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八下历史第八九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合稿_第1页
定-八下历史第八九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合稿_第2页
定-八下历史第八九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合稿_第3页
定-八下历史第八九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合稿_第4页
定-八下历史第八九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内容标准: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和历史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背景历史背景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你办事,我放心”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两个凡是”历史背景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背景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3、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思想

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政治

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2、时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内容变化

前思想:两个凡是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组织:冤假错案

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平反冤假错案4、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3)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4)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开始形成近现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巨变结果伟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辛亥革命推翻了、建立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建立了三中全会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关于改革的几个问题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些顺口溜说明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时期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九月里来公社化,你让种啥就种啥。冬季来了大发款,每人平均正六元。有劳无劳都来领,二流懒汉高了兴。改革前的农村状况怎样?

中国农业集体化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什么?人民公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问题没有解决,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

2、过程:①尝试:1978年12月,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②安徽四川的一些地方积极推广③全面推广:1983年3、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承包形式上有两种:①包产到户。以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以户为单位承包按合同规定在限定的生产费用范围内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实现承包合同指标受奖,达不到承包指标受罚。②包干到户。又称大包干。承包合同中不规定生产费用限额和产量指标,由承包者自行安排生产活动,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公共提留以外,完全归承包者所有。即“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切含义是()A.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B.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分散自主经营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2.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形势和社会面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的全是自己的难点释疑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斤1981年产粮6.70亿斤1982年产粮7.15亿斤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1979年花鼓词“文革”时安徽凤阳曾经流传的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华西中国第一村

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从一个破旧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超三百亿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作用:1、变革生产体制2、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3、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农民所有,自主经营土地公有使用经营归农民土地公有经营使用归集体土地公有,经营使用归集体1953195619581978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国营企业是如何进行改革的?请思考: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会见科尔时的讲话)2、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1、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85年)A、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B、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C、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3、改革形式:

4、改革意义:1)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2)国有小型企业:改革、联合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提问:(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4)“老人”圈出的地方是哪里?回答:1、“春天”是指:改革开放的春天,也就是改革的开始的意思。2、“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3、“画了一个圈”是指:将福建、广东两省划为经济特区。4、“老人”圈出的地方是深圳。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厦门深圳珠海海南汕头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浦东第三步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第四步内地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结背景内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