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之道养生之机_第1页
平衡之道养生之机_第2页
平衡之道养生之机_第3页
平衡之道养生之机_第4页
平衡之道养生之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衡之道养生之机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广韵》:平者,正也。衡者,有平衡和权衡之义。平衡: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两物齐平如衡养生也称“摄生”、“道生”,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延缓人体衰老,延长人类寿命。古代的养生总则管子:“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平正擅胸,论治在心,此以长寿。”吕氏春秋:“凡生长也,顺之也。”十问:“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而行之以身。”《黄帝内经素问》:“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中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身心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灵枢·本神》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养生与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身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

——天人相应

顺应自然,季节调摄《素问·金匮真言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肝,……”“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抱朴子·极言》中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养老奉亲书》中提示炎夏纳凉需要注意“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明代医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强调保护肺气,说:“背宜常暖,暖则肺气不伤”日夜调摄

在一日之中,清晨和傍晚是气温变化较大之时,也是人体阳气开始发生和潜藏之际,所以应当加强调理和保护,以避免受邪发病。《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指出:“朝则人气始生。”为了资助阳气地发生,清晨宜多去户外活动,吐故纳新,导引肢体,舒展筋骨,流通气血,旺盛生机。

傍晚日落,阳气开始潜藏,卫外能力减弱,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活动,避免风寒、雾露之气的侵袭。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饮食方面的摄养在饮食方面的摄养,应做到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还要顺应四时气象调养五脏之气,顺应春季阳气的生发以舒肝气顺应夏季阳气的旺盛以养心气顺应秋季阳气的收藏以养肺气顺应冬季阳气的闭藏以养肾气维护人和自然的统一,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古人根据五脏配四时的原理提出了四季食忌。《寿亲养老新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四季饮食宜忌:“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当夏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老老恒言•饮食》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微;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清代养生家丁其誉在《寿世秘典》中总结出饮食防病的六宁六毋,分别是“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系统地总结了在饮食中调理脾胃的法则。人与社会的平衡

现代社会,紧张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是人类益寿延年的障碍。而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不可能割断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这就要求人类通过不断的自我调适与所处的社会环境达到平衡。《灵枢·本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这种关于精神调摄的原则。养生首先要重视精神调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物质欲望。《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中说:“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人与社会的平衡

——形神兼养《内经》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保持心情平和,恬淡虚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动静结合养生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提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辨证关系。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条要诀1、对自己不苛求。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2、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3、不要处处与人争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4、暂离困境。受到挫折时,应该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5、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6、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7、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时,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已好友倾诉,心理会顿感舒畅。8、帮助别人做事。助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9、积极娱乐。生活中适当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10、知足常乐。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快乐。人体阴阳的平衡

——阴平阳秘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这就是说,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究其原因,是由于“阳化气,阴成形”。化气与成形,是生命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两个对立面是不断斗争的,又是统一的。化气与成形,互为消长;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另一方受损。但二者又结合于生命的统一体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阳气化为阴精,阴精又化为阳气,否则“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调节阴阳抗衰老

阴阳的盛衰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保持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人体生命周期一为生命发育阶段:男子8岁至16岁,女子7岁至14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二为身体壮盛阶段: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三为身体渐衰阶段: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人体脏腑和精气的盛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盛而衰而竭的规律性变化。阴阳之间的关系与病变阴阳平衡阳偏盛阴偏盛阳偏衰(阳虚)阴偏衰(阴虚)阴阳偏衰人身脏腑的平衡

——脏腑通和人有五脏六腑,脏腑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五脏以和为贵,六腑以通为用。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则脏腑的生理功能失调,从而产生各种疾病。脏腑通和的实现除了人体自身的自我调节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调养。五脏相生相克,相互制约,协调脏腑的平衡要考虑五脏之间的生化制克关系。摄精固肾为养生之要

“人之有肾,如树木有根”,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根。如果肾精亏少,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如发育迟缓、筋骨痿软等;成年则现未老先衰,齿摇发落等。故曰:“元气是生来便有,此气渐长渐消,为一生盛衰之本。元精与气俱来,亦渐长渐消,而为元气之偶”。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性命之根,“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调养脾胃为养生之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的健运也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景岳全书》“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气血经络的平衡

——气血调和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从而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任、督二脉的相互沟通,可使阴经、阳经的气血周流,互相交贯,《奇经八脉考》中指出:“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气之所由起”,因此任督二脉相通,可促进真气的运行,协调阴阳经脉,增强新陈代谢的活力。由于任督二脉循行于胸腹、背,二脉相通,则气血运行如环周流,12经络养生关键点

●关键点——小指尖端(少冲穴)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关键点——拇指尖端(少商穴)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尤其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关键点——手掌中央(劳宫穴)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关键点——肩窝(天髎穴)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关键点——曲肘外侧凹陷处(小海穴)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曲手肘,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关键点——鼻翼两侧(迎香穴)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关键点——脚底中心(涌泉穴)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有利于泌尿和生殖系统健康。建议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关键点——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阴陵泉)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并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关键点——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太冲穴)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摩擦此穴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腧穴是经气出入的门户,是联系内脏与体表的桥梁,所以腧穴大有疾病预报价值。尤其是十二经原穴最能反映五脏的情况。腧穴对疾病的反映可通过腧穴的压痛、过敏、隆起、穴下软结、肿胀、硬结、痒、热、凉及经络所行经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肌肉隆起、凹陷等可助于诊断。常见病的自我经络按摩冠心病:

自我按摩:膻中、极泉、内关、劳宫、外劳宫、三阴交高脂血症:自我按摩:脾经、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