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传统文化如何玩“互联网+”_第1页
实战:传统文化如何玩“互联网+”_第2页
实战:传统文化如何玩“互联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战:传统文化如何玩“互联网+”

在互联网化的今天,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当前传统村落的被动局面,无论在广度和深度,在针对性和普适性,在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利用新的技术拉近大众与传统的距离,利用新的导览模式,建立新的旅游形式,从而达到传统与互联跨界的目的,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足够的内动力。望不见山水,记不住乡愁发展旅游是能为传统村落和文化遗产带来经济支持最快的方式。不可否认,过度发展会带来很多困扰与问题。但是,旅游能为传统带来经济支持和关注度,这是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与文化遗产所不可缺少的。暂且不论旅游开发的后续影响,单单在传播与整合资源、政府统筹管理的阶段就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公众、政府意识不高。虽然“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策略已经出台很多年,但是大众和政府的投入依然还不够,不计后果的拆迁和乱建仍然存在。只有公众和政府给予更多的重视,才会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当中来。其次,信息量少,传播渠道单一。在2012与2013年,国家颁布了包含2000多个传统村落的名录。但是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公众了解村落信息的渠道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自上而下地去调研、收集信息费时费力,且不能非常便捷地对传统村落进行控制和调整,没有办法长期地、动态地掌握其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地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最后,管理、政策制定不动态。旅游开发会给传统村落带来一定的经济力量去改善、保护传统村落,但是也会带来破坏。旅游开发会对传统村落的改善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但破坏也会随之而来。初期,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支持的确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但当其成为村落的核心,其他农副产业、生活习俗、人文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也会逐渐随之消失。那么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对于管理方来说,无法动态地、持续性地掌握发展情况与制定政策,是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传统文化也跨界——传统村落APP随着移动互联网占据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拥有“互联网思维”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生存的必备技能。现阶段,利用APP的形式为公众提供直接的相关平台,或者利用微信、微博等接口,为公众推介相关旅游信息成为主要方式。然而在未来,技术的多元化与处理量的提升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且与城乡规划、新型城镇化、智慧旅游等平台统一结合,为更好地推广、保护、发展传统村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开发的《传统村落》APP是一次互联网与传统村落很好的跨界尝试。基于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信息,利用百度GeocodingAPI获取位置坐标,囊括了全国2555个传统村落的位置和基本信息。除了有基本信息、村落简介、上传图片、评分、路线、附近等常规的功能,还新增了报警功能,使用者可以在村落遭遇破坏、需要维护或者利用不当的情况下进行报警,通过后台的通知,及时停止对村落的破坏。拯救古村落梅州围龙屋以梅州围龙屋关注团队的技术实践为例。梅州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与四合院、一颗印、窑洞等民居形态一样具有相当的科学和艺术价值。而在2013年梅州市政府发布江南新城规划。据官方统计梅州有140余处祖屋和围龙屋(民间调查数据是290余处),规划中保留的仅为30余处,十余处已经拆除或正在拆除。也就说梅州将近九成的祖屋和围龙屋马上面临拆除,不仅这些文化遗产的物质实体将遭到毁灭,梅州文化和精神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微博达人Wepon于2014年6月开始,通过社交网络(微博、微信)召集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志愿者和当地志愿者,组成了“梅州围龙屋关注团队”,赴梅州进行了多日现场踏勘。团队专门制作了“梅州民居调查”手机APP应用,内置地图和梅州文化遗产位置数据。团队成员和地方志愿者可以通过其进行现场定位、查看地图和影像图、拍摄照片并记录位置和文字信息、记录调研轨迹等,并可通过网络将调研成果上传至服务器。在服务器端,制作了梅州传统民居考察网站(http://2/mzhouse),将志愿者拍摄的照片和文字信息相匹配,形成了专业的webGIS文化遗产档案,并对拆迁进程进行跟踪和舆论监督;在调研过程中,拍摄了记录拆迁过程的纪录片,留下了全面而珍贵的档案记录。利用微博和微信工具,团队对事件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跟踪报道,并获得了大量传统媒体的关注和采访,使该事件获得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很快,住建部通过志愿团队的行动,迅速了解到事态进展,并且发文至广东省建设厅,要求进一步落实梅州传统民居的认定和保护工作。通过基于LBSN的网站与手机APP平台,能够迅速利用公众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收集信息并且进行宣传,有利于有关部门采取及时的措施,防止事态继续恶化。传统村落数据库的建设是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必要手段之一,能够实现对传统村落历史记忆和景观的永久保存,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为领域内学者对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提供重要资源。在APP当中公众利用Check_in的功能提供的大量文字、图片、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