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 微课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 微课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 微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拿来主义”的立场、态度、方法及其革命性

2.品味作品语言,感受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

3.学习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方法认识社会和生活

教学重点:

1.“拿来主义”的立场、态度、方法及其革命性

2.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方法认识社会和生活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引入

学习一篇议论文,我们通常要实现两个最直接的目的,一是接受,二是批判。接受是赞同作者的观点,肯定作者对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认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自己的思想,扩大自己的见闻;批判是反对作者的部分或全部的观点、立场、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有力的驳斥,从而建立自己的观点——即使自己的观点未必真的正确。

二、文体和作者

1.《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杂文属议论性文体。关于杂文,教材上有一段话(抽学生读):“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强调掌握几个词语的字音字形:精悍,鞭挞,针砭,剖析)

从这里我们可以初步感知,本篇课文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它是说理的:深入挖掘事理,针砭时弊;②语言幽默,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2.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以及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写了大量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投枪”。所谓“匕首”“投枪”,就是有极强的批判性、斗争性、革命性。从本文看,文章的革命性首先表现在什么地方?三、写作背景:见课本资料《世纪金榜》四、《且介亭杂文》的缘起及文体简介: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现实。杂文:是报刊上常见的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是以形象说理为主的,短小,活泼,犀利的文学体裁,是“战斗性的文艺作品”。杂文的基本特征:感应敏锐,战斗性强;内容博杂,手法灵活;亦庄亦谐,议论形象;以小见大,文短味长。五、带着问题听朗读问题:1、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拿来主义”,请大家找出这句话?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请同学对以下字词进行注音和改错。六、初步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层次感和结构特点。举出例子,“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几个句子之间就有层次性。提出文章先破后立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思考。第二课时

一、结合以上问题展开对文章内容及意义的探究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学艺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2、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③“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3、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4、“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5、“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拿”?“送来”不等于“拿来”;“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送来”的是别人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6、“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7、“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大宅子”就是“文化遗产”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接受一切“拿来!”孱头昏蛋废物不敢接受全盘否定全盘肯定辩证吸收二、理清全文思路与结构1、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简要说说:前面4个自然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个自然段讲的什么问题?前面4个自然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送去主义”的危险性;后面5个自然段,论证什么是“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3、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面花大量笔墨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4、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因为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把握中心思想: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五、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