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大雪山》课件ppt1---副本_第1页
《翻越大雪山》课件ppt1---副本_第2页
《翻越大雪山》课件ppt1---副本_第3页
《翻越大雪山》课件ppt1---副本_第4页
《翻越大雪山》课件ppt1---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费课件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14翻越大雪山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赵集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015年3月关于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的错误领导,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敌强我弱。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再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瑞金遵义金沙江大渡河大雪山水草地吴起镇会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bāng邦(硬邦邦)

chuō

戳(戳穿)duō哆(哆嗦)chān搀(搀扶)páo刨(刨坑)liàngqiàng踉跄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一、(1——4段)雪山环境险恶二、(5——6段)无畏的精神三、(7——12段)革命情深四、(13段)胜利的喜悦9学习提纲1.读1-3自然段看看红军翻越的大雪山---夹金山有什么特点?说说红军翻越的大雪山面临了哪些困难?2.读5—12自然段说说红军战士在翻越大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3.找出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交流一下这样写的作用。4.再读7—12自然段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5.自渎12段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0红军翻越过的大雪山111213

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化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这一句话写出了夹金山自然条件的恶劣,突出了这里环境的险恶,也为下面红军翻越雪山时的困难作了铺垫。14免费课件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困难一:极度寒冷、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天气变幻莫测、地形险峻。困难二:

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趼,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15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趼,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句中描写了天气寒冷,防寒物品紧缺,体会到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面临的困难。16

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硬邦邦”“咯咯”形象的写出了路被冻的情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恶劣。17“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

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寒冷,环境的恶劣。18雪山的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后文“被救出来的人……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19“山上云雾缭绕……可都不顶用。”

“卷”“扑”“吹打”“割”等词语,突出了山上极度寒冷;“有的……有的……有的……”列出了种种防寒措施,却都不顶用。”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20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空气太稀薄,随机会危及战士们的生命,情况十分危急。21

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从“拼尽”这个词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22他们是怎样克服一个个困难的呢?手拿拐棍、用刺刀挖脚窝,用木棍、绑腿救摔进雪坑的战士,互相搀扶等,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舟共济。23默读7——11段,红军面临困难是凭借怎样顽强的意志,用毅力和互助的友爱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呢?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写。(1)“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以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24(2)“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患难与共,唇齿相依的深厚情谊;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25

自读第12段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6虽然写的都是雪山的环境,但是前面环境描写突出的是环境的恶劣,这样写是为了烘托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而这里的环境描写是在红军战胜雪山之后,所以白皑皑的雪山此刻居然变得如此美丽,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后的喜悦心情。27《七律·长征》中的哪些诗句与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拓展学习过雪山草地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