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10-11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_第1页
微观经济学-10-11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_第2页
微观经济学-10-11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_第3页
微观经济学-10-11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_第4页
微观经济学-10-11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导入案例悲观者认为,如果国际油价在今后半年内没有大的改变,有理由相信,中国物价走势将再度攀高,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将面临通胀的巨大压力。乐观者认为油价上涨的影响是有限的。油价上涨对物价传递会产生明显影响吗?第10章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状态分析10.2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概述10.1

投入—产出分析与一般均衡10.3第10章一般均衡论10.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概述10.1.1

局部均衡10.1.2

一般均衡10.1.3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区别与联系10.2一般均衡状态分析10.3投入——产出分析与一般均衡10.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概述10.1.110.1.2局部均衡一般均衡10.1.3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区别与联系10.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概述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市场全体中抽出来单独加以研究。两个假定:假定商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是相互独立的在一个独立的商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中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讨论某一种商品或某一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产品市场:产品内部的价格决定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体系内部的价格决定与需求是相互影响的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也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10.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概述一般均衡分析,即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在三个条件和一定价格下,如果在所有的产品市场和投入市场上都达到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我们把这样的状态称之为一般均衡状态。三个假定前提:在预算线的约束下,每个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购买方案,而消费者的预算线又是由商品的价格以及所能提供的投入的价格(也就是消费者的投入)来决定的;每个消费者根据既定的产品价格和投入价格,并且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来供应他所能提供的投入(劳动力或其它资源);每个企业在它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对它的产品的需求以及它所得要的投入的供应情况这些条件的约束下来求得最大的利润,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企业和资源流动的结果,利润总是为零。

10.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概述区别两种分析的结论可能不一样实现一般均衡的难度大于局部均衡

联系一般均衡分析大多是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均衡分析的进行更有助于局部均衡分析的正确进行一般均衡分折和局部均衡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10.2一般均衡状态分析某种产品价格的变化将波及许多其他产品市场某种要素价格的变化也将影响许多其他要素市场Q1QQ0OPP2P0S′SDD′P1Q2PD′DSP2QOQ1Q0P11a.原油市场b.煤市场Q1Q0QOPP1P0S′SDSP0QOQ1Q0P1c.汽油市场d.汽车市场10.3投入——产出分析与一般均衡

简化的假定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总量而不是把某个消费者的需求或某个企业的供给作为自己的变量对所有商品的消费者需求都是已知的例如我们可假定整个社会经济中只包括煤炭、化学品和电力三个行业。假定每个行业按表10-l所示的比例使用另外两个行业的产品。例如,表10-l的第二列表明,生产价值1美元的煤炭需要使用价值20美分的电力、10美分的煤炭和70美分的劳动。社会的目标是消费1亿美元电力、3000万美元煤炭和4000万美元化学品。设电力的产量为E,化学品的产量为C,煤炭的产量为X(E、C、X是以美元为单位计量的),从表10-1中我们可知,若要满足上述目标,就应使X=0.4+0.1+0.2+3000(10.1)E=0.2+0.2+0.2+10000(10.2)C=0.2+0.1+4000(10.3)X=13100,E=17800,C=8400

10.3投入——产出分析与一般均衡本章回顾1.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仅考察经济生活在一定时间的某个变量对有关经济变量的影响的分析方法。即在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2.一般均衡分析与瓦尔拉斯均衡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模型给定所有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所有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并假定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最大化,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解出一组价格,使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本章回顾3.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两者都是建立在边际报酬递减和供求理论基础之上,都有均衡的存在性问题。但作为不同的分析方法,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1)假设条件不同。(2)研究对象不同。(3)研究方法不同。(4)研究结论不同。ThankYou!导入案例假设甲乙两个人分别拥有一个水果,如原来甲有一个苹果,乙有一个梨,那么他们是否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呢?这取决于甲乙二人对苹果和梨的偏好程度,如果甲相对于梨来说更喜欢苹果;乙相对于苹果来说更喜欢梨,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最满意的结果,也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如果恰恰相反,甲喜欢梨大于苹果;乙喜欢苹果大于梨,甲乙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甲乙的效用都有所增加,这就是帕累托改进。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福利函数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福利经济学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11章福利经济学第11章福利经济学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11.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2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1.3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社会福利函数

11.411.511.611.1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假定整个社会只包括两个人如甲和乙,且只有两种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如A和B,甲和乙在A和B之间进行选择。进行比较后,有如下结果:A优于BA与B无差异A劣于B两人社会在两种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中的一种选择标准:如果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或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或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或劣)于B。如果两人都认为A与B无差异,则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与B无差异。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帕累托改进: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11.1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11.2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假定两种产品分别为X和Y,其既定数量为和。两个消费者分别为A和B。下面用埃奇渥斯盒状图为工具来分析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X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Y的数量。从OA水平向右是消费者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A,垂直向上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A。从0B水平向左是消费者B对X的消费量XB,垂直向下是它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B。以OA和OB为原点画出A和B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如果初始的产品分配在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则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连接切点的轨迹,叫做交换的契约曲线。11.2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条件是在该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又叫做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2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假定两种要素分别为L和K,其既定数量为和。两个生产者分别为C和D。下面用埃奇渥斯盒状图为工具来分析这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11.3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L的数量,垂直高度表示K的数量。从OC水平向右是生产者C对第一种要素L的消费量LC,垂直向上是它对第二种要素K的消费量KC。从0D水平向左是生产者D对L的消费量LD,垂直向下是它对K的消费量KD。以OC和OD为原点画出C和D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如果初始的要素分配在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则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余地。连接切点的轨迹,叫做生产的契约曲线。11.3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条件是在该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又叫做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3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1.4.111.4.2问题和假定生产可能性曲线11.4.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11.4.4总结11.4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4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假定整个经济只包括两个消费者A和B,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以及两个生产者C和D,它们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假定C生产X,D生产Y。并且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亦即无差异曲线为给定不变,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即等产量线为给定不变。11.4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由生产的契约曲线可以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当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运动时,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如果设产出X的变动量为△X,产出Y的变动量为△Y,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Y/△X可以衡量1单位X商品转换为Y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则定义为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转换率MRT。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11.4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可能性曲线PP’将整个产品空间分为三个互不相交的组成部分:曲线PP’本身曲线PP’右上方区域

——生产不可能区域曲线PP’左下方区域

——生产无效率区域11.4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在既定要素数量和技术状况条件下所可能生产最大产出组合。如果要素数量或者技术状况发生了变化,则可能生产的最大产出组合就可能发生变化,从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就要发生变化。11.4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取一点B,B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以B点出发引垂线到和可以构筑一个辅助的埃奇渥斯盒状图。图中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既定产出和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分配。该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交换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11.4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分析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点的切线S的斜率绝对值是产品X在该点上转换为Y的边际转换率MRT,ⅡA和ⅡB的共同切线T的斜率绝对值是产品X在该点上替代产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4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5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都可由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否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11.5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假设条件

①完全竞争经济在一些假定条件下存在着一般均衡状态。②一般均衡状态要求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恰好相等。③设这一组均衡价格为Px,Py,…,Pl,Pk,…。式中,Px,Py

…分别表示商品X,Y…的均衡价格;Pl,Pk…分别表示要素L,K…的价格④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和每个生产者均是价格的接受者,它们将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来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11.5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对于任意消费者A、B来说,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相同的。由此证明: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比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5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经济中,要素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对于任意的生产者C、D来说,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相同的

由此证明: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比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5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条件,可以得出:由边际转换率性质有: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比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1.5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11.6社会福利函数11.6.111.6.2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11.6.3不可能性定理11.6社会福利函数过生产可能性曲线PP’上任意一点B,构造一个消费的埃奇渥斯盒状图,该盒状图契约线上有一点e,在该点上两条相切的无差异曲线的共同斜率恰好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点B的斜率,而这两条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分别代表着两个消费者A和B的两个效用水平。该效用水平组合可以看成是“最优”效用水平组合。这样一来,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对应关系。给定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一点,可以得到一对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有无穷多个,同时满足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的最优效用组合也有无穷多个。由于在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中,两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反方向变化,故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效用可能性曲线来表示。帕累托最优条件仅仅告诉我们,社会福利必须在该效用可能性区域的边界。11.6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效用可能性区域或整个效用空间中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令W=W1,W2等,则可找到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最大社会福利在效用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达到。11.6社会福利函数阿罗意识到:所谓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就是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阿罗用高深的数学证明: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11.6社会福利函数假设条件①一个社会包括三个人,分别用1、2和3代表。②这三个人在三种社会状态a、b和c之间进行选择。③假定每一个人在各种社会状态上的偏好都是严格的。④每个人的偏好都具有传递性。⑤1、2和3的偏好次序分别为(a,b,c)1

、(a,b,c)2

、(a,b,c)3。

11.6社会福利函数证明过程①对a和b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a,b)1、(b,a)2、(a,b)3社会偏好次序是[a,b]②对c和b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b,c)1、(b,c)2、(c,b)3社会偏好次序是[b,c]③对c和a两种社会状态进行投票。投票结果为:(a,c)1、(c,a)2、(c,a)3社会偏好次序是[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