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的性质探究》教案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的性质探究》教案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的性质探究》教案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的性质探究》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氨的性质探究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与水的反应、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二、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以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七、教学准备: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热水、毛巾、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单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橡皮管、止水夹等。八、教学过程:【引入】:

【新闻报道】2023年7月25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因极端天气影响,巨石掉落,渝中区南纪门冻库液氨泄漏。【提问】假如你正处在液氨泄漏的现场,你将如何去处理?【投影】处理办法:求助、自救互救方法【引导】以上的处理方法依据了氨的什么性质?【板书】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氨气的性质探究【阅读并朗读】

氨的物理性质【分析】上面处理方法所依据的氨的性质:闭眼、戴眼罩、防毒面具→刺激性气味气体低头弯腰、向低处跑→密度比空气小披棉被、穿棉衣→液氨气化时吸热捂湿毛巾、喷水→氨极易溶于水【过渡】刚才通过新闻我们一起学习了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探究一下氨的化学性质。【探究问题1】氨气极易溶于水,是不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引导分析】假设一:氨气与水不反应,则溶液成分?假设二:氨气与水反应,则溶液可能成分?【实验探究】教师演示:氨气的喷泉实验【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闻溶液的气味。【现象】形成红色喷泉。闻溶液,有刺激性气味。【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同时挥发出氨分子。【板书】NH3+H2O≒NH3·H2O≒NH4++OH-【提出问题】刚才喷泉实验中预先吸入水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来引发喷泉实验。【讨论】1、若实验装置中没有胶头滴管,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引发喷泉?【师生共同活动】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对可行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表扬,对其中较好的方案大家重点探讨:1)方案一:用热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受热膨胀把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排掉,这样氨气可接触到玻璃导管下面的水,溶于水后引发喷泉。2)方案二: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冷缩后造成的压力差而引发喷泉实验。【讨论】2、还有哪些气体与液体可以完成喷泉实验?【讲解】只要能使烧瓶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强差的气体与液体的组合就能产生喷泉。如(1)易溶于水的气体与水的组合,NH3、HCl等;(2)酸性气体与碱液的组合,HCl、CO2等与NaOH溶液;(3)碱性气体与酸液的组合,氨气与盐酸等。【讨论】3、氨水与液氨、一水合氨有没有不同?【小老师讲课】氨水与液氨的区别氨水液氨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化学式—NH3成分NH3﹑NH3·H2O﹑H2O﹑NH4+﹑OH-﹑H+(极少)NH3【探究问题2】氨气与水发生了反应,溶液显碱性,说明氨气是碱性气体,与酸是否反应?【教师演示】小魔术:空瓶生烟【学生实验】实验试剂:浓盐酸、浓氨水;实验器材:玻璃棒、集气瓶,完成NH3与酸的反应实验【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讲解】利用此反应可以用来检验氨的存在。【讨论】氨与浓硝酸、浓硫酸会反应吗?【练习】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结论】氨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如:HCl、H2SO4、HNO3等。【探究问题3】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考虑,氨还具有哪些性质?【讲解】3、NH3的还原性:4NH3+5O2=4NO+6H2O此反应需要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称为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学生活动】集体回答出工业制硝酸的第2步和第3步反应原理2NO+O2=2NO23NO2+H2O=2HNO3+NO【过渡】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大家能否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氨气可能具有哪些用途?【学生阅读并朗读】

氨的用途:因为氨气易液化,故可作致冷剂;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可制氨水;因为氨气可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故可制氨肥;因为氨气具有还原性,故可被氧化制硝酸……【学以致用】实验室可按如图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R可用水吸收,则R是D。 吸收处理气体用倒置漏斗较直接用导气管的优点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吸收气体,防止倒吸。【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布置作业】⑴复习总结氨的性质;⑵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本节测评1【课外探究作业】氨还有哪些性质?有哪些途径可以合成氨?【讲解】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三次诺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