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四、路由器网络地址转换的配置_第1页
实训四、路由器网络地址转换的配置_第2页
实训四、路由器网络地址转换的配置_第3页
实训四、路由器网络地址转换的配置_第4页
实训四、路由器网络地址转换的配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训四、路由器网络地址转换的配置

重点内容:

NAT的概念及作用;Cisco路由器NAT的配置方法。一、NAT的基本概念

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全称网络地址转换,简单的说就是指将网络地址从一个地址空间转换为另一个地址空间的方法。

NAT将网络划分为内部网络(inside)和外部网络(outside)两部分。通常在一个内部网络中,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内部的私有IP地址通信,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信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就可以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公网IP地址,然后进行通信。当然这个合法的公网IP地址必须要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申请后才能得到。

NAT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从安全角度考虑,可以不让外部网络用户了解自已的网络结构和内部网络地址;另一方面从IP地址资源角度考虑,当内部用户很多时,就可以通过NAT实现多台计算机共用一个合法IP地址访问Internet,以实现节省合法IP地址使用量。

NAT的配置可以分为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复用动态地址转换(端口复用技术)三种。

静态地址转换是指将内部私有IP地址(或称本地IP地址)与外部公网IP地址(合法IP地址)进行一对一的转换,且需要指定和具体的某一个合法地址进行转换。当内部网络中有使用内网私有IP地址搭建的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如果这些服务器需要为外部用户提供服务时,则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通过静态地址转换成公网IP地址,以使外部用户可以访问这些内网服务器。动态地址转换也是将内网私有IP地址与合法IP地址进行一对一的转换,但是动态地址转换是从合法地址池中动态地选择一个未使用的地址对内网私有IP地址进行转换。该方法也可以节省一定的合法IP地址,所以该方法经常被使用。复用动态地址转换是一种特殊的动态地址转换,因为它可以允许多个内网私有IP地址共用一个合法地址,这样只要申请少量的合法IP地址却可以同时让多于合法IP地址数的用户上网,这种动态地址转换也称作端口复用技术。由于现在可分配的互联网IP地址(合法地址)越来越少,所以目前该方法被广泛的采用。二、NAT的配置1、静态NAT的配置静态NAT可将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进行一对一的转换。这种方法要求申请到的合法(公网)IP地址要足够多,才可以与内部IP地址一一对应,该方法不能节省合法IP地址的使用量。如果内网有FTP服务器或WEB服务器等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静态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其配置命令介绍如下:1)、在内部地址和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转换Router(config)#ipnatinsidesourcestatic内部地址合法地址2)、指定连接内部网络的内部端口Router(config-if)#ipnatinside3)、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Router(config-if)#Ipnatoutside图17-2

根据图17-2网络拓扑图,要求在R1路由器中通过配置静态NAT把内网中的私有IP地址翻译成合法IP地址去访问外网。其配置方法如下:R1(config)#interfacee0//进入路由器以太网e0接口R1(config-if)#ipnatinside//将该接口指定为内部端口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erfaces0//进入路由器s0串口R1(config-if)#ipnatoutside//将该接口指定为外部端口R1(config-if)#exitR1(config)#ipnatinsidesourcestatic2、动态NAT的配置

动态NAT是将合法IP地址统一的组织起来,当有内部主机需要访问外网时,就分配一个合法IP地址与内部IP地址进行转换,当内部主机访问完成后就归还该合法IP地址。这种方法允许合法IP地址数少于主机数。其配置命令介绍如下:1)、定义合法地址池

Router(config)#Ipnatpool地址池名称起始IP地址终止IP地址netmask子网掩码2)、定义一个标准的访问列表规则,指出允许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动态地址转换

Router(config)#Access-list访问列表号permit源地址通配符掩码提示:访问列表号取值范围为1-99;通配符掩码又称反掩码,作用是与源或目标地址一起来分辨匹配的地址范围,使用55减去子网掩码可得到其值。3)、将由访问列表指定的内部地址和指定的合法地址池进行动态地址转换

Router(config)#Ipnatinsidesourcelist访问列表号pool地址池名称4)、指定连接内部网络的内部端口Router(config-if)#Ipnatinside5)、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Router(config-if)#Ipnatoutside

根据图17-3网络拓扑图所示,要求在R1路由器中通过配置NAT地址池,使它可以将内网网络地址为中任意一个私有IP地址转换成NAT地址池中的合法IP地址,其配置命令如下所示:图17-3R1(config)#interfacee0R1(config-if)#ipnatinside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erfaces0R1(config-if)#ipnatoutsideR1(config)#access-list10permit55//本条命令为定义一个访问列表,列表号取10,permit表示允许、55为通配符掩码;列表规则是指允许网络号为192.168.10、主机号可以为任意值的数据包通过。这个列表规则用于匹配内网的IP地址。R1(config)#ipnatpoolpoola5netmask//本条命令为定义一个NAT地址池,地址池命名为poola,地址范围为至5,子网掩码为。R1(config)#ipnatinsidesourcelist10poolpoola//本条命令为启用NAT转换,作用是对访问列表10中所设置的本地IP地址通过应用名称为poola的地址池进行动态地址转换。3、复用动态NAT或端口地址转换(PAT)

复用动态地址转换又称端口复用技术,它可将多个内部地址映射为一个合法地址,用不同的端口号区分各个内部地址。这种方法只需要一个合法IP地址就可以让多个内部网用户同时上网,但该方法可能会导致信道的一定拥塞。其配置命令与动态地址转换配置命令基本相同,现介绍如下:1)、定义合法地址池

Router(config)#Ipnatpool地址池名称起始IP地址终止IP地址netmask子网掩码2)、定义一个标准的访问列表规则,指出允许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动态地址转换

Router(config)#Access-list访问列表号permit源地址通配符掩码 提示:访问列表号可以随意取,取值范围从1-99;通配符掩码或称反掩码,作用是与源或目标地址一起来分辨匹配的地址范围,用55减去子网掩码可得到其值。3)、将由访问列表指定的内部地址和指定的合法地址池建立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Router(config)#Ipnatinsidesourcelist访问列表标号pool地址池名称overload

提示:与动态地址转换相比,只是在命令后多加一个overload参数4)、指定连接内部网络的内部端口

Router(config-if)#Ipnatinside5)、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

Router(config-if)#Ipnatoutside图17-4

外网

内网R1S0E0NAPT/24S0端口IP地址:

根据图17-4网络拓扑图所示,要求在R1路由器中通过配置端口地址转换,使它可以将内网网络地址为中任意一个私有IP地址转换成路由器S0端口上的合法IP地址,其配置方法介绍如下:R1(config)#interfacee0R1(config-if)#ipnatinsideR1(config-if)#exitR1(config)#interfaces0R1(config-if)#ipnatoutsideR1(config)#access-list20permit55R1(config)#ipnatpoolpoolbnetmas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