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必修专题2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必修专题2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必修专题2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必修专题2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复习 必修专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必修内容专题二第1讲一、选择题1.(2023·全国大纲卷·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能率先完成新航路开辟,与国内两国王室对金银以及对东方贵重物品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联。故本题选择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是荷兰的性质;D项从属于A项。2.(2023·福州)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时注意题干信息“葡萄牙国王”,哥伦布船队、麦哲伦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的航海,可判断B、C两项错误;成为“海上马车夫”的是荷兰,D项错误;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是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进行的,而且有利于葡萄牙对材料所述地区的征服、航海与贸易,故选A项。3.(2023·绍兴)16世纪时有一欧洲国家的国王说:“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这一国家后来还兼并了葡萄牙,被后世称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这个国家是()A.英国 B.西班牙C.法国 D.荷兰[答案]B[解析]解答时抓住材料时间“16世纪”以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16世纪西班牙称霸,故B项正确。英国称霸是在18世纪,A项错误;法国没有称霸,故C项错误;荷兰称霸是在17世纪,D项错误。4.(2023·临沂)17世纪(严格地说是1580~1670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D.凭借发达的贸易金融和造船业称雄[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结合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史实,可判断D项正确。B、C两项是英国,排除;A项“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的是葡萄牙与西班牙,排除。5.(2023·浙江·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的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开创了世界历史”等分析可确定B项符合题意。6.(2023·福建·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铁路把乡间的大批英国人抛进城市,这体现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A项并没有缩小城乡差距,而是增大了差距。B项材料体现不出。D项题中只是说铁路将农民送进城市,没有体现农村城镇化进程。7.(2023·嘉峪关一中)“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含义。材料强调的是“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这正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这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资本主义进入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故应选D。8.(2023·韶关)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答案]D[解析]据题干中信息,男女课程不同,体现分工不同,故选D项。学校和学院为男生和女生开设不同课程,没有体现男女地位的不同,排除A、B、C三项。9.(2023·芜湖)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其反映的本质是()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年份可再生资本土地储备、金银具、铸币等总计1688年112180283201800年66582525017401832年1112143829328431863年374918645006113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A.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B.产业结构的变化C.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答案]C[解析]读表可知“可再生资本”占的比重超过了土地,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可再生资本”代表的工业资本超过了农业资本,英国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排除B、D两项。10.(2023·永州二模)影响下面表格中经济指数变化的主要社会因素是()年份1870年1880年1890年1900年1913年世界工业发展指数20274159100世界贸易指数24364868100A.股份公司的出现 B.证券交易所的设立C.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D.垄断组织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比较表格中1870~1913年世界工业发展指数和贸易指数,可知该时期工业生产及世界贸易持续大幅增长。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公司成为生产与贸易的主导者,故选D项。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在17世纪就出现了,排除A、B两项;垄断性贸易公司在17世纪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由英国、荷兰等国建立,C项错误。11.(2023·嘉峪关押题卷)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社会阶层划分数量所占总数比例(%)上等阶级8中等阶级142底层中等阶级85劳工阶级31A.向下的社会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B.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特点C.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D.中等阶级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创办的主体[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生产力的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引起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下层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格中的数据体现了这一特点。故应选B。12.(2023·赤峰)1898年英国首相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对此英国采取的主要手段是()A.资本输出加强垄断 B.自由竞争商品输出C.提供技术推销机器 D.宣传宗教精神控制[答案]A[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侵略手段也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英国利用自己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市场,加强垄断地位。但这一时期,英国对新技术的应用并不热心。故应选A。二、非选择题13.(2023·延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何柄棣先生在《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一书中论述了玉米和甘薯对明清时期的移民开发和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他写到:“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东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续到太平天国时期。结果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垦荒的“棚民”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处可见,但尤其集中在江西和湖南的山区。地方志的解释说:“大抵山之阳宜于苞谷(玉米),山之阴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棚民垦山,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十年余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汉水流域的垦荒和农业报酬递减加剧,使何柄棣先生得出了一个别有会心的结论:“这一地区及川北部分地区成为嘉庆元年至九年白莲教叛乱的中心,也许并非偶然的巧合。”历史上,中国没有遇到同期英国那样的较大规模的移民分流的机会。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食。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据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但是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影响至今犹存。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于一九五七年,他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材料二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化,在19世纪快速进行。英国再次领先一步。……人们渴望住在城市,有多种社会和文化的原因。从历史上看,阻止城市扩张的主要限制还是经济方面的——城市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生活必需品给这么多的城市人口。随着现代工业的技术进步,不仅这些限制得到了缓和,而且出于对经济的考虑,在某种情况下,甚至还需要城市扩张。在前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多数人口,甚至包括非农业人口,都居住在乡村地区。因为比起运输粮食和原材料到工人集中地的费用,运送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和铁)还要便宜些。然而蒸汽动力和工厂制的引进、焦炭取代木炭成为炼铁工业原料以及运输和通讯上的进步使局势发生了改变。——(美)隆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试评论何柄棣先生关于白莲教叛乱原因的观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移民流向的不同点及其原因。[答案](1)增加了粮食产量;人口大量增加;生态环境遭破坏;生态破坏和人口膨胀导致社会的不稳定。(2)有一定道理,水土流失,地力枯竭,收成递减,农民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对现状强烈不满,遂被白莲教吸引,参与起义;应该还有其他更重要更复杂的原因,如清朝阶级压迫严重,政治腐败等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流向:中国——山岭等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地区;英国——城市、工业。原因:中国——人口压力,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玉米、甘薯可以养活大量人口;清政府政策鼓励。英国——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导致工厂制的兴起和城市化规模扩大。14.(2023·海南·2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材料二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