控制在5s内,按压方式方法及通气频率同气囊面罩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其肾上腺素注射和电击治疗。1.3观察指标比拟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断定标准:〔1〕瞳孔恢复正常;〔2〕面色恢复红润;〔3〕昏迷程度变浅,意识有所恢复;〔4〕恢复窦性心律;〔5〕心搏正常,血氧饱和度90%,并恢复自主呼吸;〔6〕无严重脑功能障碍[4].比拟两组心肺复苏治疗前后血气水平,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及心肺复苏2h后测量,包括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以及氧分压〔PO2〕。比拟两组治疗相关时间,包括呼吸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1.4统计学方式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拟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拟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拟气囊面罩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拟[n〔%〕]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水平比拟治疗前,两组血气水平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h后,气囊面罩组PO2、PCO2、pH水平均优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水平比拟〔±s〕注:pH,酸碱度;PCO2,二氧化碳分压;PO2,氧分压2.3两组治疗相关时间比拟气囊面罩组呼吸恢复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及意识改善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两组治疗相关时间比拟〔±s,s〕3讨论受急性原因影响,患者心脏忽然丧失射血功能,使患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进入停顿状态,心脑器官霎时缺氧,即心脏骤停[5].作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心脏骤停又称为猝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心室纤维颤抖是其常见病因,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前区无心跳,呼吸停止,压迫眼眶无反响[6].患者呼吸停止所致的缺氧,可使机体细胞受损,导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受血流动力学、心血管功能紊乱等因素影响,患者常出现继发感染、脑水肿、休克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有文献[8]指出,拯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手段就是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治疗,固然近年来临床心肺复苏成功率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存活率和成功率低等方面。心脏骤停患者能否抢救成功与发病后抢救时间密切相关,在黄金抢救时间施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程序,可有效降低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这就要求院前急救人员从患者实际病情出发,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均为现前阶段临床常用的心肺复苏通气方式方法。华而不实,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该方式方法具有对现场环境要求小、操作简单等优势,但抢救成功率不够理想[9].气管插管法可为患者提供呼吸畅通条件,经患者口腔或鼻腔将特制导管置入气管,通过创造通气供氧,可进一步提升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但该方式方法建立通气时间长,易出现失误,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有效克制胸肺弹力,通过施行间歇性气道正压,利用气囊面罩为患者施行通气,具有建立通气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可在短时间内帮助心脏骤停患者恢复心跳和自主呼吸,因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较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气囊面罩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气囊面罩组患者心搏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意识改善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心肺复苏治疗2h后,气囊面罩组PO2、PCO2、pH指标均明显优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前,两组血气指标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原由于,作为一种常规抢救方式方法,气管插管通气在心脏骤停患者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但该项操作对操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高,操作人员必须保证快速完成操作,且操作难度大、失误率高。在院前急救经过中,其效果受场地、设备及人员等因素影响[11].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对患者气道施行间歇性正压处理,利用气囊面罩装置,可有效改善患者胸和肺的弹性阻力,有利于患者肺部通气和换气,同时在操作期间,该方式方法无需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作用显著。除此之外,气囊面罩通气法建立通气时间更短,操作手法相对简便,可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操作失败率低,且便于后期治疗和操作的顺利施行。综上所述,与常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相比,予以心脏骤停患者气囊面罩通气法心肺复苏效果更佳,可在短时间内建立通气,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促使其心跳恢复,进一步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以下为参考文献[1]周世辉,翟桂兰,马雪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在急诊科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36〔8〕:985-988.[2]付阳阳,于学忠,刘丹瑜,等高级气道建立后不同种通气方式对心脏骤停患者通气频率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28〔8〕:995-999.[3]马剑~飞宋巧玲,屈纪富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影响因素[J]海南医学2022,30〔1〕:32-34.[4]韦莹,周云,韦燕,等。不同序贯性气道开放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当兵的人预防医学杂志2022,37〔5〕:23-24.[5]付阳阳,徐军,朱华栋,等心肺复苏中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22,20〔1〕:13-18.[6]陈峥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经过中携带便携式呼吸机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37〔11〕:214-218.[7]黄鑫建立3种不同人工气道用于急诊患者心肺复苏的效果比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7〕:2639-2641.[8]吴军,黄远贞,梁雪芳心肺脑复苏和心肺复苏手段在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经过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