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_第1页
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_第2页
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_第3页
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_第4页
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战前各国教育发展概况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英国的师范教育在英国,有组织的师资培训始于19世纪初的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呆板、机械、导致教学质量低劣,故1840年左右即走向衰落。1839年英国政府拨款资助兴办训练学院(TrainingCollege)1870年英国初等教育法案通过,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由于对师资需要的增加,克罗斯委员会于1888年建议在大学设置走读制的师资训练系(DayTrainingDepartment),以弥补纯粹宗教色彩和寄宿制的一般师范学院的不足,从此便开创了大学培养师资的先例。1902年后,英国形成了由国家控制,大学、地方教育当局及教会团体三方直接参与的师范教育管理体系;并形成由大学训练学院(系)、地方公立训练学院和地方私立训练学院三种不同性质的机构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1904年,英国第一所地方公立师范学校—赫里福特郡训练学院诞生。法国的师范教育1794年,巴黎师范学校建立。1808年拿破仑颁布敕令将其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学校招收300名男青年,实行寄宿制,学习文学、科学和教学艺术,注意严格师范训练。1810年,法国北部的斯特拉斯堡出现了一所初等师范院校。此外,一些公立中学还附设了教师训练班。1828年,马提尼亚克政府的积极政策推动了师范学校的发展,到1832年全国已有14所师范学校。1833年,基佐政府决定每省建立1所师范学校来培养小学师资,教师经过国家考核获得证书后方能任教。从1879年开始,第三共和国制订了一系列的法令,大力发展师范学校:每省设男女师范学校各一所;师范学校由学区领导,进一步密切师范学校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将凭成绩考取奖学金改为免费教育,增加了国家对师范学校的投资。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法国师范学校体系于19世纪末真正建立起来。德国的师范教育17世纪末,萌芽状态的师范学狡开始出现。1696年虔敬派信徒A·H·弗兰克建立的师范学校,可称为德国最早的师范学校。当时,这样一些师范学校往往与文科中学、实科学校和市民学校等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附设的师范教育机构。1810年,普鲁士颁布敕令规定只有通过国家考试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得以任用。这样,各种师范学校便应运而生,并开始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教育机构,1840年,师范学院发展到了38所。1919年《魏玛宪法》规定全国统一协调师范教育,所有学校教师,包括国民学校教师,都必须统一接受高等教育。魏玛共和国时期关闭了所有原来建立在8年国民学校之上的教师讲习班和预备班。从1924年起,初等学校教师由师范学院来培养,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招收中学毕业生,修业4年,学习和实习各2年。中学教师由4年制大学培养。希特勒上台后,师范学院逐步被取消,国民学校教师改由水平较低的五年制师范教育机构来培养。美国的师范教育

师范学校时期(1823—19世纪末)佛蒙特州考得市的教士沙姆尔·赫尔首先于1823年创立了私立师资培训班,讲授学校管理法,还设立了附属小学供实习之用,从此揭开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序幕。1827年,詹姆士·卡特创立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1839—1840年,第一批州立的中等师范学校在马萨诸塞州创立。1853年起,州立师范教育开始向西部延伸。南北战争以前,师范学校和中学师范科负责培养初等学校教师,大学负责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大学仅注意培养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并不注意教育和教学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养成。南北战争后,大学开始设置教育学讲座。美国的师范教育

师范学院时期(20世纪上半叶)1890年,纽约州阿尔邦尼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此后美国出现了由专门的高等师范学院来代替中等师范学校的趋势。师范学院招收中学毕业生,修业4年,兼施学业和专业训练。到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有州立师范学院125所,市立师范学院3所,私立师范学院6所,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已经逐渐形成,接受四年制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日本的师范教育1872年的《学制令》规定:小学教员不论男女,年龄在20岁以上并取得师范学校毕业证书或中学毕业证书;中学教员年龄在25岁以上并取得大学毕业证书;大学教员必须是获得学士称号者。为了贯彻《学制令》,文部省开办了东京师范学校,而后的3年中,设立了6所省立师范学校,地方政府设立了82个师资训练中心。明治政府于1874年3月宣布在东京设立女子师范学校,以后又相继成立了新泻学校女子师范科、千叶女子师范学校等12所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科。至1876年末,所有的府县都设置了教师教育机构。1886年的《师范学校令》规定由寻常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由高等师范学校培养中等学校(包括五年制的男子中学、四年制的高等女子学校和师范学校)的教师。1886的一系列法令统称为《学校令》,教育立法在法制的基础上奠定了战前日本教育制度的基础。日本建立起了高等小学—普通中学—高等中学—帝国大学为直系和高等小学—普通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为旁系的两大系统。总之,从1886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是一种以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为主体的封闭型师资培养制度。英国职业教育英国于1889年颁布《技术教育法》,1891年又通过了该法的修正案。该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规定在各地设立技术教育委员会,主管技术教育和中等教育;地方当局有权征收技术教育税,将所得的税款用于资助职业教育的发展。英国政府于1902年和1905年分别颁布了《巴尔福法案》、《技术学校法规》。于1909年和1910年相继颁布《职业交换法》和《职业选择法》。这几个法规颁布实施后,英国的初级职业教育获得较大的发展。1934年《斯宾塞报告》中确定将技术教育作为中等教育一部分的原则,建议保留初等技术学校,设置2-3的课程,招收11~13岁的学生;开办普通技术中学,设置4年课程,招收11~15岁的学生。法国职业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多诺教育法案》规定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拿破仑时期重视军事工程技术教育,1793年创办巴黎综合技术学校。《阿斯蒂埃法案》,法国历史上的“技术教育的宪章”,构建了法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框架。规定:由国家全面负责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有公立与私立之分。由市镇为工商部门的艺徒、成年工人和职业补习班,其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负担一半。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得到国家的承认并得到国家颁发的补助金;18岁以下的青年男女有接受免费职业技术教育的义务,而雇用他们的工厂主、商人等必须保证他们每周有4小时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年学时累计不少于100小时;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普通教育、职业基础课程和实习。《阿斯蒂埃法案》之后法国政府多次颁布补充法令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体制。如1925年的法令规定设“学徒税”,即所有企业每年必须将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用于职业培训;1930年,法国通过法律承认并资助各省早已开办的职业方向指导中心。德国的职业教育1812年,德国开始重视技术教育。1820年,技术教育和工业学校改由商工局领导。1817年,当时的局长博依德向普鲁士政府提出7项发展技术教育的建议,建议在普鲁士的25个行政区各建一所地方工业学校,并在这些学校之上设立一所中央工业学校。这一年在各地区的城市里设立了一年制的手工业学校。1821年,以这些学校为基础形成了地方工业学校网,学制改为两年,毕业生可以升入中央工业学校。1825年,普鲁士境内已有地方工业学校20所。1864年,德国早期的“周末与节假日学校”更名为“进修学校”,服务于企业教育培训与手工业教育。1897年,随着德国《手工业者保护法》的颁发,“进修学校”被确定为学徒教育中的第二个学习地点。1906年,德国教育家格奥克·凯施恩斯坦认为“进修学校”仍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主张把“进修学校”改制为按专业划分的、以职业为导向的义务学校,率先在慕尼黑建立了“职业进修学校”。“职业进修学校”在魏玛共和国时期逐渐发展为“职业学校”。1938年,《德国义务教育法》中正式规定了“职业学校义务教育”。职业学校在法律层面正式成立。美国的职业教育1802年西点军校,培养军事领导人和军工技术人员。1820年捐款设立加丁纳职业学校和1825年设立的闰斯利尔学校是美国早期成功的职业学校。1862年《莫雷尔法案》,联邦赠给各州一定数量的土地,各州必须以增地所得收入为资本建立农业和机械的专门学院。这一法案是美国立法支持职业教育的开始,法案实施后各州相继建立起农工学院、农业技术专科学校和以农工专业为主的州立大学或机械学校。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发展职业教育,联邦政府与各州合作提供职业科目的师资训练,并对相关机构提供补助等等。这一法案极大的推动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化。不仅推进了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建立,而且也促使在公立中学里开设职业课程。日本的职业教育1872年的《学制令》、1879年的《教育令》,1880年的《改正教育令》对职业教育有所涉及,但只是简单的规定,主要是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9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加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890年和1894年先后制定了《实业补习学校规程》、《徒弟学校规程》、《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简易学校规程》等各种法令,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1899年颁布了《实业学校令》,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制度;1903年颁布了《专业学校令》,建立了高等专科学校制度。1920年政府对《实业学校令》又进行了改正,使职业学校的设置更加有利。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等学校得到了急速的发展,这期间实业学校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加。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军国主义鼎盛。强调职业教育的方针是“忠君爱国,勤劳好学”习惯的养成和职业精神态度的培养。学科设置也由原来的木工、金工、染织、制陶等传统工业科目转变为机械、电器、应用化学等重化学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科目。采矿、冶金、造船等学科的设立也更加显著。参考文献周采.外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