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刘)-9月14日济南_第1页
(地理课件刘)-9月14日济南_第2页
(地理课件刘)-9月14日济南_第3页
(地理课件刘)-9月14日济南_第4页
(地理课件刘)-9月14日济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2014.09.14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14年山东夏季高考录取情况项目报名人数一本录取比率本科录取比率文科228493123865.4%3273814.3%理科2958685486918.5%8651029.2%总计5243616725512.8%11924822.7%2012年本科录取率为45.8%,2013年为43.64%,今年为39.69%

2014年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2014-09-0410:13:12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意见】①语数外三门必考,三科分值不变,外语可考两次②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原文理6科自选3门成绩计入总分③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④逐步推进全国统考,严控自主招生规模;⑤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⑥2014年上海、浙江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2020年基本形成。国家考试大政已定,今后几年山东的高考考试模式将逐渐向新政策靠拢,甚至有可能取消本省高考命题,参加全国统一命题。高三一轮复习的时间安排实验中学:9月2日-----2014年3月13日。二轮复习时间:3月13日-----4月30日。三轮复习时间:5月5日-----5月30日山师附中、济南外国语学校、济钢高中、历城二中、济南一中、商河一中: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底济南市教研室规划高三复习规划:一轮复习: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底1月20-21日单科调研(命题注重典型,突出重点)二轮复习:2014年2月中旬至4月下旬(专题复习为主)3月27-28日校综合模拟(命题注重方法,突出能力)三轮复习:2014年4月下旬至6月初(以强化训练高考模拟为主,提高学生考试规范化的能力和技巧。5月15-16日学校综合调研(命题综合新颖,巩固提高)以主干知识为试题考查内容,具有基础性、应用性特点以能力立意为命题指导思想,具有层次性、创新性特点以具体区域为命题主要载体,具有空间性、时间性特点以社会现实为试题情境背景,具有时代性、生活性特点以图文结合为信息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特点以精炼语言为参考答案要点,具有逻辑性、准确性特点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的剖析高三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

2014高考(山东)地理试题评析一、考查全面,突出主干今年地理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仍然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内容涉及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城市、工业自然地理中的地球运动、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质作用、水循环(河流、洋流等)等具体内容启示:高考试题不仅告诉我们哪些是主干知识,而且告诉我们主干知识的考查角度。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颇繁。完成1—2题。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③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关键词考试说明相关:人口迁移及其主要原因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完成3—4题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考试说明相关:(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城区分散布局图3为我国某区城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城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考试说明相关:(1)各类型等值线的解读(2)城市的热岛效应(3)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图4为甲地所在区城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区时为18时D.昼夜等长考试说明相关:(1)热力环流——竖直方向上的等压面近地面和高空凸向相反(2)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侧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Ⅰ、Ⅱ D.Ⅲ、Ⅱ、Ⅰ考试说明相关:(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6.(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城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6分)(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9分)(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分)考试说明相关:(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2014高考(山东)地理试题评析二、注重基础,回归原理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考生回归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强调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今年地理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仍然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颇繁。完成1—2题。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③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人口迁移是造成某一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人文现象,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基础内容,本组试题以散点图来呈现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户籍人口数”与“常住人口数”,考查考生对人口迁移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图4为甲地所在区城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区时为18时D.昼夜等长以高空等压面分布为载体,本着“由果究因再拓展”的设计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冷锋的成因及对应的天气现象”这些基本地理原理的理解、表述和应用。36.(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城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分)“水资源短缺问题”是流域开发产生的基本问题之一,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应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展开,属于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本设问以“塞内加尔河中下游作为区域背景”,以“农业发展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基本解决措施”作为设问角度,很好地体现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014高考(山东)地理试题评析三、能力立意,注重思维地理试题仍然坚持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四个能力层级”(获取;调动;描述;论证)的掌握情况,整套试题的设问层层递进,增加思维含量,展现考生的思维过程。高考试题不仅告诉我们考查哪些能力,而且告诉我们这些能力的考查方式。图4为甲地所在区城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区时为18时D.昼夜等长本题从倾斜的等压面入手、用模式图的方式示意了高空两个等压面的分布。通过上述地理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可以判断该图示等压面分布模式是由高空与近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导致。考生应能从高空等压面分布推及到近地面气压(或冷热地区)的分布,并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近地面的风向。整道试题由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近地面等压面的分布状况→近地面的风向,很好地体现出自然地理问题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36.(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城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9分)从图中信息可知塞内加尔河所在区域气候比较干旱,下游流经沙地,河流含沙量较大,这为沙洲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这也是沙洲能够不断向南延伸的条件之一;沙洲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与“陆地条件”有关,还需要考虑“海洋条件”,即沿海洋流对其影响,这就出现了第二个要点“自北向南流的洋流”;沿海沙洲的形成阻碍了船只进出港口,对圣路易港的发展极为不利。本题从沙洲形成→洋流对其影响→其对港口的影响,既展现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人地关系,思维链清晰合理。2014高考(山东)地理试题评析四、情境新颖,贴近生活今年试题呈现的情境材料不仅新颖,而且生活气息浓厚,符合“从身边学习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这一理念,也成为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侧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Ⅰ、Ⅱ D.Ⅲ、Ⅱ、Ⅰ试题情境为某班级的一次地理野外实习,材料信息主要通过该班某小组制作的“记录卡片”的形式展现,从野外实习的视角引导考生获取地理信息、描述地理事物。11题要求考生根据记录卡片提供的方位信息“甲山西南”和高程信息“120m”,确定(a)图中观测点的位置,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确定某点的高度和方位”这一知识点赋予了更多的生活气息,使考生更易入题。3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友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1)指出与关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9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与美国的对比以及吉林省汽车工业的“整零协作模式”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014高考(山东)地理试题评析五、图文并茂,彰显特色地理图表不仅可以使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得到直观的表达,而且能够很好地彰显地理学科特色,同时又有助于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解读其蕴含的信息,并利用已得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全卷共有各种图表13幅(包括附图),其中区域图6幅、等高线图2幅、柱状统计图1幅、二维坐标图1幅、三维坐标图1幅、剖面示意图1幅、三维模型图1幅。五、图文并茂,彰显特色2014高考(山东)地理试题评析六、关注热点,增强实效今年的试题仍秉承蕴含现实热点这一特色,围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倡导教学结合热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地理学科的实效性。试题隐含的热点包括:我国近年来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问题、城镇化问题、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等一系列热点问题。3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友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1)指出与关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9分)通过与美国相比,分析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从而引发考生思考我国汽车工业今后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吉林省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形成对周边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论证和探讨我国工业发展由大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这一现象的时效性。2014年山东省地理高考主观题各题得分情况题号满分人数平均分难度系数含缺考不含缺考含缺考不含缺考36(1)(2)152284936.436.900.430.4436(3)122284934.444.540.370.3837152284939.9610.180.660.6843(旅游)10583663.293.590.330.3644(灾害)101393123.713.710.370.3745(环保)10308152.562.560.260.26合计(平均)5222849324.524.40.40.42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一、研读考纲、明确目标、思考对策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一、研读考纲、明确目标、思考对策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1.必考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2.选考内容: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一、研读考纲、明确目标、思考对策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三)基于试题构成要素的考试内容立意:考查目标,是试题的核心和主题情境: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设问:试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立意实现的程度能力立意文综四项能力做题思维过程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一、研读考纲、明确目标、思考对策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调动运用知识技能做题过程方法阅读材料,分析设问,明确立意回答问题,完成立意知识点结构单项技能地理思想(三)基于试题构成要素的考试内容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7a图7b13年课标Ⅰ卷(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立意:影响气温的因素;天气特征的判断(描述与影响因素);冬季到攀枝花度假的条件。判读等值线图的思路方法、区域定位的思路方法。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等做题过程与方法。

情境:图(攀枝花的位置文(攀枝花的材料)。

设问:简答题(阐释、论证)。一、研读考纲、明确目标、思考对策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四)构建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点的突破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一)

整合备考内容的必要性

1.教材是主要的复习资料(1)教材多,内容分散、重复(2)教材与课标的不完全吻合(3)教材与高考的不完全吻合2.能力备考的需要3.时间与效率(高效课堂的需要)二、明确范围,全面梳理,有机整合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二)

整合备考内容的依据

1.《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

2.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4.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目标等二、明确范围,全面梳理,有机整合依托教材跳出教材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三)

地理备考内容的设计顺序

1.地球仪和地图

2.区域地理(总论)

3.自然地理

4.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5.人文地理

6.区域地理(分区)二、明确范围,全面梳理,有机整合1.地球仪和地图8.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2.区域地理(总论)9.人口3.宇宙中的地球10.聚落4.地球上的大气11.农业生产活动5.地质地貌12.工业生产活动6.地球上的水13.地域联系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1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体性和差异性发展15.区域地理(分区)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一)

学案的作用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三、设计学案,重在导学,合理使用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三、设计学案,重在导学,合理使用(二)设计学案的主要原则

1.课时化原则

2.问题化原则

3.参与化原则4.方法化原则5.层次化原则6.题型化原则【自主学习】一、宇宙的两大特征1.物质性:宇宙是由星云、恒星、________、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2.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________________、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二、太阳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突破解疑】考点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分析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应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自身条件两方面进行研究。

【对点演练】1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体验高考】【巩固提升】最新考纲特别关注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结合最新的科学探索考查地球的特殊性2、以区域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切入,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联系最新的天文事件,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宇宙中的地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考导航】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四、研究课型,创新模式,提高实效(一)高三一轮复习的主要课型类型

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练习课的基本流程学生重做、体会高考题学生做例题边缘生展示做题结果学生小组讨论学生针对性训练(或变式、或拓展)老师引导、点拨,师生一起进行知识梳理、方法归纳尖子生评展示结果做讲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二)高三一轮复习课型流程

试题讲评课的基本流程(二)高三一轮复习课型流程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五、学生主体,更新观念,改进教法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基本过程:理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六、注重图表,规范用语,积累方法一、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是最基础的一类地图。判读地理分布图关键是: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来分析答题。信息从哪里提取:图名、图例、注记、结合区域特征。地理分布图常常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尤其是与高中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区域。如:必修1中重要气候类型相对应的区域;必修2中重要的农业区、工业区;必修3中涉及的世界和中国重要区域。(一)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六、注重图表,规范用语,积累方法二、等值线图等值线图也是每年必考的一类地图,类型很多。根据等高线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等值线的共同特征:(1)同线等值;(2)等差距全图一致;(3)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两条等值线不相交(等高线图中的陡崖处除外);(5)等值线疏密反映地理要素变化的快慢。一般判读等值线图要注意“五读一分析”,即:(1)读数值;(2)读延伸方向;(3)读弯曲状况;(4)读疏密程度;(6)读介于两等值线间的异常区域;(6)分析成因。在各类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是等高线图、等压线图和等温线图,要掌握它们的综合判读方法。(一)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六、注重图表,规范用语,积累方法三、地理统计图人文地理试题最常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主要有坐标图和结构图。读图步骤一般是:(1)读图名:该图反映什么数据;(2)读坐标:坐标的含义、向哪个方向延伸;(3)读数值:坐标点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重要转折点数值;(4)判断规律,分析答题:在以上显性信息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答题。结构图判读的一般思路:(1)先看图例和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比较的地理项目;(2)其次看图中各地理项目的比例排序关系,特别关注比例最高的地理项;(3)最后揭示反映的问题,作出科学评价等。44.5-7(一)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策略六、判读图表,规范答题,掌握方法四、地理示意图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过程示意图、关联图、模式图、地理景观图等。既然是示意图,那么示的什么意是判读的关键。因此地理示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