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_第1页
第三节-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_第2页
第三节-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_第3页
第三节-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_第4页
第三节-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两半”社会的加深美国海军将军佩里

闭关琐国西方列强欺凌

日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日近代之路对比鸦片战争黑船来航中国一、明治维新——日本的崛起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实行资产阶级改革,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此后,日本通过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期间工业资本增加了13倍,商业资本增加3.5倍。

1、日本是一个狭小的岛国,面积只有两千万平方公里。国内资源十分贫乏。

2、由于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义革命,广大农村存在着极大的封建残余,农民极其贫困,没有力量购买工业品,国内市场非常狭小。

3、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当其起步时,世界资已向垄断过渡,若按资正常发展轨道走路,则无法与西方资竞争。

西乡隆盛(明治维新三杰之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日本对外扩张为了寻求国外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明治政府将资本主义的发展重点转到军事工业,依靠军事力量对外积极推行扩张政策。提出“征韩论”明治天皇睦仁日本大陆政策朝鲜台湾支那亚洲世界满蒙1892:23万

1892:41%1890:31.6%1881:16.6%1883—1894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战舰:31艘(5.9万余吨)鱼雷艇:24艘(1400余吨)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朝鲜李氏王朝(1392-1910年)

明朝的时候,李氏王朝每年三次派正式贡使前往明朝,清朝时则每年四次,另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遣使。从1637-1894年这两个半世纪中,有507个朝鲜使团到过北京,也有169个中国使团前往朝鲜。在1874年的时候,李鸿章就曾经指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视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为了防御日本侵略,他几乎要重视海防建设,组建北洋海军,十分明确地提出:“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御日本起见”。

二、中日战争起因朝鲜东学党起义中、日派兵进驻朝鲜日本海上袭击中国运兵船,陆上进攻中国驻朝官兵。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日本进攻中国本土高升号事件

1894年夏,北洋海军广乙号、济远号两艘舰艇准备接应运送清军的高升号(英国船只)时,在丰岛海面遇到日本军舰的拦截。日军不宣而战,高升号原是商船,船上没有大炮,清军就用步枪还击,直至船只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船官兵1000多人大部分壮烈牺牲。

日本不宣而战VS

丰岛海战发生七天之后,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皇室同时下诏宣战。甲午中日战争丰岛之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1894—1895(9个月)黄海海战1894.7.251894.9.151894.9.171895.2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三、战争失败的原因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怎么会败给一个备陆军22万人,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的第11位的小日本。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这一年,北洋水师拥有大型铁甲舰2艘、巡洋舰8艘、炮舰6艘、鱼雷艇16艘、练习舰5艘……合计56艘,官兵4000多人,一时成为亚洲最强的海军。加上南洋、福建等地区的舰艇,清国一下跃居世界海军大国的第六。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定远”、“镇远”二舰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至今,中国海军仍没有吨位超过“定远”、“镇远”的水面主战舰艇。“东亚第一舰队”

甲午海战中方参战军舰

旗舰“定远”号致远舰经远舰出港的“定远”舰,访问日本的“定远”铁甲舰,曾给从天皇到平民的全体日本国民予以巨大震撼。1891年6月26日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致远”、“靖远”、“来远”5舰到日本访问。剧照:“定远”巨舰驶入日本港口,水兵列队站坡北洋水师访问日本日方主力舰日方旗舰“松岛”号“吉野”号甲午战争中国之败,

并不是败在军事力量上

到1893年,日本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1893年4月,对华谍报头目、日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亲自到朝鲜和中国进行实地考察,为发动战争作最后的准备。

日本在战前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为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开支,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倭人不可轻视”,“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从外交上看,客观地讲,李鸿章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对于中国当时所处地位认识得较为深刻并且不断地做出改革回应的先行者。他知道弱国无外交,就想以夷制夷,利用外国的势力来玩弄平衡。寄希望于俄国李鸿章先是把和局的赌注压在了俄国人身上,轻信了俄使喀西尼(俄国外交官

)的“俄韩近邻,亦断不容倭妄行干预”之语,频繁与其往来磋商退日之策。俄国虽然与日本有矛盾,但不愿实意相助,致使李鸿章忙了多时而落个“俄只能以友谊劝日撤兵”、“未便用兵力强勒日人”的大失所望的后果。

转而乞求于英国李鸿章认为,日本的出兵必然会扰乱东方的正常商务贸易往来,这与英国大有关系,因为英国是远东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故颇想保持现状,所以就寄希望于英国,英国曾通过它的驻华公使向日本提出了“改革朝鲜内政”和“两国共保朝鲜,不许他国占其土地”的中庸之道,来作为中日双方谈判的基础,其实质就是要牺牲朝鲜,满足日本要求,使李鸿章妥协,促成中日双方的谈判。但是,决意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政府是并不满意的,仍旧继续增兵。至于其他国家,美、德、法等国,也都不愿出面干涉。“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的结局李鸿章想借以这种外交方针来维持各帝国间的均势,保持中日“和局”。实际上,李鸿章只是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争夺,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互相勾结联合的微妙关系。虽然,“……欧美列强不希望发生妨碍东亚贸易的战争,不希望改变现状。”但是,它们又都不愿涉足于中日战火之中,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李总是被别人玩弄,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耽误了战备和时机。(三)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指黄海海域。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必不远出”,只能“靠山巡走,略张声势”。“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花园口不是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此处沿岸海滩很浅,大船不能靠近,军队与物资需换汽艇和舢板转运。日军36艘运兵船在军舰的护送下,2.4万人及大量军马辎重,从10月23日至11月7日整整登陆了15天。

日军花园口登陆(四)军队素质低下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海陆几十次战役,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军队综合素质低下是直接原因。当时全国的军队,北洋最优,北洋里海军又较陆军为优。但就是北洋海军,也严重存在着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糜等问题。济远管带方伯谦在威海、烟台、福州有5套公馆,娶有两房姨太太,在舰队常去之地则金屋藏娇,此人多次临阵脱逃。济远管带方伯谦威海之战的紧要关头,来远、威远二舰的管带邱宝仁、林颖启还在岸上嫖妓未回,二舰无人指挥,都被日军击沉,数百官兵殉难时二人尚在灯红酒绿中。来远舰北洋舰队将领邓世昌(右上)率“致远”舰等拼死抗敌,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全舰官兵25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因邓世昌“不饮赌、不观剧、非时未尝登岸,众以其立异,皆嫉视之。”(四)腐败与落后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1891年,慈禧转发户部的奏疏,“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二年,解部充饷。”修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1894年11月7日,是慈禧太后寿诞的正日子,颐和园里大宴群臣,喜庆非凡。也就在这一天,海军基地大连陷于敌手,热闹的庆典和纷飞的战火就这样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同时上演着。从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连明治天皇的母亲都把自己的所有首饰都捐出来建日本海军。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中华好儿男,斗争五十年。一洗百年辱,神州尽开颜。

三月十九日,谈判在马关春帆楼开场

伊腾博文为什么要把谈判和签约的地点设在马关?四、《马关条约》及其危害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李鸿章: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大加深,面临亡国危险;刺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日本——国际地位提高,助长了军国主义;大量战争赔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国际——引起了远东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刺激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中日甲午战争的深刻影响《马关条约》对日本带来的契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军费实际开支是2亿日元,相当于它1893年正常财政开支8000万日元的2.5倍。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向日本赔偿了2亿两白银,又因为赎回辽东半岛而追加了3000万两白银,总计是2.3亿两白银,折合成英镑大约是3700万,加上我们分年偿付的利息350万镑——这个钱折合成日元是3.64亿元日元。日本去除它的战争成本,它纯粹从中国获得的赔款,也就是说它的战争纯利是1.7亿日元。战后日本用中国的这笔赔款做什么?

首先,日本把中国的战争赔款运用于军事扩张,从1896到1902年7年间,日本陆军的扩张费达到5400万日元,海军的扩张费达到了1.25亿日元,合计是1.79亿日元。这笔巨款使得日本军队进一步扩张,为在后来的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奠定了军事基础。第二,日本把当时所获的全部赔款加上中国偿付的利息,价值4000余万英镑,全部储存在英国的苏格兰银行,然后从中提出7260万日元作为银元兑换准备金,完成了倭国从银本位变为金本位的币制改革,这样就使得倭国迅速地迈入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

第三,日本用中国的赔偿建立了三项基金:一个用3000万日元建立了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一个用1000万日元建立了灾害准备基金,第三是用1000万日元建立了教育基金。(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我们在2000年向全世界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这个钱在平时可以用于这三个基金,到了战时全部卖出这些基金,就可以用作军需。日本在《马关条约》逼迫中国偿付了巨大的战争赔款以后,有2000万日元送给皇室,作为感谢天皇节约皇室费用来发展海军,现在战争打赢了,他们拨出两千万日元让皇室用于他们的消费。

“台人闻之,奔走相告,聚之以市中,夜以继日,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