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介绍及拆机指导(2015)课件_第1页
计算机硬件介绍及拆机指导(2015)课件_第2页
计算机硬件介绍及拆机指导(2015)课件_第3页
计算机硬件介绍及拆机指导(2015)课件_第4页
计算机硬件介绍及拆机指导(201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ardwareIntroduction

&RepairingGuide硬件介绍与拆机讲解苏联英雄@计算机维护队@Demkors_虚空17Октября2015года(前辈们是用Office,我是用WPS的苦逼的人。。)Спокойнойночи!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司机!真当司机不上X站233司机好!司机好!老司机你好!司机好!司机好!司机好!司机好!司机好!司机好!司机好!司机好!司机好!首先,介绍各种硬件(由实际应用出发)ENGLISHVERSION中文版【ENGLISHVERSION属于一个副本,本人要在外教英语课上进行演讲,仅包含本介绍部分,并有改动。其他语言各位看不懂,故恕不提供。】CPU——即处理器,是计算姬的大脑(或心脏)。PGA封装(PinGridArray)BGA封装(BallGridArray)有必要了解的一些参数:【微架构】指布置计算单元——晶体管的方式。越新鲜越好。【核心数】微架构相同时,越多越好。

“任务管理器”所示CPU数实为线程数。【线程数】微架构、核心数相同时,越多越好。

部分Intel酷睿处理器使用“超线程”技术,使线程数为核心数的两倍。【频率】在相同微架构、核心(线程)数下比较,频率越高,性能越好。【二级/三级缓存】容量越大越好。检测软件CPU-Z截图CPU之对决移动处理器对比(往上者性能更佳)——帮助判断整机价值,及维护工作知道对决结果,自己或者身边人就不必买错机器,因处理器之低性能而后悔。对于移动平台,请记住以下口诀:

i7独求败,i5秒全家,i3是保底。

今后英特尔产品线上,后缀“M”(标准电压)将逐渐消失;“U”(低电压)则成为主流,其在性能与功耗上取得良好平衡。“H”对应高性能,“Y”对应超低功耗。

性能对比请见右表(以最新在售者为准)。桌面平台情况则有所不同,感兴趣者可在会后询问详情。呃不管这口诀是什么,总之上面的是最符合实际的……有人说“i3默秒全、i5秒全家、i7轰成渣”来着。。主板与芯片组——计算姬的躯干与脊髓主板是计算机内部最大的电路板,将各个电子器件连接为一个整体,其状态直接关系到整机运行之稳定性。芯片组焊在主板上,协助处理器控制其他电子器件(如硬盘、网卡、USB等)。

其原来分北桥与南桥;后Intel、AMD均将北桥的功能(包括集成显卡、内存控制器等)逐步集成到处理器中,北桥遂消失,南桥成为“唯一”的芯片组。现南桥多覆盖散热片。当然短期内芯片组不会消失,其仍将是决定主板等级的关键部件。(笔记本倒没什么关系,但桌面平台呢……)南桥(今芯片组)北桥主板(占照片一半的绿色电路板)内存——计算姬的短暂记忆开机后内存存储一切程序的临时性数据,密切配合CPU的工作。以世代区分:

SDRAM(SynchronousDynamicRAM)

DDR->DDR2->DDR3->DDR4以形状区分:

DIMM(桌面平台)

SO-DIMM(移动平台,短小)

也有成排焊在主板上的内存芯片。以电压/功耗区分(示例DDR3):

【标准电压】DDR3

【低电压】DDR3L

【超低功耗】LPDDR3(见于手机)内存性能参数包括频率、延迟等。

无论其形状、电压如何,若世代、频率、延迟值相同,则性能差别甚微。目前最主流的内存规格是DDR31600;未来将逐步过渡至DDR4。移动SO-DIMM与桌面DIMM内存别问我为什么只摆出DDR内存来。。硬盘——计算姬终身难忘硬盘可长期存放数据,稳定性一般不受外界影响(暴力操作除外)。机械硬盘(左)与固态硬盘也别问我为什么拿出古董级硬盘来。。硬盘按结构可分为(普通)机械硬盘、固态硬盘与混合硬盘。机械硬盘(HDD)正值壮年,其由磁性碟片、磁头等构成,拥有容量大、价格低等优点,因而是最为常见的。而其机械特性使得其读写速度不可能快起来;且不耐震,易产生坏道。固态硬盘(SSD)是近几年的新兴产物,由闪存芯片组合而成,相比HDD,拥有更快速度、更强抗震性、零噪音;价格高是其最显著缺点。

但随着科技发展,SSD正在摆脱高定价,变得更大、更实惠,从而逐步取代HDD的霸主地位。混合硬盘(SSHD)是上述两种硬盘之结合,SSD作为缓存,HDD作为主要存储,性能介乎二者之间。更细致地了解SSD我们已经了解到,SSD由闪存芯片(颗粒)组合而成。闪存按存储结构,可分为SLC、MLC与TLC三种,性能、寿命、成本依次递减。

按接口区分,SSD有SATA、mSATA、M.2、PCI-E四种形态。由于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cell)随写入次数增多而加大损耗,相比HDD,SSD允许的擦写次数很有限——SLC、MLC、TLC闪存分别允许擦写十万次、三千至一万次、一千次(典型数据)。

因此,SSD使用寿命不及HDD长;但也无需过分担忧,一块正常使用的MLC闪存SSD可工作5年以上(正常使用指安装了操作系统,且不进行下载等写入量大的操作)。【擦写次数之计算】以单个cell为单位,每写入一次,该数值加1。SSD需要一种特殊指令:TRIM(垃圾回收)以维持其正常性能。仅Windows7及以上系统支持该指令。PCI-E(上)与mSATA接口SSDSATA(上)与M.2接口SSD显卡——计算姬靠脸吃饭显卡处理图像信息,并将画面投放到屏幕上。显卡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台微缩电脑。其核心(GPU)类似于处理器,用于图形渲染,有微架构,有频率设定;其带有专用“内存”,即显存;且可自主控制供电、散热等。决定显卡性能的几个方面如下:【GPU】直接决定性能高低,其架构越先进、流处理器(小核心)越多、频率越高,性能越强。【显存】也有容量、频率、世代等参数。容量大小一般不影响性能,但在高端显卡上,复杂的画面需要更大显存,否则可能会“爆显存”。

带宽由频率、总线宽度、等效倍数(由其世代决定)计算得出,代表其吞吐数据之能力;如果带宽不足,渲染时会严重拖累性能。

世代(种类)分DDR3、HBM与GDDR5,前二者等效倍数是2,后者为4。集成于主板的独显↓可拆卸的移动独显(现多为高端型号)桌面平台的独立显卡显卡检测软件GPU-Z界面显存世代(频率×4)流处理器(小核心)关于显卡之误区【误区2】“显存越大越好!!”在上一页提到过,在高端显卡上,为了避免因华丽的画面而“爆显存”,需要大显存。然而,让“酱油卡”GeForce920M(桌面GT720、GT610等)搭配2GB显存,中端卡GTX950M/960M(桌面的GTX750Ti等)搭配4GB显存,受限于其核心性能,画质肯定高不起来,便不需要过多显存。此时大显存不会带来任何性能增益。当然,2GB显存正不可避免地成为标配;我们实际更看重的是——显存带宽。笔记本上经常会发生“阉割”,即砍掉显存的总线宽度或(等效)频率以节约成本,如此带宽将大幅降低,在复杂场面中会力不从心。因此,带宽对性能之影响甚于容量。总带宽总线宽度核心:臣妾HOLD不住啊~显存原始频率核心频率显存容量【误区1】“买电脑都要有个独显。”我们以笔记本平台为例,最新的HD520核芯显卡在性能表现上可以与“酱油卡”GeForce920M相当,既然如此,独显之存在已变得毫无意义。此时去除独显,可以节约电力,显著延长笔记本续航时间,且降低整机发热量。若流畅游戏之需求较迫切,请选择规格较高的独显。GeForce940M(普通高清)或GTX950M(全高清)是最低要求。接下来讲解【拆机】!由于本人准备的照片不足,将从他处引用照片,后者与上图无关。为什么要讲解呢?我队所接受的任务中,最常见者当属拆机(包括清尘、检查内部组件或排线等)。俗话说得好:电脑修得好,备胎备到老。要做好一个备胎,就必须去动手,做一个真的备胎来。拆机这项技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维(zhuang)护(bi)手段。拆机不仅仅需要拆除螺丝,其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我们的原则是——小心呵护!【此话怎讲?】这里主要包括力学及电学上的“呵护”。力学,指轻拿轻放,尽量不暴力拆解;电学,主要指静电——是的,电子器件最怕的就是静电,我们稍后会详细讲述。这里将介绍某款笔记本之拆解过程。品牌、型号不同的笔记本,拆解步骤千差万别;因此本过程仅供参考。我们所希望的是,给诸位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需要拆机时,大概该做什么。今后诸位将有机会进行实战操作。【第一步】断绝电源切记,这永远要放在仅次于静电的位置!【断绝电源】需要切断直流充电电源,拔出主供电电池(另有一纽扣电池在内部)。上图为被拔出的外置电池(安装于外壳之外)。部分机型的主电池位于外壳之内(即内置)。此时先拆除外壳,之后马上取出电池。【第零步】确认可拆解性

在以下两种情况之一发生时,你不能开始动手:【笔记本尚未过保】【未排除静电】保修情况可以通过交流群或微信平台了解到;若尚在保修期内,则建议其送修,一般不必转化为任务。直至拆机工作结束前,均应随时注意静电问题——尤其在风干物燥之时。如有疏忽,则可导致若干小部件被静电损坏,计算姬可能直接“昏迷不醒”!若在宿舍内操作,则最佳消除方法是:以双手触摸水龙头,并保持数秒钟。若不方便找水龙头,请尽量寻找块头较大的金属物体(如不锈钢栏杆)并以手背触碰。【或者,自备一根导线,专用于接地……总之有良好接地即可。】【第二步】拆除外壳我们有必要先介绍笔记本上的“四个面”。这是A面这是B面这是C面计算姬需要依靠若干螺丝固定自身,维持稳定;螺丝一般集中在D面的孔洞中,部分可能在C面的键盘下(若键盘可单独卸下)。此时要观察键盘周围有无边框。然后开始以螺丝刀,从D面拧出所有螺丝(若目标不是硬盘,则不必拆卸硬盘支架)。

见小盖板拆小盖板,见硬盘拆硬盘架,见光驱拆光驱。

可能有螺丝隐藏在脚垫下,若不能在脚垫周围撬开外壳,请检查那里。若键盘周围存在明显边框,须卸下键盘(一般以卡扣固定,小心撬开);然后拆下下方所有螺丝。请留意连接无线网卡的天线及(在键盘下方开口便于拆卸的)其他排线。排线端头解开方法各异,需实战学习。【第二步】拆除外壳我们有必要先介绍笔记本上的“四个面”。此键盘不见边框,故不用拆。此键盘边框明显,得拆。这是D(底)面↓【第二步】拆除外壳拆除所有固定螺丝后,以塑料片插入C面与D面间的缝隙,向缝隙的四周推动塑料片,推动时会听到卡扣松开的“咔嗒”声。【注意】有时出于疏忽,某些连接到贴在外壳(C面)的部件之排线未及时拆除;不可大力拉扯,否则将可能导致排线断裂!自D面分离(C面保持固定)自C面分离(D面保持固定)【第三步】取出内存与硬盘一些笔记本带小盖板,则要在【拆除外壳】时,顺手卸下它们——固定硬盘架的螺丝可能也是固定D面的。若没有任何小盖板,则分离外壳后,方可发现内存条及硬盘。部分机型“没有”内存条,内存芯片是焊在主板上,无法取下。

也有一些,内存或硬盘置于现在主板看不到的反面……熟练之后,若拆机目标不是内存条,可使其留在主板上。并非所有硬盘都是右边SATA形状的——尤其是固态硬盘。笔记本还可见mSATA与M.2;卸下一两颗固定螺丝,拔出即可。【内存条拆卸方法】看到内存条两边的金属卡扣没有?同时将其向外侧推开,则内存条自动弹起,与主板形成斜角(如图),此时可以取出。安装时斜向下插入,并按下两端至卡扣。【普通硬盘拆卸方法】取下固定硬盘架的螺丝后,朝硬盘接口的反方向小心拉开(一般支架与硬盘间有塑料膜便于握持)。【第3.5步】取出无线网卡无线网卡位置、固定方式可能随笔记本型号之不同而变化。一些位于D面小盖板下;一些位于C面下方(如图)。一些固定到另一面外壳(如图);另一些则固定于主板。如图中情形,要继续拆解,则需拧出固定螺丝,取出网卡;之前未发现天线,也要在此时从网卡向上拔出。

若固定于主板,则可像内存条一样,留在主板上。天线就是这样插的……两根是最常见配置,也有使用一根或者三根。【注意】无线网卡采用的接口为miniPCI-E,此与一些固态硬盘所用的mSATA之外形甚为相似。若存在两个或以上类似接口,请牢记网卡原来的位置,以免发生意外。【第四步】拆除剩余排线刚才在【拆除外壳】时,已经将一些关联外壳的排线拆开了。现在要分离主板,则断开剩余的排线。基本上只要接上主板,就要从接口“小心”取出。其中包括:

显示屏排线;

扬声器电源线;

电源按钮及指示灯的连线(部分有);

大主板与周围小主板(带有USB接口等)的连线;

风扇电源线【此线可能要取出主板,翻到背面方可见到】;等等。显示器、扬声器之排线【注意】笔记本上的排线大多“薄如丝”,十分脆弱,请小心操作!【第五步】分离主板拆到这里,尚有几粒螺丝把主板牢牢固定。这些螺丝旁边通常有白色三角形正对着,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